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入,但要谨慎。
就入不入市这个事,还是得看定力,不要去看市场情绪,因为市场的情绪欺骗性太强了,很容易就会带节奏进去。
举个例子好了,这段时间的汇率市场挺热闹的。
最开始汇率是跌的,从6.2跌到接近7.3,然后到7.2的时候,一堆人在这里唱空,说着去外面可以存高息,然后香港那边换汇办卡的通道直接排成了长队,机票加黄牛,小万把块的成本出去,但结果是啥呢?
现在汇率现在又回来了,该被拉爆的空头,一个不剩都被拉爆了,于是现在风向又变成了要换人民币了。
钱赚没赚到先不说,就这么一来一回折腾的样子,就很让人难绷。
说白了,市场情绪没有风向,谁赢跟谁或许才是永恒的真理。
但就是投资很现实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市场一样,你必须得提前准备好些什么,你才能有可能得到你想实现的点,而相反,追高杀跌是现在最不明智的做法,等你去发现他要涨的时候,想入场,他已经开始跌了,等你受不了跌开始离场的时候,他又开始涨了,你来回被折腾了一圈,发现自己没跟上涨幅,跌幅倒是吃满了。
还是那句话,当你随着恐慌情绪去操作的时候,你就先输了一半,而当你稳住的时候,你就大概可以出山了。
1
说那么多没啥用,就以我这么多年的经历为例,我周围拿基金能有不错收益的通常只有两种人:
第一种是运气好。
这就不用说了,赶上了好行情,普涨,随意折腾都能赢,因为你不管怎么操作,市场都会把你带上去,只要持有,就能赚。
大家别觉得我是在说笑,前些年市场是这样的,只要你瞄准了高端消费啥子的,除开一些特殊的波动时期,整体走的还挺顺。
但显然,现在赌运气有点不现实了,毕竟现在行情大家也是能看到的,虽然指数没啥大的变动,只是离大牛市,明显差的有点远。
那就说到第二种人了。
不急,就是等。
这类人的操作逻辑也分两种。
第一种就是很熟悉某一领域,比如说前段时间的银行股,就是奔着股息分红去的,如果股价涨了,那就算意外惊喜,后续离场就好。
还有一种就是纯粹地看好某一板块,反正钱放到哪里都是放,买好一只基就开始等了,也不管什么波动行情,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这两种人,看上去似乎都不太“聪明”,但往往最后收益还都不错。
原因也很简单,拉长周期看,没有什么板块是不能涨的,尤其是核心指数,没有什么是会长期跌的。
用数据说话好了。
截至6月30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今年以来跌幅为1.48%。不过,依然有12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涨幅超过20%(只统计主代码基金)。其中,东吴移动互联A、德邦半导体产业A、天弘互联网A、天弘鑫悦成长A等基金因重仓TMT相关个股取得出众成绩。
若将统计时间拉长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市场中有23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过去三年收益率逾50%。
这就是短期和长期的差异。
但这个策略,说起来简单,但有个问题。
拿不住。
2
很多人认为拿不住基金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性。
追涨杀跌太磨人了,基金跌了,就慌,就想着卖,基金涨了,就开心,还想着再跟点,或者遇到跌多了的基金,想着回本出,结果再也没等来回本。
但这种纯怪人性的说法,也不全对。
跌肯定是拿不住的重要原因,但抛开跌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吧。
这个基金本身就有问题,超跌了。
有些基金,你不太用担心他超跌,因为就算他这一两年跌下去了,长期来看他还是会涨回来的,但有些基金,他超跌下去了,可能一辈子也涨不回来了。
选基是门手艺活。
在这块,我建议大家最好去选专业的指数基金。
因为指数基金的特点,就是紧随指数,只要大盘相关概念的股票涨了,指数基金也会相应跟着涨,这里就有一个好处是什么吧。
你不用担心买坑了。
就个别基金,他可能因为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受限存在潜在的风险,但指数基金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很适合那种你看好那个板块,就买对应板块的逻辑。
我最近在看光伏板块,看看这块是不是超跌了,后续能捡个漏啥子的。

看上去这些基金似乎还都挺惨的。
近一年跌幅都在30%左右,ETF涨跌基本都是跟板块走的,你看这三个基金,都围绕着30%跌幅,说明这些基金,连接ETF水平比较高,指数跌的时候,它跌这么多,而对应,涨的时候,他也能跟上涨幅。
大家不要小看连接度这个问题
因为ETF的逻辑是这样的,就是他之所以能连接到指数,就是因为他底层买了对应大量这个板块的股票,他是综合后的一个收益汇总。
如果这个板块只有一个ETF,其实这点还好,因为你只有一个可选,你也不会多想。
但如果这个板块有多个ETF,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有的ETF,少涨多跌。
原因很简单,这些ETF底层持仓逻辑可能不对,买的对应股票,存在问题,本质是操作盘能力有限。
所以建议大家挑选指数基金的时候,要关注连接度或者跟踪度。
此外,连接度这个指标背后其实也和基金公司指数产品的规模、投研技术水平相关,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另外,光伏只是我个人现在会比较关注的超跌板块,但不代表适合每个人上车!大家还是得综合自己的波动承受能力、资金状况、对投资板块的了解程度来选择。
要了解投资板块,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进行,比如景气度(也就是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否处在上升周期,比如AI就是高景气度板块)、估值或者说市盈率水平(一些周期性行业市净率是更适合作为估值参考的)、近期自高点下跌的幅度、盈利概率(通过历史数据回测分析,持有一段时间后获取盈利的概率)。
我发现天弘基金在蚂蚁财富上线了一个叫“抄底信号”的小工具,就是从多个指标来帮助大家判断指数是否可以上车、加仓的,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体验试试。


最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