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手上闲钱不多想要投资,房子已经完全不是普通人能够碰的高端金融产品了,银行存款和理财又嫌弃利息太低,其他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又太少,而这几年公募基金大热,所以很多朋友都在互联网平台开始进行基金投资~
但是呢,问题来了,大多数人并不是金融财会专业的,购买公募也只是跟风,并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的账户——不知道该买什么,买了之后涨了不知道该不该卖,跌了之后不知道该补仓还是清仓……
我遇到了很多亲友和我咨询投资理财方面的事情,也亲眼目睹了很多投资者因为自己投资理念的不成熟,让自己遭受了损失或者没能拿到一个比较好的收益,让我感觉——对投资者的教育和科普,确实是一项很迫切的工作~
而且投资之所以很难做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件逆人性而行的活动,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清晰理性的市场认知和良好的投资氛围,很容易做出各种不理智的投资决策,导致亏损或者因小失大,特别是今年以来的市场环境,给新基民以不小的考验——2023上半年的权益市场走出了“横盘震荡”的模式。其中,上证综指基本围绕3200点上下徘徊,难攻难守。深证成指则振幅较大,体现出更强的波动性。创业板指上涨乏力,从二月开始震荡走低。

其实从综合涨跌幅来看,上证综指表现并不算弱,上半年仍能维持正增长。但创业板指调整幅度较大,跌幅为主要宽基指数中的最大值-7.1%。从市场风格来看,以大盘龙头为主的上证50、上证180指数出现下跌,而以中小盘为主的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则表现相对较好。
这种市场环境下,对投资新手来说,投资个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投资对了权益基金的重要性,也在提升,所以目前我越来越建议——对于投资经验不丰富、投入时间精力有限的普通人来说,投资基金的性价比远远超过投资个股。而对于当前的股市行情,我们看到在震荡市场中,投资机遇也在其中。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比把握好市场的节奏和投资策略更重要的了。
具体来看现在的公募基金市场情况——由于2023年4月份以后部分宏观经济指标边际走弱,叠加外资流入速度放缓,公募基金发行遇冷,在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状态下,AI和中特估等市场主线轮番表现,而这两大板块公募基金配置力度相对较低,投资者持仓体验整体不佳。

2023年已经过半,我看到不少的投资者为短期的收益不佳感到沮丧,不过在基金投资过程中,短时间走得快或许难以持续,对于经验丰富的基金投资者来说,更关注如何能走得更远。而且,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也不是所有的基金都表现不佳——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市场中有23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过去三年收益率逾50%。通过梳理分类就能发现,今年获得出色业绩的基金大致上可划分为踏准板块行情和提前发掘“隐形王者”个股两大类。
比如华商新趋势优选、易方达供给改革等基金皆是吃到行业上涨红利的得利者,这种基金的基金经理皆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各自深耕的能力圈,这种基金的选中,就需要对基金经理的风格和市场环境,都有相对不错的了解,才能踩准相关的节点,对投资者本身的要求也不算低。
而我自己持有的“天弘优质成长企业精选”这只基金,就是‘提前发掘“隐形王者”个股并持有’类型的基金,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基金的基金经理谷琦彬是业绩不俗且管理规模仍有上升空间的“潜力股”。在投资中,他不偏爱热门赛道,擅长自下而上挖掘市场关注度不高的细分领域“灰马”企业,提前布局追求超额收益。
我相信,找到这种风格的基金经理,可能是未来几年,普通人投资主动权益基金的一个重要方向。
另外,投资者这时候切勿过分悲观,国内权益市场的多项指标已位于历史底部区间,积极政策正推动市场预期改善——有多家券商研报表示,第三季度开始,股市估值底部已经确认,其估值修复值得期待,而在低位进行适当的布局,是很多人投资生涯的利润主要来源。
那么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投资基金,想要赚到钱,特别是在比较明确的市场低谷时期,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觉得最好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长期持有、底部加仓、选基选人。
投资基金其实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但是老基民用自己的经(金)验(钱)总结出的几个原则,确实是可以从长期来看,提高我们的投资收益,降低我们的投资损失的。
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原则——
1,长期持有。
买卖股票基金,最希望的就是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这种情况梦里常常发生,现实里基本没有……做投资,先要承认一个事实: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也缺少天才般洞察市场的才能,作为普通人,对抗波动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用“长期持有”的办法,长期持有,能够有效降低频繁交易中的摩擦成本(包括盯盘的时间精力,交易手续费),也能规避“辛普森悖论”(在分组比较中常占优势的一方,反而会在总评中是失势的一方),导致交易上频繁获得小盈利和小亏损,错过真正的大行情。
巴菲特说“一只股票如果你不想持有10年,那么你就不要持有1分钟”,对普通人来说,这种要求未免苛刻不现实,一般来说,持有我们看好的基金标的,1到3年,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年限。
2,底部加仓,降低持有成本
“逢低加仓”是投资中很常见的操作之一,它的原理就是当相关投资标的经过一定下跌后,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买入,这样做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可以更快解套、扭亏为盈,特别是上半年的市场行情下,很多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都吃到了一定的利润回撤和回吐~那么在市场估值水平较低,向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有勇气又有策略的加仓方法,就是我们最需要的了,下面讲两种比较常用的底部加仓方法——
① 按比例分批补仓法
如果基金出现阶段性下跌的走势,可以先将加仓资金平均分成几份,再预设一个下跌幅度,净值每达到一个跌幅,就加一份仓,也就是基民们较常使用的“跌破百分比”补仓法。
举个例子:
可以将跌幅预设为5%,假如你的加仓资金一共有10000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500元。那么当第一次下跌5%时,买入2500元;在此基础上如果再跌5%,继续买入2500元;以此类推,每跌去5%,就加仓2500元,一直到用完补仓资金,便开始静待市场反转。
至于这个跌幅的设置,可以是3%、5%、10%或者其他数值,需要根据市场环境、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基金的特点来进行合理选择,每个人设定的目标值可能都不同。
② 金字塔补仓法
金字塔式策略分为买入和卖出策略两部分,买入采用正金字塔,卖出采用倒金字塔。
既然是补仓,我们在这里就重点讨论正金字塔策略,其核心的原理是:在高价位时买入较小仓位,低价位时买入较大仓位;价格下跌时买入数量逐渐增多,价格上升时买入数量逐步减少。该策略可以避免将大部分补仓资金买在相对高位上,有效摊薄成本。
如下图所示:

比如说假设成本在2元以上,跌到2元买入1000份(补仓2000元)、跌到1.5元买入2000份(补仓3000元)、跌到1元买入4000份(补仓4000元),实现低位多买。
(风险提示:以上数值仅作为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
这个方法相对来说更适合具有持续现金流的投资者,相较于操作简单的“按比例分批补仓法”,对投资者的要求也会更高。
3,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
上面这句话,是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一个重要的注意点,也是投资基金和投资股票之间很大的一个差别,投资股票可以更关注上市公司本身,而我们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就是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那么我们选择的专业人士——基金经理,对最终产品的投资收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然要重点关注——这个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投资理念,重仓赛道,市场判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基金经理,就是拿着我们投资者的钱去投资的人,在现代社会,陌生人之间,很难出现比“你去拿着我的钱操作”更高的信任了,所以,人们最真切的需求还是希望知道自己买的基金,究竟是什么样的基金经理在管理。
那么,要如何分析一个基金经理呢?这是很复杂的内容,我来举个例子吧,就以我之前提到的天弘优质成长企业精选的基金经理谷琦彬为例,看看我当时是为什么在挑选基金经理的时候,选择了他。
首先,看履历——谷琦彬拥有13年证券从业年限,包括逾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曾在多家券商任职,曾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现任天弘基金股票投资部大制造周期投资总监。
从业经历很重要——表明这个基金经理是否有穿越牛熊的经历?是否有足够的历史业绩?
另外,也要看这个基金经理的历史采访和公开发言,然后和市场后续走势做对比判断——2020年三季度,那个时候,消费和医药两大板块正值行情的“春天”,但是我看到谷琦彬却率先感知到制造业的机会,旗帜鲜明喊出“顺周期行情刚刚开始”,并在后续市场行情中被验证了,此后,2021年3月、2022年3月到4月期间股市行情大挫,谷琦彬则明确指出不少优质龙头估值已有吸引力,迎来布局好时机,此后也被市场所证实。
这些,都说明谷具备非常良好的市场敏锐度和市场洞察力,这些能力在“管理主管权益基金”上,非常重要。
这是我基金持仓中的一个例子,可以为大家未来选择主动权益类的基金经理做个参考。
说到底,这些选择基金的原则和方法,终究是要通过实践,来真正刻在自己的脑子里,其实我们发现,人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东西是最快的,记忆是最牢靠的~所以大家最好可以用相应的理财软件上的理财活动,进行自己健康理财观念的培养,在轻松的情况下,把各种理财常识和原则,植入自己的头脑中~
我手机里有很多基金和券商的软件,因为天弘基金的固收+产品和今年的天弘优质成长企业等基金给我的持有感觉不错,所以我今年多用的是天弘基金APP——这个APP给我观感最好的地方,就是并不是一个货架逻辑,首页打开就是自己的持仓状况、市场资讯、投资知识和咨询服务板块,居然没有列出一个基金产品。

另外,我也挺喜欢他们的 “投资星系”和“价值洼地”工具。前者类似于投资赛道的知识和资讯全揽,不过用星球的样子呈现出来了,比如现在有“医药星”,里头有投资吸引力指标、7*24行业快讯、行业深度数据等模块。后者是通过行业景气度、近期指数回撤水平、历史估值分位、盈利概率测算来找出现在非常值得投资的指数。


我一向认为,我们赚的钱,其实就是我们认知范围内的钱,拓展我们投资的认知,最终一定会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内,回报我们。提升我们的投资认知,是每个“重视自己的钱”的投资者,都有必要去做的一个工作。
说到底,我们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适合的投资呢?
我认为,“适合的投资”,就是在深入了解投资之后,根据自己的收入,支出,投资偏好和风险管理,选择让自己最为舒适,没有压迫感的投资方式,摒弃暴富、赌博等不良投资心态,投资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改善我们和家人的生活,而不是人生捷径,是一种现代生活的必备技能,既然这样,我们在根子上就要打好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最后风险提示——
本文提到的所有方式方法和基金,都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哦,投资有风险,各位朋友一定要独立思考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