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行情不佳,现在是入场的时候吗?投资者应怎样配置资产才能更好地保卫财富?

- 36 个点赞 👍
可以入,但要谨慎。
就入不入市这个事,还是得看定力,不要去看市场情绪,因为市场的情绪欺骗性太强了,很容易就会带节奏进去。
举个例子好了,这段时间的汇率市场挺热闹的。
最开始汇率是跌的,从6.2跌到接近7.3,然后到7.2的时候,一堆人在这里唱空,说着去外面可以存高息,然后香港那边换汇办卡的通道直接排成了长队,机票加黄牛,小万把块的成本出去,但结果是啥呢?
现在汇率现在又回来了,该被拉爆的空头,一个不剩都被拉爆了,于是现在风向又变成了要换人民币了。
钱赚没赚到先不说,就这么一来一回折腾的样子,就很让人难绷。
说白了,市场情绪没有风向,谁赢跟谁或许才是永恒的真理。
但就是投资很现实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市场一样,你必须得提前准备好些什么,你才能有可能得到你想实现的点,而相反,追高杀跌是现在最不明智的做法,等你去发现他要涨的时候,想入场,他已经开始跌了,等你受不了跌开始离场的时候,他又开始涨了,你来回被折腾了一圈,发现自己没跟上涨幅,跌幅倒是吃满了。
还是那句话,当你随着恐慌情绪去操作的时候,你就先输了一半,而当你稳住的时候,你就大概可以出山了。
1
说那么多没啥用,就以我这么多年的经历为例,我周围拿基金能有不错收益的通常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运气好。
这就不用说了,赶上了好行情,普涨,随意折腾都能赢,因为你不管怎么操作,市场都会把你带上去,只要持有,就能赚。
大家别觉得我是在说笑,前些年市场是这样的,只要你瞄准了高端消费啥子的,除开一些特殊的波动时期,整体走的还挺顺。
但显然,现在赌运气有点不现实了,毕竟现在行情大家也是能看到的,虽然指数没啥大的变动,只是离大牛市,明显差的有点远。
那就说到第二种人了。
不急,就是等。
这类人的操作逻辑也分两种。
第一种就是很熟悉某一领域,比如说前段时间的银行股,就是奔着股息分红去的,如果股价涨了,那就算意外惊喜,后续离场就好。
还有一种就是纯粹地看好某一板块,反正钱放到哪里都是放,买好一只基就开始等了,也不管什么波动行情,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这两种人,看上去似乎都不太“聪明”,但往往最后收益还都不错。
原因也很简单,拉长周期看,没有什么板块是不能涨的,尤其是核心指数,没有什么是会长期跌的。
用数据说话好了。
截至6月30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跌幅为1.48%。不过,依然有12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涨幅超过20%(只统计主代码基金)。其中,东吴移动互联A、德邦半导体产业A、天弘互联网A、天弘鑫悦成长A等基金因重仓TMT相关个股取得出众成绩。
若将统计时间拉长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市场中有23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过去三年收益率逾50%。
这就是短期和长期的差异。
但这个策略,说起来简单,但有个问题。
拿不住。
2
很多人认为拿不住基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性。
追涨杀跌太磨人了,基金跌了,就慌,就想着卖,基金涨了,就开心,还想着再跟点,或者遇到跌多了的基金,想着回本出,结果再也没等来回本。
但这种纯怪人性的说法,也不全对。
跌肯定是拿不住的重要原因,但抛开跌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吧。
这个基金本身就有问题,超跌了。
有些基金,你不太用担心他超跌,因为就算他这一两年跌下去了,长期来看他还是会涨回来的,但有些基金,他超跌下去了,可能一辈子也涨不回来了。
选基是门手艺活。
在这块,我建议大家最好去选专业的指数基金。
因为指数基金的特点,就是紧随指数,只要大盘相关概念的股票涨了,指数基金也会相应跟着涨,这里就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吧。
你不用担心买坑了。
就个别基金,他可能因为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受限存在潜在的风险,但指数基金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很适合那种你看好那个板块,就买对应板块的逻辑。
我最近在看光伏板块,看看这块是不是超跌了,后续能捡个漏啥子的。
看上去这些基金似乎还都挺惨的。
近一年跌幅都在30%左右,ETF涨跌基本都是跟板块走的,你看这三个基金,都围绕着30%跌幅,说明这些基金,连接ETF水平比较高,指数跌的时候,它跌这么多,而对应,涨的时候,他也能跟上涨幅。
大家不要小看连接度这个问题
因为ETF的逻辑是这样的,就是他之所以能连接到指数,就是因为他底层买了对应大量这个板块的股票,他是综合后的一个收益汇总。
如果这个板块只有一个ETF,其实这点还好,因为你只有一个可选,你也不会多想。
但如果这个板块有多个ETF,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有的ETF,少涨多跌。
原因很简单,这些ETF底层持仓逻辑可能不对,买的对应股票,存在问题,本质是操作盘能力有限。
所以建议大家挑选指数基金的时候,要关注连接度或者跟踪度。
此外,连接度这个指标背后其实也和基金公司指数产品的规模、投研技术水平相关,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另外,光伏只是我个人现在会比较关注的超跌板块,但不代表适合每个人上车!大家还是得综合自己的波动承受能力、资金状况、对投资板块的了解程度来选择。
要了解投资板块,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进行,比如景气度(也就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否处在上升周期,比如AI就是高景气度板块)、估值或者说市盈率水平(一些周期性行业市净率是更适合作为估值参考的)、近期自高点下跌的幅度、盈利概率(通过历史数据回测分析,持有一段时间后获取盈利的概率)。
我发现天弘基金在蚂蚁财富上线了一个叫“抄底信号”的小工具,就是从多个指标来帮助大家判断指数是否可以上车、加仓的,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体验试试。
最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编辑于 2023-07-19 14:45・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曹多鱼 - 4 个点赞 👍
很多朋友,手上闲钱不多想要投资,房子已经完全不是普通人能够碰的高端金融产品了,银行存款和理财又嫌弃利息太低,其他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又太少,而这几年公募基金大热,所以很多朋友都在互联网平台开始进行基金投资~
但是呢,问题来了,大多数人并不是金融财会专业的,购买公募也只是跟风,并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的账户——不知道该买什么,买了之后涨了不知道该不该卖,跌了之后不知道该补仓还是清仓……
我遇到了很多亲友和我咨询投资理财方面的事情,也亲眼目睹了很多投资者因为自己投资理念的不成熟,让自己遭受了损失或者没能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收益,让我感觉——对投资者的教育和科普,确实是一项很迫切的工作~
而且投资之所以很难做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件逆人性而行的活动,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清晰理性的市场认知和良好的投资氛围,很容易做出各种不理智的投资决策,导致亏损或者因小失大,特别是今年以来的市场环境,给新基民以不小的考验——2023上半年的权益市场走出了“横盘震荡”的模式。其中,上证综指基本围绕3200点上下徘徊,难攻难守。深证成指则振幅较大,体现出更强的波动性。创业板指上涨乏力,从二月开始震荡走低。
其实从综合涨跌幅来看,上证综指表现并不算弱,上半年仍能维持正增长。但创业板指调整幅度较大,跌幅为主要宽基指数中的最大值-7.1%。从市场风格来看,以大盘龙头为主的上证50、上证180指数出现下跌,而以中小盘为主的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则表现相对较好。
这种市场环境下,对投资新手来说,投资个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投资对了权益基金的重要性,也在提升,所以目前我越来越建议——对于投资经验不丰富、投入时间精力有限的普通人来说,投资基金的性价比远远超过投资个股。而对于当前的股市行情,我们看到在震荡市场中,投资机遇也在其中。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比把握好市场的节奏和投资策略更重要的了。
具体来看现在的公募基金市场情况——由于2023年4月份以后部分宏观经济指标边际走弱,叠加外资流入速度放缓,公募基金发行遇冷,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状态下,AI和中特估等市场主线轮番表现,而这两大板块公募基金配置力度相对较低,投资者持仓体验整体不佳。
2023年已经过半,我看到不少的投资者为短期的收益不佳感到沮丧,不过在基金投资过程中,短时间走得快或许难以持续,对于经验丰富的基金投资者来说,更关注如何能走得更远。而且,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也不是所有的基金都表现不佳——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市场中有23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过去三年收益率逾50%。通过梳理分类就能发现,今年获得出色业绩的基金大致上可划分为踏准板块行情和提前发掘“隐形王者”个股两大类。
比如华商新趋势优选、易方达供给改革等基金皆是吃到行业上涨红利的得利者,这种基金的基金经理皆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各自深耕的能力圈,这种基金的选中,就需要对基金经理的风格和市场环境,都有相对不错的了解,才能踩准相关的节点,对投资者本身的要求也不算低。
而我自己持有的“天弘优质成长企业精选”这只基金,就是‘提前发掘“隐形王者”个股并持有’类型的基金,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谷琦彬是业绩不俗且管理规模仍有上升空间的“潜力股”。在投资中,他不偏爱热门赛道,擅长自下而上挖掘市场关注度不高的细分领域“灰马”企业,提前布局追求超额收益。
我相信,找到这种风格的基金经理,可能是未来几年,普通人投资主动权益基金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投资者这时候切勿过分悲观,国内权益市场的多项指标已位于历史底部区间,积极政策正推动市场预期改善——有多家券商研报表示,第三季度开始,股市估值底部已经确认,其估值修复值得期待,而在低位进行适当的布局,是很多人投资生涯的利润主要来源。
那么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投资基金,想要赚到钱,特别是在比较明确的市场低谷时期,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觉得最好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长期持有、底部加仓、选基选人。
投资基金其实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但是老基民用自己的经(金)验(钱)总结出的几个原则,确实是可以从长期来看,提高我们的投资收益,降低我们的投资损失的。
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原则——
1,长期持有。
买卖股票基金,最希望的就是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这种情况梦里常常发生,现实里基本没有……做投资,先要承认一个事实: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也缺少天才般洞察市场的才能,作为普通人,对抗波动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用“长期持有”的办法,长期持有,能够有效降低频繁交易中的摩擦成本(包括盯盘的时间精力,交易手续费),也能规避“辛普森悖论”(在分组比较中常占优势的一方,反而会在总评中是失势的一方),导致交易上频繁获得小盈利和小亏损,错过真正的大行情。
巴菲特说“一只股票如果你不想持有10年,那么你就不要持有1分钟”,对普通人来说,这种要求未免苛刻不现实,一般来说,持有我们看好的基金标的,1到3年,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年限。
2,底部加仓,降低持有成本
“逢低加仓”是投资中很常见的操作之一,它的原理就是当相关投资标的经过一定下跌后,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买入,这样做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可以更快解套、扭亏为盈,特别是上半年的市场行情下,很多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都吃到了一定的利润回撤和回吐~那么在市场估值水平较低,向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有勇气又有策略的加仓方法,就是我们最需要的了,下面讲两种比较常用的底部加仓方法——
① 按比例分批补仓法
如果基金出现阶段性下跌的走势,可以先将加仓资金平均分成几份,再预设一个下跌幅度,净值每达到一个跌幅,就加一份仓,也就是基民们较常使用的“跌破百分比”补仓法。
举个例子:
可以将跌幅预设为5%,假如你的加仓资金一共有10000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500元。那么当第一次下跌5%时,买入2500元;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跌5%,继续买入2500元;以此类推,每跌去5%,就加仓2500元,一直到用完补仓资金,便开始静待市场反转。
至于这个跌幅的设置,可以是3%、5%、10%或者其他数值,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基金的特点来进行合理选择,每个人设定的目标值可能都不同。
② 金字塔补仓法
金字塔式策略分为买入和卖出策略两部分,买入采用正金字塔,卖出采用倒金字塔。
既然是补仓,我们在这里就重点讨论正金字塔策略,其核心的原理是:在高价位时买入较小仓位,低价位时买入较大仓位;价格下跌时买入数量逐渐增多,价格上升时买入数量逐步减少。该策略可以避免将大部分补仓资金买在相对高位上,有效摊薄成本。
如下图所示:
比如说假设成本在2元以上,跌到2元买入1000份(补仓2000元)、跌到1.5元买入2000份(补仓3000元)、跌到1元买入4000份(补仓4000元),实现低位多买。
(风险提示:以上数值仅作为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
这个方法相对来说更适合具有持续现金流的投资者,相较于操作简单的“按比例分批补仓法”,对投资者的要求也会更高。
3,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
上面这句话,是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一个重要的注意点,也是投资基金和投资股票之间很大的一个差别,投资股票可以更关注上市公司本身,而我们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就是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那么我们选择的专业人士——基金经理,对最终产品的投资收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然要重点关注——这个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投资理念,重仓赛道,市场判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基金经理,就是拿着我们投资者的钱去投资的人,在现代社会,陌生人之间,很难出现比“你去拿着我的钱操作”更高的信任了,所以,人们最真切的需求还是希望知道自己买的基金,究竟是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在管理。
那么,要如何分析一个基金经理呢?这是很复杂的内容,我来举个例子吧,就以我之前提到的天弘优质成长企业精选的基金经理谷琦彬为例,看看我当时是为什么在挑选基金经理的时候,选择了他。
首先,看履历——谷琦彬拥有13年证券从业年限,包括逾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曾在多家券商任职,曾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现任天弘基金股票投资部大制造周期投资总监。
从业经历很重要——表明这个基金经理是否有穿越牛熊的经历?是否有足够的历史业绩?
另外,也要看这个基金经理的历史采访和公开发言,然后和市场后续走势做对比判断——2020年三季度,那个时候,消费和医药两大板块正值行情的“春天”,但是我看到谷琦彬却率先感知到制造业的机会,旗帜鲜明喊出“顺周期行情刚刚开始”,并在后续市场行情中被验证了,此后,2021年3月、2022年3月到4月期间股市行情大挫,谷琦彬则明确指出不少优质龙头估值已有吸引力,迎来布局好时机,此后也被市场所证实。
这些,都说明谷具备非常良好的市场敏锐度和市场洞察力,这些能力在“管理主管权益基金”上,非常重要。
这是我基金持仓中的一个例子,可以为大家未来选择主动权益类的基金经理做个参考。
说到底,这些选择基金的原则和方法,终究是要通过实践,来真正刻在自己的脑子里,其实我们发现,人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东西是最快的,记忆是最牢靠的~所以大家最好可以用相应的理财软件上的理财活动,进行自己健康理财观念的培养,在轻松的情况下,把各种理财常识和原则,植入自己的头脑中~
我手机里有很多基金和券商的软件,因为天弘基金的固收+产品和今年的天弘优质成长企业等基金给我的持有感觉不错,所以我今年多用的是天弘基金APP——这个APP给我观感最好的地方,就是并不是一个货架逻辑,首页打开就是自己的持仓状况、市场资讯、投资知识和咨询服务板块,居然没有列出一个基金产品。
另外,我也挺喜欢他们的 “投资星系”和“价值洼地”工具。前者类似于投资赛道的知识和资讯全揽,不过用星球的样子呈现出来了,比如现在有“医药星”,里头有投资吸引力指标、7*24行业快讯、行业深度数据等模块。后者是通过行业景气度、近期指数回撤水平、历史估值分位、盈利概率测算来找出现在非常值得投资的指数。
我一向认为,我们赚的钱,其实就是我们认知范围内的钱,拓展我们投资的认知,最终一定会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内,回报我们。提升我们的投资认知,是每个“重视自己的钱”的投资者,都有必要去做的一个工作。
说到底,我们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适合的投资呢?
我认为,“适合的投资”,就是在深入了解投资之后,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投资偏好和风险管理,选择让自己最为舒适,没有压迫感的投资方式,摒弃暴富、赌博等不良投资心态,投资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改善我们和家人的生活,而不是人生捷径,是一种现代生活的必备技能,既然这样,我们在根子上就要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最后风险提示——
本文提到的所有方式方法和基金,都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哦,投资有风险,各位朋友一定要独立思考和决策~
编辑于 2023-07-19 15:4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李傲文 - 1 个点赞 👍
结论:市场继续磨底,短期反弹比较难,可以逐步开始精选定投
小叔从三个点说起:
1、历史上的四次大跌后如何修复?
2、我们现在的环境是否具备修复的能力?
3、今年的策略
一、我们回溯历史上四次大跌后如何修复
历史的四次大跌,2008、2012、2015、2018的原因基本是这三种:
2008年的暴跌:
1、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9月15日,美国银行业巨头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2、中国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一情况导致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感到担忧,进而引发股市下跌。
3、房地产泡沫破裂:在A股市场上涨多年后,房地产泡沫开始出现问题。由于政府推出的限购、限贷等政策措施,房价不断下跌。这使得投资者对未来房地产市场前景感到担忧。
2012年的暴跌:
1、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外贸易摩擦加剧,政策调整频繁等因素导致市场情绪波动。
2、资金面紧缩:当时国内股市处于高位,投资者对未来走势存在担忧,而且当时A股市场的流动性较差。
3、大宗商品价格下跌: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包括石油、黄金等贵重金属和农产品等。
4、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2012年央行加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导致股票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
2015年的暴跌:
1、经济增长放缓: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和出口受到了较大影响。
2、政策调整:2015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包括限制房地产投资、加强金融监管等,这些政策对股市产生了不利影响。
3、行业景气度下降:某些行业在2015年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压力,如钢铁、煤炭等传统能源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等。
4、外部环境变化: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贸易摩擦加剧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对A股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018年的暴跌:
1、美国贸易战导致全球经济不稳定;
2、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
3、外部环境不稳定,如欧洲债务危机等。
我们总结后,无非就是这三类原因:
1、 流动性 ,这里主要判断是 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
2、基本面,这里主要判断是中国的经济的健康度
3、黑天鹅,这个无法预测
大跌后,市场修复的过程一般是:
政策底—— 市场底——经济底
市场底一般都会早于经济底出现 ,迟于政策底出现。
二、我们现在所处的宏观环境
目前政策底已经开始显现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常被视为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在座谈会上,易纲谈到 “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从跨周期调节到逆周期调节的转变,市场开始预期更积极的宽松手段。
2、6 月份,7 天期 OMO 利率、SLF、1 年期 MLF 利率、1 年期和 5 年期以上 LPR 利率均下调10bp,此举将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政策底已经开始逐步显现
那么经济底呢?
目前看来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出口增速下滑
6月出口增速-12.4%,5月-7.5%,4月8.5%,仅4月保持了正数。新能源汽车出口较好,但其他产品支撑力不足。对外出口的国家中,对东盟欧盟美日出口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仅俄罗斯出现爆发增长,但总体规模不大。
2、消费需求不足,价格下行
6月CPI同比持平,环比-0.2%,5月-0.2%,4月-0.1%,为什么大家不去消费了,并不是因为市场没钱,今年半年时间M2总量新增21亿,而去年一年就新增28亿。这新增的21亿一半变成了居民存款。目前的情况是大家收入预期的问题,不敢消费。
最近商务部下各种刺激消费的文件下的手都麻了,市场反应则比较冷淡。
3、年轻人失业率继续上行
这也是国内消费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统计局初步测算16-24岁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当中有2600多万已经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万目前还在寻找工作。
4、美国的持续加息
如果持续加息,港股大概率也会一直萎靡,但美股科技股却能够逆势上扬,这里的因素大概率就是全球的资金还再找避风港,再就是 AIGC这一波把美国科技公司的市场边界进一步扩大。
三、如何布局
1、选择低估值板块
一个操作就是选择低估值的板块做基金定投,ETF或者精选个股都行。有个小工具可以推荐给大家,可在蚂蚁财富搜索“抄底信号”体验帮助指数投资者了解市场状况,辅助择时。
2、选择灵活配置型基金 + AI量化基金
这种基金的好处就是不会只押注一个赛道,不至于遇到大跌的时候被“中欧女神”或者“蔡芯片”。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比较AI量化基金,以机器学习为基础,多维度预测提高决策稳健性,主要是通过量化手段构建模型,框架基于时间维度、标的维度和风险模型的分解进行预测。该框架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对预测标的进行分析, 包括短周期预测市场指数和个股Alpha。第二个部分是针对市场系统性波动的风险模型分解, 涉及预测因子分析和行业因子等,对每个波动进行未来收益的预测,并将其叠加起来。这些风险模型的补充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热点。 策略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结果最终综合到行业、风格和热点等方面的配置和收益优化之中。 大家可以自己在蚂蚁财富搜索类似的基金,然后选择一个去年回撤较小的做投入。
3、适当配合固收产品
我建议小白如果有余钱,可以这样配置:
50% 固收型产品。求稳定收益
40% 股票型基金。 博取高额收益
10% 灵活取用
发布于 2023-07-19 15:02・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尊尼小叔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木头人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长青树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无忧无虑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yh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泡菜鱼他爹 - 0 个点赞 👍
当我们把钱根据不同的用处、目标和风险进行分类时,其实就相当于在心里给它们打上标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市场过热时,不会投入更多的钱;市场波动时,也可以更好的接受,从而降低亏损概率。
将合适的钱用在合适的产品上,投资者们也可以将眼光放得长远些,市场起起伏伏,但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发布于 2023-07-20 10:3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爱吃香菜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qqgh - 0 个点赞 👍
1、明确投资目标和预期。投资目标和预期最重要的是确定预期收益率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期限。
2、选择资产类别。把握好每一类资产的收益、风险、流动性的差别,根据不同偏好来配置不同资产的比例。
发布于 2023-07-20 10:26・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胡子欣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水手 - 0 个点赞 👍
空仓的话,的确是好时机。
因为很多板块都跌不动了,现在入手最起码不会亏太多。
但是股市就是这样子,大家都这么想,于是大量的人进场抄底,只要人一多,资金一多,那这个位置就不会是底,你越抄它越跌。
只要建立自己的一套体系就行了了,比如牢记证和创业板都是在25上下,沪深300在20,深证成指在19.5,科创50在53,这些是每个板块的中枢值,只要出现大幅度变动,你就能判断市场重心的转换。
等年底看看,现在可以分批进场。
发布于 2023-07-20 10:1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簌簌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枫源汁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美好的生活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快乐的老程好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射手座浪漫星球 - 0 个点赞 👍
1. 分散投资:将资金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房地产、黄金等,以降低风险。这样即使某个市场出现不利行情,其他市场的表现可能会有所补偿。
2. 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有助于平稳应对市场波动,因为短期市场情况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长期投资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3. 定期投资:通过定期定额投资,不论市场行情好坏,都能够均匀分散投资风险,并使用“均价策略”逐步建仓。
4. 了解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不同人对风险的容忍度不同,因此资产配置应根据个人情况进行。
5. 做好风险管理: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如设置止损点位、制定资产配置计划、关注市场动向等,以规避风险和减少损失。
6. 保持冷静和理性:在投资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因为市场波动而盲目行动。避免过度交易和盲目追涨杀跌的行为。
请注意,以上建议是一般性的,具体的投资决策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如果您在投资方面需要专业建议,建议咨询专业的金融或投资顾问。
发布于 2023-07-20 13:34・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沪川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宁宁说科技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杯香茗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少强 - 0 个点赞 👍
上半年行情不佳的话,现在应该就是入场的好时机。这个市场来说相对饱和,要保卫财富,应该多多学习方法和经验,做好相对的攻略才可以!
发布于 2023-07-20 16:05・IP 属地湖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dalaz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小科技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公子花 - 0 个点赞 👍
现在是一个比拼耐心的阶段。目前不适合玩短线,适合耐心的中长线布局,到了计划加仓区就加,然后继续等。目前下一个支撑在前低3150,朱总的计划是到3150继续加。不要太慌,要淡定。
今天上证指数下跌0.92%,收报3169点。深证指数下跌1.06%,创业板下跌0.99%,北向资金净流入3.47亿,两市合计成交7876亿。
今天的下跌其实很简单,就是横久必跌。3180有支撑,3250有压力,3200算个中位区间。大盘在3200冲了两次没冲过去,就选择了向下,没冲过去的主要原因是内资机构不跟。既然向上你不跟,那我就向下杀一波。向下杀一波,到下个支撑位,反而很多空头会转多头。
今天的盘面太弱了,这一周都太弱了。昨天消费板块有利好,消费冲高回落。尾盘通信,人工智能大跌,通信板块跌了5%,CPO龙头跌了12%,这一轮最难的是没有主线,还记得3,4月份人工智能红火的时候,成交量随随便便都是万亿,现在成交量只有7000亿,很多短线选手都休息了。
现在短线太难玩,要么休息,要么布局中长期。做好计划,大盘基本不用看,看了反而影响情绪。
策略:接下来的策略也很简单,朱总在昨天的晚评中说了:“今天加主要是为了博下周的利好,本周没啥看头的,新能源目前看,离下面支撑位还有点距离,但不远了,没事,加了之后明后天跌了就拿着,早晚涨起来。”所以,现在是一个比拼耐心的阶段。目前不适合玩短线,适合耐心的等待,到了计划加仓区就加,然后继续等。目前下一个支撑在前低3150,朱总的计划是到3150继续加。不要太慌,要淡定。
如果您有不一样的观点,我们评论区见,谢谢您的观看,点赞和关注,我们下期再见。请关注朱总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知乎:“韭黄财富朱总”。本文为朱总个人投资思考,图文和视频内容所用数据均来源于合法渠道。我个人不保证数据准确性及完整性。所有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各位独立思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发布于 2023-07-20 17:08・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韭黄财富朱总 - 0 个点赞 👍
将风险分散,保证收益。投资者最好不要将所有的钱投入到一个行业中,要将风险分散,把钱投入到不同行业,这样也可以了解其他行业的走势,让自己在未来的投资中,有更好的打算。
发布于 2023-07-20 22:32・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无敌小慧卿 - 0 个点赞 👍
我们需要制定属于自己投资策略,根据自己的投资经验来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投资策略,严格按照投资策略来执行。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这只是理想的状态,而在实际当中是很难实现的。我们追求的是有限的利润,需要严格控制我们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贪婪。
发布于 2023-07-20 23:05・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垃圾咯默默 - 0 个点赞 👍
大盘行情不好时,投资者可以选择持仓不动,或者空仓观望,也可以选择购买哪些业绩较好,盘面较大的个股,来抵御大盘下跌带来的损失,比如,在大盘不好的时候,购买一些银行、保险、证券股。
发布于 2023-07-20 22:5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NXN1473 - 0 个点赞 👍
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预计市场风格先反转后景气,先价值后成长。目前港股大底已较为明确,A-H溢价有望收敛,投资价值显现。光伏、储能、半导体、军工等高景气成长股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发布于 2023-07-20 22:5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过往云烟4667 - 0 个点赞 👍
投资者这时候切勿过分悲观,国内权益市场的多项指标已位于历史底部区间,积极政策正推动市场预期改善——有多家券商研报表示,第三季度开始,股市估值底部已经确认,其估值修复值得期待,而在低位进行适当的布局,是很多人投资生涯的利润主要来源。
发布于 2023-07-20 22:51・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L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