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船 3 号探测器于7月14日发射成功,如何评价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这对月球探索有哪些意义?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厚德载物 - 172 个点赞 👍
先说一句,恭喜三哥。
借着这个机会,不吹不黑,简单聊聊印度航天吧。
印度的航天梦
抛开成见,客观点说,印度航天其实不算差,排在美,中,俄,日,欧洲之后,说是世界第六,倒是也不过分。
印度的航空航天开展的挺早。1975年,印度的第一颗卫星就被苏联人送上了天。1980年,印度在本国发射场使用自主研发的火箭发射了一颗卫星,成为了世界上第六个可以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
目前,印度已经发射了几百颗卫星,在遥测和通信方面积累挺多,也拥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Navic,虽然只能在东南亚地区使用,跟北斗,GPS,伽利略这些没法比,但好歹也是有了国产。
火箭方面,印度走的是“国际合作”的道路,说白了就是技术转移,拿来主义。发动机技术买的法国的,火箭技术则是先抱苏联大腿,后跟俄罗斯深度合作。目前的主力火箭SLV系列基本就是照着毛子的质子火箭抄作业。当然了,拿到手之后,三哥都号称是国产的。
这种路线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可以绕过自主研发的长周期,搭上便车,快速发展。其实我国的航空航天早期也是差不多的路线,但到了90年代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国家实力也上去了之后,就开始加大力度搞自主研发了。但印度目前显然还是没有摆脱这一路数。
坏的方面也显而易见,永远用别人现成的,那就永远没法领先,没法高精尖。印度火箭时至今日水平依然拉胯,主力的GLSV三型火箭,也就是这次把月船3号送上天的火箭,一级仍然使用的是双固推,火箭整体净重达到了640吨的同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只有4吨。我国90年代发射的长三乙重量只有459吨,地球同步轨道载荷都能达到5.5吨了,目前胖五更是可以把14吨载荷送上地球同步轨道,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了。
此外,印度火箭的不靠谱也是人尽皆知。GLSV一型发射7次只成功了3次,不到50%的成功率都可以用“撞大运式上天”来形容了。
不过,印度人表示,我们的火箭虽然不靠谱,但是省钱呀!就成本这一块,印度火箭确实够便宜。加上印度跟俄罗斯关系不错,在欧洲那边也混得开,所以商业发射也能拿到一些订单。
花小钱办大事的咖喱风
印度的航空航天总结起来,离不开一句话:“花小钱,办大事”。
印度国力如何,相信不用多介绍,大家都懂。航空航天可是个烧钱的大坑,想要成为玩家,砸钱少不了。但印度也算独辟蹊径,人菜瘾大的同时,倒也务实的很,不求高精尖,只求先入场。因此,国际合作也好,拿来主义也好,核心就一个字:“省钱”。
时至今日,印度航天的预算也只占GDP的0.05%,着实寒碜了点,但这些钱也都算花在了实处。2019年差点就成功落月的月船2号,预算只有1.43亿美元,而这次月船3号总预算更是便宜到只有7000万美元。
月船3号和月船2号外形几乎一模一样。这估计也是月船3号成本大幅降低的原因吧 再比如前面介绍的火箭,固推寒碜点,胜在便宜,性能拉胯点,够用就好。就务实这一点,甩了棒子好几条街。
而印度航天的荣耀之星——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在2014年成功抵达火星,使印度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整个项目的预算只有7300万美元,比电影《火星救援》的成本还要低。就省钱这一点,三哥喊一声第一,大家估计都能服气的。
全村人的希望——月船3号
2019年,伴随着“月船2号”着陆器在距离月球仅2.1公里的地方失联,“95%成功”这个梗传遍了世界。虽然印度人嘴够硬,但与“第四个在月球成功着陆的国家”的头衔失之交臂,还是让三哥难掩伤心失落。
不过,好消息是去年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月兔R”也着陆失败了,幸运女神的橄榄枝又伸向了三哥。印度人自然不会放弃,马上高调宣布“月船3号”将于2023年发射。
月船3号约3.9吨,比当年的月球2号略重,由推进舱、着陆器“维克拉姆” (Vikram) 号、巡视器“智慧” (Pragyan) 号月球车三部分组成,质量分别为2145公斤,1723公斤、26公斤。三者一共携带有6个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和月球车的设计使用寿命均为一个月昼,也就是14个地球日。
7月14日,GSLV三型火箭搭载着月船3号顺利升空,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再次出发,不知前路结果如何,幸运女神会不会再次戏耍三哥呢?
结果嘛,我们得等到一个多月之后才能揭晓。因为月船3号要经过长达40天的路程,才能抵达目的地。
按理说,地月距离只有38万公里,我们当年的嫦娥5号,11月24日出发,12月1日着陆月球,12月17号就带着月壤回来了,一个来回才20多天。月船3号为啥这么慢呢?
这不还是吃了火箭运力不足的亏了(摊手)。印度现在最先进的GSLV三型也不够把月船3号送到地月转移轨道的。因此月船3号只能“自力更生”。它需要在一个椭圆形的绕地轨道上进行5次变轨,直到把远日点抬升到38万公里处的地月转移轨道上,再择机泊入绕月轨道。之后,还要进行5次调整,将轨道稳定在距离月面100公里处。整个阶段差不多要耗时40天。最后,登陆器再择机落月,预计8月23号24号才能登陆月球。
月船3号的行进轨迹示意图
虎视眈眈的对手们
印度的月船3号这次出发,可是带了一个“世界第一”的title的:“世界上首个在月球南极登陆的航天器”。
其实我们的“玉兔”探测器当年也宣传过“在南极登陆”这个点。不过,玉兔的着陆点是南纬45°,按照咱们地球上66°算极圈的划分,玉兔并非严格的在南极登陆,而只是当时最靠近月球南极的探测器。
月船3号这次选择的着陆点是南纬69°,实打实的南极圈内了。所以这个“南极首个探测器”的头衔也算是实至名归。似乎唯一的悬念就只剩下了:印度这次能成功吗?
但现实嘛,并非如此。悬念可不止这一个。这次的“南极之落”还有一个搅局者:俄罗斯的“月球25号”探测器。
是的,俄罗斯的月球探测器都排号到25号啦!不过前24个都是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发射的。月球25号其实是俄罗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时隔47年之久,毛子终于也要重返月球了!本来月球25号之前官宣是7月14日发射。但目前推迟到了8月11日。
以毛子的实力,肯定不用像印度这样费劲扒拉的绕圈,直接就能把月球25号送上地月转移轨道。因此,月球25号虽然出发晚,但跟月船3号是前后脚抵达月球。更重要的是,月球25号选择的着陆点离月船3号非常近,还比它更靠近南极一丢丢。
左上角红色区域是月船3号的着陆区域。右下角的红色区域是月球25号的着陆区域。 按照目前俄罗斯航天局发布的消息,月球25号8月11号升空,5天到达绕月轨道,5天变轨靠近,预计8月21号就能登陆月球。不愧是拥有大火箭的毛子,就是如此的高效。
要是月球25号真的如期落月,那“第一个登陆月球南极”的王冠可就要拱手让人了。这可有点让三哥破了大防了,但没办法,火箭不给力能咋办呢?希望到时候三哥不要因为要争个头衔而匆忙落月吧。
俄罗斯的月球25号轨道示意图,简单直接,很有俄罗斯风格 此外,去年登月失败的小日子也没有放弃。7月11日,三菱重工和日本航天局JAXA官宣,将在2023年8月26日发射登月探测器。也就是说,这次印度的月船3号要是再失败了的话,很可能连“第四个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的头衔都要不保,要把机会留给日本选手了。这下子,紧张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咱们这些吃瓜群众,就拭目以待,一个月后的“月球大战”吧!
编辑于 2023-07-15 23:20・IP 属地辽宁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七小七 - 15 个点赞 👍
根据美国太空军18SDS的目前数据显示,印度月球3号只进入了138公里x36306公里的轨道,近地点比原计划170公里x36500公里轨道低了约32公里,远地点更是低了约194公里。
如果偏差继续加大,超出允许范围,月球3号能否顺利飞抵月球轨道将令人担忧。
发布于 2023-07-15 22:44・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王老实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EnterpriseH - 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rise - 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秦 - 6 个点赞 👍
间接证明了美国当年登月也可能是真的。
美国公布的太空军18SDS轨道数据参数,印度发射的月船3号确实成功发射了,但是却是进入近地点138公里、远地点36306公里、倾角21.3°的转移轨道上。显然,这和预计的近地点170公里、远地点36500公里轨道有较大差距。
而21.3°的170x36500公里才是正确的点,不过印度还有机会,因为可以变轨修正了,就看印度的后续技术了。
发布于 2023-07-15 23:38・IP 属地江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op3721 - 5 个点赞 👍
意义不意义地我根本不在乎,纯粹是找乐子的。
本来以为这种乐子要等一个月才能屏气欣赏。
结果印度总能给我惊喜和欢乐。
轨道低了……
原计划是绕地五圈后再奔向近月轨道。
这下……
不过可以消耗额外燃料提升轨道高度,现在有点担心,不会这次连月球都飞不到吧
坐等好戏上场。
本人道德水准不高,从未有什么人类科技进步的觉悟和情操,也不懂航天,就是找乐子的。
编辑于 2023-07-16 21:03・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宁静致远 - 4 个点赞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表示月船3号着陆器将尝试在北纬69.37度,东经32.35度的近极区着陆。它位于月船2号着陆点(南纬70.83度,东经22.67度)以东约100公里处,地质情况差不多。
月船3号其实是月船2号的延续,2019年9月7日月船2号着陆器“维克拉姆”号(Vikram)在距离月球表面2.1公里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据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分析称,着陆器没能成功在月面预定地点软着陆,是因为没有将速度降至所需级别,这一问题发生在着陆开始13分钟之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证实了着陆器的失联。
而这次又搭载了那个维克拉姆月球着陆器和Pragyan号月球车,并且还多了个推进模块。
推进模块重约2148kg,月球着陆器总重1752kg(含月球车),月球车重26kg。发射总重量3900kg。月船三号预计在8月5日进入月球轨道。推进模块在抵达月球轨道将抛弃。在8月23日或24日,维克拉姆月球着陆器开始自主下降,并着陆。
着陆器的任务是执行印度在月球表面的首次软着陆。为纪念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创始人维克拉姆·萨拉巴伊(Vikram A Sarabhai),着陆器被命名为“维克拉姆”号,它被设计的工作时长是一个月球日,这相当于地球上的十四天。
高度计包括激光(Laster)及射频高度计(RF based Altimeters);
测速仪包括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和着陆器横移速度相机(Lander Horizontal Velocity Camera);
惯性测量组合包括激光陀螺仪(Laser Gyro based Inertial referencing)和加速度计(Accelerometer package);
推进系统包括800牛变推力液体发动机(800N Throttleable Liquid Engines)、58牛姿态推进器(58N attitude thrusters)和变推力发动机控制电子设备(Throttleable Engine Control Electronics);
导航、制导和控制设备拥有动力下降轨迹规划功能和控制软件(Powered Descent Trajectory design and associate software elements);
危险探测和避障设备包括着陆器危险探测(Lander Hazard Detection)和避障摄像机及处理算法(Avoidance Camera and Processing Algorithm)
这些设备都是为了实现月面软着陆的任务目标
同时,它还装备了钱德拉地表热物理实验仪,用于测量热导率和温度;
ILSA月球地震活动仪,用于测量着陆点周围地震活动;
被动激光反射器阵列,用于更准确地测量地月距离
朗缪尔探测器(LP),用于估计等离子体密度及其变化,这些是用来实施原位科学实验。
着陆器上携带的月球车有六个轮子,依靠人工智能驱动,名叫“Pragyan”,这在梵语中的含义为“智慧”。它重仅27kg,如果着陆成功,它会成为在月球上运行的最小月球车。
Pragyan月球车携带了阿尔法粒子X射线光谱仪(APXS)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 ,它们用于推导着陆点附近的元素组成,这些都和月船2号的一样。
本次任务的火箭是GSLV Mark3运载火箭
印度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器3型(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Mark III)简称GSLV Mk Ⅲ,是目前印度最大火箭,这种重型火箭起飞重量64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吨,而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吨。
两枚S200固体助推器,采用HTPB推进剂。高25米,直径3.2米,装有燃料205吨,燃烧时间为130秒,地面推力5150kN,真空比冲274.5N·s/kg。
芯一级高21米,直径为4米,装有燃料110吨,将在火箭升空后第114秒点燃,装有两台 Vikas 偏二甲肼发动机,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地面推力1598kN,比冲293N·s/kg,工作时间200s。
芯二级高13.5米,直径为4米,装有燃料28吨,装有一台CE-20液氧/液氢发动机,真空推力200kN,比冲443N·s/kg,工作时间586s。
发布于 2023-07-15 00:36・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吕坚豪 - 4 个点赞 👍
先假设月船3号能够成功实施软着陆,让我们对比一下中国嫦娥号探月工程:
印度月船3号于今年7月14日发射,计划于8月23日进行软着陆,预计耗时40天。
印度月船2号于2019年7月22日发射,9月7日尝试月球软着陆失败,总共耗时47天。
也就是说印度花了4年时间,将探月路上耗时从47天减少到40天。值得注意的是,月船2号和3号的着陆地点是十分接近的。
中国嫦娥3号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总共耗时12天。
从耗时上判断,就算月船3号成功实施了软着陆,在技术上也远落后于10年前的中国嫦娥3号。
中国嫦娥4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12月30日进入月球背面着陆轨道,1月3日成功着陆到月球背面。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难度加大了,所以总共耗时26天。
中国嫦娥5号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12月1日成功软着陆,总共耗时只有7天。
嫦娥5号在月球表面上停留了2天,然后上升器携带着1731克月壤起飞,与轨道器和返回器对接以后,于12月17日返回地球,全程总共耗时23天。中国干完活都回到家了,印度还在去的路上。这就是印度月球探索的意义吗?
最后提一句,人类成功实施的月球软着陆,除了中国的嫦娥3,4,5号外,上一个成功软着陆还是1976年8月9日前苏联月球24号实施的软着陆。
今年8月预计俄罗斯的月球25号和日本的智能月球探测器也都将尝试月球软着陆,随后是美国宇宙机器人公司的游隼号也将尝试软着陆。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他们当中谁能够成功?
编辑于 2023-07-15 13:02・IP 属地澳大利亚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楚易 - 4 个点赞 👍
印度月船三号已经于7月14日下午发射升空,开启第三次探月之路,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升空之后问题就来了。
由于印度在卫星测控方面的技术能力不足,设备上有较大短板,印度的月船三号在发射之后的飞行测控大部分由美方负责,按照设定的飞行计划和轨道参数,月船三号需要围绕地球飞行5圈,利用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逐步加速并上升远地点,最终由远地点进入月球轨道。
那么按照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原计划,月船三号发射后第一圈的近地点高度为170公里,远地点高度为36500公里,但是美国方面18SDS公布测控的数据显示,月船三号升空后飞行在近地点138公里,远地点36,306公里的轨道上。
很显然,这并没有达标,近地点高度低了32公里,而远地点高度低了194公里,说明两者飞行的高度和原计划都有差距,而且近地点的误差有点大,再低38公里就进入地球卡门线了,或者说仅比卡门线高了38公里,卡门线是地球大气层与外太空的分界线,如果低于这条线,航天器会坠入大气层坠毁,靠近这条线则可能会因为卡门线外稀薄的空气而降低速度。
而造成月船三号轨道偏差问题的原因,推测应该是发射月船三号的LVM3-M4(GSLV-MK3)运载火箭推力不够导致的。
LVM3-M4火箭是印度现役推力和运力最大运载火箭,月船三号的发射是这款火箭的第7次发射,之前的六次都已经成功了,该火箭箭长43.5米,芯级直径4米,助推器直径3.2米,都相当粗大,起飞重量约642吨,推力则高达1050吨,虽然劲道很足,但是耐久性不够。
LVM3运载火箭的第一级S-200助推器装有205吨的复合推进剂(HTPB),但真空比冲只有274秒,额定工作时间则仅130秒,而且这些燃料消耗完之后助推器并不会立即分离,而是再跟随芯级火箭继续飞行一段时间,如此巨大的“配重”会消耗燃料和影响加速,使得LVM3运载火箭的运力(特别是高轨运力)十分拉垮。
资料显示LVM3运载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0吨,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仅4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则只有2吨。
相比之下,LVM3运载火箭比我国的长征三号乙火箭(起飞质量456)重了将近200吨,但运力却差了不少,我国长三乙近地运力为1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为5.5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为3.8吨。
“月船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质量达到3.9吨,远超LVM3火箭的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而我国的长三乙火箭略作减重方面的操作就基本能够胜任。
也正是因为LVM3运载火箭地月转移轨道的运力不足,所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才选择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椭圆停泊轨道(EPO)向月球发送月船三号,之后由推进器消耗自带的燃料通过地球引力弹弓效应将探测器抬升至地月转移轨道,通过5次绕行地球的加速将轨道抬升到月球附近,从而泊入月轨。
这个方法虽然理论上也能到达,但十分费时费力,月船三号的奔月之旅将长达40天,消耗的燃料在1吨以上。
相比之下,我国长征五号发射的嫦娥五号的奔月之旅只用了4天半,再从月球取完月壤返回到地球,来回一共也才用了24天。
而美国当年的土星五号发射阿波罗飞船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只花费了两天半;而美国去年11月16日由新一代登月火箭SLS发射“猎户座”飞船则只用了6天时间到达月球。
但是即便选择了这个方法,仍然因为LVM3火箭的运载能力不足而出了问题,轨道高度不够意味着速度也没有达到预期,不过目前来看还问题不大,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就是依靠推进器上的发动机给探测器加速,但加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这就需要推进器上的燃料来补充。
然而月船三号从地球到月球表面100公里处的历程需要10次变轨,绕地球运行和绕月球运行都各需要5次,每一次都是需要消耗燃料的,如果前期燃料消耗过大,后续燃料缺乏,那么月船三号能不能到达月面100公里的环月轨道都是个问题。
在探月方面,印度曾实施过月船一号和月船二号任务计划,但月船一号在发射之后不久就失联了,月船二号在落月的最后一刻失去控制撞击在月球表面,成了月表的一片碎片。
印度月船三号虽然发射成功,但从轨道运行看其实又悬了,至少是出师不利。之后月船三号挑战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南极的计划能不能成功?首先要看推进器和燃料给不给力了,如果在没到达100公里环月轨道之前耗完燃料,那么它很可能将功亏一篑。
另外,还有推进器与着陆器的分离,着陆器的自主降落,着陆器对月球车的释放等多个技术挑战等待着月船三号接下来的操作,具体怎样且看它的表现吧。
消息来源:中新网7月15日报道《印度发射“月船3号”月球探测器》
发布于 2023-07-16 01:24・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科普大世界 - 3 个点赞 👍
印度在2008年10月22日成功发射过“月船1号”,2019年7月“月船二号”距月球2.1公里时失联,发射失败,2023年7月14号发射“月船3号”,如果成功登月,那么印度将是继美国、苏联和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月船1号”是印度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负责研制和发射。由PSLV-XL运载火箭从斯里赫里戈达岛发射升空,经过15天的飞行,成功进入月球极地轨道。
“月船1号”携带了11个科学载荷,其中5个来自印度,6个来自美国、欧洲和保加利亚等国际合作伙伴。月船1号在轨运行了近10个月,期间完成了大部分的科学目标,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成果。例如,它发现了月球表面存在大量的镁、铝和钙等金属元素,证实了月球表面有多种类型的岩石;它首次在月球上检测到了水分子和羟基的存在,揭示了月球表面有复杂的水循环过程;它还观测到了来自太阳风的电离氢原子在月球上形成的薄膜层,为研究太阳风与月球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月船2号宇宙飞船由一个轨道飞行器、一个着陆器和一个月球车组成。虽然名为“维克拉姆”的着陆器未能实现预期的平稳着陆,但任务的其他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月船2号 地时间7月14日,印度将执行第三次月球探测任务,目标是成为第一个在人类探索甚少的月球南极附近着陆的国家。“月船3号”耗资约7500万美元,是印度第二次尝试进行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月船3号和月船2号有什么不同
除了“月船3号”不会携带轨道飞行器这一事实外,它与“月船2号”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携带前一次任务没有的有效载荷:可居住行星地球的光谱偏振仪(SHAPE)。月船3号的推进模块配备了SHAPE。SHAPE的功能是从月球轨道上研究地球的光谱和偏振测量。这意味着SHAPE将分析地球的光谱偏振特征。
印度计划于当地时间7月14日14:35(北京时间17:05),将搭载轨道器、着陆器和漫游车的“月船3号”,从印度安得拉邦斯里哈里科塔(sriharikota)航天中心升空,着陆器将于8月23日至24日抵达月球。
7月14日升空后,“月船3号”将需要大约15天到20天的时间才能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科学家们将在未来几周内开始降低火箭的速度,使其达到允许软着陆的程度。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月船3号”上的六轮漫游车将被弹射出来,在月球表面的岩石和陨石坑周围漫游,收集关键数据和图像,并发回地球进行分析。
印度并不是唯一一个关注月球的国家,全球对月球的兴趣与日俱增。科学家们表示,月球是一颗被描述为通往外太空之门的卫星,仍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
发布于 2023-07-14 19:32・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SU27 - 3 个点赞 👍
先说结论:这次可能是印度离“登月第四国”最近的一次,因为已经基本准备好了“庆功宴”。
印度航天 技术水平不容小觑,但是有一个残酷的事实:整个 21 世纪只有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其他均以失败告终。
▲印度月球探测器
倒不是嘲笑任何有勇气探索月球的行动,而是其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印度想成为“登月第四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一次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是距离月面 10 米左右距离失联,最终坠毁的,这还是用了美国猎鹰 9 号火箭运载的成果。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那么,印度的航天技术到底如何?这次到底能不能实现登陆月球的梦想呢?
首先,印度自己认为与中国航天一步之遥。
作为比中国提前登陆火星,又具备独立发射火箭进入太空的国家,印度这些年在航天上的取得的成就比较多,尤其当年“一箭 104 星”,刷新了纪录。
▲印度具备完整的航天体系
目前,印度在卫星发射、反卫星试验,可重复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深空探索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计划,应该说是为数不多全面实施航天计划的国家。
比如,2022 年,印度就提出了将会在 2030 年建成第一个空间站,首个载人航天计划“加冈扬”也会在今年进行无人发射。印度航天也非常乐观,其国防专家尼廷·蒂库就曾表示:
“中国首次进行核试验是在 1964 年,印度则是在 1974 年进行了核试验,用了 10 年多一点的时间赶上来;北京在 2007 年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新德里也在 2008 年发射了‘月船 1 号’;中国在 2007 年进行了第一次反卫星试验,印度则在 2019 年紧随其后。”
确实,印度航天“大而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让从用“牛车拉卫星”、“自行车运送火箭”起家的印度航天颇为自豪。
▲自行车运火箭
要真算起来,印度航天从 1947 年就在“印度钱学森”维克拉姆·萨拉巴伊的主持下开展起航天、航空工作,并且在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候就向其寻求帮助。最终,在苏联、美国等国家技术的支持下,从一个叫一个叫顿巴小渔村建立了火箭发射基地,从而实现了“航天大国”的梦想。
▲牛车拉卫星
单就艰苦朴素、努力奋斗方面的航天精神,印度还是值得被世界所尊重和赞扬的。实际上,印度航天有三大特征:
第一,性价比极高,没有之一。
相对于欧美动辄数亿美元的成本,以曼加里安运营至今,全部投资才 7000 万,连一个零头都不到。两个月球探测器即计划实现“绕落巡”,印度航天透露只有国际同类成本的十分之一。
▲印度火箭家谱
这让印度的火箭发射订单赢得了世界的青睐,毕竟发射火箭方面,印度还是相当于中方 10 多年前的水平,还是相当了不起的。
第二,航天技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印度航天在发展过程中,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国外的帮助,不仅靠着“老大哥”们的帮助建立了基本的航天体系,也接着他们的订单活得很滋润。
▲月球2号探测器
第三,人才成本优势比较明显;
印度大学生在海外留学人数很多,其中学习航天航空技术的更是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回国之后不到 1000 美元工资,已经是相当于一年的人均 GDP 了。这让既有技术,又嫌钱少的印度航天人才成为了天然的优势。
▲火箭发射现场
总体来说,印度从零发展航天,其中过程也算是可歌可泣,但是它与中方不同,依赖的是国外的帮助,虽然它在航天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缺少完整的自主可控供应链,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与航天强国还有很长的距离。而反映在载人航天和登月上,印度则是“雷声大雨点小”。
其次,登月技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人类探索月球的道路并不平坦,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做到过探月零失误,当然中国是一个例外。
2013 年 12 月 14 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成为继 1976 年的苏联“月球 24 号”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月面着陆的国家。
▲“嫦娥三号”着陆月球
请注意,就是这个“软着陆”技术充满了黑科技。我们知道目前进入轨道的国家很多,但是实现月面成功降落的国家只有三个,而 21 世纪 6 次探月着陆,就只有中方的探测器全部成功,以色列、日本最近几年的尝试也是由于月面降落出现了大问题,功亏于溃。
▲航天专家总结21世纪的登月情况
印度已经进行了两次探月任务:
2008 年,“月船 1 号”成功完成了绕月飞行和撞击探测器飞行任务;
2019 年,“月船 2 号”登月计划失败,在距离月面 2.1 公里处失联,最终证实探测器坠毁。最近才公布原因,问题集中在发动机和飞控程序。
两次失败的原因总结来说:印度不具备月面降落技术,月面 500 米×500 米的预定着陆点实施也有困难。印度航天在此前两次失利的情况下,再砸 5 亿元实施月球着陆计划。
▲两次任务探测器对比
这次为了实现预定的胜利,他们也对“月球 3 号”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比如:将主推发动机减少从 5 台减少到 4 台,对着陆器模块 软件和硬件进行了升级,携带很多的燃料,配备更大的太阳能板和更为坚固的着陆腿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动就是:不再强烈要求降落预定着陆点。
翻译一下就是:无论是撞击、还是硬着陆,只要这次可以降落在月面上,并且还能正常通信,印度航天极有可能就对外宣布登陆成功。是呀,打靶不容易,撤掉靶子,就都是 10 环成绩了!
▲嫦娥三号月面任务示意图
在“月船 3 号”即将发射之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索马纳坦(S. Somanath)接受采访的时候几乎算是透了底子。
他说,“月船 2 号”失联并坠毁后,印度航天只能采取低成本运营方式,如果“月船 3 号”成功了,那么就成为第四个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后续的很多航天任务还依赖于此次任务能否成功实施。马纳坦也很坦诚地表示:“如果你继续失败,就没有人会给你下一个任务”。所以说,这次登月任务,印度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日本探测器结构图
说实话,能理解印度航天的不容易,从经济上来说,“月船 3 号”已经是“缩水版”的探测器了,“月船 2 号”探测器成本是 60.3 亿卢比,而“月船 3 号”的总成本才 61.5 亿卢比,减去 37.5 亿卢比发射成本,探测器上缩水了 30 多亿卢比,相当于对半开了。
而技术上,日本白兔-R M1 登月器重量才 1.05 吨,都难以实现软着落,更何况 1.752 吨印度“维克拉姆”着陆器?
▲嫦娥三号降落月面过程
客观地说,很佩服印度航天精神,但是科学研究不是请客吃饭,互相恭维。,我们既能看到印度航天的拼搏努力,也能看到其过度自负的一面,这对于载人航天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事业都是极为不利的。
▲嫦娥五号任务被认为是载人登月的演练
最近,中国航天也公布了载人登月的初步计划,一系列稳步推荐的计划中,我看到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看一看年轻团队的发量,结果看到的就是满头的白发。
▲年轻团队攻克登月技术难题
我承认这一刻我感动了,差点流泪了,我们习惯了每天发射卫星的消息,也坚定不移地认为中国航天一定万无一失,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一点:年轻团队付出有多猛!
▲中国载人登月时间表
还是想说,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不容易,独立自主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今天之所以我们能胸有成竹,还是因为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整个航天产业链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航天人才梯队的培养,为九天揽月做好全面准备。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和点赞!
参考:
发布于 2023-07-16 07:54・IP 属地安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光电科技君 - 2 个点赞 👍
印度是个潜力巨大的国家。天下能成超级大国者,唯中美印三国,其他各国皆不足道。当前能联印抗美最好,不能的话印度保持中立也不错。等解决了美国,再考虑印度。只有丧失潜力的印度才是好的印度,有必要遏制印度发展,最好能分裂肢解印度。
当然当前中俄关系,中伊关系更为重要。只要能源资源有保障,中国就可以把强大生产力源源不断的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
编辑于 2023-07-15 23:20・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陈圣 - 2 个点赞 👍
能看到这么多印吹真的不得了。
对于印度发展航天事业,还是要鼓励的,总比把钱花在特技表演上有意义多了。
但是并不是人多就潜力大,有前途的。有的国家不彻底改革是注定没希望的。
发布于 2023-07-16 01:16・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adri1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长弓玄刃 - 2 个点赞 👍
美国日本印度和以色列的航天系统本质就是美国的系统,只不过它们都是老美的影子或者手套罢了。美国现在要在登月上和中国竞争,自己又不想失败太影响形象,肯定会不断鼓动体系内手套不断试错的,最后美国哪天突然发射就成功了,大家也不要奇怪。你冲着它们这发射频率和态度来说,人家也是正儿八经在竞争。
现在美国那边的发射负责人也是印度裔美国人了,再加上印度国内也在搞,摆明了印度就是个美国体系的手套。
发布于 2023-07-16 09:41・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王泽禹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使我心腐剑锋折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刘雨林 - 1 个点赞 👍
广州话叫“又屎又烂瘾、又屎又巴闭”。发射宇宙航空器,从来是一个全工业体系国家干的事。
过去的美国如此,苏联勉强如此因为轻工业不行,现在的中国如此。
只不过是有美国体系过时技术的支持,印度、日本、韩国等能玩猪鼻子里插大葱,妄想充大象的游戏而已。
编辑于 2023-07-15 18:0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咕咚咚 - 1 个点赞 👍
友情提示:发射成功可一定要做好资料备份,不要学漂亮国哦,要是因为资料没备份,一不小心又得从零开始,那就很尴尬了。
背景:1969年一月二十日尼克松上台,1969年七月二十阿波罗载人登月成功。
在1969年一月二十日之前,几乎所有美国人(包括前期参与阿波罗载人登月研究的所有研究人员)都认为阿波罗载人登月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然尼克松上台刚好半年就成功实现载人登月,他是如何做到所有科学家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呢?更何况此时NASA还大换血了,包括NASA的boss and 副boss,以及原计划的第一批登月宇航员通通都在成功实现所谓载人登月半年前奇异离职,他是如何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实现前任至少六年都无法实现的载人登月项目呢?他这是开了光的吗?难道是新上任的NASA人员在尼克松的指挥下就能轻而易举登月了?
况且阿波罗载人登月前期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在尼克松上台之前完成的,(这些工作应该是可信,毕竟国内也参考了不少1969年之前的阿波罗计划文献),也即尼克松执政期间除了六次载人登,太空领域几乎没啥成就,我国关于登月的研究参考的文献,这些文献也基本上都不是发表在尼克松执政期间,就算有,比例也极其低,而参考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特指阿波罗十一号至十七号)大多存在问题,比如月球车车轮的设计,刚上月球还没走两步,就趴窝了,这锅肯定得漂亮国背。
最后,尼克松因造假(水门事件)下台,也被称之为造假大王。
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0日
阿波罗12号:1969年11月14日
阿波罗13号:1970年4月11日(数字不吉利,导演觉得应该出一次意外,故失败)
阿波罗14号:1971年1月31日
阿波罗15号:1971 年 07 月 26日
阿波罗16号:1972年4月16日
阿波罗17号:1972年12月7日
1973年5月7日,华盛顿邮报揭露出水门事件
尼克松下台:1974年8月9日
漂亮国不再登月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苏联有了深空探测技术,另一方面是因为造假总统深陷造假事件,就停止阿波罗载人登月了。不然以尼克松的性格,1973年五月七日就不会是水门事件揭露时间,而是阿波罗18号载人登月成功时间。参考以往经验,基本上每半年就要拍一次。
正文:价值在于可以打假。
这是嫦五登月照。
这是阿波罗登月照。
阿波罗登月照中前景与背景界线,即前景和背景之间存在分割线。
上图分割线原图:
中美俄宇航员出舱画面。
这是嫦娥美苏登月对比照。
嫦娥:
苏联:
漂亮国:(存在分割线)
这是苏联月球车一号/二号携带的激光反射镜(精度约0.9米)。
这是漂亮国放置在月球表面激光反射镜照片(精度约0.1米)。
这是宇航员搬运反光镜的照片。
这是宇航员摔倒时碰到某仪器附近道具视频。(有分割线)
这是玉兔登月照(深色月壤褪色前/有糖霜现象)。
这是玉兔号登月照(深色月壤褪色后/无糖霜现象)。
这是阿波罗十七号发现的橙色月壤,然而橙色月壤周边却没有出现糖霜现象或深色月壤。
这是约200kg阿波罗宇航员踩出的深坑。
这是约16450kg阿波罗着陆器留下的“深”撞击坑。
这是约3330kg嫦娥着陆器撞击坑。
左边是处理过后的阿波罗月球车所谓深色车辙印,右边是未处理的玉兔号月球车深色车辙印。(存在分割线)
左边是阿波罗宇航员挠一下月壤,右边是嫦娥挠了一下月壤。
这是漂亮国月球飙车扬尘视频。
这是漂亮国宇航员月球飙车扬尘画面。
这是某沙漠开车扬尘画面。(我感觉这个抛物线比月球飙车扬尘的抛物线更完美)
这是约十公里每小时月球车与约一百公里每小时地球车扬尘对比视频。
月球上竟然存在尘埃云。
这是漂亮国宇航员脚踢月尘视频,与自己在沙漠或沙滩踢沙子有何不同?
这是漂亮国宇航员脚踢道具视频,这与自己平时踢倒桌凳有何不同?
这是嫦娥四号落月时扬尘画面。
这是宇航员经过国旗并带动旗帜飘动画面。(存在分割线)
这是飘动旗子离宇航员的实际距离,也就是说宇航员并没有碰到旗子。(存在分割线)
这是某实验来验证宇航员用手摇动旗杆时,旗子在真空中飘动的视频,而不是验证宇航员经过旗杆时,旗子莫名飘动的视频(请注意看字幕)。
为了防止某些人抬杠,再来一发吧。
漂亮国宇航员的影子竟然可以伸缩自如,变得这么长了?
这是地月通讯延长时间,竟然可以不到1s。
这是宇航员无惯性摔跤视频(正常人这么种重重摔一跤,手绝对会二次离开地面,而漂亮国宇航员像拥有神技一般,手好像可以牢牢吸在地面一样,简直不可思议)。(存在分割线)
这是宇航员听到身上物件掉落时发出声音而回头的视频(更神奇的是:后面这个宇航员掉了东西,反倒是前面这个宇航员率先驻足做出右转看向掉落物体的反应)。(存在分割线)
这是宇航员身上物件掉落视频,这物体掉落速度是不是过快了,另外注意看一下宇航员站起来的方式方法是否正常(给我的感觉像是被吊起来一般,跪倒了还可以单腿起立?)
这是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处做自由落体实验,结果发现物体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其落地时间也不相同(可以将物体下落速度与宇航员转身动作做对比,看看视频是否做过处理,原视频附上)。
这是物体A刚开始下落时,物体B已经下落一段距离了,然而结果却是物体A先于物体B落地。
这是宇航员们在月球上载歌载舞视频。
哈哈,此时我竟无言以对。
这是宇航员们面对媒体质疑时露出异样的表情。
这是某年的漂亮国某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坚持要让某宇航员手按《圣经》对着镜头发誓,声明自己真正在月球上留下过脚印。如果他拒绝,就证明其是一个谎言,然该宇航员很长时间沉默不语。但当主持人继续追问,如果不发誓“就是懦夫、说谎,就是可耻的贼”。结果是当他面对这样的言语挑衅时,最后他依然拒绝发誓,甚至有宇航员心虚到动手打人。
之后其他所有登月宇航员遇到类似情况时也都拒绝发誓,就是至今没有一位登月人敢按着圣经发誓自己登过月。
左边是阿波罗宇航员登月实拍照,右边是某实验模拟照,显然登月实拍照用了打光板。
谁在跟拍宇航员动态?镜头能自己做到该远则远、该近则近、该转则转吗?
这是登月直播视频与拍摄花絮视频。
这是宇航员落地动作与花絮画面对比。
左边是登月实拍照,右边是剧照。(存在分割线)
这是辛勤劳作的宇航员。
这是地月合照与月地合照对比图。
这是NA--SA--人说技术资料丢了。
这是NASA说两千个箱子,共计1.3万盘录像带全部丢失。
这是大约十小时后深色月壤颜色变浅并恢复到与月面颜色一致时的照片。
这是嫦五科学家证实月壤会变色。
这是NASA几十年后依然还能拍到清晰可见的深色月壤痕迹。
这是嫦娥拍的阿波罗登月照。
这车有魔法吧,竟然还可以踏“沙”无痕?
这是密实月壤照片。
这是松垮的水泥月面照片。(存在分割线)
你们扪心自问一下,嫦娥三四五登录地点有月球正面、有月球背面、有山川、有平原,是这种比较密实的月壤。
实际上嫦娥五号、嫦娥三号、阿波罗十五号以及阿波罗十七号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上,然而月面环境完全不同。
中美月壤成分差异巨大
这是张柏楠说阿波罗载人登月的可靠性不如抛硬币来的可靠。(类似于一个平时模拟考试从来没上过100分的考生,突然考神附体,高考考到800分。虽然我认为该考生考到800的可能性不到十万亿分之一,但目前考到800的只有该考生,请问我这说法有问题吗?但你知道我是什么观点吗?是质疑还是认同?)
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俄罗斯人不相信漂亮国载人登月。
俄罗斯航天局局长公然质疑漂亮国载人登月。
连总统都认为质疑者比自己更有远见。
这是当事人亲口否认去过月球。
我没看错吧?你们不是早就已经抢先登月了,啥叫不准中国第一个登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不打自招。另外你们不是也已经立法了嘛,不让他国航天器靠近阿波罗登月遗址,怕啥?到时候谁靠近了,一炮干下来不就完事了?
平时满分的考生名落孙山,恭喜平时不及格考生金榜题名。
另外美国利用阿波罗登月任务相继在月面不同位置放置了Apollo11、Apollo14、Apollo15角反射器阵列,苏联先后利用月球车Luna17与Luna21,在月面安置了Lunakhod17和Lunakhod21反射器阵列,于是月面上共有五个可供进行激光测月的角反射器阵列。
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山大学“天琴计划”科研团队已经多次成功实现了地月距离的激光测量,并在国内首次得到月球上全部五个激光反射镜的回波信号。
文中明确表示至少需要4个反射器阵列的月球回波信号才能准确得出地月距离,也就是说一定要用到苏联的反射器阵列才行。那是不是苏联也载人登月了?所以仅仅凭借反射器是无法证明载人还是没载人登月的。
另外苏联的反射器精度0.9米,美国反射器精度0.1米,0.9和0.1都是同一个量级,你们说苏联的反射器误差大,完全不能用?
……………………………………………………
嫦娥五号总共带回1.73千克月壤,目前就有了这么多新发现。
1、嫦娥五号月壤,首次发现撞击成因的亚微米级磁铁矿;
2、嫦娥五号月壤研究首次发现歧化反应成因的单质金属铁;
3、嫦娥五号月壤样品首次发现赛石英和斯石英;
4、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再现新发现,科学家证明月壤含有高含量太阳风成因水;
5、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命名“嫦娥石”等。
而美国50年前就带回了382千克月壤,现在月壤也还在,结果却没有关于月壤研究的新发现了。
【登月疑云(九)· 月尘-重力-脚印-空气-哔哩哔哩】 https://b23.tv/4cgaI8v
人教版教材都开始删掉阿波罗载人登月相关的文章了。
……………………………………………………
你也想登月,他也想登月,
喜怒哀乐一起都到心头来。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喜的是嫦娥登月几分庄严,几分坚定;
哀的是NASA登月几分虚伪,几分徘徊。
贵人们有胆别举报?不服来辩呗,一群胆小鬼!
编辑于 2023-07-15 21:2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天命孤星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囧丁乙 - 1 个点赞 👍
其实印度的发展路径完全错了,这就是标准的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的典范。
中国发展航天技术,是在有重工业的基础上,有有一个底座然后去发展。
虽然不少技术也是买来的,学来的,但是没关系,因为你有一个底座,所以这些技术日后都可以不断迭代,可以不断国产化。
但是,印度根本没有这个底座,他的技术全靠买,关键部件全靠买,有任何意义吗?
等你把这一代的技术买明白的时候,别人都发展两代了,你继续买?没有基础你自己又没法搞技术迭代和研发。
印度本就不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大国的位置上,老老实实做一个农业国,把重工业一点点补起来,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特别是邻居,这才是他应该走的路。
但是因为要利用民粹来获得权力,就和上面这条唯一正确的路矛盾了。
而任何多党制,党派利益永远高于国家利益,就会变成印度这样。
发布于 2023-07-16 00:15・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优雅只于心间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雅雪香槟 - 1 个点赞 👍
一、恭喜印度的进步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航天事业(火星移民计划)是人类应对未来危机的主要手段,“狡兔三窟”,人至少在太阳系应该三窟。从这个意义上,恭喜印度的航天技术有所进步。
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一直在推进其称之为“火星移民计划”的计划,计划将人类送往火星建立永久性定居点。
马斯克火星移民计划的提出源于他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和对太空探索的热情。马斯克认为,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气候变化、能源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而人类只有在探索太空和建立永久性定居点的基础上才能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马斯克还希望通过火星移民计划,促进人类对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二、月球探索的意义
60多年来,国际上共开展118次月球探测任务,66次取得成功,现在还有数十个国家和商业机构正在积极准备,要在未来几年发射月球探测器。殖民月球,获取月球资源的主要可能性包括:
新一轮探月热潮中,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月球蕴含丰富的清洁能源、矿产资源,还有特殊的环境资源,这些都对人类未来生存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月球没有大气层,太阳风持续吹拂月球表面的同时,大量的氦-3元素被吸附到孔隙丰富的月壤中。这是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无毒无放射性,被科学界誉为“完美能源”。嫦娥一号已经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超过100万吨,用来发电可满足地球1万年的能源需求。
月球上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已知有100多种矿物,其中5种地球上没有。目前已经探明月球上有丰富的钛、铁、铀、钍、稀土、钠、钾、镍、铬、锰等矿产,仅月海玄武岩中就至少含有可开采的钛金属100万亿吨,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月球上已经探明存在大量水冰资源,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就人类目前的运载能力而言,把1千克水送到近地轨道,要花费上万美元,送到月球就更加昂贵。如果能把月球上的水资源开发出来,可以解决未来月球基地建设和航天员生存的重大问题,而且水分解成氢气氧气,就是航天器飞行所需的燃料。
月球引力小,载人飞船或空间探测器只需很小的推力就能进入太空,人类从月球出发飞往火星和深空,需要耗费的资源能源大大减少。未来,随着人类科技能力提高,在月球上兴建天文观测基地、科学实验基地、生物制品和新材料研制基地,航天器在这里维修补给,月球将成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前沿基地。因此,在人类强国中存在所谓的“月球竞赛”:
探测月球不仅是地位之争,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生存发展空间之争。
随着太空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都在以各种方式抢夺和维护本国的太空利益。联合国在1984年通过了《月球协定》,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探索和利用月球。
但是,一个国家只有通过开展月球探测,而且具备技术实力,才能获得这张入场券。这实质上就是“先到达者先拥有”。2020年12月31日,美国通过《在太空中保护人类遗产的一小步法》法案,要求从美国领土上发起的航天活动,都不能破坏美国阿波罗计划在月球上的遗留物和遗址。法案还寻求成为国际协议,要求其他国家都遵守这部美国法律。
美国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方式在月球上宣称领地。也许未来的一天,星球探索的大门也会因种种原因像核武器一样不再向所有国家开放。所以,我们要抓住当前的窗口期,占据有利位置,为国家未来抢占主动权争取先手。所以,努力发射各种飞行器,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标志,类似于“猴子撒尿标识领地”,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有的国家采取的是“傍大款”方案: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阿联酋拉希德航天中心签署关于嫦娥七号任务搭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阿联酋“拉希德二号”月球车搭乘中国嫦娥七号任务实施月球表面巡视探测活动正式启航。根据该谅解备忘录,阿方将负责“拉希德二号”月球车的研制,中方将为阿方提供“拉希德二号”月球车搭载、测控和数据接收等服务,双方共享“拉希德二号”月球车探测成果。该项合作将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阿中航天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阿中双方都倡导和平利用外空,都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无论是探索充满未知的宇宙,还是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都需要团结合作,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三、中印对比
月球探测是极具风险的工程,规模宏大、系统复杂、高度集成,是高精尖技术、雄厚资金、万众一心拼搏奋斗和国家意志的集中展示,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我国探月工程五战五捷,每一次成功都极大激发了全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每一次都大大鼓舞和振奋了民族精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有力展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下一步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开展科学探索:
新华社武汉2023年7月12日电(记者 李国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2日公布了中国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2030年前实现登月开展科学探索。
当日在武汉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总设计师张海联表示,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据了解,我国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其后,月面着陆器将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上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为完成这项任务,我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载人月球车等装备。印度目前实现的状态相当于中国的:绕月相当于嫦娥1号;登月相当于嫦娥2号。路阻且长。
四、结论
继续干好自己的事情吧。为什么一个学霸要关心“学渣”某次“小考”的成绩?
发布于 2023-07-16 00:41・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川娃子 - 1 个点赞 👍
- 随着“月船3号”(Chandrayaan-3)的成功发射,印度正在努力成为第4个在月球上「受控着陆」的国家。
印度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Chandrayaan-1)在绕月飞行后于2008年故意「不受控制」地坠毁在月球表面。(Chandrayaan在梵语中的意思是“月球飞船”)
7月13日,印度斯里哈里科塔,月船3号准备发射。 - 2023年7月14日,月船3号发射升空。
超过100万人在YouTube上观看了这次发射。
7月14日,月船3号由LVM3火箭发射升空。 -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印度的国家航天机构)证实,月船3号已进入精确轨道,开始了月球之旅。
印度总理莫迪在推特上写道:“月船3号揭开了印度太空奥德赛的新篇章。”
起飞 - 如何一切顺利,着陆器和月球车预计于8月23日登陆月球。
这是印度继2019年“月船2号”(Chandrayaan-2)软着陆失败后的又一次尝试。
- 印度当时部署了一个轨道飞行器,但着陆器和月球车在月球南极附近坠毁。
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3个国家实现了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壮举。
嫦娥五号从发射入轨到返回器再入回收,共经历11个飞行阶段。 - 但是,没有任何探测器曾登陆月球南极附近。
与更容易到达的赤道地区不同,南极地区接受阳光的角度较低,那里长长的阴影给安全着陆带来挑战。
红色-苏联,蓝色-美国,黄色-中国,绿色-印度。 - 此次任务的着陆区面积为4×2.5公里,位于南纬69.367621和东经32.348126。
靠近计划于8月发射的俄罗斯「月球25号 」的着陆点。
- 印度的目标,就是让月船3号降落在地形复杂的月球南极附近。
莫迪表示,此次探月任务承载着“我们国家的希望和梦想。”
莫迪 - 据说,印度科学家依靠的是软件中的一种新算法,以便在必要时加快飞船的转向速度。
月船3号不像月船2号那样通过静态图像来解读速度,而是在向月球表面下降时实时估算航天器的速度。
- 月船3号拥有一个2米高的着陆器,名为“维克拉姆”(在梵语中意为“勇气”)。
着陆器的支腿得到了加固,以帮助其在更高的着陆速度下生存。
着陆器被封装在有效载荷整流罩中。 - 如果安全着陆,一个名为“Pragyan”(梵语中意为“智慧”)的6轮月球车将从维克拉姆号上滚落到月球表面。
月球车配备了一个光谱仪,用于分析月球土壤和岩石;还配备了一个激光诱导光谱仪,用于探测目标并得出其化学成分。
- 着陆器配备了一个地震仪,用于感知月震,这有助于推断月球的结构;还配备了一个类似温度计的仪器,将首次穿透月球土壤记录其温度;还配备了一个探针,用于研究接近月球表面的等离子体。
还配备了一个NASA的后向反射器,用于了解月球系统的动力学。
着陆器 - 月球车的任务寿命为1个月球日(从日出到日落),也就是2个地球周(14天)。
虽然预计无法在月球上度过寒冷的夜晚,但太阳能有微弱的机会为电池提供额外的有效充电。
- 如果情况良好,可能再使用14个地球日。
如果着陆成功,将是本世纪除中国以外没有任何国家取得的成就。
着陆器正在安装到LVM3 M4运载火箭的途中。 - 这项雄心勃勃的任务成本适中,仅为60亿卢比(约合7300万美元)。
在许多国家争相在月球上建立长期存在的时候,月船3号的成功将塑造印度在低成本太空探索方面的角色。
- 不过,完整地登陆月球非常困难。
许多太空计划都以失败告终。
- 印度的太空计划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
当时印度还是一个刚刚独立的共和国,也是一个饱受分裂之苦的贫穷国家。
- 当印度于1963年向太空发射第一枚火箭时,它的野心无法与在太空竞赛中遥遥领先的国家相提并论。
现在,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第5大经济体。
- 印度年轻人口激增,技术和创新快速发展。
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一直在奋起直追。
- 对于在2014年凭借民族主义上台的莫迪来说,太空计划是该国在全球舞台上崛起的象征。
3年后,印度在一次任务中莫名其妙地发射了104颗卫星。
2017年2月15日 - 2019年,莫迪在一次电视讲话中宣布,印度击落了自己的一颗卫星。
成为仅有的4个这样做的国家之一。
- 同年,印度声称计划在2030年前建立一个独立的空间站。
目前,可供使用的空间站只有国际空间站(多国联合项目)和中国的天宫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一期三舱完整形态,单天舟双神舟飞船停泊的最大构型状态。 - 太空计划大大增加了印度人民的自豪感。
2014年,当印度的Mangalyaan飞船进入绕火星轨道时,印度各地的儿童被要求在早上6:45之前到校,以便通过国家电视台观看这一盛况。
渲染图 - 印度的太空雄心不仅限于月球或火星。
印度航天局还意欲向恐怖的金星派遣轨道飞行器。
- 印度航天局还有其他宏伟计划,它正在开发一艘名为“Gaganyaan”的航天器,用于将宇航员送入轨道。
该计划已落后于2022年载人飞行的原定目标,预计这项任务不会早于2025年。
发布于 2023-07-16 02:43・IP 属地河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圣母白莲花公主 - 1 个点赞 👍
我觉得吧,这次发射,对印度来说,意义不在于提升多少航天技术,也不在于能做出多少有价值的月球勘探发现。而是一场大型的全国科普,启蒙,民族凝聚力提升活动。
想象一下,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印度的各大电视台一定不厌其烦事无巨细的围绕这次发射进行报道。比如,现在进入近地点了,什么是近地点,从天文学物理学角度解释下近地点有什么意义。比如,这个卫星用到了哪些材料,每种材料有什么特性。再比如,这次发射的总工程师总设计师,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一步步成长为科学家的。
一个普通的印度中小学生,在两个月的漫长暑期里,天天被这些东西耳渲目染,也许就种下了他对科学产生兴趣的种子。
而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也是难得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契机。
至于发射本身的成败与否,反而是不那么重要的。
发布于 2023-07-16 13:20・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亮哥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巭孬 - 0 个点赞 👍
无论如何,都要祝贺印度,这样我国就在航天领域多了一个有资格的对手。20世纪美苏的登月竞赛,大量资金投入到了科研领域刺激了航天科技的大发展,那是我们人类目前为止最接近进入宇宙的时代。我希望21世纪我国也会继续加大对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
发布于 2023-07-15 11:1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夜明的月下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夏夜里的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