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谈特斯拉、比亚迪降价,称车不是卖得越便宜越好,理想汽车不会「随大流」,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尽管2023年以来的交付量一直领衔国内造车新势力,但理想汽车方面仍认为2023年“亚历山大”。“以特斯拉为首的头部车企打起了价格战,让行业措手不及。”3月2日,...
- 5 个点赞 👍
不会随大流只是一种典型公关策略,反倒是李总说“亚历山大”更能反映真相。
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市场供给要大于消费需求的行业,厂商是缺乏选择权的。
厂商必然要充分结合整个行业消费状况,想尽办法让自己有活下来的可能性。
如果友商们全部都开始降价,那么理想维持高价定位就会显得曲高和寡,很容易失去市场份额。
毕竟这年头品牌信仰并不是很值钱。
所以只要情况合适,理想跟着友商走降价路线也可能是一种大概率的现实。
这也是李总为什么要说“亚历山大”,毕竟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降价的结果最多不过是维持前些年的市场份额,代价则必然是企业利润下滑。
理想好歹今年开局还不错,隐约有着新势力扛把子身份,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说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接下来只要销量稍微有些下滑,亦或者新车型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暴雷事件……
都可能让大好的局面付之东流。
那么,为啥还要表态说不随大流呢?
这更多是一种公关层面的策略,想要维持住现有车主以及潜在消费者的信任。
举个例子,现在特斯拉依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大,但受到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特斯拉选择多次降价,形成了一种对现有车主的“背刺”。
偶尔一下还行,次数多了呢?就可能给市场形成一种心理预期——它还会继续降价。
那么很多原本考虑购车的人,就可能要观望。至于说现有车主会不会被嘲讽“冤大头”之类就更不用提了。
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新能源领域特有,燃油车某些二线豪华品牌就是这样子丢掉品牌价值的。
而理想作为诞生之日起就是瞄准高端市场的品牌,最忌讳将自身跟“便宜”挂钩。
高端品牌的口碑就是生命线。
所以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在公关层面提及自己要降价卖便宜车的。
当然了,如果真的到了压力扛不住的时候,或许李总会采取一些“委婉”做法。
例如,推出中低端的新品牌,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价出新车,一方面又维持住理想本身的品牌价值。
名字肯定不叫理想,至于是叫想耀还是红理,那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发布于 2023-03-04 11:37・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4 个点赞 👍
李想谈特斯拉、比亚迪降价:车不是卖得越便宜越好,理想汽车不会“随大流”
尽管2023年以来的交付量一直领衔国内造车新势力,但理想汽车方面仍认为2023年“亚历山大”。
“以特斯拉为首的头部车企打起了价格战,让行业措手不及。”3月2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了特斯拉等车企的降价行为带来的影响,并认为降价不一定能帮助企业提升销量,但是可以打击别的企业。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事实上,理想汽车面临的压力还不止于此。“(去年)12月份透支了今年的销量,因为12月份面临两个情况,一方面是新能源车补贴的退坡,另一方面是燃油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取消。此外,我们还面临上海接下来不再给增程(电动车)发放牌照这一变化,原本应该属于今年一季度的销量,已集中在去年四季度(释放)了。”李想说。
数据显示,2022年12月,理想汽车在售车型L9和L8的交付量均过万辆,共交付新车超2.12万辆,而其中有1000多辆是上海用户提前购买的。
不过,即便面临多重压力,李想直言理想汽车不会“随大流”,也不会降价。
“进入关注市场份额的阶段”
在李想看来,很多时候产品并不是卖得越便宜越好,也不是卖得越贵越好。“你可以在每个级别里,很清楚地画出来一个(价格)曲线,其实从10万一直到25万,比亚迪的曲线都是画得最准确的,特斯拉调整完(价格)以后,也画得非常准了。”李想说。
据了解,理想汽车也正是严格按照价格曲线来构建整个产品体系的,包括此后推出的纯电系列产品也会按照此价格曲线来定价。李想认为:“如果我们把中型车卖到30多万,会卖不出去;如果我们把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我们也卖不出去。”
根据此前的消息,全尺寸的理想L9会坚守40万~50万元的价格区间;中大型的理想L8和理想L7会坚守30万~40万的价格区间;中型的理想L6和理想L5(非SUV形态)会坚守20万~30万的价格区间。
对于此后推出的纯电系列产品,李想透露其也会推出类似L系列的产品序列,满足20万~50万元价格区间家庭用户的需求。
“800V(充电平台)纯电产品没有那么贵,基本能做到和增程产品相同的价格。”李想说,“这主要得益于理想自研的碳化硅高压平台,再配合较好的风阻系数,可以让电池的成本继续大幅下降、效率可以显著提升。”
对于2023年,理想汽车CFO李铁称,理想汽车会进入开始关注市场份额的阶段。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此前的2022年财报电话会上,李想表示,2023年公司将挑战拿下国内30万~50万元价格区间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李想预计2023年该细分市场规模会在140万~150万辆之间。这也意味着,理想汽车将冲击年销30万辆,较2022年增长125%。数据显示,理想汽车预计今年一季度的交付量在5.2万~5.5万辆,今年后三个季度预计交付至少24.5万辆汽车。
而对于市场份额扩充的规划,李想表示,希望2027年公司能在20万元以上的乘用车市场占据35%的市场份额。
今年有望达到千亿收入规模
此外,李想判断,2023年理想汽车将进入全新的成长期,公司有望正式达到千亿收入规模。“要成为留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车企,至少需要几千亿元的收入,要成为头部,则要达到上万亿元。”李想直言。
“随着新车销量的增加,每个季度还在产生现金流。(但是)因为还要投工厂,投研发,(所以需要将)这两个减掉。如果(现金流)还一直是正的,那就是说市场不管怎么变动,能不能融资,我们都不害怕,因为至少自己有‘造血’的能力。”李铁说。
据了解,自理想汽车IPO以来,其在12个季度的财报中,仅有2022年第三季度的自由现金流为负。对此,理想汽车方面称,彼时其处于理想ONE EOP(End of Production,生产结束)的阶段。
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回归健康,达到20.2%,全年毛利率达到19.4%。理想汽车方面称,毛利率的减少主要是车辆毛利率减少所致。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回到车的角度,作为一个智能电动车企业,我们认为健康的毛利率门槛是20%,研发费用投入需要基本在10%以上,销售管理费用如果做得非常好,也需要7%~8%。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还有资本投入、工厂建设等,所以我们认为20%的毛利率是健康的。”李想说。
李想表示,目前特斯拉的毛利率超过20%,而比亚迪的毛利率也已超过了20%。“比亚迪的销售网络并不是直营的,如果把经销商费用一起算进来,比亚迪产品的毛利率也是超过20%的。”
理想汽车方面认为,20%的毛利率不仅是健康的,同时也是投入研发的基础。在研发方面,理想汽车将其分为三层:产品研发、平台化研发和系统的研发。据悉,智能AI自研是理想汽车2023年的工作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此前公布了智能驾驶技术最新进展,并宣布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理想AD Max上开放城市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早鸟用户内测。
“今年的一个现象是,所有(使用)Orin计算平台的企业基本都会在四季度交付城市NOA。我自己觉得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达到2011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能达到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李想认为,对于中高端车型而言,智能汽车的时代将会在2024年出现。
记者|孙磊
编辑|裴健如 何小桃 易启江
校对|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编辑于 2023-03-04 21:4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每日经济新闻 - 2 个点赞 👍
一:
一些可以复制,可以超越的产品。
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他的价码也会自然而然的更替——降价
二:
一些不可复制,没有办法超越的产品。
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累积,年份的久远,
价码自然而然的也会更新——上涨
三:所谓的理想汽车不《会随大流》,只要你特立独行到物以稀为贵的————绝无仅有、且一直一直的独领风骚不会被同行所超越,
大众的眼光还是很喜欢聚焦于冠军头上的光环的。
发布于 2023-03-04 11:08・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九合 - 2 个点赞 👍
趋势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或许可以蔚然不动,但无法阻止他人的崛起。
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理想蔚来小鹏目前的体量,以及销售量都不足以实现全面盈利。
如何活下去?这是今年这些车企不得不思考的。
我个人虽然也反对做赔本赚吆喝的生意,毕竟这种生意不长久。但是别家车企都在努力降本增效,降低产品售价以求赢得更大的市场的时候,理想汽车虽然坚持小而美,但免不了会被边缘化。
在曾经的手机市场,珠海的小厂魅族,曾被誉为中国的苹果,企业坚持走小而美的路线,魅族的老板黄章,也是一样具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做手机绝对不随大流。
市场毕竟是残酷的,去年魅族卖身给吉利汽车。
理想汽车目前的定位是30万级以上的豪华家用SUV,前期使用的增程技术也是一直饱受质疑,被很多大佬比喻为脱裤子放p,但总还是有市场的细分消费人群,贡献出了月销过万的成绩,短期内看是稳住了。
但我始终觉得,往汽车里面塞冰箱,洗衣机,KTV,是不是把路走歪了?
以前燃油车时代一讲到车,总会要提及三大件,并且三大件一直都是日系的法宝,这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固有认知。
现在新能源汽车不拼三大件了,难道不应该拼三电技术么?
汽车作为工业消费品,也一定是一分钱一分货,理想汽车能够做到销量过万,肯定还是得到部分消费者认可的。
只不过,认可的消费者能不能持续变多?这是一个值得时间考验的变数。
发布于 2023-03-05 12:29・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刘长江长 - 0 个点赞 👍
特斯拉是有强烈鲜明先进的使命感和企业,仅此一点就已经超越了所有企业。即“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最终实马斯克的个人人生使命“拯救地球”。
所以特斯拉降价是宏大使命推动的行为。
而国内那些新能源汽车企业就谁说了,他们在精神上不足,物质上也不足。
显然,胜负和差距十分明显。
发布于 2023-03-08 12:54・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高韬就是高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