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有 48 个大城市房价未过万,房价最低的 5 个城市均来自东北,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22 个点赞 👍
以前我会吐槽 统计手段用郊环拉低均价,现在电车这么成熟,郊区不是问题。
有句讲句我挺喜欢烟台的, 城市是一长条农村腹地大, 所以房价一直起不来。
烟台经济又好,收入高房价低,唯一的问题是高考太难。只要不生孩子,生活还是很惬意的。
编辑于 2023-01-13 06:12・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Ca Ira - 14 个点赞 👍
大凡谈到房价话题,就会有一大堆人开始大谈特谈房价收入比,并拿各国这个比例论证中国房价高得离谱。问题是中国人收入是稳步上升的,发达国家有哪个是?又有多少发达国家普通人收入是缓慢下降的呢?
在中国谈房价收入比,如果没有对经济增长的靠谱估计,就殊为可笑。2000年北京上海商品房很多一千块钱一平米,年轻人普遍起薪几百块,每平米房价和月薪比超过1,一百平米的房子等于十几年全部收入,于是当年年轻人买房还房贷需要十几年不吃不喝? 谁都知道不需要,2010年代经济增长和普通人收入增速飞快,到2010年京沪普普通通十年工龄白领月薪都起码四五千了,如果2000年买了一平米一千的房子,2010年一年收入就可以买50平米甚至60平米,当年欠款早轻轻松松还完了。
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人收入不可能增长如2000年代那样飞快,但是增速依然比一般人以为的高。太多人小瞧了年均4%到5%的经济增速(一两年后可能重新繁荣几年,年均增速会回到5%以上几年),加上通胀年均名义增速会在7%到8%,就算7.5%,过十年收入就会翻翻。
而房价低于一万的大城市大多数经济增长潜力高于高房价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长期的增速预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因此,从现在起十年后大多数房价不到一万的中西部大城市人均收入会普遍是现在的2.3倍左右甚至更高一点。再之后的十年,2033年到2043年,增幅不会这么大,依然会有两倍左右。也就是说现在在某个中西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如果她现在年薪8万元,哪怕没有提升没有个人涨薪,十年后年薪也会在18.4万元以上,20年后年薪也会在37万元左右。而且大多数人不会毫无长进,会通过提升或者跳槽一步步得到薪水相对位置的提升(虽然哪个时代都有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健康和家庭原因和行业不景气原因收入下降的人,这很无奈),大多数现在年薪8万元的中西部城市年轻人2033年年薪不会低于25万元,2043年不会低于50万元,分别达到30万元和70万元也很正常普通。
这样,如果这个年轻人现在找一个收入水平一样的配偶,两个人现在一年挣16万,买一处面积100平米、加上贷款利息供需支付160万元的房子,如果按很多人机械的算法好像需要这两个人加起来不吃不喝十年的收入,或者两个人每个月一半收入还房贷还上20年。事实上哪怕他俩平平庸庸上班毫无长进,由于十年后两个人年薪37万元、20年后两个人年薪74万元,也就是未来二十年预期累积收入是820万,160万元不到其20%; 如果他们稍微顺利上进点,十年后俩人年薪50万、20年后俩人年薪100万,未来二十年预期收入起码有1080万,160万买房款不到其15%。不到一个月收入五分之一,这点压力有多大呢?
当然,这种压力时间上是不均匀分布的,很多年轻人现在房贷占收入比例颇高,以后才会随着收入增长比例降下来。这就是先苦后甜吧,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苦几年忍着吧,光明不远,过几年就好了。
关键就是你是否相信中国经济未来二十年会持续增长,相信就会理解我上面说的都是实话,不相信的就会自寻烦恼,因为自己的无知导致苦闷绝望。我有大量回答论证中国未来二十年经济增长的必然性,也欢迎大家看看。
发布于 2023-01-12 10:0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白颐路观潮 - 14 个点赞 👍
某些来自发达地区或内卷严重地区的无产者兄弟,羡慕东北的低房价、教育医疗和肉蛋奶,但对移居东北有各种各样的担忧,本文挑出最常见的8条加以解释,以期打消你们的顾虑,欢迎你们到东北定居生活。
顾虑一:东北地区经济是否在倒退,还有前途吗?
答:东北整体上经济并未倒退,前些年经济增速严重下滑的另一层意思是经济还在增长。
况且近些年,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总体有回升趋势,振兴东北仍在发挥作用,且会逐渐显现其力量。
当然了,那些以鹤岗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以及那些以鹤岗为代表的中国极北地区冬季严寒城市,还有那些以鹤岗为代表的位于交通末梢的内陆城市,确实是东北整体增长趋势中的倒退点位。
鹤岗又资源枯竭,冬天又比“冰城”哈尔滨冷5度,区位还处于交通末梢,这种衰退恐怕是无奈的。但是以鹤岗的衰退来暗示“中国东北在衰退”,那就是非蠢既坏(如果媒体这么宣传,那大概率是坏)
顾虑二:东北的冬天是否太冷了,我能受得了吗?
答:东北冬天最冷的地方是中国最北点——黑龙江省漠河市(县级市),东北冬天最暖的地方是纬度比首都北京偏南的辽宁省大连市(副省级港市),这俩地方冬天温度能差30℃以上,实在无法相提并论。
一个正常穿衣且不矫情的人,在辽宁省会沈阳市的三九天室外步行15分钟,大概率不可能被冻着,而屋内有暖气就更舒服了。
即便是中国最北省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冬季最冷的一月份,也比鹤岗日均温暖5℃,这5度还是差不少的。
再说了哈尔滨每年冬天游人如织,还是去冰雪大世界(比普通市区冷好几度)也没什么问题,所以东北的冷,是穿衣可以抵御的,确实不必担心。
退一万步讲,你对抗东北冬季寒冷的难易程度,数十倍简单于你对抗高原反应,所以请放心。
顾虑三:如果在东北地区买房,冬季供暖费用是否会给我较大压力?
答:还是以冬季比辽宁省会沈阳市冷的多的——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举例。
2022年,哈尔滨市供暖费每平方米不到40元,我们无产者不追求奢侈,三口之家住100平的房子,那每年供暖费也就不到4000元,而供暖持续整整6个月。
哈尔滨夏天基本上不需要开空调,冬天也不用靠空调取暖(你都交了供暖费了,暖气不比空调舒服十倍啊)
以哈尔滨市100平的房子为例,你一年在室温调节上,肯定能省下来2000以上的电费,还更加舒服。(而你的供暖费也不超过4000)
相当于你每年比在南方多花1500块钱,但获得了全年更加舒适的室内居住体验,总体还是值得的,算明白这笔账,你也不会觉得冬季供暖费用“很亏”或“很伤”。
顾虑四:东北的饮食、民风等方面,我能适应吗?
答:先说饮食,东北菜相比南方和北方其他地区,确实相对量大实惠,缺点是略显重油盐。但是多数国内游客,对东北菜的评价还是偏正面的,少数差评也是众口难调。
何况你到饭店吃饭,可以要求少油少盐的,而你自己在家做饭,那就更不怕了。
东北菜样式非常多,网传的“乱炖”和“猪肉炖粉条”之类的,反而是东北人很少吃的“乡村体验菜系”。
另外,东北人也不是每顿烧烤,只不过是东北烧烤比较好吃罢了,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正常吃炒菜为主的……
至于民风,如果兄弟们相信网络恶臭梗甚至地域黑的话,那就不建议来了。东北绝大多数正常人不可能喊麦,不吃“桌饺”,也不会各种“狠活”,甚至绝大多数人就连二人转都不会唱。
现实中东北人很少过分热情但会让你感觉比较舒服,总体人品在线。
顾虑五:我喜欢沿海地区的风景和美食,为了去东北而放弃对大海的执念是否值得?
答:辽宁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第五长的省份(几乎并列第四),然而确实很多人潜意识里就觉得“东北没有海”,确实令人困惑,但凡看过中国地图也不应该有此错误认知。
辽宁大连绝对是全世界最美的海滨港口城市之一,辽宁冷水海产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质的海产品之一。
东北有三个省加上蒙东地区,其中辽宁位列中国最主要的几个沿海省份,也是整个东北冬季最温暖的地区,一切“苦寒之地”的唱衰,都毫无资格指向辽宁。
思考题:中国第一艘航母为什么叫辽宁舰?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为什么从辽宁出发?
推荐一首应景的歌,Lube乐队的《起锚》,真好听。
顾虑六:东北地区是否过于偏远,交通不便?
答:如果广州是中国的中心,那么东北就是偏远地区的偏远地区;如果首都北京是中国的中心,那么东北就近在咫尺;如果江浙沪是中国的中心,那么东北略显偏远;如果古代中原是中国的中心,那么东北也比较偏远。
但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所以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吉林两省,通常不可能也不应该被当做“偏远地区”。
何况如果从「中俄美➕朝鲜半岛➕日本均有影响力的世界东北亚地区」视角出发,中国东北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宇宙中心”,而中国 · 沈阳就是中心的中心。
(韩国略扯但还能看的现代谍战电影《夜叉》里,把沈阳称作“中国在世界东北亚地区的重镇”,是堪比首尔的存在)
至于交通,沈阳高铁到北京2.5小时,飞机直航全国绝大多数主要城市,国际航线也够用。其他主要城市也都差不多。
其他的一般地级市,具体要看在不在京哈(京沈)高铁沿线,在的话就很方便往返首都。但无论在不在京哈线,东北主要地级市目前多半都有高铁,所以交通非常方便。
顾虑七:在东北是不是必须要托关系,我一个外地老百姓移居东北是否寸步难行?
答:全国各地都有灰色的“托关系”现象,当然在东北这种现象也会存在,并可能略加明显。
如果你是大老板,你可能需要有点“背景”;如果你混体制内,那认识点“关系”让你更顺;如果你是个体户,偶尔确实也可能遇到被“难为”的情况。这越是小城市越明显,最明显是在县城。
但东北地区的三个省会,一个大连,以上现象基本上不可能,更不敢太猖獗,一般你真遇不到。
至于有些人说“黑龙江某市奶茶店”的事,这个真的也是非常极端的个例,不仅你们外地人觉得扯,东北人听了也想吐……尸位素餐害东北,现世活宝散德行。
扯远了,一般情况下“关系”的重要性真没那么夸张,不用怕。再说了,如果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我们能求谁什么?
本分工作,安居乐业,享受东北带给你的城市配套和舒适生活,不图“捷径”就更不容易被“邪物”缠上。
顾虑八:东北的城市建设水平是否不够繁华,甚至略显落伍?该不该放弃大城市的繁华去东北?
答:沈阳在未来两年内,市区内会有7条地铁,目前商场有世界上最大的顶级购物艺术中心K11,有嘉里汇,有两家恒隆广场,有一家万象城、4家万象汇,好多家万达。
随便走两条街就能遇见一家在三线城市堪称中心地段水准的现代化商场。沈阳的城市繁华度,交通和商业都属于二线城市上等水平。
如果你说的“大城市的繁华”指的是摩天大楼,那么沈阳市高于300米的建筑数量,位列全国第6名,150米以上建筑数量,位列全国第7名,能满足高楼爱好者的需求。
大连则属于“小而精致”的国际都市范儿,海滨风景是世界顶级的,主城区的现代建筑品味和历史建筑风情,也丝毫不逊色于世界上那些著名的中等规模都市。
至少我和很多朋友都一致认为——中国大连,比加拿大蒙特利尔漂亮,也不逊于美国旧金山,远胜过日本福冈(建筑与城市风貌)
长春虽无“都市感”,但整座城市就像一座大公园,流金岁月与东方风格的素雅气质,使它事实上是多数“审美素养较高人士”最喜欢的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几乎没有之一。
哈尔滨不必说了,非常洋气漂亮(虽然城建总体水平不如长沈大)。至于其他的东北中型、小型地级市,如果你来自“发达地区”比如浙江省,你可以把这些东北中小城市的城市面貌,想象成你家地级市里面“相对发展不佳的主城区水平”,其实也不差的。
总结来说,东北大城市,特别是沈阳大连,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对繁华的想象。
最后多插播一句,东北这几年GDP确实低了点,但GDP这是暂时的增量。比如举例说一个百万富翁这两年工资被人超了,但这完全不代表他穷,也不代表工资比他高的人,穿的一定比他好。
想到再更…
发布于 2023-01-12 19:11・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松花江卖水的 - 0 个点赞 👍
@siddyAston :2015年国庆节放假前一天下午,接到紧急通知,我和分管领导,取消休假,晚上去财政局开会。
财政局长压力山大,邻县已获得世界银行40亿贷款,已经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我县还没动静,必须当天打报告申请,否则以后若咱县投资挂0,咱们就成了历史罪人。
面对艰巨任务,分管领导把原先拟定的申请金额提高5倍,等我做完报告后,分管领导说不行,申请金额还是太小,就跟大领导汇报解释了一下情况,最后又把申请金额提高10倍(再添加一个0),正式行文,大功告成。
2020年今天看来,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城区面貌革旧换新,投资落实金额,起码比最终行文申请的金额,还要再提高10倍(还要再添加一个0)。这也直接促成了后来房价再度起飞(涨价去库存,房价翻倍),把未上车的80后,连同90后,排山倒海地集体坑杀。
90后是中国房价击鼓传花的最后接棒者。2015年是90后的心态分水领,之前,享受生活看淡房子,之后,无比悲催。
而我,就是有份参与坑杀90后一代人的挖锹手,微不足道,仍要如实相告。
@万基米满赛 :十五年前,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当购房者从售楼部财务室出来,看到自己的老妈坐在那里,没有一丝购房的喜悦,有的只是暗自垂泪。因为这套房掏空了家底,买房的人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学历,觉得自己是个罪人。
当年这篇文章感动了多少人,多少人觉得自己再怎么样也不应该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样,为了买房掏空家底,让自己和自己的父母不敢生病,不敢消费,不敢走亲赶礼,不敢这,不敢那。
类似的故事,相同的话,差不多的观点,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变。
@siddyAston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外资银行金融衍生品(Accumulator)坑杀中国富人(碧桂园杨惠妍)和中国企业(中信泰富),外资银行名声堕落神坛发展萎缩,中资银行把“金融衍生品”改称为“理财产品”发展突飞猛进(后来成为宇宙第一大行)。
2009年某代课老师欠薪周末进城当失足妇女,公安局不作处罚还帮当地代课老师追讨工资叹民生之多艰,欧美撤销订单珠三角制造业哀鸿遍野,楼市变冷,(南京)市长(周久耕)托市,(合肥)市长(孙金龙)带头买房,“买房就是爱国”,年末4万亿刺激计划出台,堪比罗斯福新政。
2013年两次钱荒,MLF、SLF等字母印钱法。
2015年各行业产品(汽车、商品房、钢铁等)过剩,中产富人换汇外逃,人工推高股市,股灾千股跌停,救市,转移阵地推高楼市,棚改计划。
2016~2019年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合肥)楼价先暴涨翻倍,接着传导二线、三线,直到N线小县城,售楼处爱理不理都在说“没房了,卖光了”,到处摇号排队抢房。
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鹅,全国全世界都在封村封城封国,下半年外贸出口小阳春,船运紧张船费暴涨,到底有赚不赚到钱?
2021年去向如何,拭目以待。
@万基米满赛 :如果国家不出手弄那么多指导价,不停二手房贷,你觉得会去向如何?
这么多年,同样的话重复来重复去,闭着眼睛不看不停不信,也真的挺不容易的。
@siddyAston :土地招拍挂,源自房地产专卖,≈盐铁专卖。这种专卖,学术术语叫包税商制度。90年代,政府虽然“发展就是硬道理,谁阻碍发展谁就是阶级敌人”,全心全意发展实业,但是收税难收税少,民众偷税漏税抗税,政府心力憔悴,经常揭不开锅(干部老师欠薪),于是搞房地产专卖由开发商包交税,不给民众私卖土地
@万基米满赛 :根本性的错误。。。
土地挂招牌制度给城市化提供了巨量的资金支持,且同时让我们摆脱了那些有很多政治目的的国际贷款。
先了解一下挂招牌制度的由来,出发点,目的,再来评判。任何的制度都有利有弊,但是不要把个人情绪带进去,客观的看待是基本的要求。
@DirectX :我就想问,招牌挂的财政是谁买的单?
@siddyAston :客观陈述,对错留给后人评价。你不要先判断对错,再做“和稀泥理中客”。秦桧当年就是“和稀泥理中客”,结果遗臭万年。
@万基米满赛 :有利就有弊,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是土地财政上瘾。事实是我们在没有大量再来资金的情况下,用几十年的时间,快速的完成了城镇化,极大的改善了居住条件,不能只看缺点。
@万基米满赛 :指桑骂槐,并不能让自己认识事实,客观看待事情。
@太史慈 :不是坑中国人,是坑数学不好的人,读过大学的都知道泰勒展开式吧
@siddyAston :香港、美国的房贷利率,在1~2%。我国的房贷利率在5%左右,比香港美国的次贷(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信用分数不好的人,借的高息)利率还高。
@DirectX :是的,所以带来了无休止的加班
@万基米满赛 :你不去大城市卷,不去那些高度竞争的城市,北方,中部,西部,有大把的城市不需要你天天加班。你进了菜园和你进斗兽场,能一样?
@太史慈 :我说不懂accumulator的人,大学高数课都去逃课了
@siddyAston :金融行业的基石是契约精神和信托精神。中国人既没有契约精神,又没有信托精神,因此搞不好金融行业,比如把股市搞成黑赌场,把保险公司搞成了传销公司,把银行搞成了对民众只存不贷的储蓄柜(导致民间高利贷泛滥成灾),把理财产品搞成了庞氏骗局,把期货搞成了二元期权诈骗黑平台,把债券搞成了白条。
@DirectX :我就是在西部城市,不是一样的在天天加班天天卷。
@万基米满赛 :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呢?我相信如果没有相应的待遇,让谁天天加班天天卷也不可能,毕竟谁也不是傻子。
@siddyAston :中兴工程师中年失业后跳楼,华为前工程师李洪元,为了多拿几万块钱遣散费,不惜被关251天。为何不换一份工作,几万块钱能买得什么(一平米房子)为何那么执着,何不食肉糜?
@万基米满赛 :说话讲点事实可以吗?你了解过@251李洪元 事件的经过吗?要“核平武汉”,赞同“发国难财”的李洪元都能拿来捧?
@siddyAston :你跟父母吵架时,也说过诅咒对方死的气话。也要把这些气话挖出来,证明你是个不知好歹的忤逆子,抓你去浸猪笼扔石头吗?
@万基米满赛 :别把你的行为说成我的,我可从来没这样说过做过。
就算如你所说,一个中二少年口无遮拦姑且可以原谅,一个三四十岁的成年人(@251李洪元 ),一个高度受到关注的人,在当时那个举国抗疫的时刻,说出这种丧尽天良的话,不能反应出这人的三观如何?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本质?就这种人你还拿他当例子,好像他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只能说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们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siddyAston :你从来都是忍气吞声没有说过气话,只有你父母说过气话,那这也是你父母虎毒食子的证据?应该抓你父母去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吗?
说出那种话,我也不认为@251李洪元 是个高尚的人,但我认为@251李洪元 有做不高尚的(普通)人的权利。
就如同你父母吵架生气的时候说过,要打死你这个忤逆子,只要他们不是经常说每次说(构成精神恐吓),只要不是真把你打了,我也依旧认为,你父母是就算不是高尚的父母,也是一个普通的父母,不必谴责报官究治。
@万基米满赛 :别编剧情行吗?你在说啥呢?
说那种话叫普通人?人性都没有的,你说他是普通人?看来我说的没错,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真没想到你所认知的“普通人”道德标准如此之低。
你别把关系搞反了好吗?是@251李洪元 要“核平武汉”,要“发国难财”,不是国家把他怎么样?难不成你认为@251李洪元 是父母的角色,一般人是子女的角色?
你想认他当父母的角色我不反对,我也没意见,别拉着我就行。
@siddyAston :你失业没有钱花、没有饭吃、精神身体空虚的时候,若只是说过那几句狠话恶话滔天大话,只要不是天天说,也没有像香港费拉那样上街闹事,我依旧视你为守法公民,你来申请失业救济低保扶贫的时候,不会歧视排挤你。
但你若参选r大d表,说过那种狠话恶话滔天大话的人可以肯定不是高尚的人,不适合当r大d表,一票否决。
@万基米满赛 :又开始前言不搭后语了吗?
你到底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
@莫问今朝 :你文中那个买完房在庆祝宴上哭了的玻璃我属实就看不明白。第一贷款买房又不是全款买摆的哪门子庆祝宴,第二文中提到该人五年前就开始考虑买房,现在薪水1.5左右,这个薪水大概率是互联网行业了,就按照他今年30,未来三十年不敢跳槽?编的人恐怕不了解互联网行业员工的生命周期吧,还三十年,就十年后他依然能每个月拿到15000我都尊他一声爷,是什么给了他勇气在没有任何底的情况下透支未来三十年?贩卖焦虑编文章能不能走点心
@siddyAston :失业,是每个房奴(有房贷的人)的最大梦魇。失业潮,是银行的最大梦魇。
@成柚禹 :那个挣6000块一个月的博士,你要想明白你读博士是为了什么,为了兴趣为了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你就不要觉得6000元低,因为钱对于自己的爱好和抱负来说太功利。如果你读博士是为了工作生活更好,能从一大批竞争者中靠学识脱颖而出,那你就赶紧找下家跳槽,因为博士6000比一个本科生8000都低[捂脸]
@siddyAston:以前国企里,吃饭(饭堂)、房子(结婚就有分配)免费,过年过节发礼物,一个月工资几十、几百块钱,职工都乐意,自豪感满满。
现在,这些福利没有了,还市场化了(帝都房子每平方米十几二十万),只有6000块钱工资,买房结婚生子变奢望了。
产业升级,归根结底还是依靠博士的研究性工作。博士从事研究性工作,领6000块钱工资,你觉得正常,那产业升级变成产业转移(东南亚)了。
产业转移后,大学生更加内卷了,8000块钱的工作,原先10个求职者来抢,变成1000个求职者来抢了,还能轮到你(家人)吗?
找不到好工作,你借信用卡网贷维持生活,你老婆女儿,都得去丽晶宾馆做工,挥汗如雨了。
@成柚禹 :另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每个人无法决定出生的时代,但可以决定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
@siddyAston:好的工作机会不是从天掉下的,也不是你祖先托福给你的,而是他人创造的,包括众多博士的前瞻性科研工作,以及各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
未来,你也要像当年东3省大哥一样,用电单车推,自己的老婆女儿,去洗浴城上班。
发布于 2023-01-13 01:59・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siddyAston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楼东风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惊起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