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吗?

- 213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印度正在快速掉进深渊
外贸方面,赚外国人钱的高附加值产业,几乎没有。
劳动力密集型低端产业链的市场被其他国家抢了。很多工厂停产,工人失业。
整天树敌,主要大客户不再需要你的产品
支柱产业外贸雪崩。
房子产业摇摇欲坠,中层财富减少。
贫富悬殊过大,穷人太多太穷,内需萎靡。企图依靠内需救市是妄想,内需没有多少购买能力。外需不解决,经济永远不会好转。世界工厂的产品是为全世界国家准备的,依靠自己国内是完全无法消化的。好比一个饭馆,准备了那么多食材,是为外面的客户准备的,而不是为饭馆员工自己吃的。
国外主要大客户抛弃你,国内消费者再怎么挖呀挖也没有挖掘空间,因为大家没有什么消费能力。社会需求大幅度减少,发行了很多货币,经济没有扭转乾坤,反而通货紧缩。
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印度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委屈没有权利的国民了。印度严重经济衰退,工厂停产,工人失业潮,工厂工资一降再降,印度经济大萧条已经开始了。
印度到处树敌,高科技领域到处被卡脖子,体制也决定了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不起来。
印度这下真的掉深渊里面了。
发布于 2023-07-18 17:3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美丽灯塔照亮人间 - 17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经济不景气是必然结果。
你们自己看看最近三年都发生了什么?
一个荒诞的年代,又不肯否定,又不肯松开掐着脖子的手。
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自己不想活的哪怕是神仙也救不了。
现在的经济情况是结果,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原因还在,结果只会越来越糟。
发布于 2023-07-19 09:17・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期货文人 - 18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雷强东 - 36 个点赞 👍
很多人随随便便就敢背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房贷,赌的就是一个过去三十年的通胀能持续下去,总觉得现在每个月大几千的负担过了十年就是毛毛雨,现在你的房贷随着通缩叠加失业反而越来越沉,然后你的房产价值还在暴跌
发布于 2023-07-18 23:51・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生了三胎再谈爱国 - 31 个点赞 👍
我做企业应收账款,日常接触的都是企业,我感觉到的情况是,现在债务方企业摆烂的越来越多,进入破产阶段的也越来越多。
现在国内债务问题非常严重,最倒霉的是债权方,因为他的债权很有可能会灰飞烟灭。债务方还可以,毕竟现在政策各方面等还是保护债务方利益的。
我做应收账款快10年了,我深知各种债务方各种套路,各种耍赖捞钱的套路,但是我从来没动过去当债务方的心思。毕竟当债务方这个活儿,是一个综合性难度非常高的活,对心理素质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各方面不过硬的朋友还是轻易不要尝试了。
在当下这个行情下,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保住自己的现金流,保住存款,不要轻易投资,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不要被骗。
今早被小猪优版卷钱跑路的消息给震惊了,我想这么明晃晃的骗局,竟然还能上到受骗?其实很多人知道他是骗局,总觉得自己能跑得快,要知道,你跑得再快,也不如庄家跑得快,庄家要砸盘的时候,里面的钱都砸住了。
我们做企业应收账款,虽然不处理骗局,但是经常会有朋友拿着这种被骗的款当成应收账款来咨询,因此我们对骗局的识别率也是挺强的。这么多年来这些骗局层出不穷,但是中心思想是换汤不换药的,而且,骗局顶层的人是往往会逍遥法外,被抓的都是一些中层基层的小卒子。
对普通人而言,一朝被骗,十几年白干,远离骗局保住财富,比关心一些与自己没关的事情,靠谱多了。
编辑于 2023-07-20 09:15・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格蕾丝笔记 - 21 个点赞 👍
越来越严峻,不敢说,但是很严峻是真的。
房地产熄火以后,对各行各业打击非常大
但是今年现在对经济打击最大的出口,下降还是很明显的。
(现在欧州很多国家,民众是真没钱了)
不过,现在也很明显有一些行业在复苏。
总的来讲,不是很悲观,但不是很乐观。
中国GDP这个统计方式存在问题对小微经济活动统计很少或者不统计,但是中国至少五分之一的人口从事的小微经济
编辑于 2023-07-20 10:5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华丽的转身 - 20 个点赞 👍
有人反驳上半年GDP增幅5.6%,他以为经济很好。但是他并不知道,这5.6%是靠13万亿以上贷款换来的,即增加了13万亿货币,GDP增幅提高了5.6%3万多亿。在全球范围内,如此低效的投资拉动是独一份的。要按照中国这种做法,全世界GDP都可以迅速提升。贷款出来修基建,直接增加GDP这做法谁不会?上半年货币增量同比是超过12%的。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巧合,上半年人民币贬值幅度正好等于货币投放增幅-GDP增幅。即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上半年是基本没增长的。
回到题目,今年经济形势好不好,不在体制内的人大概都是清楚的,体制内降薪的人大概也是清楚的。经济形势好,会降薪裁员?有的人不清楚原因,所以说是疫情恢复慢。根本不是,目前严重的局势是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
1 房产严重过剩,房产滞销。最大的消费终端基本消失了。美了地产的繁荣,地方政府卖地无法继续,收税无法持续。地产消费链上的各种工业面临倒闭危机。1季度大量地产公司裁员倒闭,2季度就传导到了水泥,混凝土企业,建材企业,重型卡车销售。接下来是家电家装钢材,再下来是采矿,基础化工,陶瓷,玻璃。这个传导链岁时间而扩大。
2 基建基本到头,这和地产的产业链重合较多也是不断传导。
3 互联网增量到头,只能存量博弈。各大电商互抢市场。各类直播人数大幅度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还没有真正出现。过去20年世界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没有新的增长点了。
4 传统消费因为人民房贷太高,根本无法真正消费。
5 唯一的亮点是乘用车不算太差。这个占GDP10%。但是也是5年低位。
6 外贸下降明显,5月还稍微降幅,6月是暴跌。
7 CPI,PPI连续4个月进入通缩区间。
其实去年开始失业就不断增多了,今年只是延续去年的趋势。去年GDP增加7万亿,贷款增幅28万亿。低效投资已经很明显了。市面上,没有了投资赚钱的增长点,各类贷款都在银行账户里睡大觉。民众手里根本没有多少存款,大量存款被极少数人占据。根本无法真正拉动消费。
大量行业店铺反应钱难赚,当然难赚,人民手里流通的钱变少,聚集在少数人手里,而国家贷款出来的货币落入人民手里的不到4分之1。各种消费终端逐步消失,没了消费终端,经济根本完不成循环。这种局面随时间推移而越发明显。
编辑于 2023-07-19 01:42・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罗八姐 - 4 个点赞 👍
老家小城,前两天的事
我妈电话聊天跟我说了一件事,她去菜场买菜,听见两个卖菜的在那聊天说--今年买菜的人都特别的少。
春江水暖鸭先知,社会底层的感受应该是真实的。
编辑于 2023-07-20 00:02・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ding yi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我是真的穷啊 - 3 个点赞 👍
其实不是今年,而是早有预料。
在2019年时,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就是“2019年是前十年经济最差的一年,同时又是未来十年经济最好的一年”。
到现在来看,确实是这样,那时还没有预料到会发生疫情,而疫情又加剧了这种现象,不是说未来十年经济会越来越差,而是2019年是未来十年经济最好的一年。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出门在外打拼的一代们,80后、90后都背上了巨大的房贷车贷。80后还好一些,没有赶上房地产高点;00后也会好一些,毕业即遇上疫情,看到房市惨淡,但工作真不好找;而在这个十年,应该最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最应该怀揣理想拼搏奋斗的90后,却被房子、车子压得喘不过气,生活亦潦倒,走的每一步都需要钱,又如何谈理想抱负,所以我们国家喊着“青年”“青年”,但是目前这个环境太难了,起码目前这十年内,90后只能为生计而活。
再来看看现在的就业,当体制内的工作成为这三年里最优的选择时,说明社会内的就业环境是太差了,互联网不行,房地产不行,教培行业被砍,原来这三个行业是高薪的地方,这丧失了多少工作岗位,但现在已经成为定局,又从哪里创造就业岗位去填补这些岗位,并且这三个行业又是原来很多优秀大学生毕业去的地方。
现在连高校老师工作都在降,体制内工作也在降,高校辅导员都是大批的博士生去应聘,很多三四五线的市县人才引进,许多留学生来应聘,要知道留学生,尤其美国的留学生(研究生大多没有奖学金),在美国两年基本上要花掉七八十万,还有三年的,要一百多万,而在三四线城市体制内,需要十年的工作才能有一百万。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个社会的三座大山,教育、医疗、房子,这三座大山在如今这个社会成为了巍峨高山,压的人喘不过气,一直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在最后关头不得不出手的时候,下手房子与教育,谁知赶上疫情,不但没有缓解问题,还伤了经济,各个地方政府过得很难,国家也过得很难。前几年的资本无序,最为有名的就是滴滴快滴补贴大战,但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反应过来,那时候还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到2018年至2020年资本无序到了顶点,国家开始出手的时候,谁知刚出手互联网行业也不行了。
许多中产阶级及以下的家庭背负着巨大的债务,你让他们去为理想拼搏,现实吗?许多既得利益者拥有者自己的“产业”,要从他们嘴里夺肉吃,他们怎么不跟你拼命?那些富一代、富二代、富三代们,让他们去为社会做贡献,其实其中他们中有些人是有良心的,但是现在这个氛围、这个环境,“变成穷光蛋,最好的办法就是创业或者投资”,他们傻吗?
如今这个环境,说真话的人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没有平台说,干实事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没有机会没有平台,头顶上时刻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何让真正为国家着想、让真正能为国家出谋划策、让真正能干实事的人出来,这才是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发布于 2023-07-20 09:5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远方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剑凌云山海情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家界小子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SkydreamFKA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创之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行者无疆 - 1 个点赞 👍
中国没有学会怎么管理发达国家。
即使还有落后地区,只要国民生产总值到了
就需要按照发达国家管理模式了。
因为凭公民的勤奋无法再有生存的途径了,太发达了,不需要劳动力了。
无论是澳大利亚模式 还是北欧模式。
需要有社会上不需要劳动力,劳动力生存的途径,
自发的途径就是零元购。
发布于 2023-07-20 08:33・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冀已魔 何弃疗 - 1 个点赞 👍
形势好不好,显而易见的
最明显的是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寒意已经进入全身
我们内陆感触不是特别深,但消费力不足是能感受得到的
比如说,外卖
就我最近几天的观察,午高峰单量还可以
晚高峰基本上全玩完了,昨晚6点到8点,两个小时,系统给我派了两单,抢了一单。
搁在以前都不敢想象,头部骑手单量也在明显下降,从早上7点半左右开始一直到晚上12点左右,饿了随便扒拉一口,别人不喜欢的单他也接单,不停在跑单,全天60单。
你说严峻不严峻?
发布于 2023-07-20 09:13・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寂寞了无神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食莵之鹰 - 1 个点赞 👍
今年的经济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从年初各地轰轰烈烈的大干快上铁路公路基建房地产或产业园区等等开工仪式,到各地招商局包机周游列国般招商引资,再到国家出台N多促销费、促投资增长,降费降息,公务员减薪,再到高层多次召开座谈会,呼吁加强经济繁荣昌盛的信心,但是经济就是没有一些起色。
有人说疫情防控、平台反垄断,信心危机重创经济形势,其实真正信心遭重创的,是千千万万大学生,他们没有发财致富机会,看不到未来,只有遭遇996、内卷躺平摆烂;而一些专家说遭遇信心危机的是老企业家,只不过给他们机会,再捞一把就跑了。而千千万万大学生就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才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投资他们,就是投资消费、投资未来!
更多详情请参阅下文:
发布于 2023-07-20 10:05・IP 属地中国查看全文>>
超投必投 - 1 个点赞 👍
以往是吸一口,再吸一口,最后一口,经过三年的疫情,百姓家里实在没余粮了,吸不动了。
各种灌水,各种降息降准,但是大家没信心了,大家不相信了。灌的水在各个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转来又转去,就是落不到实体,大家你骗我,我骗你,哈哈哈,有意思。
第一阶段,我们宣称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第二阶段,也许有事发生,但我们不该采取行动;
第三阶段,也许该采取行动,但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第四阶段,也许当时该做点什么,但现在已经太迟了。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主要是靠地方政府加杠杆,在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加持下开启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政策扶持。还有一手家电下乡,极大地提高了内需,最终盘活了经济。
而5年则依靠居民部门加杠杆,用六个钱包去支援涨价式去库存。中国模式下的“棚改”,其实就相当于欧美模式下的全民发钱,只不过前者的信用扩张载体是土地,而后者信用扩张的载体是国债。
哦,对了。以上说的都是印度,与咱们无关,咱们一直都是稳中向好,一切都在疫情后积极恢复,赢麻了。而我们的邻国印度 债务压顶,ZF、企业、民众都缺钱,可奇怪的是他们市场上却有着大量资金,大量放水,钱却在银行之间空转。真替他们担心啊。
印度社会上不缺资金是指有的人资本很充足,但是他们不投资不消费,就是存着过冬,他们对现在的形势很清楚。
处处缺资钱是指 ZF被地方债,CT债的偿息压力压的不轻,企业3年疫情负重经营,民众因为房贷压力,卡贷压力每月偿还很多收入。
1-4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20.6%,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利润降幅最大的是私营企业,降幅为22.5%。
要知道私营企业基本上都是民众生活需求品消费,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垄断性企业和装备制造。私营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表明的是内部需求严重下滑。
而内部需求下滑,疫情是个引爆点,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百姓债务比率过高,居民部门杠杆率超过60%,国际清算银行估计的是居民部门杠杆率为70%。
也不知道我这么多年的个人见解对大家有没有用,再bb些吧,如果某一句能触动到你的思维, 说明我的话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说的某些话可能稍有偏激,但这些都是我所经历所见识而产生的观点。
大家如果觉得有用,可以关注我的公号「江湖见闻录」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会经验和不能说的江湖潜规则
如果觉得对你没用就直接过滤掉,没有必要关注我。
过去40年我国遇到经济难题都是对企业实施贷款帮扶。今年遇到的情况和过去几十年都不同,今年是百姓没钱。以往的措施全部失效。
如果还是建议振兴实业,发放贷款的策略,必然毫无作用。从去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去年发放了28万亿贷款,GDP增长只有7万亿,大部分贷款根本没有进入消费领域。
你使劲的修房子,使劲的生产商品,结果,结果卖出去的有限。如果没有疫情,百姓消费降级,减少消费的会推迟几年出现。但是正是因为疫情,这种情况提前了。债务危机提前爆发。
印度过去几十年经济驱动力上来讲分为投资出口消费。投资分为ZF投资,企业投资,ZF投资很大部分是基建投资,企业投资里很大部分是扩建及房产企业拿地。
出口这20年有一定的产业升级,从最初的低端工业品成衣到现在的机电产品中端为主,但是美国加息直接让出口的增幅很难大幅度提升。
而基建由于地方债的扩大增速也在下降。最主要的是消费,房产消费断崖下降,基本品消费甚至在通缩。这3条路全部被堵住了。前途暗淡,至少中期是这样。
从根源上讲,就是全社会债务过高引发的可能衰退。
这一回和过去几十年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过去是生产不足,或外贸不足引发的经济危机,当然官方不承认有过经济危机,毕竟经济危机都是资本主义的特色。
这一回就是有资本主义经济苗头,而且是很标准的由房产房贷过高诱发的,和日本90年底经济衰
1925年佛罗里达房产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有很大相似性。国外用上百年各种历史做出的例子,印度还是很可能掉了进去。人类的历史就是学不会任何教训
在利益面前都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但是没有一个是特殊的。有人肯定说,没钱印钱不就好了吗,搞印度版QE。生产端搞QE没问题,消费端只能给民众发钱才能解决。
以往解决的思路是个企业贷款创造岗位,地方ZF搞基建创造岗位,让劳动者获得报酬,然后劳动者有钱后扩大消费。
现在的难点在于生产出来的房产,商品没人买,再扩大生产,生产出更多无人买的房产,商品
民众是负债太高不敢消费,你能免除债务?不让民众度过债务难关,根本无从化解危机苗头。早几年地方负债搞基建,当时叫基建狂魔,很多人对负债这个事不敏感,认为未来不过用通胀冲销就解决了,从长期角度说,这是没问题的,未来20年通胀冲销是个很好的办法。
但是,眼下这个坎就很难过去。没有中央ZF财政帮助,标准的隐形的地方债,偿债压力就很难偿还利息。已经发展到公交地铁发不出钱的地步。这只是ZF层面。
个人层面:大量民众负债,特别是房贷卡贷车贷经过3年疫情,都在主动缩减开支。居民部门杠杆率太高,从表内业务上看,达到了60%的警戒线。但是实际是远超的,因为存款分布是高度集中的,大量民众没有多少存款。
企业层面: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只有降价打价格战,比如年初的汽车价格战,比如房企很想降价销售,但是当地ZF不让降价,企业利润下降必然会降薪裁员,失业会显著增加,新招年轻员工会减少。
从侧面可以看到问题严重,一是美团多个城市满额,二是滴滴多个城市出现满员预警,三是打螺丝工价在下调,四是头部房企在明显裁员,五是互联网大厂裁员,六是设计院裁员。这代表的是技术企业,低端制造企业都在裁员,失业人口涌向连美团,滴滴这样的工作都难找到了。
这一回往年最大的不同是,经济没有了新的增长点,过去20年里,08,16年再难,互联网企业都是蓬勃发展的,今年互联网企业也已经到头。没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能搞存量博弈,也只能搞价格战,会非常残酷。
如上所述,今年的问题和过往几十年都不一样。靠老办法基本很难解决。早2年,把整个教培行业摁住,现在看,这个做法是不适合的,这是几百万人就业的行业,服务业在有的人眼里根本可有可无。这种思路是明显和时代不符合的。
制造业,农业只需要少量人口就能满足全社会需求,我国是世界工厂,需要的制造业工人占比除去基建地产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也不高。
因为现代科技加成,少量人就可以生产满足全社会需求的产品,那么众多的社会劳动力咋办?只能靠服务业来完成就业,现代新兴服务业实际满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
快递,美团,滴滴,直播,教培,这些都是15年来新出现的服务业,从业人员总体超过8000万。从就业人员来说,已经超过基建地产直接就业人员,低于基建地产全产业链产业人员。
到今天还有人喊着实体经济很重要。确实实体经济很重要,实体工厂是满足的生产能力问题。可是服务业满足的是就业人员问题。
现在实体经济是过剩的,而不是不足的,是不缺资本,只缺消费的。你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售不完,你还想着扩大生产继续生产?
现在印度民众有很大一部分人看似还是财务正常健康,但是都是高杠杆生存,和那些头部地产企业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最近5,6年买房的人民,背负巨额房贷,一旦失业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房产不能再短期继续上涨,如果工作不稳定,如果有什么急需要用钱,都可能造成贷款逾期破产的情况,当然印度社会个人没有破产法,是终身追责。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全民炒期货。买房本质和炒期货是一样的。
特别是失业潮有可能扩散,现在失业的重灾区在房地产企业,部分IT,部分外贸企业。失业扩散是需要时间的,经济困难扩散也是需要时间的。
绝大部分行业都有上下游和终端需求。如果终端需求受到削弱,那么上游企业早晚也会裁员破产,多米诺骨牌推倒需要时间。
其实,无论是消费减弱,民众失业,地方债务,企业销售困难,地产下滑。本质上的原因还是因为房价涨幅太大,远远超过民众的承担能力,迫使民众贷款买房。断供潮下,不知有多少人承受着无比的煎熬?
......
其实对于我而言,我并不不苛求什么星辰大海,威震四方,只求风平浪静,人民辛苦。
只愿我们中国生而贫穷的人可以靠努力脱贫的时代能够继续。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靠努力是不能脱贫的。
有太多的地方,哪怕是去谷歌多看看相关报道,都会让人绝望的触目惊心。
叙利亚政府肯定也是不愿意国家落得被打倒退四十年,老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当难民的下场。
克里姆林宫也不愿意变成经济危机的牺牲品。
何况警察工资都付不起的巴西,甚至是医院崩溃,人类回到残酷的自然选择下的委内瑞拉。
世界永远是如此野蛮,残酷,而真实。
往上面看,我们没有那些工业文明的上限。没有那些美式民主自由。
往下面看,却往往更触目惊心。
在这风云诡谲的经济末期,不出大事,便是盛世。
历史,时事,资本论,国富论等书籍读多了,人难免会变消沉和容易满足,会丧失年轻时的愿景
也就不再满嘴鲁迅吃人之类的话了。
显然我不是那种有伟人器量的人,不是那种渴望改变世界的人。
更不是叶利钦,尼亚佐夫那类人。
在这个社会中,我只是个难得清醒的“普通人”。
如果要我说希望未来什么样,我自然是希望我们民众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内心充实,希望中国可以爬上产业链上游,希望上两三代被工业化进程而牺牲的人,汗水和血没有白流。
真心的希望如此。
私人号:1605583737
这篇文章的内容,我删了40%,否则太敏感了过不了审,想看完整版的可以自己去我公众号:江湖见闻录找~
我是 @江湖见闻录,专注于职场升迁、人情世故、社会经验、个人成长。很多事情,很多道理,年纪大了都能会都能懂,但社会比的是谁先懂,早懂和晚懂是不一样的命运。懂人情、知世故、会做人,提前30年改变命运。关注我,让你少走弯路。
也欢迎各位志同道合者一起交流,私人号:1605583737,添加即送《职场秘籍+送礼绝学》、《人性天书72卷》
点赞一定让你今年暴富、暴美~
发布于 2023-07-20 10:47・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江湖见闻录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半生在世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土蛋 - 0 个点赞 👍
先看下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对于商务方面的权威解读,里面有不少记着问了犀利的问题。
下面是摘要出来的一些记者的犀利问题,详细的回答可以直接到链接上看权威发布内容。这里可以先看下记者问了什么,关键字我已经加粗。
澎湃新闻记者: 受外需萎缩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承压,商务部如何评价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此外,我们注意到5、6月份进出口增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请问原因是什么?谢谢。
路透社记者: 中国加入CPTPP需要得到所有当前成员国的支持,但其中几个成员国可能面临潜在的政治限制,阻止他们支持中国的申请。中方计划如何克服当前CPTPP成员国的担忧,即如果让中国加入该集团,他们与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贸易关系可能会面临风险?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鉴于外需疲弱,预计下半年中国出口前景将面临困难,下半年商务部将如何支持出口企业?
凤凰卫视记者:近年来,中国的引资规模持续攀升,但是今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是有所下降的,请问如何评价?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我国的消费市场实现了平稳较快的恢复,但是家居家电等大宗消费的回升力度仍显不足,请问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谢谢。
从上面的记者提问就可以大概看出关键信息,说得保守一点:2023年上半年表现不好,下半年估计依旧承压。下方的连接是近期小鱼对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做的简单解读,主要从房地产销售情况和居民人均工资收入两个方面分析。结论是:
房地产确实不行了,并且大幅度影响各行各业,居民收入虽然增加,但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明显不足,央行放的水本来能精准到有需要的老百姓手上的就不多,到了手还直接拿去还贷,除了日常必需消费外,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品消费意愿非常差。
国家统计局发布「6 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整体有所下降」,当前市场行情如何?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鱼得水的回答 - 知乎
全国上半年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11300 元,同比增长 6.8%,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鱼得水的回答 - 知乎
经济形势一定是越来越严峻的,而且国际形势也不稳定,这将进一步导致经济形势不好。但这也不只是你一家有这个困难,不只是你一家有几百万房贷要还,如果失业也不止你一个失业。相信党和国家会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所以还是放平心态,从容面对,做好本分工作即可。
如何得了?本分从容。
发布于 2023-07-20 07:2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鱼得水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关公战秦琼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子不语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Zhihusb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小萧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一只会飞的猫 - 0 个点赞 👍
7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调20个基点,报7.1466。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3年7月2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1466元,1欧元对人民币8.0879元,100日元对人民币5.1724元,1港元对人民币0.91516元,1英镑对人民币9.3360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8892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242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4473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8.4110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4865元,人民币1元对0.63018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2.6745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4775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75.42韩元,人民币1元对0.50870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1944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6.7096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5010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208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4221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894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3.71600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3141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7112泰铢。
发布于 2023-07-20 10:56・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粤贸全球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