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靠GPT套壳起家的公司,居然有150多名员工,被裁员不是很正常吗。参考一下AIGC文生图领域的头部产品Midjourney,其背后团队仅仅十几个人。
Jasper AI 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意营销和写作工具公司,成立于 2021 年创立。Jasper 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写作助手,可以帮助用户创建各种创意内容,包括博客文章、社交媒体帖子、电子邮件、文案等。也可以用来生成文本、翻译语言、编写不同类型的创意内容,并以信息丰富的方式回答用户的问题。
Jasper AI能成为AIGC独角兽主要得益于其公司创始人较早的嗅到了GPT模型的能力,入场早而已,其公司创始人Dave Rogenmoser是最早一批获得GPT-3 API内测资格的。而后主打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意与营销内容的生成,恰好乘上了AIGC爆发的这轮风口,公司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一家公司(尤其是人工智能这种产品和技术更新迭代很快的公司)的竞争力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和准确把握市场走向。
Jasper AI并没有自己的大模型,其推出的各种服务是使用OpenAI的API,在早期ChatGPT还没有推出的时候,它确实能获得一部分用户和市场。但是随着OpenAI自己推出了ChatGPT产品,以及随后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大模型和AI产品推出,Jasper也就逐渐失去了其独特性和优势。

如果要拿Jasper 和ChatGPT相比,Jasper更像一个垂直领域模型,而ChatGPT是一个通用大模型。Jasper一些独特的功能包括广告营销方面的内容生成,编辑器功能,以及SEO优化等等[1]。比如,
Jasper AI 与 Surfer SEO 的集成将 SEO 与人工智能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用户将获得有关在博客文章中包含哪些关键字、问题和主题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您的 Google 排名。通过预构建的模板,用户可以快速生成优化的 SEO 标题、元描述和其他 SEO 相关内容。
这些功能在早期来看,确实能切中一部分用户的痛点,帮助没有太多营销经验的人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放到现在来看,这些特点并不出彩。甚至ChatGPT就能把这些需求覆盖掉,遑论现在越来越多的AI公司开始做面向场景和垂直领域的模型。
其实这也不是Jasper AI一家公司的问题,现在AIGC大模型的热度远没有半年前那样热烈。一开始有很多人是由于好奇心去体验各种产品,造成一种市场很热的假象,但是随着用户能选择的产品越来来越多,以及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体验,大模型逐渐被“祛魅化”,新鲜感过后,依然能留下的是那群真正希望借助AI提高生产力的用户,而这部分用户并没有占据很大部分。所以热度会逐渐褪去,这也导致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兴趣减弱。

这种背景下,套壳公司就更加难以生存。没有自己的大模型,靠大公司提供的API,或者依靠大公司的基础模型做二次开发的,首先在时间上就失去了优势,你能做的场景,人家提供基础模型的公司也能做。最好的情况可能就是能掌握特定领域数据,切中应用场景,属于是夹缝中求生存。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包括研发能力和数据资源等),否则在热度退却和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只会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