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首富是下面这个老头:Bernard Arnault。
2023年他的身家是2239亿美元。

他就是LV的大老板。
这条新闻上所有排着队 “买椟还书”的人,都在拼了老命的给这个法国佬塞钱。
消费580元买书,就可以获得一个有LV Logo的帆布袋,仅此而已。
于是这帮可能一年看不了一本【正经书】的人,排起了长队开始买书。
这件事让我感到滑稽,因为他们可以做到,精神上如此空虚,同时又如此满足~
这些排起长龙买LV的人,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时我只有20多岁,公司派我在巴黎工作,周末我一般去跳蚤市场逛旧书,不过有一个周末,我去了香榭丽舍大街。
目的为了练习拍摄人像的摄影技巧,这条大街人最多,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经过香街一号,LV旗舰店门口,一对貌似夫妻的中国同胞走到我跟前。
“小伙子,那个店里的门卫不让我们进去买东西,你能不能帮我们进去买几个包?”
“为什么不然给你们进去,歧视你们?”,我不解的问
“对对对,就是歧视”,那个女的向店门口的一个黑哥门卫看了看。
她接着说:“拜托你帮我们进去买几个包,这里是500欧,女士的包就可以,有什么买什么,尽量花完。”
说完,这个女的就塞了500欧到我手里。我觉得很奇怪,第一次碰到这个情况,这女人看上去不像是骗子,她不担心我拿了钱开溜么?
不管怎么说,帮帮同胞的忙也不是什么坏事。
我揣着这几百欧进去了,门口的有个黑哥门卫打量了我一下。
进去之后,我发现这里面中国人比外国人多,我旁边有个大腹便便的“中年油腻男”带着“前凸后撅”的小秘来扫货,从气质上看,我断定这男的在国内是个官儿。
很快就有中文导购过来了,我都感觉到意外,是个新加坡女导购,她问我是不是给亲人买,年龄多大,好帮我推荐,服务态度相当好。
我胡乱说给30来岁的亲戚买,她给我拿了好几款过来,然后我选了两个,大约用掉了450多欧。
后来付完钱,开好发票,打好包装,我就出来了。
一出门,我发现看不到那对夫妻,左右看都没有人,结果我正四处寻找的时候,看到远处有人在向我挥手。
我才意识到,这对男女躲得老远,我就走了过去,把东西给了他们,还把找回的零钱也给还他们。
不过那个女的说,谢谢你,小兄弟,零钱你就自己收着,辛苦你了。
她一边接过东西的时候,还一边伸脖子看LV门口的黑门卫,仿佛很担心被门卫发现她。
她接过包之后,压根都没有打开看我买的是什么包。
我这个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这两人是代购贩子,自己刚刚被当枪使了一把。
他们就是用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在法国买正版包,然后带回国内卖,比国内的LV店价格便宜很多。
当时我自己感觉像是吃了苍蝇,原本以为自己是帮同胞游客的忙,结果自己成了人家的手套。
正是因为他们自己进去买包买的太多,超出了普通消费者的正常消费数量,于是被人家“黑名单”伺候了。
但是生意要继续做,就在大街上专门找中国年轻学生帮忙,大多数没有这种意识的同学,都会本着帮助同胞的心态进去帮忙买一两个包出来。
后来我把这事,和公司里的法国女同事说了,她们说自己从来不买这种包包,那不是普通工薪阶层可以消费的。
十几年过去了,国人对于LV的这种狂热,似乎仍然没有褪去,这种近乎于弱智的奢侈品狂热,究竟是为什么?
现在我差不多得到了答案。
在东亚这种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喜欢通过这种高消费的东西来彰显阶级,从而获得存在感和认可。
恒大许家印腰上的那个爱马仕皮带,就是这种现象的最佳说明。
LV这些奢侈品,的确可以买来一些面子,但是这些面子,是来自于同样的低智人群,意义又有多大呢?
粗放型发展,必然会让一些“勇敢但没有太多文化沉淀”的人获得财富,但是这些财富,也会很快被LV这样的企业,大量收割回去。
该交的智商税,是一分也不会少的。
什么时候LV门口不再有国人排起长龙,那才是精神文明发展真正结出果实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