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限时书店」活动,最低消费 580 元买书可获品牌 logo 帆布袋,顾客络绎不绝,对此如何评价?
- 21 个点赞 👍
前不久,不是有个演唱会140元一支荧光棒的新闻么,这个logo帆布包和那个也差不多,其实都是智商税哎。
义乌荧光棒商家徐彬说:“140元一个荧光棒是天价,成本10多块钱,普通版成本在8毛5。”他坦言,价格高可能是因为授权公司和主办方占大部分,实际上工厂的利润并不高。
其实这个荧光棒成本还不到10元,30支也就8元左右的零售价。
买两本书可获赠LV帆布袋一只,580元拿下LV包包。
这个帆布包的成本价哪有那么高,卖的不是帆布包而是LV。
发布于 2023-06-28 17:0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嘒彼小星 - 10 个点赞 👍
其实这些人最傻了。蹭这种热点,你以后拎个包出去,所有人都笑你。
看你拎帆布袋的,笑你花580买个帆布袋。
看你拎LV的,笑你只花580就想装13。
而且这个活动里,最便宜的一本书才是290,另一本书是1200。也就是说有可能你花了1490买了两本占地方永远不会看的书和一个帆布袋,然后拎帆布袋出门被人笑着问580买的?这时候你想反驳说1500买的,但又怕说出来别人的笑容更灿烂,不说吧,心里又憋得慌,老子明明花了1500,凭什么说我580,然后还要笑。
你这一天的心情就彻底崩掉了。
我对买东西有一个自己的标准,就是“正常使用,不用哄着供着,丢了坏了不心疼”
比如你买个包,用的时候要分精力去照顾它不要划到碰到,放的时候要挑地方来放,时不时还要给它做保养,划个口子你能懊恼一个下午,丢了你可以半个月睡不好。那说明这个东西不是你能用的。
管理好自己的虚荣,可以给人生减少很多没必要的负担。
编辑于 2023-06-28 17:3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信息对抗 - 9 个点赞 👍
现在全球首富是下面这个老头:Bernard Arnault。
2023年他的身家是2239亿美元。
他就是LV的大老板。
这条新闻上所有排着队 “买椟还书”的人,都在拼了老命的给这个法国佬塞钱。
消费580元买书,就可以获得一个有LV Logo的帆布袋,仅此而已。
于是这帮可能一年看不了一本【正经书】的人,排起了长队开始买书。
这件事让我感到滑稽,因为他们可以做到,精神上如此空虚,同时又如此满足~
这些排起长龙买LV的人,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时我只有20多岁,公司派我在巴黎工作,周末我一般去跳蚤市场逛旧书,不过有一个周末,我去了香榭丽舍大街。
目的为了练习拍摄人像的摄影技巧,这条大街人最多,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经过香街一号,LV旗舰店门口,一对貌似夫妻的中国同胞走到我跟前。
“小伙子,那个店里的门卫不让我们进去买东西,你能不能帮我们进去买几个包?”
“为什么不然给你们进去,歧视你们?”,我不解的问
“对对对,就是歧视”,那个女的向店门口的一个黑哥门卫看了看。
她接着说:“拜托你帮我们进去买几个包,这里是500欧,女士的包就可以,有什么买什么,尽量花完。”
说完,这个女的就塞了500欧到我手里。我觉得很奇怪,第一次碰到这个情况,这女人看上去不像是骗子,她不担心我拿了钱开溜么?
不管怎么说,帮帮同胞的忙也不是什么坏事。
我揣着这几百欧进去了,门口的有个黑哥门卫打量了我一下。
进去之后,我发现这里面中国人比外国人多,我旁边有个大腹便便的“中年油腻男”带着“前凸后撅”的小秘来扫货,从气质上看,我断定这男的在国内是个官儿。
很快就有中文导购过来了,我都感觉到意外,是个新加坡女导购,她问我是不是给亲人买,年龄多大,好帮我推荐,服务态度相当好。
我胡乱说给30来岁的亲戚买,她给我拿了好几款过来,然后我选了两个,大约用掉了450多欧。
后来付完钱,开好发票,打好包装,我就出来了。
一出门,我发现看不到那对夫妻,左右看都没有人,结果我正四处寻找的时候,看到远处有人在向我挥手。
我才意识到,这对男女躲得老远,我就走了过去,把东西给了他们,还把找回的零钱也给还他们。
不过那个女的说,谢谢你,小兄弟,零钱你就自己收着,辛苦你了。
她一边接过东西的时候,还一边伸脖子看LV门口的黑门卫,仿佛很担心被门卫发现她。
她接过包之后,压根都没有打开看我买的是什么包。
我这个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这两人是代购贩子,自己刚刚被当枪使了一把。
他们就是用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在法国买正版包,然后带回国内卖,比国内的LV店价格便宜很多。
当时我自己感觉像是吃了苍蝇,原本以为自己是帮同胞游客的忙,结果自己成了人家的手套。
正是因为他们自己进去买包买的太多,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正常消费数量,于是被人家“黑名单”伺候了。
但是生意要继续做,就在大街上专门找中国年轻学生帮忙,大多数没有这种意识的同学,都会本着帮助同胞的心态进去帮忙买一两个包出来。
后来我把这事,和公司里的法国女同事说了,她们说自己从来不买这种包包,那不是普通工薪阶层可以消费的。
十几年过去了,国人对于LV的这种狂热,似乎仍然没有褪去,这种近乎于弱智的奢侈品狂热,究竟是为什么?
现在我差不多得到了答案。
在东亚这种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喜欢通过这种高消费的东西来彰显阶级,从而获得存在感和认可。
恒大许家印腰上的那个爱马仕皮带,就是这种现象的最佳说明。
LV这些奢侈品,的确可以买来一些面子,但是这些面子,是来自于同样的低智人群,意义又有多大呢?
粗放型发展,必然会让一些“勇敢但没有太多文化沉淀”的人获得财富,但是这些财富,也会很快被LV这样的企业,大量收割回去。
该交的智商税,是一分也不会少的。
什么时候LV门口不再有国人排起长龙,那才是精神文明发展真正结出果实的时候。
编辑于 2023-06-28 16:36・IP 属地美国查看全文>>
不信邪大魔王 - 5 个点赞 👍
用不了几天,海鲜市场和某拼一刀上面就会开始大规模价格战,印有某奢侈品牌logo的帆布袋58元一个,还包邮~
哦,可能38元一个,58元两个~
喜欢的朋友可以再等等~
帆布袋仿起来那难度简直是低的一匹啊~~
发布于 2023-06-28 15:52・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香樟连翘 - 2 个点赞 👍
上海年轻人顶着30度高温排队花580元买LV帆布袋,南方都市报评价上海人的行为是:又蠢又穷又虚荣!对此笔者的看法是现在的媒体越来越没有文化,满满的都是农民思维。农民思维的特点就是:鼠目寸光、心胸狭隘、思维僵化且陈旧、固执己见、羡慕嫉妒恨的心理缺陷、缺乏学习及思考能力,认知能力低下等等。中国大多数人都不理解品牌的价值,因为大多还停留在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上,始终无法理解艺术和文化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就体现在品牌文化上,logo代表了品牌的核心价值当然值得去追求。顶着30几度的高温排队购买表明了上海人对于国际品牌的喜爱程度,这种行为居然被南方都市报痛批,满篇报道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羡慕嫉妒恨”的恶语相向,就差直接喊出为什么不去追捧国产品牌?
南方都市报笔者并不了解,感觉好像是颇有影响力的官媒,为什么现在的官媒越来越没有文化?中国有三千年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小农意识和农民思维的特征,但是改革开放都四十年了,不应该经济越发展文化程度反而越低。能够在高温天气下排队购买就不是单纯的虚荣心,而是对美的追求。买一个帆布包花580元是挺贵的,但有国际品牌LV的加持就一点也不贵了,反而成为性价比非常高的商品。 不能仅仅用生产成本加物流再加合理利润去衡量国际品牌的产品定价,因为这种思维就是典型的农民思维,农民思维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对于文化价值的理解和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品牌最大的价值在于对商品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创造性的设计,人类对于文化艺术的创造力是无价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国际品牌,因为中国人虽然进入了工业文明(四十几年),但毕竟3000年农耕文明的记忆过于深刻且顽固,因此文化跟不上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严重滞后了,没有文化就没有品牌。
南方都市报的痛批不仅显示出典型的农民思维,而且侵犯了人权。专制体制下的奴才们永远也学不会尊重别人,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人权。每个公民都有权利选择购买合法商品,无论价格高低那都是市场经济的选择,根本无需大惊小怪地像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那样对别人无理谩骂。上海年轻人是见过世面的一群人,怎么在南方都市报那里就变得又蠢又穷又虚荣?能够买得起580元的帆布袋的人绝对不是穷人,在小城市580元是真正穷人几乎一个月的生活费。花580元就能买到心仪的国际品牌怎么就变成了虚荣?虚荣心是人皆有之的心理特征,为什么在南方都市报那里就变成了与愚蠢和贫穷挂钩的负面评价?国际品牌是身份的象征,是从贵族精神自上而下传递的审美标准,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去追求呢?
2023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国内的消费一直十分低迷,无论如何刺激就是不花钱。在出口下滑和基建投资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国内的消费提不起来,经济发展的压力会变得很大,今年如何让大众消费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所以当有人看到最近上海街头LV限时书店推出一项营销活动,只要大家购买价值580元的书籍,就可以获得一个LV帆布袋,这个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甚至许多人不怕火辣的天气在街道上排起了长队,这就让那些人心里不平衡地掩饰不住的开始破口大骂了。在这家媒体看来,那些追捧奢侈品的消费者十分不明智,一个帆布袋好几百太不划算了。但是这家媒体忘记了消费是分层次的,所以农民思维最突出的就是狭隘和僵化,在农民眼里只有成本加合理利润才是划算的商品,但农民永远也无法理解品牌的价值,因为美对于农民而言毫无价值。
为什么国产品牌就没有这样的号召力?这才是媒体应该去思考和发难的理由,而不是越权去指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南方都市报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现在还以为官媒具备调节市场需求的功能,你骂几句消费者就会停止消费国际品牌,都转向消费国产品牌,就能为2023年低迷的消费市场指明方向?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自由竞争,国产品牌竞争不过国际品牌,靠打爱国牌道德绑架和农民思维的无理谩骂是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国产品牌真正摆脱了农民思维,升级到品牌管理者思维的高度,才有可能从国际品牌的手中夺回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历史沉淀文化,艺术创造美,品牌价值是文化和艺术之美的完美融合,而文化艺术之美才是人类最高的追求。消费者购买的不是一个帆布袋,而是对于国际品牌文化的喜爱,这是农民思维的南方都市报永远也无法理解的。中国农民几千年以来一直像一株植物那样生长在泥土里,没有见过星辰大海。
发布于 2023-07-05 19:59・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虚渡无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