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个回答

汉服该往哪里走?

梁柱子
98个点赞 👍

普及, 大致介绍汉服是从古到明,让汉族了解剃发易服的历史。也不用太细

只有自己了解最基本的知识,才能不被骗。

很多混在汉服里的所谓形制党,对清装爱不释手。经常忽悠萌新亲近清装。表面汉服大佬,背地里给汉服商家打版宣传清装。

今年看见一个卖清民女装的,自称汉服商家。 用秋瑾这样的反清烈士为她的清女装打广告。 真是情何以堪。秋瑾对清装明确写过“低头腥膻祖宗耻”。

而这家店的买家评论,却以为这腥膻的通古斯厂襟蜈蚣扣是汉服。店家也不反驳,来了个默认。

所以普及汉服历史,依然任重道远。普及之后,特别坚信人民群众会让汉服真正复活。

———————

推广最简单便捷美观的基础汉服款式,交领窄袖上衣。把男性更多的带到汉服复兴中来。

汉服与和服不一样,汉服穿着是极度方便的。 一件交领可以只用两个闭合点(多用衣带,也可以隐扣)固定。非常适应现代生活。 很多人因为没试过才觉得麻烦。

————————————

守住汉服复兴的理想,抵御住通古斯元素旗元素的渗透,不被二次剃发易服。

汉服复兴了,xx的血就白流了 。他们想夺舍汉文化,不甘心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对面最新的招式是把清代民籍各族女性穿的旗化服装,改名为“清汉女”。宣传清代十从十不从,女性是自愿旗化,和剃发易服无关。

且不说十从十不从根本是子虚乌有。若没有剃发易服,清代各民族女性哪里来的“自愿旗化”。

这是几张清代各民族女性的老照片和她们的旗化服装的照片。 这类服装以前叫清女装,清民女,古董衣。 现在被改名“清汉女”。



—————

这张图上面是旗装,下面是旗化服装(清民女)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清民女比清旗女短一截。 也就是说同一件衣服,一米四五的人穿可能是旗装,一米七的人穿就可能是清民女。


如果能越过二次剃发易服这一关,又来到了没人逼迫,但不自觉往旗元素靠拢这一关。

因为剃发易服,中国人对本来应该极度陌生的旗元素异常熟悉亲切。已经形成一种思想钢印。很多设计师和画师,画汉服的时候,会受通古斯元素影响。经常不自觉的加两个或者几个长脚扣。


通古斯语族各族因为生活环境极寒,他们的服装外襟缺一块形成厂襟,内襟无系带, 需要从领口到胸口再到身侧都用长脚扣闭合。长脚扣是为了跟面料缝合更紧密,这是极寒地带防风防寒打鱼打猎的必须。

例如这件清末民初的旗装(旗袍),就是通古斯单侧闭合结构的服装,红圈是它需要用的长脚扣。



此外,通古斯语族的圆领对襟,也是正面使用蜈蚣扣来闭合的。

蜈蚣扣:一排长脚盘扣。形状如一条长蜈蚣


圆领对襟一种非常原始的服装。很多民族都有。加了蜈蚣扣的西服,它不是原来的西服。加了蜈蚣扣的圆领对襟,也不是其他民族的民族服装

无论圆领对襟,还是蜈蚣扣,都是通古斯语族普遍的固有的元素。古代边疆部落,并不按今天的地图界限生活。

发一点俄罗斯西伯利亚土著的照片。很多人会觉得亲切眼熟。因为这就是剃发易服的成绩。真正的异化。







只要能普及剃发易服历史,推开方便日常美观的基础款,用几十年时间荡平旗元素的旧染之污。

几十年后的汉族孩子再不用经历今天的辛苦。直接得到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成果。

编辑于 2023-09-20 09:56・IP 属地天津
现在mti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