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该往哪里走?

- 1120 个点赞 👍
去西安看看,你就不会发出“汉服往哪儿走”的疑问。事实上,目前阶段,汉服已经走出来了。
在西安、洛阳、成都、杭州等城市,穿汉服已经成为习惯,人们不再投来异样的目光。和十年前相比,民众接受度越来越宽容,穿汉服的也不会再感到不好意思和尴尬。这就是汉服迈出的一大步。
另外,通过各种汉服穿搭博主、汉服复原博主在短视频平台的持续发力,人们对汉服审美的认可也是逐步扩散和提升的。汉服博主的功劳记一分。
汉服在海外的宣传推广也有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以前全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民族服饰的印象,一直都是旗袍、唐装之类。现在,汉服经过在tik tok上排山倒海般的文化输出,外国人对中国民族服饰的认知正在被强化纠正。现在提到中国民族服饰,他们已经从“cheongsam”(长衫)变成了“hanfu”(汉服)。
比如,最近我看到油管上盘点各国民族服饰的视频,中国的选项都变成了汉服:
至于汉服接下来往哪儿走。我们需要先看看这几年汉服发展的趋势。
最好的趋势就是:“汉服圈”这个概念正在被打破。以前穿汉服,更像是小众爱好的狂欢,你得先进圈子才能穿汉服,导致当时的汉服一度成为了一种亚文化。这个趋向特别危险。汉服是民族服饰,千万不能成为局限在小众的亚文化。
很多小女生总喜欢把汉服和洛丽塔、JK放在一起说,这是完全把汉服当成小众爱好了。汉服怎么能跟洛丽塔、JK这种衍生亚文化放在一起呢?民族服饰就要跟民族服饰放在一块去叙事。汉服应该跟和服、韩服放在一起说事,因为它是民族服饰,不是小众时尚。
曾经汉服有圈的时候,对汉服发展是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的。因为那个时候,稍微穿不好就会被口诛笔伐,现在除了原教旨主义的汉服党,只要你穿的形制是对的,基本不会再有人对你严苛。
汉服是民族服饰,有圈子就是不对的,压根就不能有圈。
汉服接下来怎么走,有这么几个可优化的点:
一:改良汉服需要被认可。在很多年前,改良汉服绝对是异端,被骂成狗。现在只要形制没问题,大家已经开始接受改良汉服了。没办法,主要是有一些改良汉服是真的很好看:
二:汉服穿搭需要勇敢打破常规。在汉服有圈的时候,乱搭配是绝对禁止的,发型也得古色古香,不能染发,不能唐宋明混着穿。现在自从马面裙火了之后,再也没有人管你怎么搭配了,也没人管你什么发型了。没办法,主要是马面裙太日常了:
三:男士汉服也要打破束缚。曾经大家都有一个观念,就是男的穿汉服,必须留古代发型,必须有胡子,必须不能戴眼镜。这些都是扯淡!
汉服传承是让你复兴,不是让你复古!
我看到那些留古代发型穿汉服的,感觉很尴尬。越看越像cosplay,非常的儿戏、不严肃。我反而觉得用现代的发型穿汉服,更能打破隔阂与尴尬,更显得自然。
留胡须确实更好看一些,但不留胡子也一样没问题。别说什么像太监,你从小看各种武侠剧古装剧,里面的男主都没有胡子,你咋不觉得他们像太监?
而且,你用现代的发型穿汉服,实际上一点都不会有太监的感觉。
至于戴眼镜,宋朝时眼镜就已经很普遍了,明朝时更是比比皆是,去看古画就知道了:
综合来看,下面这个戴眼镜普普通通的男士,就很自然,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违和感:
戴眼镜留短发穿汉服,才是最应该正视的,也是最自然的。
四:鼓励颜值普通的普通人勇敢穿汉服。既然是民族服饰,它就不应该只是帅哥美女的专利,无论丑俊,谁都有权利穿。颜值一般的人也不必纠结不必害怕,勇敢穿大胆穿,就像这样:
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左手抓汉服复原,严格按照形制进行正规汉服的复原与研究,在正式场合,比如结婚,就不能乱穿。
右手抓汉服日常穿搭,只有更多人勇于穿上街,汉服才能更好的推广发展。
编辑于 2023-09-18 08:31・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司空离 - 162 个点赞 👍
我觉得汉服有个可喜的趋势,正在逐渐趋向于礼服化。
之前我在B站看到一个湖北某地的宣传片,好像是恩施,那里少数民族众多,出镜的姑娘们穿的却都是汉服,围观群众问询,答曰,汉服好看。
我觉得这就是汉服最理想的归宿,超越汉的界限,成为国家的礼服象征,也就是央视新闻频道引用的时候经常提的“华服”。
我觉得这不是把汉服和汉分离开,反而是肯定汉民族作为历史和文明发展的主体地位。
说个不好听的,少数民族就不能穿汉服了哇?
我觉得,不分南北,不分民族,人人都能体验汉服之美,如同《长安三万里》片尾,各地不同的口音都念诵唐诗一般,是以文化统合四方,凝聚人心。
倘若实现了礼服化,那么我觉得汉服不但完成了它在如今这个时代出现的初衷“五十六族合影只有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更升华为“其他民族服饰代表的是该民族,但汉服代表的是整个中华”。
我觉得这就是汉服最理想的归宿,超越汉的界限,成为国家的礼服象征,也就是央视新闻频道引用的时候经常提的“华服”。
编辑于 2023-09-22 12:47・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明镜磨心 - 1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iscal - 98 个点赞 👍
普及, 大致介绍汉服是从古到明,让汉族了解剃发易服的历史。也不用太细
只有自己了解最基本的知识,才能不被骗。
很多混在汉服里的所谓形制党,对清装爱不释手。经常忽悠萌新亲近清装。表面汉服大佬,背地里给汉服商家打版宣传清装。
今年看见一个卖清民女装的,自称汉服商家。 用秋瑾这样的反清烈士为她的清女装打广告。 真是情何以堪。秋瑾对清装明确写过“低头腥膻祖宗耻”。
而这家店的买家评论,却以为这腥膻的通古斯厂襟蜈蚣扣是汉服。店家也不反驳,来了个默认。
所以普及汉服历史,依然任重道远。普及之后,特别坚信人民群众会让汉服真正复活。
———————
推广最简单便捷美观的基础汉服款式,交领窄袖上衣。把男性更多的带到汉服复兴中来。
汉服与和服不一样,汉服穿着是极度方便的。 一件交领可以只用两个闭合点(多用衣带,也可以隐扣)固定。非常适应现代生活。 很多人因为没试过才觉得麻烦。
————————————
守住汉服复兴的理想,抵御住通古斯元素旗元素的渗透,不被二次剃发易服。
汉服复兴了,xx的血就白流了 。他们想夺舍汉文化,不甘心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对面最新的招式是把清代民籍各族女性穿的旗化服装,改名为“清汉女”。宣传清代十从十不从,女性是自愿旗化,和剃发易服无关。
且不说十从十不从根本是子虚乌有。若没有剃发易服,清代各民族女性哪里来的“自愿旗化”。
这是几张清代各民族女性的老照片和她们的旗化服装的照片。 这类服装以前叫清女装,清民女,古董衣。 现在被改名“清汉女”。
—————
这张图上面是旗装,下面是旗化服装(清民女)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清民女比清旗女短一截。 也就是说同一件衣服,一米四五的人穿可能是旗装,一米七的人穿就可能是清民女。
如果能越过二次剃发易服这一关,又来到了没人逼迫,但不自觉往旗元素靠拢这一关。
因为剃发易服,中国人对本来应该极度陌生的旗元素异常熟悉亲切。已经形成一种思想钢印。很多设计师和画师,画汉服的时候,会受通古斯元素影响。经常不自觉的加两个或者几个长脚扣。
通古斯语族各族因为生活环境极寒,他们的服装外襟缺一块形成厂襟,内襟无系带, 需要从领口到胸口再到身侧都用长脚扣闭合。长脚扣是为了跟面料缝合更紧密,这是极寒地带防风防寒打鱼打猎的必须。
例如这件清末民初的旗装(旗袍),就是通古斯单侧闭合结构的服装,红圈是它需要用的长脚扣。
此外,通古斯语族的圆领对襟,也是正面使用蜈蚣扣来闭合的。
蜈蚣扣:一排长脚盘扣。形状如一条长蜈蚣。
圆领对襟一种非常原始的服装。很多民族都有。加了蜈蚣扣的西服,它不是原来的西服。加了蜈蚣扣的圆领对襟,也不是其他民族的民族服装。
无论圆领对襟,还是蜈蚣扣,都是通古斯语族普遍的固有的元素。古代边疆部落,并不按今天的地图界限生活。
发一点俄罗斯西伯利亚土著的照片。很多人会觉得亲切眼熟。因为这就是剃发易服的成绩。真正的异化。
只要能普及剃发易服历史,推开方便日常美观的基础款,用几十年时间荡平旗元素的旧染之污。
几十年后的汉族孩子再不用经历今天的辛苦。直接得到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成果。
编辑于 2023-09-20 09:56・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现在mti - 50 个点赞 👍
两百多亿的产业已经走出来了。
现在很多网上说什么,男的穿汉服像太监,这其实是有些人放出来的话术,目的是为了让男性不要穿汉服。
因为只是女人穿汉服的话,并不算完全恢复,只有男性也开始大面积的出现的时候,这才是势不可挡。
所以男的如果你喜欢汉服,大胆的穿,穿的人越多,他们的辩驳就越无力,长得帅的人穿汉服这是太监,简直太可笑了,不过就是为了用这种话术让你们羞耻,不想穿而已。
发布于 2023-10-02 09:25・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一念乱天机 - 39 个点赞 👍
要有中流砥柱,也要广大群众基础。
要肯定形制派的存在,同时也要肯定广大群众“图一乐”“臭美”的意义。
二者虽然在理论上有矛盾冲突,但可以划出二者边界,河水不犯井水,让一切自然变化。
行制派毫无疑问是追求正宗,考究。但行制派容易保留汉服的味道,但容易限制汉服的推广。因为越是急于推进形制,反而就是容易欲速则不达,起反作用。
但行制派又必须存在,因为行制派是对抗敌对势力掺沙子的核心力量。没有行制派,汉服迟早被敌人塞进来一大堆危害汉服的东西。典型案例就是清汉女这种类似于囚服的玩意儿,被敌对势力暗戳戳地塞进来当汉服,没有行制派,那就少不了被敌对势力恶心到。
但行制问题又会牵扯到价值观问题,以及一个古今生活节奏不兼容的问题,形制如果试图破圈,反而又容易带来麻烦。
所以的我的建议是,二者错开圈子,平时互不冲突,互不冒犯,重大场合相互捧场,相互维护。
尽可能地占领每一个生态位,不要空出生态位。你空出生态位,敌人立马就填进去了。
发布于 2023-09-20 09:0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照妖镜 - 30 个点赞 👍
形制派严谨考古复原历史,以正汉服历代视听。这一点上要严格拒绝任何异族和汉奸的包藏祸心居心不良,也要避免不合时代的礼制要求出警。
改良派一边积极吸取形制派的成果,一边进行汉服的现代化改造,在推广的过程中自由竞争适应时代需求发展,即市场越大,竞争越激烈,卷出越来越多的奇思妙想。
生活派在不同场景,自由地以推广的汉服美来让人们明白也可以选择传统的审美感观。
让汉服的三条路线并驾齐驱,不追求刻板的齐头并进,但追求人们既可以自由地想象到古代的服饰生活,又可以在现代享受到汉服美的当代适应。
随着这些年汉服人的努力,三条线逐渐走上了清晰的道路。当然依然不乏有些人居心不良,只会单方面反对汉服的存在,而不敢对非汉服置喙,在这一层次上,要揭穿,但也可以不必放在心上。
评论区被吞了
关于网络上看到形制派中有些人试图掺杂提倡满清时期元素融入的“汉服”
这就是ta们历史局限性、沉没成本、利益立场甚至是真正的异族立场相关的影响。
只有真正的对汉民族有情感的新时代汉服人,坚守贯彻“汉服是汉人没有亡天下时期”的自然传承的审美脉络复原和发展创新,那么汉服才能真正展示汉人汉民族在21世纪的某一个未来彻底复兴后,诞生出新时代的可相媲美的时代特征美学生命力,而不是在内外夹击围攻,在历史的残韵中消失。
今天,作为汉人,要承受的各方面的影响,远比蒙元百年时光带来的影响更加恶劣,亦是汉族存亡未有之局。
编辑于 2023-10-04 17:24・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高语嘘声 - 25 个点赞 👍
多出点男装的啊,满大街的汉服小姐姐挺漂亮,但是男的没有啥好看的衣服,有的也是瘦人穿的,像我这种发福的中年人,你给我找个地主老财的也行,员外我也认了,要不没有地方盖住我这无处安放的肚子。
发布于 2023-10-02 12:10・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诗清海 - 25 个点赞 👍
我个人认为汉服应该争取提高在文玩、茶艺、书法等领域的存在感,这些场景属于一般人会偶尔接触,并完全认同其属于“汉民族文化”的领域,然而时下这些领域的人士更多要么穿着现代风格服饰,要么就是清代风格,可能也因为这些领域的人普遍年龄较大
发布于 2023-10-01 20:32・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吟游鲸 - 12 个点赞 👍
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下图是我今晚刚在超市发现的,广西生产的螺蛳粉,包装上是广西的壮、汉、瑶、苗四大民族,其中代表汉族的小姐姐形象穿的是交领明制袄裙。我从04年开始接触汉服,现在能达到这一步已经让我很感动了。
发布于 2023-10-03 20:3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长天孤鹜 - 9 个点赞 👍
对于汉服,不要鼓励,不要打压
只需要顺其自然,汉服自然会向他该走的方向一路走下去
不要低估汉民族的创造力和汉服的活力
只要官方不去引导,不去打压,汉服会发展起来的
别说什么现代汉服是过去统治阶级的服装,这是在妖魔化汉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才是现代的意义
年轻人才是汉服复兴和发展的主力
这群人有想法,有创意,敢想敢做
未来的汉服未必是古汉服的复原
大概率是古汉服和现代服饰的融合
发布于 2023-10-12 10:07・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聆听 - 8 个点赞 👍
祈祷自己不要被铁塔瞧上眼。
铁塔下决心想搞好的文化产业,目前的成绩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以至于我认为汉服越商业化越好,对于商品来说,强化它的商业属性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资本主义体系下自然要以资本的逻辑进行发展才有可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而一旦汉服被铁塔瞧上眼后,你很难想象你钟爱的服装会遭受怎样的封建蹂躏。比如:借由汉服宣传忠孝观念。
发布于 2023-10-08 16:53・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巫師 - 2 个点赞 👍
当然是商业化,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职业的汉服设计师得有吧,推陈出新,适合四季通用的汉服得有吧
最终的目标是,女生穿汉服出门,人们会习以为常把汉服当作西装、休闲装一样看待
编辑于 2023-10-04 01:18・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女帝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