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民能吃上什么食物?
- 4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林语冰 - 7 个点赞 👍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民食物还是非常丰富的。
比如肉糜,皇后贾南风在入宫前,就是街边卖肉糜的农家女孩。
比如宫女,张方把洛阳的上万名宫女都抓起来,在路上当了食物,据说吃起来很新鲜。
还有两脚羊,两晋的很多名士都吃过,反馈说口感不怎么好。
发布于 2023-04-21 13:04・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吴心聚 - 6 个点赞 👍
泻药,这问题一手文献就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根据《齐民要术》所记载的饮食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谷物类有黍、秫、梁、麦、稻、青稞、荞麦及各种豆类共十几类200多个品种;瓜果蔬菜类有葵、蔓菁、蒜、葱、韭、姜、枣、桃、李、梅、杏、梨、柿、石榴等约40类近200个品种;鱼肉禽蛋类,除去饲养的牛、羊、马、驴、鸡、鸭、鹅、猪、鱼、虾、蟹、蛤外,并收入熊、鹿、糜、兔、蝉等野生动物100余种。
这一时期的酿酒技术也相应提高,《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曲酒、秫米酒、黍米酒、糯米酒、粳米酒、梁米酒、粟米酒等多种酒酸的制作方法;并有药酒的制法,可在酒中加入“五茄木皮及一切药”,如愈疟酒等;还用天然植物为酒添色添香,如加桑叶、野萝为酒增色,用荷令酒香;又有果酒的制作法,酒中加入胡椒、姜并安石榴汁,可冷饮也可热饮,温中下气,为一种健身饮料。同时期的发酵酿制食品也较为多见,如各种醋、酱、豉、酒糟、饴糖、起面饼等,其中仅酱类便有豆酱、肉酱、鱼酱、榆子酱等不同类别。各种腌制食品及咸菜的作法和种类也相当丰富。
菜的作法和种类也相当丰富。烹饪方法则有了煎、煮、蒸、熬、炙等不同手段。调味品方面,除盐咸、醋酸、椒姜辛辣外,还有甜味剂,甜味主要来源是饴糖和蜂蜜。书中对各种面食,米食,谷类食物的制作均有专篇论述对各种素食的制作也有专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面点的品种和制作是我国面点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据史料记载,此时的面点已有50种以上,主要有胡饼、蒸饼、起面饼、汤饼、馒头、烧饼、髓饼、馄饨等。 《齐民要术》中介绍了多种面食的名称和制作方法。当时的饮食习俗和年节相联系,如夏至、端午吃角黍(粽子),寒食节吃大麦粥、干粥、醴酪、环饼,重阳节吃饵(糕)等。乳和乳制品为人们普遍食用。《齐民要术》记述收载了羊、牛、马、驴等家畜奶液的收集方法,以及制乳酪、酥油和干酪法。肉食品有灌肠、腌蟹、糟肉、酱肉汁和烤乳猪的制作方法。
此书内容繁多,就不一一列举引用了。
编辑于 2023-04-18 17:36・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行健 - 5 个点赞 👍
北方一般以麦饭、小米饭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
麦饭就是以全麦,没有去掉麸皮的麦子做饭。
名义上称为饭,在今天看来,是介于饭和粥之间的一种形态,或者理解为水放多了的饭。
粥类也是经常食用的,主要原料是麦、小米、大米、豆类等,形态接近于今天的汤,而非今天常见的粥。
最穷苦的,但还能吃得上饭的,以未脱壳的麦、谷子、稻米等做粥,这样会更抗饿些。
条件能达上富农乃至地主,便可以时常吃上饼了,饼在南北朝是非常笼络的概念,今天的面条、面片、面疙瘩这些,在当时也称为汤饼,一般以面粉类为原料的,当时大多都称之为饼。
大户人家才有条件将小麦这些磨成粉,普通人一般得过节时才有可能奢侈一次。
蔬菜以野菜为主,但通常也是打打牙祭,不会如今天大多数时候吃饭总得配点菜,那时还是以没菜光吃饭为日常。
种植的蔬菜当然有不少,但农民一般是卖掉为主,偶尔留点自用,在没有农药和杀虫剂的时代,蔬菜的种植远比现代困难得多,更重要的是蔬菜不抗饿,不如换粮食来得实在。
鸡鸭鱼肉也有养殖,通常也是为了卖掉,重大节日可能会开开荤。
基于现代捕捞技术和远洋运输,除了海鲜远比南北朝时期丰富,肉类南北朝有很多现在吃不到的飞禽走兽可以食用,但猎人打猎也是为了贩卖,之后换取粮食,打到猎物直接吃掉的猎人,那属于隐士了。
发布于 2023-05-02 17:02・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科特·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