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和《人民的名义》哪一个更接近真实社会?
看完县委大院了!都感动哭了!!! 想找一个同类型的电视剧看,有朋友推荐人民的名义。笔者想请问一下大家,县委大院和人民的名义,哪一个更真实?大家可以从不同方面谈...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蝈蝈 - 849 个点赞 👍
感动哭了?这若是现实中能发生,那可真是让人感动哭了。
大院和名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
二者的区别在于:
人民的名义不仅展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而且还通过祁同伟、高小琴这类角色的塑造,有理有据的展现了产生这种真实背后的真实原因,有说服力,有逻辑性。
而大院仅仅展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但却未能剖开,让许多正面角色看着虚假,仅仅靠理想?而且在现实中观众感受到的和剧情差别太大。
但大院有它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把基层的许多问题,全景的展现了出来,虽然没有细致分析原因。
名义则站的太高,都是神仙打架的事情,对基层缺少关注。
比如李保平提出的文山会海的问题,就是当下基层的一大痛点。
李保平酒后吐真言,和梅晓歌抱怨开会太多、做事太难,最后梅晓歌也仅仅说了一句:
要是觉得太累,可以不干(大白话就是:不爱干滚蛋)。
因为梅晓歌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越来越多的像曹建林等子女们,占据着无事科、闲事处等肥缺。
- 他们既要活少,又要进步;
- 他们脚上没踩过泥,手上没磨出过茧;
- 他们没做过一线工作,不知道李保平们的不易,但他们坚持认为,你们下边人都是清闲没事干的,给你们随意分配工作是怕你闲着。
有这样的无事科,下边的人再多,也会被表格、会议淹没。
这些是县委大院的缺点,只拍出了问题,却不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
每集都在诉苦,却不敢指出苦的原因。
一个干活,两个看着,三个督导,四个检查。原因是啥?县委大院没拍。
隐者就在这个回答下,分析一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填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会。
1、无事科、闲事处
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咱们假设在大院里存在这么个科室,叫无事科。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科呢?official的回答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经决定,成立无事科,统计工作量小的各个岗位,帮助管理者科学分配任务。
其实呢,就是为了解决待遇问题,多设了一个科,那就多出了一个正职两个副职,大佬退休前把对别人许的愿圆满了,这才是内心的想法。
但是,设置完了无事科,当管理者的,总不能真的无事吧?年底总结怎么写?别人冷嘲热讽怎么办?说我这无事科就是个多余的科?这不行,我要证明给你们看。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开会。
p大个事也要开会,不仅开会,还要郑重的开现场会,像李保平这样的主要管理者还必须到场,别人来还不行。
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知道我们无事科也在忙,梅晓歌、艾鲜枝才能知道我们无事科在认认真真搞工作。
为什么李保平抱怨来回一趟至少半天?无事科不知道他们离得远吗?当然知道。
就是因为李保平们来回要半天,这会才好开呀。因为开会内容实在没有,这样我们无事科就可以以等待到会人员的名义,把时间拉成一上午,这样就可以显得我们无事科很忙了。
2、无事科,事最多
在企业工作的朋友应该很清楚,越是闲的部门,事越多。因为整个无事部门处于焦躁不安之中,心中没数,眼里没活,所以它不安那,生怕被上级叫去问最近在忙什么。
所以,别看是无事科,要说没事找事,它们是最专业的。
除了喜欢开会外,无事科还喜欢统计单位的人员信息。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学历,就这么点事,一年要统计个十回八回。
你可能满脑子问号,为啥这么点事,一年要统计这么多次?你存个档案不就完了吗?
别急,学问就在这里。
我无事科把这点事存档了,那我的工作还怎么痕迹化?年终汇报你让我无事科写什么?
统计个十回八回,这就是我无事科的工作成果啊!证明我每个月都有活干那!
至于读者疑问的存档问题,我无事科早已想好了说辞:为了实时更新我单位职工的学历情况。
你看,单位万一有个人考了个在职,不实时统计那就把人家给错过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3、无事科,好事多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满脑子都是无耻二字?别急,无事科不仅没做过什么好事,但无事科自己却总是好事不断。
你李保平工作辛苦,但你的失误也多啊!一个安全问题就能给你降职处理。
但无事科就不同了,它几乎没有工作失误,除了开会就是统计表格,它能有什么失误呢?不仅没有失误,还经常因为太闲,整天想着投稿子,没准人家年底还能搞个加分!
就问你李保平服不服?
好了,到了竞争上岗时,因为无事科推进工作有效,做出了许多亮点,得到上下的一致认可,所以,人家无事科还比你李保平进步快。
4、无事科,为什么好处多?
隐者有一个好朋友,具体单位不说了,级别也不低,听着很大吧?结果抽的就是十块钱一包的香烟。
隐者问他,你们这个地方,怎么赚的这么少呢?他说,有赚的多的部门啊,比如我们下辖的一个景点单位,待遇就超高啊,一天的伙食费都是好几大百,因为人家有门票收入。活少钱多。
那你为什么不去呢?
我?我去的了吗?都是子女才能去的地方。
同样的道理,你知道是无事科,别人也知道是无事科,不仅无事,好事还多,但你就是进不去。
而那些进去的人,正是因为有实力进无事科,所以人家也有实力好事多,这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
5、好处全都要,责任我不担
这是人性的贪婪,并不是张三李四的问题。
这也是造成李保平苦恼的根本原因。
越来越多的像曹建林等子女们,占据着无事科、闲事处等肥缺。
有这样的无事科,下边的人再多,也会被表格、会议淹没。
读者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编辑于 2022-12-24 11:32・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大隐者的深度影评 - 550 个点赞 👍
《人民的名义》曲高但合者众,有些地方咱们看不明白,但不影响咱们看的爽。
像剧中小官巨贪、信访窗口、贪官外逃等问题,在当下有机会也能看见真实例子。更不用说其中的官场细节和政治生态,纵观全剧大小官员,有谋一己私利的,有关注政绩的,有讲哥们义气的,有坚强维稳的,也有躺平开摆的,没有刻意的脸谱化,群官有群像,不歌颂,不贬低。
那《县委大院》呢?
说实话,要是把成都区委大院的事迹改编一下糅进去,说不定还能换来一点口碑,毕竟咱们我看的是现实剧,你不能放科幻片啊!
在《县委大院》里,我看见了落后的、愚昧的、不守法的人们群众,处处和优秀的、先进的、清廉的领导干部对着干。最终的结局就是,人们群众终于被消灭了,领导干部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光明县由一个的工业县成功退回成了“生机盎然”的农业县。(不知道梅书记走了后,光明县的GDP还能看吗?)
人们群众是坏人,小丑竟是我自己。
我们可能接触不到省部级的干部,但是县科级的干部,碰碰运气还是能见到的。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发布于 2022-12-25 21:00・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长风 - 485 个点赞 👍
县委大院是一部玄幻剧。
他玄幻在,一个垃圾堆里没有一只蟑螂,全是勤劳的蜜蜂。
贫瘠的地方也许没有蟑螂,且蜜蜂再努力也无法产蜜。
可一个到处是垃圾的地方,蟑螂一定是扎堆的。
编辑于 2022-12-25 19:10・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口隹安 - 405 个点赞 👍
两部都是垃圾,只不过县委大院更烂一点。
很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做《国家干部》,主演王志文,杜雨露,巫刚。
那才是中国真正的官场,真正的社会反映。
不过我估计你们现在很难看得着这部片了。
就《人民的名义》这水平,给《国家干部》提鞋都不配。
发布于 2022-12-25 21:31・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永乐大帝明成祖 - 20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云卷云舒 - 114 个点赞 👍
《县委大院》,完全能看出创作者的傲慢,对“底层百姓”的体恤与礼貌下埋着深深的高傲,将基层干部塑造为任劳任怨的父母,百姓塑造为哭闹不懂事的孩子。
基层的辛苦是某种事实,但某些场面把我看的恶心到了。书记见小学同学,书记见外地人,书记见拆迁户,那几幕真的是把我看的反胃,创作者心里想的大概是“领导不辞辛苦、亲自慰问体恤百姓”
发布于 2022-12-25 21:4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麻烦啊 - 10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美门 - 1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懒回顾 - 13 个点赞 👍
能播出来的,哪有接近真实社会的。
多看点热搜,看看多少事的后续都是模棱两可,是上坟烧报纸,就问不出这样的问题。
我就一普通人,我能不能不以出生在哪里为荣?
我能不能远离我本身也插手不了的上级问题?
你的各种决定,都没让我投过票,就得你做啥我都得喊好。
这和镇关西挨揍还得称打得好有个锤子分别?
不接受无意义的洗脑。
不想了解那套无意义的话术。
也不相信有做事利索的好人。
你说我以偏概全,实际上是你们以点概面。
有些人但凡有一点用,也不至于一点用都没有。
大雪天去吃面,发现面店关门了。
什么时候,喜欢的面条铺子正常开,这才是我关心的问题。
至于你内部是否积极向上,是否廉洁,有无贪腐,和我TMD又有半毛钱关系呢?
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好不好?
发布于 2022-12-25 22:07・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无月白熊 - 13 个点赞 👍
当然是人民的名义啊!
这部剧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能找到原型吧?这部电视剧不就是因为太写实了,都差点不让播出吗?
你看县委大院这部剧,就给你讲个理想型白月光县委书记的小故事。
这么理想型的,三观正的剧,巴不得买热搜买流量,就让你们都来看看,来看看好的县委书记该是什么样的。
但是咱实事求是的讲,这部剧还真没有《底线》拍的好呢!
起码底线里还有很多好玩的案例改编,也加进去了很多思考。
县委大院的很多东西,太过于理想化了。反而显得极其不真实。
比如说:
江霞那么好,林志为居然不和她在一起!这不是降智吗?这不是眼瞎吗?
差评,差评,差评!
江霞同志要身材有身材,要颜值有颜值,要家境有家境。这么好的体制内顶级白富美,为什么没找对象?
因为之前眼光高,看不上呗!
这年龄到了,开始着急了,也对小伙子感兴趣了,小伙子还不上啊!
这年头不都流行姐弟恋吗?不都流行养小奶狗吗?
林志为的表哥说的很明白
但凡脑子正常一点的人,都会知道该怎么抉择。
因为,上岸第一剑,肯定是要斩意中人的。
也就只有魔幻剧才能拍出这种和大学女朋友在一起的剧情。真实故事里肯定无脑选江霞啊!
富易交,贵易妻。这才是人间真实!
就算他脑子不正常,选择和大学女友在一起了,多年之后,七年之痒,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会把他眼神里的光黯淡掉。
他和江霞很可能就会像成都成华区区委大楼里发生的爱情故事一样。两个中年人,来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
发布于 2022-12-26 06:45・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香樟连翘 - 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李燃末 - 3 个点赞 👍
我本人更喜欢《人民的名义》,最近我也在追《县委大院》,前两天看到梅晓歌终于和乔麦有娃了,正想看他们污染问题怎么解决呢!就看到网上说24集就是大结局了!
简直难以想象,这个结局太没有交代了吧,有点赶着结局的感觉!
冲着胡歌看的,结果却是开放的结局!
点个赞和关注支持一下吧❤️
发布于 2022-12-26 21:27・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夏影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狗头军师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1 个点赞 👍
《人民的名义》看过,看的时候感觉也很真实,反映基层问题比较隐晦,比如检察院反贪局里看报纸的领导,送礼的桥段。里面就像高赞回答说的一样,都是神仙打架。有几个人物不够真实。
第一是侯亮平,感觉棱角分明,说话办事雷厉风行,但就是觉得不真。这种人如果真有,那也必须有巨大的后台,否则早给他磨平了,而且还能给他变个个性。最重要的是当不了那么大的官。
第二是陈海,虽然上镜不多,一直都是“床戏”,但他也表现的不够真实,要抓一个副省级干部,不和领导打个招呼,就敢直接行动,我觉得凡事他那么大的官,都不会作出那种事。
其他的内容只是觉得真实,但真的是否如此,也不敢确定,因为毕竟走到那个位置的人凤毛麟角。
《县委大院》反映基层问题就直接多了,不是隐晦的说基层负担重,而是直接说,比如喝醉酒吐槽开会的那段。那就是直接在“喊话”基层负担重,有种《半月谈》的感觉。还有里面的“穿小鞋”等等问题,都很真实,问题直接指出来了。
要说两者哪个更接近真实的社会,我觉得都很接近,又都不接近。接近的是两个一个从高层,一个从基层,都说了各种体制内的问题。说不接近,就是毕竟是电视剧,正能量是最重要的。
真实的体制可能更像飞机出事故戴面罩,即便你再想救人,也必须先把自己的面罩戴上以后才能救别人。也有些人玩过了,就成了不敢担当,推诿扯皮的典型。
举几个例子:1.比如今天研究生考试,作为流动监考员的我就发现,有些人那真是会保护自己到极致,锅全是别人的。考生问条形码贴哪里,试卷密封线以内有个方框,就是粘贴条形码的,但这些监考老师就来问我们流动监考,学生找不到条形码粘贴处,由于我们穿着防护服,我脚还痛风,拖着剧痛的脚(我承认我是个被洗脑的傻子,不懂保护自己),询问了情况,但一般而言,我们流动监考员是不能看考生试卷的,和我一起的流动监考其中一个就来问我,另外的就假装看不见。我觉得既然不让看考生试卷,而且里面的监考老师也发现了问题,那肯定是真有问题,而且今年由于设置阳性考场本来就有点混乱,只能去楼上视频问主考,主考也懵逼了,说不应该呀,她去问下那两所学校的招生办,了解下情况。
我又下楼跑去给那个考场的学生说,先别贴条形码,等下主考可能穿防护服来看试卷。
就在那一瞬间,我脑子动了一下,为啥只有这个考场存在这个问题,其他考场没反应?难道只有两个考生考这两所大学吗?
我觉得,有问题,我去违规的拿起考生试卷,看到密封线里面,清楚的写着“条形码粘贴处”
你明白了吗?遇到两个眼瞎的学生,可能高烧烧迷糊了,监考老师连卷子都没看,就去喊流动监考了,然后他俩站在那里隔着防护服聊天呢!你敢想吗?
说错了,你是流动监考,责任全担,和他们一点责任也没有。即便是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我们赶紧给巡考说了,不用穿隔离服过来了,发现粘贴条形码的地方了。
2.昨天是第一场考试,也值得说说,进考务办公室,手机被收,然后穿隔离服。到了那个点,发现隔离考场没有消毒液,没有酒精,没有抽纸,没有考场监督举报电话,外面没有贴考场座位号,门外没有贴学生名单,没有贴学生编号,准考证上考场也都改了,一个考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其他人能找到是因为前一天晚上22点半,辅导员发过电子版的最新的阳性考生座位号和考场号,监考老师那里有名单,但学生看不到,桌子上有座位号)这个考生是外面来学校考试的,不是本校学生。学生快急哭了,流动在那站着看,监考老师说找不到,我们想问的没有手机,想回去考务办公室问,被要求隔离考场监考员不能去考务办公室,因为身上已被污染。跑到门口给穿隔离服的保安说,保安说他们不能离开岗位,不愿意回过去,还好,有个流动监考私藏了手机没交,打电话给他办公室老师,那个老师去主考那里汇报了,为什么不直接打给主考,因为考务手册上,没有任何人的联系方式。
不好意思,说多了。前期那个老师没敢拿出手机,怕被处分,关键时刻,这个老师还是选择承担,当然后续没有说什么,可能都觉得追责这个老师,不太好吧!想干事情有多难,大部分人站着看,怕担责。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私下一套,开会一套,哥,哥的叫着你,关键时刻捅刀子的太多了。这才是真现实。不是每个人都敢在县委书记面前“酒后吐真言”,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抢功劳,他们宁愿说是小林统计的报表,我不会干,以后统计数据,还是找小林吧!反正数据都是各种花式收集来的,错了也有小林担着。他们只会在开会的时候,把自己每项工作统计的清清楚楚,下过几次乡,遇到了几个老乡,聊天了解到了几个问题,值班了多少天,开展了多少活动,写了多少篇心得,参加了多少次会议,写了几本笔记。学校里要给学生开会,学生站在门口等她,她在里面开其他的会,领导一出门看见楼道里全是人,她告诉领导,她要加班给学生再开会,再布置,领导说她辛苦了。没人知道学生在寒冷的楼道里站了两个多小时,没人知道这些同学晚饭都没吃。年终一汇报工作,都是开了多少次会,参会人次几万。然后年终拿到了优秀。这才是真实!
编辑于 2022-12-26 08:17・IP 属地宁夏查看全文>>
宝爸说成长 - 1 个点赞 👍
天天来知乎买热搜,捆绑人民的民义这种爆剧找存在感,一部假大空的剧,时过境迁就可以吹爆剧了。可惜观众不买账,这种正剧,口碑比热度重要多了。清醒一点,不要强推这种观众不买账的剧,在如今这种形势下只会引起逆反
编辑于 2022-12-26 08:08・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1 个点赞 👍
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剧,大院更多塑造基层干部应该做成什么样,更多的是一部拍给基层干部的学习片,老百姓看着不爽,但是里面有很多来百姓生活办事真真实实遇到的情况。如果所有的干部都能像林志为、梅县长那样,社会的顽疾就会逐一解开。而名义我感觉就是爽,离老百姓真真实实的生活还是有很长远的距离。
发布于 2022-12-26 10:11・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依雲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男团女团八卦多 - 1 个点赞 👍
哪个都不真实。
这个时代基本别想拍出真实的。
问题在哪儿?
脸谱化。
无论县委大院还是人民的名义,人物塑造都非常脸谱化。
比如梅晓歌,纯纯的白莲花,比观音菩萨屁股底下坐着的那朵还纯。
那边的侯亮平也一样。
这些角色不是人,人不可能纯白或者纯黑,都是灰色的。
这些都是脸谱,善恶忠奸,脑门上全写着呢。
去看看《背靠背脸对脸》,品品王双立,以及那里面所有的角色。
那才是真实的人,都是灰色的。
上面两部剧好比《三国演义》,小孩看着过瘾。
但社会阅历深了,就看不下去了,要去看西游水浒红楼金瓶。
当然也不是说这两部就不好,电视剧是大众娱乐,看着乐呵乐呵也不错,别带脑子,我倒是也都看了。
发布于 2022-12-27 10:2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杜莱 - 1 个点赞 👍
《人民的名义》写的太高了,什么省委市委,老百姓够不着,也看不懂,但是看得爽,因为贪官被拿下了。
《县委大院》写的很接地气,可问题就在于太接地气了!省委市委啥样我不知道,但是村里乡里傻德行,老百姓可是切身体会的。何况,最后你啥问题都没解决,还把老百姓刻画的像一群鼠目寸光的刁民。
人民的名字是不是贴近现实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县委大院绝对不贴近现实,至少我二十多年没见过哪个村干部这么替村民着想,乡干部更别说了。
户籍坐标河北保定农村,我家县城十来年基本没变样了,感谢京津冀一体化
发布于 2022-12-28 00:2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Punisher - 1 个点赞 👍
县委大院这部剧,它神奇就神奇在
看过的人都在骂,但它依然能够过审
当然,提问者可能是个例外。
我不懂对着一部魔幻现实大作,有什么好感动的…
可能是没见过真实的生活吧
发布于 2022-12-30 17:2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澄城铖成歌 - 0 个点赞 👍
艺术创作与加工的艺术化电视剧
艺术化和戏剧化,矛盾冲突偏立体和正面,
负面黑暗的舆论信息影响都会尽量淡化
县委大院和人民的名义都是主旋律,以主旋律为题材的剧情创作题材要求限制很严格
而且条条框框框得很死,
真实的社会现象是不可能完全通过电视剧和电影反映出来的,能反映一部分
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和主旋律影视剧的宗旨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人情世故和礼尚往来的社会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复杂的一面
名和利,勾心斗角,争权夺势,诋毁,贬损他人等等
涉及到体制更为复杂
职场,官场
我看过两部比较反应真实的人情和人心的电视剧
一部是岁月,胡军主演的
从一个机关单位的愣头青到变的圆滑世故的老油条
经历了各种人情的波折
让自己学会了如何左右逢源
一部是天道,王志文主演的,
里面讲述了非常多的人生哲学和道理
都可以看看
发布于 2022-12-25 20:46・IP 属地江西查看全文>>
最美的瞬间 - 0 个点赞 👍
我也看完了。
感到一种理想与现实强烈的撕裂感。里面的梅晓歌是理想中的领导,只能在电视里能看到的领导。个个都是好领导,都为人民考虑,把人民利益放在政绩上面。
还有就是发展与健康的矛盾问题,都说别用健康去换钱,但现实教会了我们更怕贫穷。
为什么农民不愿意种地,剧里说了一部分,对于我们这种山路十八弯的地方在城里扫大街也比地里刨食好
一块钱一斤的玉米一年能种多少卖,乡上今年发核桃树,明年发梨树,后年发桃树家家都必须中,每块地都中这是指标。
谁不知道水果比玉米赚钱,但种出来怎么卖,看到地里烂掉的水果,再想砍了也不行,土壤肥力不适合种粮食了。虽说好多大字不识,但算数还是会的
算了,出门打工吧
真心希望这样的领导越来越多!
发布于 2022-12-26 01:29・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假装自己文艺范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方献宽 - 0 个点赞 👍
我父亲原来是区委的,10年老秘书。前两天他看电视偶然看到了《县委大院》这个电视剧,兴致勃勃的和我说,嘿,我们那会儿的工作还能拍电视剧呢。
也就我打一把大乱斗的时间吧,再看父亲,已经换台看电影了。我问他,好看不?他望望我没说话,但是往垃圾桶里吐了一口痰。
发布于 2022-12-26 01:23・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玖幽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某杰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似是不分 - 0 个点赞 👍
《县委大院》更真实。
该片主角有两人:梅晓歌和乔麦。
梅晓歌在明线,乔麦在暗线。
很多人没看懂这部剧,是因为乔麦这条暗线在剧情过半时才变得清晰,在结尾处才显露。
当你发现乔麦对梅晓歌的作用,就不会觉得梅晓歌这个人物是虚假的“伟光正”。
而这部剧,得看到最后一集,两个主角的人设才完全成型,这是导致很多弃剧的人没看懂这部剧的原因。
最后一集,梅晓歌回忆起 1997年时,他和乔麦参加辩论赛的情景。
辩论的题目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梅晓歌是这么破题的:举用心做学问却不修边幅的老教授的例子,举雨林中断腕求生的例子。
乔麦是这么破题的:是知己知彼,是专攻对方软肋,是先下手为强。
乔麦家境应该不错,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有很多人追求,因为她对看不上眼的学生会主席曹立新直呼其名。但她的家境也没有多好,因为从比赛结果来看,荞麦队发挥出色却输了比赛,只是本人得了最佳辩手,面对这种有“分蛋糕”意味的结果,
乔麦的反应是:我要公平,我要写公开信。
梅晓歌的反应是:我都行,你觉得写我就写。
所以,两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不同的是:
梅晓歌是不问得失,只想做事的理想主义者。
乔麦是不问得失,只问对错的理想主义者。
而理想主义者,本身是和官场甚至是和俗世都格格不入的人,所以剧中乔麦的母亲会试图安排两人留校,让两人能在象牙塔中自嗨。
梅晓歌拒绝了,他想做事,即便拒绝的话都是乔麦教的词,但这样的他还是想做事,他回到老家,成为基层公务员,下沉乡村。
而乔麦读研了,看来那封公开信的结果并没有成为她期待中的样子。
两年后,梅晓歌依然奔波于田间地头,乔麦即将毕业又面临出国留学的机会。
两个人的人生转择点,来了。
乔麦想让梅晓歌放弃没有出头之日的体制工作,安排他去市里面试公司,安排他的服装、发型、谈吐,梅晓歌不乐意了,他说:“……你没在基层待过,你不知道你为那些老百姓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好事,他们看你的那个眼神……就那个感觉,让你离不开……防汛工作特别紧张……那是要出人命的……”
梅晓歌侃侃而谈,不提困苦,不忘初心,情怀满满的样子,是理想主义者的样子,是乔麦喜欢的样子。
至此,乔麦化身宠夫狂魔,撸起袖子考去新州,去教丈夫应该跟谁去应酬、该说什么话、该注意什么事——这些梅晓歌以前不懂做,乔麦不屑做的事情。
乔麦,是一个干什么都想干到最好的人。丈夫不会混官场,她就自己来,她同样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不计得失只问对错,所以她去往谁都不认识的新州和梅晓歌一起打拼。
但她和梅晓歌不同,她有能力、有手腕,她还深谙官场之道……
没有她,就不会有二十年后的梅书记,只有一个不知名的梅干事。
最后,梅晓歌依旧是二十年前的样子,乔麦也没有在官场中迷失自我,两人不忘初心,终成正果。
剧中有很多细节对梅晓歌的人设进行了描绘:比如让领导等待自己;迎接领导视察时只是扎扎实实的做好工作(对应的是曾经的学生会主席曹立新把领导安排得明明白白);当了书记依旧是光杆司令,找不到关系安排母亲就医;对上级的人事变动不敏感等等。
为什么有了乔麦和梅晓歌还说这剧真实呢?因为现实中的梅晓歌很难有出头之日,在剧中同样如此——如果不是有乔麦的存在。
那现实中有理想主义者吗?还真有。
而剧中,也只有乔麦和梅晓歌这两位理想主义者,其他剧中人物呢?
好点的形象比如工作狂魔艾鲜枝艾县长,她大毛病没有但也有些小毛病,比如批评林志为因帮同事捡东西而让其等待,比如找同学关系给好处让其帮忙,比如基层女干事忙到家庭不和导致家暴,她只是行使权力惩治家暴,却忽视基层的工作强度——这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但已经是梅晓歌口中“在光明县见到的最纯粹、最有党性、也是最光明磊落的一位同志。”
其他普通点的,大都是为工作奔波劳累的形象,但其工作态度,往往是为了在体制内生存,而不是为了服务群众百姓——这才是本剧真正想述说的东西,正如在片尾梅晓歌的旁白所言:“能不能拆掉干部和老百姓之间的心墙,是唯一的及格线了。”
而其他差点的形象,有以权谋私的、有玩弄权术的、有结党营私的、有媚上欺下的、有瞒上欺下的、有偷奸耍滑的……
说完人,说说事,剧中基层工作的各种乱象:
以罚创收、搞虚假示范点、数据造假、形式主义、吃拿卡要、文山会海、瞒上欺下等等。
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所以,说这个剧不真实的,或者没有用心去看,或者没看两集就弃剧了。
发布于 2022-12-26 03:57・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穷男人 - 0 个点赞 👍
都是真实社会,但只是社会的一面
社会还有另一面,那一面包含的人群更多,离百姓的生活更近,更符合人们心中对真实社会的认知。
以上两者具体指哪一面,我不好说
发布于 2022-12-26 03:45・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李昙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