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和满族入主中原后为什么不努力生孩子,形成人口优势?
蒙古族和满族入主中原后有了大量的资源,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什么不大量繁殖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优势来巩固统治?
- 858 个点赞 👍
大元皇帝:移除蒙古,大元强大!(派河北/河南超人对蒙古老乡重拳出击)
大清皇帝:女真穷老乡,用了都说好!(封关禁止自行迁移,捣毁女真老乡耕地保持贫穷野性)
发布于 2023-08-21 15:16・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文济民 - 691 个点赞 👍
蒙元我不了解,我就说一下满清。
清末八旗的人口有105万人,而当年满清入关的时候,满洲八旗的男丁也不过四五万而已,即使算上老弱妇孺,最多十来万。即使算上漢八旗和蒙八旗,也不过十几万而已。200多年增加十倍,其实已经不少了。而且你还要注意有三个事件对于八旗的人口有重要影响。
第一个是三藩之乱,不少漢八旗因为跟随三藩反叛而被踢出去了,还有一些满洲八旗在和三方的交战中死去。
第二个是乾隆年间的出旗为民,大量的漢八旗被出旗为民自谋生路,使得八旗的数量进一步下降。
第三个是太平天国运动,直接灭了至少三十万八旗。
也就说,经过这三个能够严重影响人口的事件以后,他们还有105万人。由此可见,他们确实有在努力的生孩子了,只不过数量上的差距是没有办法弥补的。
编辑于 2023-10-03 10:36・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甘棠 - 545 个点赞 👍
元朝可拉倒吧 蒙古大汗是知道本族人口是核心机密 不让汉人知道 但他们对蒙古士兵卖儿卖女打仗没啥反应 最多也就是喝醉了闭上眼,你还指望蒙古人口大增?八旗军薪酬在清末连赶大车的都不如,东北的八旗子弟还大量造反哪。
我们先看一下蒙古人:
在元朝末年普通蒙古人和汉人没啥区别,蒙古人就算不吃月饼(元朝蒙古宫廷也有月饼),也一样造元顺帝的反,造反的力度还很大,以至于投奔起义军的正宗蒙古人比元朝皇室身边的蒙古人还多。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但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得到了元朝的恩惠。早在忽必烈时代,忽必烈就用汉人世侯为主的汉军进攻蒙古草原,祸害了大量蒙古人,在整个元朝漠北的蒙古人对元朝皇帝都不是太忠诚。蒙古人的税率低,但元朝征战四方时蒙古人的负担却比汉人多得多。元军中的汉人部队装备由政府负担,普通的蒙古人如果没挤进侍卫亲军和怯薛军,装备和远征的粮食都要自己买单。在蒙古人大杀四方的时代,这种成本还能接受。
但到了元朝中后期,战争要么是在西北防御蒙古亲戚们,要么是远征南方,战争收获不多,但元朝的物价却比房价还猛,让蒙古士兵纷纷破产。忽必烈时代,一石米的价格是600~1000文,属于历史正常水平。但到了至元21年,一石米就飞涨到十来贯钱,当时就有不少蒙古士兵吃不消,远赴西北守边时不得不卖儿卖女,甚至把自己老婆孩子通过回回商人卖到印度,让忽必烈很没面子(“蒙古军在山东、河南者,往戍甘肃,跋涉万里,装具鞍马之资,皆其自办,每行必篙田产,甚则卖妻子。戍者未归,代者当发,前后相仍,困苦日甚。今边隆无事,而虚弹兵力,诚为非计,请以近甘肃之兵戍之。而山东、河南前戍者,官为出钱,赎其田产妻子,庶使少有疼也。”)。
元武宗击败了中亚的亲戚们,战功非常强悍,但物价指数也很“好看”,米价从元文宗时期的1000文一石飞涨到35贯一石。元顺帝时期中国北方的米价更是飞涨,从元顺帝初年的一石米2.6贯上涨到元朝末年的一石300贯。蒙古士兵还要自备武器和铠甲,也要被狠狠宰一刀,元朝的布匹也有足足100倍的涨幅。一来二去,蒙古平民仗还没打,自己就破产了。1365年蒙古士兵脱欢在出征前就因为“盘缠厥少”,弟媳巴都麻“自为只身,难以独居住坐,日每无甚养济”,用弟媳换取了三石粮食(“白米壹石、小麦壹石、大麦壹石”),用卖弟媳得来的粮食给元顺帝卖命。
蒙古士兵一打仗就破产,一打仗就要卖儿卖女,自然也有了造反的念头。早在1312年的元仁宗时代,就有蒙古人造反。元朝末年蒙古人更是起义不断,1347年九月,“八怜内哈刺那海、秃鲁和伯‘贼’起,断岭北驿道”,1354年蒙古人雷帖木儿不花 就在河北等地起义,专门攻打元朝储存粮食的城市。元末以蒙古人为首领的起义军并不少,以汉人为主的农民起义军也吸收了大量蒙古人。
明朝接盘的蒙古军户继承了更多13世纪蒙古大军的基因,在朱元璋的当政期间投降明军的地道蒙古人是388400余人,到朱棣时期还有46000多名蒙古人投奔明朝,以至于明朝初年北京城三分之一的居民都是蒙古人的后代。明朝的蒙古人中可不乏当年蒙古名门之后,明朝将领金忠就是恒阳王也先不花的后人,阿鲁台的孙子和勇也投奔了朱棣,木华黎的后人毛胜还是明朝正统年间的名将,参与过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和血统扑朔迷离的北元可汗比起来,投奔明朝的黄金家族后裔反而没啥争议,忽必烈的后裔冒辟疆还成了著名才子。
蒙古帝国留在汉地的蒙古部众也很多,他们在元朝末年已经享受不到帝国的福利,反而要卖儿卖女出战,明军一到就全部归顺了。元朝皇室跑到草原时,带走了多民族的护卫、随从,这些人反而成了众多蒙古部落的来源,和它们比起来,反而是明军中的骑兵更多继承了13世纪蒙古骑兵的血脉。
再看看八旗军
八旗士兵精通武艺的代价很大,当兵的收入却很有限。八旗军中只有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三只精锐部队的骑兵工资可以达到月薪4两,其他的骑兵月薪只有3两银子,也就是说这些人一年的工资很可能支付不了骑射一年的成本。八旗步兵的月薪就下降为两两银子,养育兵月薪只有一两五钱。八旗军对外作战时,所用的弓箭也是自掏腰包,弘历等满清的皇帝就大言不惭地说大清历来规矩就是如此。八旗军士兵出外打仗一个月一不小心射出了几百支箭,那就真的是倒贴钱。
八旗军士兵的军马也是一个“负资产”,八旗军骑兵平均一人四匹军马,一匹马平均价值是十两银子(顺治皇帝的标准)。如果这匹马在三到五年内死亡,士兵就要赔六到七两银子。八旗军士兵出征要是一不小心被敌人抢走两匹马,基本上大半年就白干了。八旗军入主中原,可以从汉人身上回本、发财。清朝中期以后,八旗军打得都是准噶尔、廓尔喀、缅甸等对手,回本几乎没有可能,八旗军士兵练武和作战自然就不积极,武艺和战斗力自然就大幅度倒退了。
满清末年八旗军的工资相比于平民已经不算优厚,同治年间一个北京五口之间一年最低也要花上48两银子才能不算贫困,一般旗人家庭只有一人能当上三大精锐部队的骑兵,养家糊口可是不太够用。北京城常见的四合院大部分旗人都住不起,因为最普通的单独院落一年就要花38两银子(荣禄也在北京城租房子,他一年花720两银子租什刹海的四合院)。
北京城当时一个普通厨师的月薪是二两银子,已经和八旗军步兵月薪相当;马车车夫的月薪更是达到了六两,已经超过了八旗军骑兵工资,甚至比黄带子(宗室出身)出身的八旗军士兵工资还高(他们加入三大营月薪加一两,也就是五两银子)。八旗军工资相对较低,但八旗上百万壮丁还只能挤在20多万人的八旗编制内混生活,不能从事厨子、车夫等职业给大清皇帝丢脸。对于八旗军士兵来说,真就是打仗对天上放两枪、射两箭就对得起爱新觉罗家的工资和制度了。
因为八旗军民不聊生,加上东北被日本、俄国侵占,到了辛亥年反而有大量东北满族人成了革命党。
日俄战争造成了大量难民,在东北的满清军队却只能充当看客,这极大动摇了满清的合法性。在日俄战争期间,满清不但没能保住国土保护国民,连自家的祖坟和旧宅都没能保住。沙俄在沈阳大战时期,把总司令部设在了满清旧皇宫内。日军追击沙俄骑兵时,还主动冲进了清昭陵(皇太极的陵墓),杀死了守陵大臣,毁掉了清福陵(努尔哈赤陵墓)的所有树木。这在传统中国人,尤其是满洲八旗子弟看来就是奇耻大辱。日俄战争后就有大量满族人痛斥光绪,认为他不配当努尔哈赤的后裔,张榕等人在清末加入了反清的行列。
编辑于 2024-02-12 18:02・IP 属地河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李从嘉 - 2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等待隔离结束 - 193 个点赞 👍
先回答蒙古族,实际上蒙族在元朝时代人口增加极快,铁木真称汗时候蒙古族才一百多万,到了元朝中期蒙古族五百万以上,这五倍增长在当时是惊人的,更何况蒙古一直对外征服和打仗,就这样人口还增长很快,元朝同时代其他群体人口大多没有增长,反而下降(当时汉族因为被屠,人口反而从一亿下降到几千万)
之所以现在蒙古族看起来不多,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蒙古在铁木真称汗后八十年一直在疯狂扩张,但这也导致蒙族人口分散厉害,每次征服一个地方必然要留下部分人驻守,这导致现在的中亚、阿富汗的哈扎拉人都有大量蒙族血统,包括俄罗斯的鞑靼人也有蒙古族血统,而且蒙古族还分散在俄罗斯、蒙古国,如此分散自然会导致国内真正蒙族不多
第二:满清对蒙古采取减少人口国策,通过强制蒙古族人出家,多次对不服的蒙族部落屠灭,这也遏制了蒙古人口
至于满族,实际上大多是汉族血统,满族目前常染九成以上来源汉族,父系九成都是汉族,母系九成以上是汉族,以至于基因检测很难区分满族成分,只能和汉族归为一类,这是因为满族早期形成时候就有大量汉族成份,而且八旗到处征战伤亡很大,不得不靠给汉人抬旗来补充损失的兵力,加上八十年代汉八旗包衣后代都为了照顾登记满族,导致满族从血统上看基本是汉族的分支
现代的满族三大来源满八旗、汉八旗、包衣,实际上78年之前只有满八旗会登记满族,但是后面因为有照顾,很多汉八旗和包衣后代纷纷汉改满,这导致满族人口从70年代的260万暴增到90年代初的一千多万,然后就有呼吁东北甚至河北北部成立自治的声音,于是上面逼迫部分包衣汉八旗后代又改回汉族,导致满族人口一度下降到九百万,直到最近几年才又到一千万,人口波动那么大和汉八旗包衣几次改民族有关系
而就算满八旗也有大量汉族血统,比如明朝后期高准乱辽,大量军户大概七八万人口逃到建州女真,这让努尔哈赤如虎添翼武器质量大幅度提升,努尔哈赤建立满八旗时候,最初的六万战兵至少三成就是辽东军户,更别说后来因为兵力损失不得不让一些投降的汉人抬旗补充八旗兵力,所以哪怕满八旗也是有相当汉族血统,更别提现在汉八旗和包衣后代大量登记满族,这导致满族现在九成血统都来自汉族
编辑于 2023-07-17 11:0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储炜豪 - 181 个点赞 👍
满族从入关使用的满洲八旗号称二十万,实际数量为四万,用四万满洲八旗(不包括汉八旗和蒙八旗)来反推,满族入关前本族总人口不足30万。
而今天,中国满族总人口超过了1000万。
相当于300年增加了30倍。
你给我说满族不努力生孩子?
这么多满族人,从30万暴增到1000万,充话费送的?
哪怕按照明末汉人总计1.5亿来算,如果增加30倍,那可是45亿!少点按照9000万来算那是27亿!
汉族的人口增加倍数在满族的人口爆炸数据面前,弟中弟好吗?
咋,你还想每个满族妇女一窝生十几个,几十年内腾笼换鸟搞事情?
架空历史也罢,口嗨也罢,都要有个基本法吧,不然咱怎么聊?聊不下去好吗?
编辑于 2023-07-20 15:23・IP 属地陕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汉家苏定方 - 101 个点赞 👍
这就是进步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区别,
古代汉民族主义之强,真不是那几个废拉能碰瓷的,首先有人口才要扩张,这才是健康的,比如像商朝周朝最早只占据中原一带,后来扩张了多少,汉武帝同理,没有人口溢出,土地过载的情况,那扩张个毛?入关人就是看不懂这点,入关是一开始就是必然的死局。
当胡人或者所谓的“海洋文明”(即海盗)采用殖民+奴隶制的方式进行征服时候,就已经用进步主义的方式给自己宣判了死刑,
因为只有农耕人口才能快速增长,聚族而居,儒家文化提倡宗族兴旺人丁繁多,而城市化进步化一定导致人口锐减,更不要说,胡人殖民的时期由于残暴野蛮的天性,只想着驱使奴役汉人当农民,以为自己当兵是人上人了,是铁杆庄稼了,结果被越来越多的汉人人口淹没,
斯巴达以为自己很牛,搞精锐士兵超级兵,让希洛奴隶种地,结果自己人口都快没了,都不用打仗自己就完蛋了,今天的欧美也是这个趋势。
所以,同化?哪有什么同化啊,族群数量都不是一个数量级,一旦汉人组织起来反击,胡人基本被灭族,1949年之前,汉人占中国人口的98%。
明朝时候的卫所军屯,也是让汉人军队亲自耕种,繁衍生息,这才牢牢的扎根和控制了这块土地,
汉人和鞑友在生产方式也存在着华夷之辨,两条路线的斗争。
编辑于 2023-09-06 13:37・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漢人驃騎將軍 - 51 个点赞 👍
清朝没有满族,只有旗人。满族是建国后才有的,大多都是一群清朝的苦哈哈。正经的八旗大爷京营八旗,绝大多数人家现在是汉族。
旗下人丁在清朝一直是快速增长的。
如果八旗和汉人不隔离,那么最后一定会和蒙古一样,到头来皇帝的怯薛军都是实际上都是一帮汉人。为啥呢?总有一帮二代不想当兵但出于制度原因要找人顶替。有人说,可以选愿意当兵的八旗呀呀。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样搞的结果一定是几家几姓平分八旗。
所以,清朝统治者搞旗民分离是很高明的。
都隔离了,总得花钱养吧。多划拨土地少给钱?明朝也是这么搞的,每个小旗下面还有十户军户可以剥削。到头来,李自成、努尔哈赤的主力都是军户。
别满洲勇猛精进如斯了,八旗满洲一开始只有两个旗,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各有一旗,这帮人打个部落都要倾巢出动,战斗力就那样。明朝皇帝派两监赴各地搞钱,到了辽东的太监盘剥很厉害,于是发生了大规模的边民投奔努尔哈赤的情况。辽东苦寒之地,所谓边民绝大多数都是军户,甚至出现军官都活不下去成建制带领明军投奔的情况。得到这帮军户以后,努尔哈赤立马扩编了四个旗,军队走向正规化。
李自成也差不多,李自成的主力,里面大多是明朝的边军军户。
所以,清朝统治者大搞圈地,把北京城外70%左右的耕地圈为皇庄、王庄、旗田,同时全力保障八旗铁杆庄稼。就是要避免明朝的失误,既要多给地,又要多给钱。
给这么多钱,这么大的财政压力,怎么办?内务府来了,整个清朝,全中国挣钱的生意,基本内务府都搞,扬州盐商、广东十三行、山西晋商,一开始不都是内务府的白手套吗。内务府的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呢?九龙夺嫡的八阿哥为什么能搞钱?因为他妈是内务府世家。
为了稳固八旗,清朝不仅以农业利益、财政供养,还用商业利益供养。
但即便如此,到了雍正时期,八旗负担过重就成了问题。于是他一方面整顿旗务,防止八旗内部贪腐。另一方面,对沿海士族大力清洗,侵吞他们的商业利益。他还鼓励开荒,把耕地增长到明末的两倍,以图扩大财政。
开源节流做得如此之好,终于让旗务缓了一口气。
然后到了乾隆中期,八旗供养又是问题。于是乾隆多次下江南,更大程度整顿、攫取江南的商业、海贸利益,增加供养力度。有把入关后的新附军开始出旗为民,以图延续八旗供养。
然后持续到嘉庆时期,八旗供养就崩溃了,天理教攻打紫禁城,居然有宗室、八旗,实在是太丢人了,最后推出一个八旗汉军正黄旗的曹纶,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写在书上的逆臣。
再后来,八旗蒙古人,8岁就到雍和宫当喇嘛的恩克巴图,追随孙中山革命,与李大钊一同负责国民党北方事务。如果不是因为他后来追随汪精卫,估计现在有名得多。
再后来,辛亥革命的时候,参加辛亥革命的八旗满洲多了去了。
还生,只会加速这个过程。
发布于 2023-08-30 01:49・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左家明王 - 47 个点赞 👍
一个很普遍的规律,承担军事义务的族群人口损耗很厉害。这一点你可以看看雅典公民、斯巴达公民萎缩的多厉害。罗马公民腾笼换鸟了几波人。
最典型的还是印度刹帝利种姓的,干架时候的损耗,失败时候的冲击都对着这伙人去。这帮人,还有后来突厥人总是陷入到一种剧烈的损失之中。各种低种姓村霸才会慢慢被拉入刹帝利种姓之中。有的明白人,干脆就选择继续当村霸,有病才当刹帝利。
满族人口本来就不多,没入关的时候就塞了一堆汉人、朝鲜人、蒙古人。入关后军事义务还是逃不脱,何况这帮人还是城里人。你指望这帮人生育力很强。
到了汉人自身,你可以看看历代能承担军事义务的阶层萎缩的多凶。汉武帝之后,合格的农兵都破产了。东汉开始干架的主力成了胡人雇佣兵。胡人和汉人流民凑的府兵,唐初就不堪用了。
编辑于 2023-09-05 18:04・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杨泽人 - 36 个点赞 👍
如果蒙古和满族规定,每个男子必须多娶八个外族女子为妻,那么大概只需要几十年,就能完成人口优势……
实际上,在同化上,汉族最给力,只不过现在被国家政策给限制住了
汉族是有优势文明,导致少族心甘情愿认汉族祖宗,几乎所有少数民族都宣称是汉族分支……
现在也应该,允许,并且鼓励少数改汉,并且给予奖励,减少少族的数量……
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也只能有一个民族,而且我们先辈已经打下最好的底子,根本不需要任何强制,只需要政策不逆向强分,且不允许改换民族,就会自然而然凝聚成一个民族
编辑于 2024-04-27 10:51・IP 属地吉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流浪的蛤蟆 - 28 个点赞 👍
如果当年雍正皇帝对满族实行摊丁入亩,对汉族给予八旗的待遇:承认他们的田产庄园私有。
那两百年后,满族就是主体民族,汉族就是少数民族。
生育率人口优势的秘密,本质在于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谁入主后,还让自己搞公有制啊?
发布于 2023-10-05 02:28・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斯威特sweet - 19 个点赞 👍
因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一旦开始用汉人,就会有一种“本族人都是一帮什么玩意”之类的想法,然后逐渐的,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会被汉人卷麻了,从而失去生存空间。
而他们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三种。
1,高度汉化,让自己变成汉人。后果是逐渐变成汉人。
2,无差别屠杀汉人,把汉人杀光。后果是会出现一个类似冉闵的人,反过来把少数民族屠了。
3,是高度戒备汉人,在各个方面打压汉人防备汉人,但是又不妨死。后果是会把自己变成一个高度阉割的废物。
实际操作上,少数民族都会先试试方法2,发现越屠反抗越激烈,甚至自己的统治也要不稳的时候,就会转1或3。
例如鲜卑族,先是2,五胡乱华,之后是1。
例如满族,先是2,之后是3。
例如蒙古族,先是2,后来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人选了1,之后在2,3之间摇摆不定。
编辑于 2023-07-17 15:2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鸡肉卷 - 18 个点赞 👍
因为理论上没必要,实际操作上不可能。
看历史最忌讳带入主人翁视角,觉得自己的民族掌握了政权自己也跟着沾光成了统治阶级了,然而实际上在蒙古黄金家族统治者的眼里,普通的蒙古人并不是自己的同胞,并不是自己帝国的合伙人,只是供自己驱使的牲口,为自己抢掠财富的工具,为自己扩张领土的耗材。
终元朝90多年几乎一直在打仗,不是在扩张就是在黄金家族之间的内战,而蒙古人显然比征服地区的人更适合当战争的耗材,供大汗如牛马一样驱使,从云南的浓密烟瘴的丛林到波斯炽热的沙漠,从俄罗斯泥泞的冻土到日本海汹涌的波涛,生于草原的蒙古人一次次被大汗驱使着踏入自己难以适应的陌生环境,除了战争损耗,这一路因为不适应环境倒毙而死的更是无法统计……
在黄金家族战争机器的运转下,欧亚大陆各地的奇珍异宝和数不清的财富源源不断运入大汗的毡帐,而普通的蒙古人则日益穷困。为了控制辽阔的帝国,大汗在领土上设置了众多的驿站,蒙古人除了为大汗征战以外还要承担驿卒的工作,而这些驿站上的马匹则需要蒙古人自己负担,死一匹就要补一匹,帝国频繁的征战让马匹的死亡率超高,而大量蒙古人为此倾家荡产,常常要把妻儿子女甚至自己卖掉来补偿马匹的损失,在当时中国最大港口泉州港的码头时常能看到被波斯人贩卖到海外为奴的蒙古人,对他们来说,与其给大汗当牛马,被卖到海外当奴隶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元朝真正的统治阶层是黄金家族而不是蒙古人,人家确实一直在猛生孩子,不过这跟你一个普通蒙古人没啥关系,成吉思汗的子孙在后世几百年间急剧膨胀,如今世界上约有2000万人有成吉思汗的基因,甚至超过了全世界蒙古人的总数,想想就挺讽刺的。
编辑于 2023-07-17 17:45・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无fa可说 - 18 个点赞 👍
蒙古族先不提,满族王爷一堆福晋侧福晋格格,不是为了生孩子是为了看着?
爷早就说过了,生孩子就得一夫一妻生得最快,生育率从来只算女人人头,不算男人人头。一夫多妻只会妨碍民族发展。
一个满族男人,一个福晋一个侧福晋一个格格一个通房丫头,生了五个孩子,生育率等于5÷4=1.25
一个汉族男人,一个汉族女人生三个孩子,生育率等于3。
实际上,满族那些王爷们格格丫头啥的还不止一个,生育率连1都达不到。
长此以往,可不就没有繁衍出人口了。
发布于 2023-07-17 14:29・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意辛 - 11 个点赞 👍
说说满清的情况,原因有:1禁止旗民通婚,2,选秀女制度,3,财政不支持。
旗籍与民籍分开居住,旗籍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八旗汉军,内务府包衣。民籍指汉回苗等纳税群体。旗籍住满城,民籍禁止在满城居住,过夜都不行。旗民不混(满汉不婚),旗人内部通婚,既不能娶也不能嫁汉人。要通婚唯一的办法就是抬旗,从民籍成为旗籍。
旗籍女子从满13岁开始待选秀女,禁止自行婚嫁,三次不中后才能自行婚嫁,此时已经19~22岁,在古代属于大龄剩女。内务府包衣家女子也待选,选宫女,25岁以后才有机会出宫。在青年女性被奴酋霸占的情况下,旗人男子娶不到老婆。
旗人是世袭吃财政饭的,俗称铁杆庄稼,条件再差的旗人也有钱粮拿保证饿不死,男子保证能读书。这是很大一部分支出,一部分来源于八旗旗庄,一部分靠财政拨款。能养活的上限,也就是几十万一百多万人口。三藩之乱爆发的原因,就是康熙要削藩,但又不给三藩的旗丁编制(平西藩最多,有3万丁编制)。乾隆时期旗人人口数量已经太多,于是搞出旗为民,把绝大部分八旗汉军开除旗籍。清末统计旗人数量,旗人约150万,绝大部分是满洲八旗。
编辑于 2023-07-17 12:5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张鑫 - 6 个点赞 👍
以满洲人为例,
清朝入关时,汉族人口大约有7000万。
满洲人想对汉族人口形成人口优势,就必须拥有能养活4亿—10亿人口的人类生态范式。
人类生态(human ecology)是指人类所居之环境、其经济生产方式、其社会组织与认同体系三方面之综合体。
而满洲人想做到这一点,除非他有着2023年的美国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如最基本的食物与获取食物的办法等)、哲学、社会管理能力,对明朝末年的汉族全方位形成降维打击。
而生孩子这种事,征服者女性与被征服者女性的生育能力没有差别,有权势的女性与没权没势的女性也没有区别。
因此,想迅速壮大人口,还是主要需要满洲征服者男性与汉族被征服者女性来结合,而不能仅仅依靠满洲征服者女性。
征服者男性想多生孩子,必须能够对被征服者男性形成军事上的降维打击,掌握社会经济资源,使得被征服男性无力反抗,从而取得对女性的优先婚配权。
因此,满洲人、蒙古人无法形成对汉族人口优势的原因,在于他们无法形成对汉族的军事上的降维打击,结果就是通知不稳定。
元朝、清朝所能维持的那点统治时间是科技上不能对汉族形成全方位降维打击。
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征服优势需要能连续数千年,才能形成人口优势。
发布于 2023-10-01 21:41・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葉河華 - 5 个点赞 👍
古代没有计生,所以都是自然增长。
这里的问题是人口增加后的利益分配,也就是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通过奴役汉人得到的利益大体是缓慢增长,但有上限。
而满蒙民族的人口增长往往会超过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就会造成个体利益分配的减少。
所以要么发生内讧,要么想办法减少族群人口。
满清初期的四面出击多少有点减少在旗人口的潜在原因,但最终形成的结果是越勇猛的,死亡率越高,最后不得不采取简单粗暴的出旗政策。
也就是对于殖民帝国或者类似种姓压迫制度的政体,上层数量必须维持在一个比例,不然这个结构就无法维持。
发布于 2023-07-19 00:1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幻十郎 - 4 个点赞 👍
因为满人在清朝也是耗材啊,旗人才是清朝的基本盘,为啥不多生这话就显得很幼稚了,白山黑水的非在旗满人说的好像很富裕一样他们和清朝入关前那些女真部落没什么不同,一大帮黄汉洋洋洒洒的在这里说满族威胁论人口增长多,没几个知道旗人不是民族而是一个军事组织,里面满汉蒙回都有人,甚至还有朝鲜俄罗斯人。
发布于 2024-02-20 07:5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大诺颜董狐狸 - 3 个点赞 👍
先问是不是,满清入关时满族人口不过数十万,哪怕用最大胆的估计也不超过五十万,一般认为只有二三十万,而至新中国建国时已有两百多万,今天有一千多万,与同时期中国生活的其他民族相比明显是增长最快的那一批。
发布于 2023-07-17 16:4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呆呆的佛爷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荻 生 - 1 个点赞 👍
什么样的环境衍生什么样的族群,汉是农耕定居生产型民族,人口数量代表了生产力,满蒙的自然环境衍生的是对外征服掠夺的生活方式,本身也压制生育但加持武力,即便入主中原,这种民族观念依然有影响。
满蒙入主中原建立的征服帝国,被统治族群的产出存在一个供养上限,为了维持正常财政秩序,满蒙统治族群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度扩张。
如果人口规模持续扩张,那么超过供养能力的外围满蒙族群,只能自己转化为生产族群,第一他们不会接受,只会因为争夺汉人的有限供养,而造成互相之间的内在撕裂和对立冲突,影响统治稳定。第二一旦自己搞生产转农耕,会和周边的汉人逐渐融合,自身族群属性保持不住。
由于秦制汉人社会的散沙化羸弱状态,满蒙族群建构整体等级制剥削统治体系不难,因此他们选择了既要统治族群的优渥供养地位,又要维持自身族群意识和整体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自身族群人口的扩大(民族生存空间的扩张)不是其核心诉求。
编辑于 2023-07-17 19:07・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吴越兴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joy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书 - 1 个点赞 👍
请问蒙满入主中原的时候,汉族的人口优势起到作用了吗?现代中国长时间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文化影响力比得上隔壁2亿人口的岛国吗?军事影响力比得上1.5亿人口的俄罗斯吗?人口从来都不是优势,制度和资源才是优势。
发布于 2023-09-09 19:3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人品真好 - 0 个点赞 👍
满蒙人入住中国的时候,人口其实是很多的,不要看现在人数少就断定以前人数也少。辛亥革命过后,汉人清算屠杀了多少满人?几乎每个满城都死了百分之80以上的满人,一些南方地区的杀得更狂,几乎百分百。不过20年后,溥仪依旧有人数能够投靠日本建立伪满洲政权,可见其实以前这些北方民族的数量是很多的,虽然没有汉族多,但也绝对不少。
发布于 2023-07-17 15:50・IP 属地马来西亚查看全文>>
书叶 - 0 个点赞 👍
因为宋朝与继承宋制的明朝,其形式以重用小地主与地痞流氓组成新豪强与百姓相斗,士大夫取代百姓民权愚民而沙化百姓,这是用法家名家来统治,其以上两者群体只会效忠皇权,这种制度内部维稳似乎完美,弱点是当地痞类的豪强认为效忠异族有更好利益直接反叛更凶狠的迫害百姓,而士族只是要掌握文化制度一部分话语权,立马洗脑百姓,所以元清统治者会被汉奸效忠,但是汉奸并不会效忠统治者同族,因为利益相反,而倭人看不透宋明以来的封建制度,想侧底灭绝汉人当然是要失败的,不过好在终结这一切的是教员
发布于 2023-07-17 17:43・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星汉灿烂 - 0 个点赞 👍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成吉思汗建立汗国时候人口也就一百万出头,现在蒙古族国内六百多万,蒙古国三百万,中亚各族、阿富汗北方地区的阿拉扎人、俄罗斯鞑靼还有大量蒙古族或者蒙古血统,至少也有六百万,(因为蒙古曾到处征服,所以人口很分散)也就是现在保底蒙古族也有1500万,增长了15倍
至于满族,在满清入关时满族人口最多也就三十万到四十万人的样子,但是现在满族人口一千万了,四百年来增长了25倍,同时期万历年间汉族2亿人口,因为战乱和被八旗屠,明末清初人口损失了三分之二,加上抗战和太平天国,东部汉地是损失重灾区,自然汉族人口损失最多,近年又因为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所以现在汉族人口也就12亿多,汉族四百年来只增长六倍而已
综上几百年来,汉族只增长了6倍,蒙古族增长了15倍,满族增长了25倍,可见蒙古族和满族人口增长远远超过汉族啊
编辑于 2023-07-17 19:2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哆来梦 - 0 个点赞 👍
原因很简单,这民族都是虚的,本质上是什么?本质上是贵族思维,有些人就想让另一批人来供养自己,那个时候生产力不发达,供养者肯定要比被供养者多呀。那么蒙古暂且不论,那满足,要想增多人口还不简单,直接抬旗不就完事儿了,本质上就是当时的社会资源只能养得起这么多,王爷贵族,再多了,他们自己的资源都该不够分了。
发布于 2023-07-17 20:52・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腺苷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irsthing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