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闭症孩子的兴趣爱好?
- 5 个点赞 👍
家有一枚11岁的重低典。
给低功能小朋友培养兴趣爱好,从道这个层面来说,挺简单的,一个词:塑造。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从最简单的步骤开始练,经过数天或数月,训练好了,进入下一个难度阶梯,如此迭代,一直练到孩子在该项目的天花板。
给大伙看看,我儿子当前的剪纸能力。
剪波浪线,他虽然会了,但不算熟练,还需继续练习。而他的剪纸能力,也还没有达到他自身的天花板,后面还可以继续训练他剪复杂一些的图案。
可别小看这简单的技能,能练会这样的几个闲暇技能,作为家长,深感“真香”。孩子有事干了,搞自我刺激,闹情绪的时间就被大大的压缩了,对于重低典来说,好养好带也就实现了。
好啦,现在来说说,我是如何训练孩子剪纸的吧。
(1)首先,让孩子剪一条短短的直线,就像这样,大概5公分长
这样孩子很容易的就能剪完,得到奖励。如此重复多次,不仅可以让孩子明白沿线剪纸是怎么回事,还可以增加孩子对剪纸的兴趣。
(2)接下来,就可以试着,让孩子一次多剪几条线了。这一步中,将会锻炼孩子另一个重要技能,左手随着剪子的位置移动(右撇子)
左右手协调 (3)理解了沿线剪和左右手协调,就可以试试剪简单的折线和弧线了
这一步有困难的孩子,需要家长有耐心,多辅助,多提醒孩子沿着线,慢慢的剪。有的孩子学的很快,有的孩子可能需要数月才能练好。
(4)简单折线和弧线,都熟练掌握以后,就可以试着剪一些简单形状了,比如半圆形,圆形,方形,梯形等
(5)再然后,是复杂一点的折线,就像这样。注意,剪复杂折线的时候,线也同样要短一点,让孩子完成的容易一点,避免挫败感
(6)最后,就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增加剪纸的趣味性啦,比如气球,心形等
文章的结尾,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经验,选一把好用的儿童剪刀,买一些五颜六色的加厚彩纸,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掌握剪纸。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家长们肯定都有体会,小时候读书,如果墨水笔不好用,会影响我们写作业的心情。而制作精良的彩色插图教材,会使我们对学习更有兴趣。自闭症儿童的学习训练,也遵循同样的道理,他们也喜欢色彩缤纷的教具,也更愿意用好用的剪子。
发布于 2023-06-15 21:47・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卜卜麻麻 - 0 个点赞 👍
可以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引导自闭症孩子培养兴趣。家长可以蹲下来与幼儿面对面说话,与孩子同样的高度会让他们感到舒服自在。还可以顺应孩子的兴趣,凭借耐心引发孩子的兴趣。学习如何有技巧地帮助孩子。父母也可以使用游戏如球类、积木、黏土等引导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逐渐让孩子对其产生兴趣。
发布于 2022-11-24 17:41・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七彩路儿童康复 - 0 个点赞 👍
如何看待自闭症儿童的兴趣?自闭症康复训练前期如何获得孩子的注意力?有些自闭症儿童有古怪的爱好,伴随着各种刻板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严重干扰他们的日常活动,但也反映出他们在某些特殊领域的特殊兴趣或天赋。父母在给孩子做干预训练时,可以利用孩子的特殊兴趣,迅速与孩子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孩子的技能。
如何看待自闭症儿童的兴趣?自闭症儿童在其特殊兴趣方面表现出以下特征:
1.高强度注意力投入
自闭症儿童痴迷某一类事物或活动,只做或只谈与兴趣相关的事情,对特殊兴趣的关注度异于常人,影响对其它有利于自身身心发展活动的关注。比如有的孩子只对恐龙或者汽车感兴趣。
2.除了物体之外,还有一些指向他人的兴趣
自闭症孩子不懂人际交往的边界。当他们对某一类人感兴趣时,往往会因为过分热情的互动或不恰当的行为给别人造成困扰。
3.喜欢不合时宜谈论兴趣爱好
不管时间地点,不管别人有没有回应,不管亲疏关系,哪怕是遇到陌生人,也会无休止地聊自己的兴趣和话题。
4.很难结束当前的兴趣活动
经常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而忘记重要的任务,或者无法暂停兴趣而转向其他活动,行为非常不灵活,很难接受活动的转变。
在自闭症孩子的特殊兴趣中,有些爱好只短暂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年龄增长阶段,但有的会持续终身。这些特殊偏好可以给自闭症孩子带来愉悦的感觉刺激,逐渐就可以转化为兴趣和专注力的焦点。家长如果能利用好这一点,帮助孩子拓展这种能产生一些积极情感的活动和体验,就能有效获取、拓展并维持孩子对某些活动的注意力。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于 2023-04-12 14:28・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艾米熊康复中心 - 0 个点赞 👍
兴趣狭隘是自闭症孩子的三大特征之一(另两个特征为:语言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想必很多谱系娃的家长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为了他们能够拓展自己的兴趣,让生活更加丰富精彩,作为家长,要如何帮助他们呢?
社会交往障碍是谱系孩子的最基本的障碍之一,因为不理解很多规则,他就不会去尝试。只选择他熟悉的东西和喜欢的玩法,这就是他形成了自己的舒适区,便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去做。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的思考模式,只不过我们只是认为习惯了。
其实,有很多所谓“兴趣狭隘”的孩子,他们最开始可能只是玩玩笔、小汽车、车轮,或者只玩长条形的东西,但是后面通过一定时间的干预训练后他便会尝试很多东西。
先分清是你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
很多时候家长“我希望孩子做什么”,希望孩子学画画、弹钢琴,但是孩子并不一定喜欢。我们忽略了“孩子愿意做什么”。
不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要求孩子。每个人都会都自己的习惯,谱系孩子也一样。
我们要做的是——
1、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也要尝试走进他们的世界
兴趣狭隘也是一种兴趣,家长要尊重孩子喜欢的活动,不要强行把谱系孩子拉进我们的世界,而是要放下家长的身份,进去他们的世界,先试着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参与孩子的活动,再尝试进行引导
我们要试着参与到孩子喜欢的活动中去,然后再参与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延伸一些其他方面的活动。
打个比方,孩子喜欢在纸上涂涂写写,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他喜欢画“横”,那么我们就去跟孩子一起画“横”。
当孩子适应了跟你一起参与的过程后,接着就去尝试改变,在画“横”的基础上画一笔“竖”,变成十字;也可以把“横”画成波浪线“~”等等。
当然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推开你的手,那在“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他“不要”“停下”这种类似于要求性的语言。
当孩子推开你的手之后,你就不要要求,马上停下来,可以在旁边做其他事情,过一会儿再试探性地跟他进行互动。
当你和孩子的社交距离越来越近后,便开始再次引导他做别的的,比如画个圆形、或者画草,让他慢慢地去尝试不同的改变。
这些操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条条框框,只记住,我们永远要根据孩子当下的反应来做变化。切记不可违背孩子的意愿强行干预。
3、延伸玩法
孩子们都喜欢捡很多小东西,比如树叶。
那么,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园里草地上捡树叶,然后在树叶上写上1234——可以用来教孩子认识数字,还可以借此做加减法、比大小。
还可以把树叶想象成头发、布料、纸巾……做手工类的作品。
这样孩子的兴趣又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你扩宽了。
4、抓动机, 强化物
要提升谱系孩子的兴趣爱好,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能耐够抓住孩子的动机,跟随他们的变化跟着变化,是真的不难。
比如现在孩子都喜欢玩手机,但他现在没办法说“手机”的发音,也可能只能说一半或者不标准,此时很多家长总会要求孩子准确说出“手机”发音之后,才会给他。
如此反复十多回,孩子还是没能说出“手机”,而他的欲望也消失了,他就又失去了一个尝试多种东西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是:
当我们孩子只说一半“手”或者类似音调的时候,就可以到他喜欢的手机了。因为他在学、在进步,只是能力还没到家长期望值而已。
另外,在对孩子的尝试,家长要及时给予强化物,强化物不仅仅是吃的、玩具,可以是爸爸妈妈的拥抱、一句鼓励“真棒!”“好厉害”、一个击掌“耶~”、一种孩子喜欢的声音、摸一下孩子喜欢的绒绒布料……总之,强化物无处不在,家长们要善于观察。
每个孩子的强化物需要因人而异,你和孩子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也是去观察孩子喜欢什么的过程。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都能成为强化物。
所以看起来是不是在家干预孩子一定也不难呢,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利用正确的方法,孩子也一定会进步的。
发布于 2023-01-04 10:07・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星星之心 - 0 个点赞 👍
首先,评估兴趣。评估儿童兴趣爱好,即了解孩子偏好物有哪些,具体是什么种类?比如食物、玩具、社会互动等。
其次,发现问题。了解孩子目前的兴趣物后会发现,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兴趣物种类单一,比如仅限于食物,不喜欢玩具;二是兴趣物数量少,比如仅限于个别小汽车,不喜欢其他玩具;三是物品不具备功能性,比如扔积木;四是物品玩法单一,不具多样性,比如积木只会搭高,不能搭小房子等。
最后,解决问题。“刺激-刺激配对”方法进行兴趣爱好扩充,即拓展强化物范围,“刺激-刺激配对”简单来说是一个喜欢的物品或玩具和一个不喜欢也不讨厌的玩具和物品多次同时出现,使不喜欢也不讨厌的物品演变成新的喜欢的物品。
我是康复治疗师李鲁萍,已经从事儿童言语语言康复评估治疗及培训十余年,曾任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授,关注儿童早期发育商评估、语言发育迟缓评估、构音障碍和儿童吞咽障碍测评和治疗。
发布于 2023-05-22 16:3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康复治疗师李鲁萍 - 0 个点赞 👍
首先,评估兴趣。评估儿童兴趣爱好,即了解孩子偏好物有哪些,具体是什么种类?比如食物、玩具、社会互动等。
其次,发现问题。了解孩子目前的兴趣物后会发现,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兴趣物种类单一,比如仅限于食物,不喜欢玩具;二是兴趣物数量少,比如仅限于个别小汽车,不喜欢其他玩具;三是物品不具备功能性,比如扔积木;四是物品玩法单一,不具多样性,比如积木只会搭高,不能搭小房子等。
最后,解决问题。“刺激-刺激配对”方法进行兴趣爱好扩充,即拓展强化物范围,“刺激-刺激配对”简单来说是一个喜欢的物品或玩具和一个不喜欢也不讨厌的玩具和物品多次同时出现,使不喜欢也不讨厌的物品演变成新的喜欢的物品。
我是康复治疗师李鲁萍,已经从事儿童言语语言康复评估治疗及培训十余年,曾任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授,关注儿童早期发育商评估、语言发育迟缓评估、构音障碍和儿童吞咽障碍测评和治疗。
查看全文>>
康复治疗师李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