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AIGC 独角兽开始裁员了,发生了什么?AIGC 行业现在合适进入吗,该如何选择和规划?
- 1 个点赞 👍
搞大模型,现在看起来开始逐步淘汰了,后期可能只有给垂直领域训练微调模型和卖API能盈利。
搞训练,市场已经特别成熟了,很难做到SOTA,没什么意思。
搞应用还不错,不过AI时代技术仍然是工具,要选还是市场规模大的挣钱的业务。
查看全文>>
清水河彭于晏 - 116 个点赞 👍
to C用户只想白嫖,赚不到钱,to B 对对于错误的容忍度非常低,只要出现一次错误,就不想用了。
即便是人类,只要是犯错一次错误,别人他的信任就会大大降低,犯两次错误,基本就会被视为不靠谱,以后就不会有合作了。
你想想一下,如果老板叫你明天7点起来和国外开电话会议,结果你睡过头了,无论你之前是多么准时,都会让老板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如果你出现二次这样的事故,那你就会被老板觉得你特不靠谱,这是你以后不管准时多少次都无法修复的。
对于人类都是这么苛求,何况是机器。人类对于机器的要求是100%准确,不允许出错,一旦有错误,你就不会想用它。
我们家有很多智能家电,如智能锁、智能灯泡、智能风扇、智能晾衣架,智能音箱,都可以在手机上通过语音识别控制。但这些智能我渐渐的不再使用,因为它们会出现偶尔掉线的状况,语音识别有时候也理解错误,只要10次里有一次不成功,我心里就特别恼火,觉得就是一智障,还不如自己动手去按开关靠谱。
家里的智能音箱现在只沦为了时钟,因为有时候声音小了它听不到,说话的时候有其他人插嘴他也会错意,那还不如我自己动手来得快。
语音识别已经很准确了,为什么大家还是不习惯用来写长文?因为即使是很高了,仍然做不到100%,中文里同音字很多,一段话里难免有几处错误,作为微信聊天无伤大雅,但是对于工作来说就是灾难了。
无人驾驶为何始终无法落地?因为人类对于1000次里哪怕有一次的失误都不能容忍。给领导开车的司机,只要有一次急刹吓到了领导,领导就会觉得这司机不靠谱,何况是机器呢?
ChatGPT也一样不能提供100%准确的答案,只是看起来符合逻辑而已,实际上准确还是很低的,而且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嘴硬,明明不知道的答案也要瞎编,这种隐藏的破坏性更大。
发布于 2023-07-27 14: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史蒂芬 - 101 个点赞 👍
一家靠GPT套壳起家的公司,居然有150多名员工,被裁员不是很正常吗。参考一下AIGC文生图领域的头部产品Midjourney,其背后团队仅仅十几个人。
Jasper AI 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意营销和写作工具公司,成立于 2021 年创立。Jasper 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写作助手,可以帮助用户创建各种创意内容,包括博客文章、社交媒体帖子、电子邮件、文案等。也可以用来生成文本、翻译语言、编写不同类型的创意内容,并以信息丰富的方式回答用户的问题。
Jasper AI能成为AIGC独角兽主要得益于其公司创始人较早的嗅到了GPT模型的能力,入场早而已,其公司创始人Dave Rogenmoser是最早一批获得GPT-3 API内测资格的。而后主打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意与营销内容的生成,恰好乘上了AIGC爆发的这轮风口,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一家公司(尤其是人工智能这种产品和技术更新迭代很快的公司)的竞争力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和准确把握市场走向。
Jasper AI并没有自己的大模型,其推出的各种服务是使用OpenAI的API,在早期ChatGPT还没有推出的时候,它确实能获得一部分用户和市场。但是随着OpenAI自己推出了ChatGPT产品,以及随后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大模型和AI产品推出,Jasper也就逐渐失去了其独特性和优势。
如果要拿Jasper 和ChatGPT相比,Jasper更像一个垂直领域模型,而ChatGPT是一个通用大模型。Jasper一些独特的功能包括广告营销方面的内容生成,编辑器功能,以及SEO优化等等[1]。比如,
Jasper AI 与 Surfer SEO 的集成将 SEO 与人工智能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用户将获得有关在博客文章中包含哪些关键字、问题和主题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您的 Google 排名。通过预构建的模板,用户可以快速生成优化的 SEO 标题、元描述和其他 SEO 相关内容。
这些功能在早期来看,确实能切中一部分用户的痛点,帮助没有太多营销经验的人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放到现在来看,这些特点并不出彩。甚至ChatGPT就能把这些需求覆盖掉,遑论现在越来越多的AI公司开始做面向场景和垂直领域的模型。
其实这也不是Jasper AI一家公司的问题,现在AIGC大模型的热度远没有半年前那样热烈。一开始有很多人是由于好奇心去体验各种产品,造成一种市场很热的假象,但是随着用户能选择的产品越来来越多,以及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体验,大模型逐渐被“祛魅化”,新鲜感过后,依然能留下的是那群真正希望借助AI提高生产力的用户,而这部分用户并没有占据很大部分。所以热度会逐渐褪去,这也导致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兴趣减弱。
AI相关网站访问量统计(图源网络) 这种背景下,套壳公司就更加难以生存。没有自己的大模型,靠大公司提供的API,或者依靠大公司的基础模型做二次开发的,首先在时间上就失去了优势,你能做的场景,人家提供基础模型的公司也能做。最好的情况可能就是能掌握特定领域数据,切中应用场景,属于是夹缝中求生存。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包括研发能力和数据资源等),否则在热度退却和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只会越来越难。
参考
编辑于 2023-07-23 21:1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卜寒兮 - 38 个点赞 👍
按说明里的背景介绍,题目里的这家公司是2021年成立的,主要的支柱产品是围绕GPT-3的API(当时没有GPT-3.5)搭建直接给个人用户的助理类产品,相当于“提前发明”了ChatGPT。它能发展的前提是当时没有网页端产品,而且GPT-3作为纯预训练模型,基本上不具备自然语言问答能力,对Prompt依赖很重,这就给了“套壳”公司生存的空间。
但现在纯套壳的产品显然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消费者要么直接用ChatGPT,要么使用一个完整第三方产品中内嵌的AI功能,单纯提供用户界面和Prompt的产品已经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编辑于 2023-07-24 18:4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20 个点赞 👍
深圳这边To C的AIGC应用已经死了几个了。
其实原因不是因为套壳,早期大家谁不套壳,压根也没必要自研大模型。
原因是ToC 的产品付费就一阵风,这就是个赚快钱的产物。
从一开始的类 MJ的产品,到后面的垂直场景,比如二次元、宠物,到最近很火的“正脸照”,其实就是赚个快钱,客户很容易没有“新鲜感”,能玩一周就算 高黏性,基本上第三天就没兴趣了。
所以现在不管是做大模型的,还是做应用层的,都在想方设法 ToB或者 ToG。
只有大客户才有持续的付费能力,这又回到了传统SaaS 的那一套。
但是通用大模型这玩意一开始只适合干“低容错率”的事情,比如写写段子、做做问答,不会对最终结果的正确率做保障。
这就是目前需要 行业从业者解决的点,如何从通用大模型变成 严谨的垂直赛道应用。
小叔之前陪一个客户,跑过ToG的市场,卖的是公文写作机器人,因为是在大湾区,公务员的水平能力很高,平时看的太多了。
这位领导就直接问了一个问题
“如何保证他写的每条都是对的?如果写错,责任谁负责”
可能用AIGC生成了一篇公文很轻松,但是因为不能确保他写的一定是对的,还得需要真人一条条去查错,这就反而不如自己去写省时间。
自动驾驶其实也是一个垂直模型,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全面放开,就是因为他和公文写作这类场景类似。
自动驾驶错一次是掉人命
公文写作错一次可能是掉饭碗
同样,现在也有AI制药、AI设计建筑,都是“容错率”特别低的事情。
但是这些产业都是属于非常大的市场。
所以目前的AIGC还是属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大家不需要对死的这几家有啥顾虑。
垂直大模型之战才刚刚开始! 未来很多ToB的行业都值得被AI再加速一次,这个时候最好是快速入场!
发布于 2023-07-24 13:18・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尊尼小叔 - 3 个点赞 👍
刚从传统互联网大厂跳槽到AIGC领域。之前曾经在大厂做过一段时间的AIGC和大模型。
我手里的两个offer其实可以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适合进入,但是要谨慎选择。每个进来的人都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认为AIGC的商业模式,2b还是2c更有生命力?
我手里的两个offer,一个是传统to B软件服务商,刚开始做to B的大模型业务,团队技术积累弱,显性长处是公司的商务能力和业务资源,隐性长处是公司老总高度重视大模型业务,资源投入很大方。现在构想的业务模式是基于开源大模型进行垂直领域的二次Finetune,再加上应用层卖给B端客户,避免和大厂大模型业务直接竞争。
另一个是刚成立半年左右的大模型创业公司,团队来自清华背景,刚开始做to C的大模型应用,显性长处是技术积累强,隐性长处是人才梯队和技术沉淀有清华背书,短板是现在的经济形势融资不太容易,且公司产品团队基本为0,业务和商务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构想的业务模式是基于自研大模型的to C工具产品模式,可能会和大厂的应用直接竞争。
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
备注:这两个开薪水都比较抠(可以理解,经济条件不好),所以薪水等场外因素可以忽略,只考虑业务。
发布于 2023-07-24 08:38・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产品猎人代号C - 1 个点赞 👍
经济不景气
以前那种人傻钱多的局面
已经不复存在了
以前那种抓热点就能赚钱的套路
也不好用了
这不
钱还没赚到
第一批蹭AI热度的公司
已经有完蛋的了
编辑于 2023-07-24 02:4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高山昙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你好啊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润丰藤蔓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圆形山峰 - 0 个点赞 👍
aigc还行,我看文章分析了半天,这是个推广ai工具的行业?
那没了不是很正常?gpt推出之前还是彩云小译,微软小冰之类的低端产品的天下
chatgpt推出之后,这行只剩下3.5套壳和4.0套壳了
整个行业都被技术垄断吃干净了,只剩下一堆套壳玩具,哪来的发展前景
投资人又不是傻子,有机会的都想办法投资openai去了,没机会的都自己搞新的openai了
谁去投套壳啊,这PPT都不好做的玩意咋忽悠傻子啊
发布于 2023-07-24 05:46・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顾天 - 0 个点赞 👍
很简单,因为jasper这家公司压根没有任何核心技术。
他们不是单独训练了一个专门写文案的模型,而只是在gpt的api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写文案的工具,甚至收费还比gpt的会员要贵不少。他们的收入主要都是在chatgpt发布之前获得的,人家发布之后,尤其是发布了更先进的gpt4模型之后,自然就凉了。
因为用户不是傻子,我用gpt写文案真的就比用api差吗?不见得吧,这也是所有做AIGC的公司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本身gpt定位就是可以处理许多任务的通用模型,如果你要做用户愿意付费的产品,必须能够解决gpt无法解决的独家问题。
而解决独家问题,要不你有独家的技术,要不你有独家的数据,如果这两点都没有,那就别做AIGC的公司,没有意义。
发布于 2023-07-24 04:3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去晚 - 0 个点赞 👍
想想都知道这是数量小的事件而已。就 AI 爆火起来这才 5 个月这企业就喊着裁员了那要么就是融不到钱要么就是战略专注别步子太大扯到蛋了。思考下来应该是后者
发布于 2023-07-24 04:19・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Carl - 0 个点赞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虽然这么说有点儿不太准确,但是确实有那味儿了
JASPER是第一波吃到人工智能红利的公司,JASPER21年成立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GPT是个鸟,JASPER就与OPENAI合作把GPT3接到了自己的产品(人工智能写作),到了2022年10月获得了1.2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了15亿美元,年营收预估7500万美元,拥有超过7万名付费用户。
巅峰既受阻
但就在22年11月openai推出了chatgpt聊天机器人,之后chatgpt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名场面大家也都看见了,这显然对JASPER的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毕竟chatgpt3.5到现在还是免费的,文案,绘画,基本不输给JASPER….
与此同时各种gpt模型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JASPER的春风得意转瞬变成了四面皆敌,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差异化不够、用户流量下降都是造成此次裁员的原因。
当然JASPER的成功不单单是靠gpt,jasper的营销推广能力也是非常厉害的。但是营销是手段,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你再怎么包装产品内核还是要靠openai(套壳就是套壳),既然如此开源节流总要选一个,开源能力有限,截流倒是现成的。
所以我说JASPER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至于那些竞争对手的留言基本就是看出殡不嫌殡大
AIGC现在能不能入,记得之前的元宇宙吗,虽然aigc不能说是赢家通吃,但是肯定要乱上一阵子。如果想入这个行业,我的建议只能是进大厂。
发布于 2023-07-24 07:08・IP 属地新加坡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neil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