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这问题一手文献就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根据《齐民要术》所记载的饮食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谷物类有黍、秫、梁、麦、稻、青稞、荞麦及各种豆类共十几类200多个品种;瓜果蔬菜类有葵、蔓菁、蒜、葱、韭、姜、枣、桃、李、梅、杏、梨、柿、石榴等约40类近200个品种;鱼肉禽蛋类,除去饲养的牛、羊、马、驴、鸡、鸭、鹅、猪、鱼、虾、蟹、蛤外,并收入熊、鹿、糜、兔、蝉等野生动物100余种。
这一时期的酿酒技术也相应提高,《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曲酒、秫米酒、黍米酒、糯米酒、粳米酒、梁米酒、粟米酒等多种酒酸的制作方法;并有药酒的制法,可在酒中加入“五茄木皮及一切药”,如愈疟酒等;还用天然植物为酒添色添香,如加桑叶、野萝为酒增色,用荷令酒香;又有果酒的制作法,酒中加入胡椒、姜并安石榴汁,可冷饮也可热饮,温中下气,为一种健身饮料。同时期的发酵酿制食品也较为多见,如各种醋、酱、豉、酒糟、饴糖、起面饼等,其中仅酱类便有豆酱、肉酱、鱼酱、榆子酱等不同类别。各种腌制食品及咸菜的作法和种类也相当丰富。
菜的作法和种类也相当丰富。烹饪方法则有了煎、煮、蒸、熬、炙等不同手段。调味品方面,除盐咸、醋酸、椒姜辛辣外,还有甜味剂,甜味主要来源是饴糖和蜂蜜。书中对各种面食,米食,谷类食物的制作均有专篇论述对各种素食的制作也有专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面点的品种和制作是我国面点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据史料记载,此时的面点已有50种以上,主要有胡饼、蒸饼、起面饼、汤饼、馒头、烧饼、髓饼、馄饨等。 《齐民要术》中介绍了多种面食的名称和制作方法。当时的饮食习俗和年节相联系,如夏至、端午吃角黍(粽子),寒食节吃大麦粥、干粥、醴酪、环饼,重阳节吃饵(糕)等。乳和乳制品为人们普遍食用。《齐民要术》记述收载了羊、牛、马、驴等家畜奶液的收集方法,以及制乳酪、酥油和干酪法。肉食品有灌肠、腌蟹、糟肉、酱肉汁和烤乳猪的制作方法。
此书内容繁多,就不一一列举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