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超前消费意识养大的一代人,年少只知剁手爽,如今方知储蓄香,这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
- 1 个点赞 👍
借钱要还这个道理
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认同的
典型的言论“凭本事借的为啥要还???”
比如,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债务,美债,百万亿美元的规模,那真是凭本事借的,也是真实压根就不打算还的。
中外古今通行的基本社会伦理,基本是非观,现在这个时代却岌岌可危。
也不光是国内,国外也一样。
这才是最可怕的。。。。
释放了人性中劣根性的一面。
借钱不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机构,银行,还都是比较难处理的。
查看全文>>
鬼才之哿 - 672 个点赞 👍
没什么信号,只能说明媒体确实脏。
能不能别随意给这代年轻人定性了。
这一代人是被超前消费意识养大的嘛,你去好好对比一下他们的父辈就知道了。
这代年轻人,就算消费,最多最多,也就是用个花呗提前透支花点啥子的。
反观他们的父辈和前辈呢?
三十年的房贷,说背就背,不存在一点战略定力,六个钱包,总计负债一百八十年。
我还是那句话,跟房地产这种消费大bug比起来,任何消费都不算什么。
而且,咱退一步说。
经济跑到这情况,社会变成这样子,也不是年轻人搞出来的吧?
我们社会的有些群体,拿着过万的退休金,搞出了经济下行,再抨击着年轻人超前消费,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发布于 2023-07-17 12:07・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曹多鱼 - 168 个点赞 👍
“年少只知剁手爽,如今方知储蓄香”其实不是一个代际问题或者年龄阶段、人生阶段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周期问题。
“剁手爽”一般有两种背景:
一个是,经济高度景气,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式繁荣,物欲横流,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买东西会产生强烈的快感。比如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十几年,比如日本的80年代。
另一个是,物资短缺,供给不足,货币购买力很不稳定,导致恶性通胀,钱不花出去,留在手里,第二天购买力就又缩水了。80年代一些时期的中国,苏东剧变前的苏联,就是这种情况。很多亚非拉国家,更是常态化高通胀,以至于人民群众习惯于拿到工资第二天就把钱花光——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人给中国人这种“不靠谱”的印象,实际上是有其经济社会背景的。
而这几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面,显然和上述两种情况都无关。
经济增速在不断放缓,在疫情前,经济增长中枢就已经下降到了6%左右。新常态下,高增长年代的很多观念就已是不合时宜。2020年以来,很多行业更是遭遇重大打击,一夜之间企业倒闭或裁员优化的案例,比比皆是。在这种随时可能失去收入来源甚至生活来源(如果没有做“全职儿女”的机会)的阴影下, “攒钱一直爽”显然是比“花钱一时爽”更合适的生活哲学。
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通缩的迹象。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3%。通缩有利于“老钱”,盖因增量财富变少,则存量财富所占的“份额”就会相对稳定。
这个时候,存钱就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存下来的钱的实际“份额”也会相对稳定、价值也会相对坚挺,而不会像通胀时期那样被快速“稀释”。其实(良性)通胀的很大一块原因,就是因为新财富的不断创造让蛋糕总量做大,“稀释”了老钱。
上一回有这种“通缩”的感觉,貌似还是90年代末,很多人怀念的“物价不涨”的年代。那个时候,也是大家比较爱攒钱的年代。以至于,房地产市场刚起步的时候,很多人还抱着前一个时代的思维定势,不愿意按揭贷款,喜欢攒够了全款再买房,错过了00年代房价上涨最肥美的行情。
而现在很多方面又和90年代的基本情形类似(至少是可类比)。同样面对的强美元周期,从90年代中后期,美元指数从80多一路涨到120,拉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对华政策也各种咄咄逼人,台海危机、炸大使馆、南海撞机……;另一方面,当年的国企大破产、银行大坏账、职工大下岗,严重破坏了彼时中国经济的资产负债表。
但区别在于,面向未来,很难再有01年入世那样的超级强心剂。反而是人口断崖的基本面摆在那里,短短五年时间出生人口腰斩,这种世代人口“螺旋式通缩”的结构,必然导致从需求到投资的全面萎缩。
同时,中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工业化国家,而且是大量领域占全球一半以上产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的全产业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产业链供应链接坚挺且完备的基本面不会轻易改变,则也很难出现因为“短缺”的恶性通胀。
也许,日本式“低欲望社会”也是中国未来的一个镜像(至少是部分)。从这个角度看,“储蓄香”的生活哲学会有越来越深厚的群众基础。
发布于 2023-07-17 11:58・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盖因斯iFortune - 148 个点赞 👍
这充满爹味的问题,看到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问题就火大,站在干岸上指点年轻人。
年轻人最大的超前消费不就是买房,有多少父母允许裸婚?当年一度说起买房热就是丈母娘推起的,有多少是年轻人自觉想买房的。
当然,在经济核算里买房算投资,但绝大多数人买房是为了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而且劳动收入是居民部门主体收入,绝大多数人按揭买房就是拿工资还消费贷。
但有一点说的没错,老一辈对于买房还是秉持着全款,算是小农思维。80后从小接受的社会宣传是贷款买房好,什么美国老太太还一辈子住一辈子,中国老太太攒一辈子买房。
所谓的超前思维是现代思维,哪个组织投资是自己攒钱的?社会还担心社融不扩张缩表。
消费资料的购买对应的是现金流,在我国就是劳动收入,所谓的超前消费无非是分期付款和信用卡消费。只要没超过居民部门劳动收入的剩余部分,超前消费无非是加快资本循环速度,无可厚非。
这个问题里爹味更浓的是自以为年轻人能攒钱,我国长期储蓄率就很高,和是不是年轻人没关系。
高储蓄意味着社会缺乏高收益低风险的可投资品,储蓄本身就具有普遍认可的最低风险的基础投资收益率,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平均收益率。
之前房地产是最好的投资品,现在投资热度下降,留着钱不储蓄还能投什么?
更何况二八定律下年轻人爱攒钱和能不能攒下钱是一回事吗?储蓄的大头是高净值群体,不去问问富人怎么爱存钱,就是盯着年轻人干净的兜。
发布于 2023-07-17 13:13・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卧牛 - 74 个点赞 👍
危机感本能促使年轻人存钱观念的改变,这是动物未雨绸缪自我保护的本能。
年轻人还是消费意愿很高的,只不过没钱或者说钱不够多,加上最近几年风险教育,有一点风险意识知道储蓄重要性。
现在的大环境是就业不景气,薪资不涨反降甚至有失业风险,投资方面金融市场波涛汹涌、确定性不足,普通人不敢放心投资股市。
薪资收入以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会迫使居民把钱存银行以备不时之需,这才是超额储蓄形成的原因。超额储蓄来源大头还是富人。
年轻人选择储蓄也是这种原因,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动物都会储备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储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花钱。
2021年,一项超2万名受访者参与的调查显示,养老储备日渐受到中国年轻一代(18-34岁)的重视,储蓄率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高。 其中,76%的年轻一代表示,增加储蓄的原因在于“增加应急储备”。
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是一方面市场可放贷的优质项目比较少(坏账风险)、贷款利率比较低(我国房贷利率处于历史最低位),另一方面居民存款意愿比较高,已经形成10万亿规模的“超额储蓄”。
这也是各大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的原因,控制息差大小来维护银行系统稳定性。
对于银行来说,储户存款是负债,贷款出去的钱是资产。银行是通过贷款出去的资产赚钱(比如贷款利息赚钱)来支付储户存款的利息(存款利息)。
如果不能保证一定的净息差,银行安全性就不足,如果遇到突如其来黑天鹅,很可能击穿银行系统导致金融风险。如下表所示,除了中国银行,剩下的五大国有银行2022年净息差相较于2021年都下降了。
最新数据2023年银行净息差还在快速下降,这也倒逼利率下降,包括存款利率下降。
银行下调利率(包括存款和贷款)并不是短期新闻,历史数据(如下图)和最近几年利率下调其实给我们的信号就是利率大趋势是下行的,这其实是我老生常谈的内容。考虑到经济发展由高速转为中低速,同时叠加我国史无前例的人口老龄化,我国未来利率会越来越低。
而且,我们也大可不必担心未来会出现大通胀导致货币购买力快速大幅贬值,不存在的,详细分析参考前几天文章《【勿惧通胀】货币贬值越来越快了吗?胡说八道!》
PS:最近通缩谈论较多,个人认为至少10年内还不至于通缩,因为未来10年我国还有一段中速发展,老龄化还不算最严重。因此也不用非此即彼开始恐慌通缩。
发布于 2023-07-17 10:3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pure日月 - 54 个点赞 👍
因为许多人担心未来降薪求职,
许多人担心未来灵活就业。
不是每家都有房子去出租,门面去出租,公司股份分红去拿的。
年少只知剁手爽,如今方知储蓄香,
其实在2018年以前,大多数年轻人收入是随着自己本领,工作年限增加而增加。
一些行业收入增长非常快,比如互联网,房地产,金融。
我以房地产为例,一个211,985毕业学生其2014、2015年进入房地产当管培生。
其4年左右可以成为一个项目营销总,短的2,3年就可以,当时房地产公司疯狂扩张。
其在武汉收入税前50万左右,
其还有2000万左右每年营销费用签字权,这个懂的都懂。
他还可以年初几万元认购一套到二套房子,年底让心腹和手下高价卖出。
有人说风险有没有,当时有些企业几乎公司所有人这样做。
比如恒大就是默认当成员工福利,连销售都有。
否则当时恒大一天工作13小时左右,一天工作6天,
没有一定利益,这样工作时间长度,谁跟着恒大的去做。
还可以跟着投项目。
当时碧桂园就有收入1亿区域总经理,
互联网收入也很高,当时我同学4年时间就100W税前,
最关键是大家都觉得自己收入还会上涨。
互联网员工觉得自己分配的股票会上涨,职务会上涨,还会分配更多股票。
房地产员工也觉得自己职位会上涨,工资会上涨,投资自己项目还可以赚更多钱。
当时还有教培行业,收入也不错,许多人干到一定程度自己带着人出来干。
可突然房地产彻底凉凉了,工资就降低一半左右,
互联网公司也大量裁员,
教培行业,许多人就被迫离职了。
还有很多行业。
所以大家要存钱,尽管许多人没有太多钱存。
但是大家担心自己未来收入。
发布于 2023-07-17 10:50・IP 属地湖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啊啊啊啊啊 - 6 个点赞 👍
你爹妈如果20年前能够超前消费,把身边所有人的钱借一遍去all in买房,你们家现在怎么也得趁几千万了吧?
可惜99%的人都没有这么做,那么钱都干嘛了呢?复利了?好像也没干啥。
既没有买房赶上房地产大潮,也没有炒股或者置业赶上改开浪潮,大部分家庭也就存那么二三十万。
我爹认识一些干部家庭,哪怕是国企领导,地方干部,银行副总,如果没有炒房,现在也攒不下多少钱,能有50万存款都算牛了,结果现在孩子结婚都不够付首付的。
所以储蓄有没有用,那么当然有用,比乱花钱强。
但是所谓的储蓄就是好也是自己骗自己,但凡你有路子和胆量做生意,但凡你知道房价会一年涨一番去all in楼市……
你今天存款的这小几十万,都得变几百万至少,你早干嘛去了?
普通人别乱花钱是对的,但是骗自己说只要攒钱就能过好日子,省省吧,首付都不够,
当年改开浪潮,是个人做生意都能赚钱,早干嘛去了?
无非是现在经济差了,干啥都不行,才在这马后炮说存钱好……
我家是做小买卖的,我爹至今都后悔没早出来做生意(没早买房也算一个),当年那个行情,早出来干的都发了,我爹当年国企那些同事领导,一个个倒是都攒钱,没有一个家产超过200万的,大部分人手里连50万都拿不出来。
编辑于 2023-07-24 19:2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猫之初性本熊 - 4 个点赞 👍
其实
这就是生活
是每一代人都必经的规律
这一代人遇到商业野蛮繁荣时期
被商家割了好多年韭菜
然后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
这代人又被形势逼得转向了储蓄
毕竟再剁手 房租都付不起啦
这个起起伏伏也很正常
每一代人都有他们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萧条
生活教会我们一切
时代教会我们一切
发布于 2023-07-17 19:4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高山昙 - 3 个点赞 👍
今天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一起总览下:
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393元,同比上涨5.4%,城镇调查失业率5.4%。
而与此同时,6月份青年失业率继续上升至21.3%:
再让我们看下「调查失业率」介绍:
我国调查失业率数据来源于全国月度劳动力调查。这项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住房单元数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先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居(村)委会, 再在抽中的居(村)委会内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户。全国每月调查样本约 34 万户,基本覆盖我国大陆地区所有地级市和县级地区。按现有抽样设计,在 90% 的置信度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相对误差在 2% 以内,即如果推算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则真实失业率有 90% 的把握在 4.9%—5.1% 之间。
在每月特定时间内,调查员使用电子终端(PAD)前往抽中的调查户采集就业失业信息,并通过联网直报系统直接将数据上报到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对报送的数据进行加权汇总,推算得到全国和各省城镇调查失业率。年轻人也是人,再怎么被消费主义「养大」,再怎么会运用贷款,在面临着身边的人失业在家、公司效益下滑、投资亏损的大环境下,也会去自然不自然的所见不必要的消费,并进行适度储蓄。
年轻人行为方式的转变没有释放什么信号,而是那些信号的出现促进了年轻人行为方式的转变,他们没什么大量储蓄、没什么过硬的技能,也没有那么大的家庭重担,所以他们在经济波动的时候也会「首当其冲」。
有点类似于监测空气质量好坏的「苔藓植物」,空气质量好的时候,苔藓植物生长茂密,一旦空气质量下降,就会成片的死去并最终绝迹。经济稍有下滑,年轻人的失业率也就能走高。
发布于 2023-07-17 11:49・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羊迪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我们飞向太空 - 1 个点赞 👍
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被花呗,超前消费洗脑过,被不知不觉贷款过,现在的人已经觉醒了!
节省才是主流基调!先是口罩问题让大家觉醒,后面是存款利率下调,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让大家不得不思考!
还有各种fire理论,以及数字游民理念出炉!
发布于 2023-07-18 05:4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蘑菇奶爸 - 0 个点赞 👍
经济下行,不敢消费,于是连锁反应,经济更下行,更不敢消费,恶性循环。
不知道过去别的国家都是怎么走出泥潭的
发布于 2023-07-17 21:33・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葱歌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Robin - 0 个点赞 👍
呵呵,债务代表别人的钱,我花了~
储蓄代表我的钱,正在给别人花呢。
哪里香了?
在最能享受人生的年纪里,吃没吃过,喝没喝过,爱没爱过…就是听人家画了几十年饼,给你做了个界面,上边有几个数字,哪里香了?
错过了健康的身体,错过了纯洁的爱情,错过了健在的父母,错过了学习的年纪,就多了那几个根本跑不赢通胀的数字,买不起房子的贷款,给不起彩礼的穷酸,找不到工作的困顿,哪里香了?
可能,在这些媒体眼里,只有7套房2套铺的周公子,只有资产九位数的北极鲶鱼和坐着大G进故宫的大G女才算青年吧,他们的存款利息,真的香!整倒一个,都够大家每人加个鸡腿了…那些省部级贪腐的大老虎,整顿一个,上万亿到手~杀一个,可救万民;杀十个,天下寒士俱欢颜;杀百个,天下何事不可定?杀万个,世间再无负债人~
人间何须见愁苦?杀杀杀杀杀杀杀!
发布于 2023-07-18 06:13・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风飞星闪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打小就可爱啊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