交警录入错误致男孩有案底转学被拒,具体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如何看待此事?

- 7 个点赞 👍
幸好这男孩只是转个学,如果这个男孩今年是参加高考,那麻烦可就大了。
坐副驾驶室没有系安全带,竟然也会留案底,真是太离谱了。
坐副驾驶室需要系安全带,这个要求合理,但是这样的错误是轻微的,根本不可能留案底,因此这个事情,疑点重重,应该好好地查一查,讨一个说法。
明明错了,给别人造成了损失,受害人要求赔礼道歉,要求适当赔偿,难道不可以吗?
焦先生的诉求,除了撤销错误记录外,还要求警方予以赔偿,公开赔礼道歉。但警方认为这是不合理要求,当地政府也驳回了焦先生的行政复议申请。
更加离谱的是,你上传的是错误的信息,现在要求删除这个错误的信息,为什么就会这么困难了呢?
直到现在,焦先生儿子的“案底”依然没能删干净。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回复焦先生的录音显示,工作人员称“交管系统内的错误录入信息已删除,但另一个内部系统的信息还需要一个过程……”
至于要多长时间,焦先生至今没得到一个准话。一个坐副驾驶室没有系安全带的违章,处理起来都这么麻烦,很让人费解,而且,这样的违章,为什么会录入两个系统?
身份证号码输错了,难道人的名字也会输错吗?发现身份证号码和人的名字对不上的时候,至少应该以人的名字为准,再核实一下吧?
或者,是另有目的?想想很可怕。
发布于 2023-07-24 17:17・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徐芃老师 - 5 个点赞 👍
这个违法信息,在交管系统一查就能查出来是哪个单位的哪个民警做出的处罚,警号和违法行为,违法地点一清二楚。
不系安全带属于现场查处违法,开具简易程序处罚单都时候需要将执法记录仪视频对应的一段视频和这个单子相关联,二视频关联率是省厅交管总队考核的重要指标。
所以查一下这个单子关联的视频即可。
但是现实操作中关联无关视频或者错误视频的情况也存在,这个关联错了,最多就是集体通报,不疼不痒。
以上是交管方面。
再来顺顺案底的问题,说实话,同样是公安系统,你用交警大队民警的数字证书查询的范围和派出所民警用数字证书查询的范围都不一样。
所以教育系统是怎么拿到这些数据的?
而且还以这个为理由拒绝孩子入学,有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吗?
发布于 2023-07-25 09:29・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big白菜 - 4 个点赞 👍
大家好,小狐为大家带来前方深度观察。
碰到这么离谱的事情,再好脾气的家长,估计都气不打一处来,正所谓“人在学校坐,祸从街上来”。键盘输入数字、字母等偶然打错,这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工作人员在录入信息之后,难道不应该稍微检查下是否“人证一致”吗?
要知道,看似一个小错误,对个人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焦先生一家人因为此事不断奔忙,孩子转学的事情迟迟无法落实。
资料图 直到现在,焦先生儿子的“案底”依然没能删干净。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回复焦先生的录音显示,工作人员称“交管系统内的错误录入信息已删除,但另一个内部系统的信息还需要一个过程……”
至于要多长时间,焦先生至今没得到一个准话。
值得一提的是,交警部门一开始告诉焦先生记录撤销了,焦先生通过朋友查询,才得知另一个内部系统里还有记录。对此,相关工作人员也感到奇怪,因为焦先生提到的这个内部系统,一般不会录入交通违法信息,录入的是违法犯罪信息,长武县公安局无权处理该错误录入信息,必须逐级上报才能销除。
普通违章行为,为何要录入违法犯罪系统,还只是此事的其中一个疑点,还有两个疑点,也无不令人费解。
比如,学校是怎么知道焦先生儿子有“案底”的,未成年人一般的违法犯罪记录不是要封存吗?一个“坐在副驾不系安全带”的案底,居然还能影响未成年人转学?
这诸多疑问,不能就这么模糊着,当地需要给一个完整的回应。
此事之所以引发关注,正是在于有如此多的“离谱点”,且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你可以不开车,但总有坐车的时候吧?如果连坐在副驾没系安全带这样普通的违章行为,都要留有“案底”,那有多少人可以独善其身?
这么随意的“案底”,实在让人心里没底。
资料图 尤其这事还涉及孩子,如果孩子的“案底”,学校随随便便就能查到,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体现在哪?如果不是有学校告知焦先生转学被拒的真正原因,他可能至今还被蒙在鼓里,孩子的前途可能就给耽误了。
现在,焦先生的诉求,除了撤销错误记录外,还要求警方予以赔偿,公开赔礼道歉。但警方认为这是不合理要求,当地政府也驳回了焦先生的行政复议申请。
翻看过往新闻,还真有因“被犯罪”而获赔的案例。
今年4月,最高检发布一起检察监督案披露,湖南省甲县公安局在补录罪犯信息时,误将志某的身份信息,录入到“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最后甲县公安局不仅删除信息、道歉,还被判赔偿志某3万元。
去年,广东省高院发布一起案例,“错录”在“广东禁毒系统”、“全国违法犯罪人员信息资源库”的一男子,获得5万元赔偿。
相较上面的案例,焦先生儿子被“错录”的后果,可能没那么严重,但赔偿的诉求未必不合理。纵观整个过程,无不都是家长在四处奔波,好像是自己成了犯错误的一方;而出了错的部门更像是在被动处理问题,这总让人感觉哪里不对:不只是纠错程序和机制的不足,同时也是一个态度问题?
眼下,涉事部门不仅应该及时为受到伤害的孩子止损、消除影响,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弥补给当事人带来的损失,还要回答公众的种种疑问,借此查漏补缺、堵上工作漏洞,不要让这样的荒唐事再上演了。
发布于 2023-07-24 11:3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搜狐新闻 - 3 个点赞 👍
这个事情,感觉双方都没有说清楚,记者采编的也似是而非,所以张雪峰老师说新闻媒体不好就业,想炒作点舆论,向当地警方施压,起码把事件说清楚。
这里有两点个疑点:一是为什么14岁的学生有什么案底会影响转学和上学,正常14岁还在义务教育阶段,正常不会因为有案底影响上学,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就算是犯罪的未成年人也应当完成义务教育。二是为什么一个不系安全带的交通处罚会被称为案底,交通扣分和罚款跟其他公安行政处罚不太一样,与行政处罚相比较,记分和罚款行为属于交管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行政管理的措施,是针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作出的行政处理,而这种处理在事实上会对驾驶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属于政审不合格或者案底。而且全中国交通扣分和罚款的人数太多了,这种违法行为不像其他行政违法行为有主观社会危害性,这个更多的是疏忽大意。所以交通扣分和罚款一般都不属于案底。
文中说录入违法犯罪库人员,经过起诉的都判决赔偿,那种都是录入刑事违法犯罪人员库,跟交警系统这个处罚,天壤之别。
最后强调一点,交通违章扣分一经录入很难撤销,除非经过正当的法律程序,申请行政复议,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才可以,这是为了防止下级公安机关或者基层公安机关肆意删除或者修改,以权谋私,通过这种消分权力进行赚钱或者交人。所以,我觉得当地公安机关无法消除这个违章的事情存在可能性,但是我不理解这玩意为啥会影响转学和上学。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发布于 2023-07-24 18:18・IP 属地黑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国士无双 - 3 个点赞 👍
问题下的各位答主关注点都被新闻给带偏了。这属于一起典型的家长胡闹,媒体也跟着瞎起哄的事情。
先说相关,前教师,十年教龄,做过学校的学籍管理员,前后经我手建立和变更学籍学生有两三千人。
先来介绍一下学籍系统,学籍系统是教育系统专门的系统,是独立于公安的各种系统之外的,除了申请学籍号时会与身份证号比对外不会从公安那边拉任何数据,学校和教育局能够看到的只有这个学生的基本信息、成绩和荣誉、以及处分情况。这其中,和交警毛线关系都没有,然后也不存在把交通违章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算做“案底”的事情。
我买彩票没中奖,想起出门坐公交车时被人踩了脚,觉得就是这人害我没中大奖转身跑过去找他算账要他赔钱——家长和媒体就这思路,这两个事情有个锤子关系。
然后介绍转学这个事情,现在学籍全国联网了,转学的步骤基本是统一的,转学是纯粹教育系统的事情,办理转学相关的只有转出学校、转出教育局、转入教育局、转入学校四个地方,不经过其他部门也没有政审之类的事情,在学籍全国联网后,转学就被严控了,正常来说能够被批准的转学要么学生就是学校施教区内户籍转回原籍就读;要么随父母工作变动转入当地民工子弟学校;要么上给钱就能进的私立学校,除此之外一般很难转学,尤其是高中除了给钱就能进的私立学校外基本就没有正常的转学途径。
现在正式答题:
近日,媒体报道,家住陕西咸阳的焦先生,今年2月计划将儿子转学至长武县,可均被校方以“班级学生人数超标”等理由拒收,但自己孩子被拒收后,他又听说有别的孩子转入该学校。多方追问后,校方称其孩子名下有“案底”。一个14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案底呢?
新闻家长陈述的就这么一点,还有大量的信息没有透露,这才让这个新闻看起来没头没脑的。
家住陕西咸阳,把儿子转学到长武县,首先要确认的是是否符合转学条件,然后才好再了解一下学校为什么不要这个学生,现在暂且这位家长说的都是真话,这里头学校透露了,班级学生人数超标,学生人数超标意味着学籍进不去这个学校,就算基本的同条件符合,学校就是想接收也接收不起来。
然后此时“听说”有别的孩子转入,这种空口白牙随口一说的事情在这种能把交通违章和无法入学联系起来的家长口中出来一点也不奇怪,就算退一万步假设这个“听说”是真的,转入超标学校这种现象缺失存在,但是学籍也是解决不掉的,早年有一种头铁的家长,想把孩子塞进满员的学校,通过疏通关系弄一个旁听的位置,学籍依然还在原来的学校,这种操作原来的学校会把学生作去向不明处理,随后学籍很容易就被教育局冻结了,最后搞成学籍问题学生,然后动用更多的关系求爷爷告奶奶到处找人设法解决给自己找一大堆的麻烦。
再然后,假设学校真说了“案底”这个词,那么这个“案底”也明显不是家长所理解的“案底”,学校是看不到学生的违法记录的,能看到的只有在原学校的严重违规违纪行为,记过、留校察看之类的处分是在学籍信息里可以看到的。在学校可要可不要的情况下,学校避免风险不要问题学生就顺理成章了。
编辑于 2023-07-25 22:3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呆蛙 - 1 个点赞 👍
不请自来,从有限的信息分析,学校不接收无外乎两种情况:
1.该学生在之前的学校表现不佳,被接收方学校调查了解到了信息,于是拒收。
2.学校名额有限,经过综合评估这孩子排外后面,于是拒收。什么叫家长有实力,孩子不费力。
至于其他的都是表面原因。
发布于 2023-07-24 19:4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混混猪 - 1 个点赞 👍
人员信息录错这个事情嘛。
现在取消匿名了,我估计行业相关人员没人会说了。
只能说,幸好孩子不是高考,不是参军,考公入围了。
发布于 2023-07-24 22:00・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廖小刀 - 1 个点赞 👍
这种完全是媒体哗众取宠,交通违法行为是不能作为所谓案底的,连拘留都算不上,这玩意要算那开车的都有案底,那至少一半司机要流放。
至于学校那边,估计是有其它原因,建议问问,学校不说就纪委见吧。
发布于 2023-07-25 09:39・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迈克尔波特 - 1 个点赞 👍
这题我会,案底一般是依据法院判决录入违法犯罪人员系统的,一般交警没有这个权限(明确一下,案底一般是指刑事犯罪记录),而且14岁除非八大类案件不追究刑事责任,更别说行政处罚,所以案底应该是不存在的。
而且就算一个人真因为没系安全带被交警处罚了,学校就可以拒绝转学吗?转学被拒真是因为交警录入错误吗
编辑于 2023-07-25 11:4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雪之下的八幡丶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萌呆勃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华硕1145 - 0 个点赞 👍
去年闯过一个单行被交警抓了现场,蜀黍态度很好说第一次警告不处罚,录了我的驾照,然后要求我副驾的媳妇扫一下健康码,我以为当时交警队也有防疫任务,就没多想,就当帮个忙了。上个月刷了下12123,已处理违章里多出了两条未系安全带的处罚,处罚时间和地点和我上面提到的闯单行一致。我又让媳妇查了一下她的,果然她也多出个没系安全带处罚,我俩都是记零分,不罚款。今天再看这新闻,得,你们搞“一盔一带”指标,我家平白多两“案底”。我自己怎么也是交通违法了,背“案底”我也认了。我媳妇坐车系着安全带,就扫了个健康码就背上“案底”了,这也太冤枉了。
====
“案底”打引号了,我知道这个肯定不是“案底”,但还是非常膈应人的。我这幸好赶上的运动是“一盔一带”,要是赶上严打啥的,我坟头估计都长草了。
发布于 2023-07-24 22:34・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爱April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我思故我在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故丶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水煮花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北极鲶鱼与周公子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月丨出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神恩如海 - 0 个点赞 👍
我觉得很有可能发生。因为多年以前我也曾被民警查都不查就把我当嫌疑人录入到警网,差一点让我当兵政审不通过。
我在某一个回答里讲过我的故事,可就是无法通过审核,反正我觉得派出所就那回事,基层民警交警和辅警也就那回事
发布于 2023-07-25 23:46・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大江东去也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我爱阿狸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南路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