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表示坚决反对两种倾向,持续整治「层层加码」,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300 个点赞 👍
根据国外的共存经验,防疫政策一定会反复摇摆一段时间,决定放开到完全共存的这段路种,是最乱的时候。
不过也不必太担心会长时间摇摆,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播力度是非常给力的,再加上过去几个月高强度防疫已经耗干了防疫的财力与人力,所以我们也没有太多摇摆得空间。
大概就是11月底,很多地区的方舱储备就会被消耗干净,大量阳性居家隔离造成疫情进一步失控,12月中旬就会出现基层大面积感染,缺乏后背基层力量使得封控失效
最后就是春节一波完全失控,被迫彻底放开,各地大量方舱转型为新冠临时医院
发布于 2022-11-17 23:35・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道童 - 166 个点赞 👍
前两天石家庄的做法真的吓了我一大跳,我还以为要彻底躺平了呢。好在中央层面是有战略定力和战略高度的,也是科学决策的。
我是坚决反对躺平或共存的。
1.从道德上讲,别说要死很多人,即便是死的人不是很多,也是不道德的。生命权高于一切权利,不能为了你的自由或你的经济利益而去牺牲掉别人的生命,这是基本的伦理吧。
有人可能会说:为了少数人的生命,而牺牲掉大多数人的经济利益,不值得。
按照社会道德,哪怕是牺牲一个人能让其他所有人获利,也不行。因为一旦开了这个恶例,所有人都不会有安全感,这个集体的心其实开始散掉了。
今日可以牺牲老人,可以牺牲有基础疾病的人,明天也可以牺牲你我。
西方也并不是不想清零,他们是办不到,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不得不共存。以上的道德理论,恰恰就是西方人自己推到出来的。
这次的疫情其实就是一个照妖镜,对于人心的影响深远着呢。只是需要一个发酵的过程和时间罢了。
很多人反对动态清零,要么是被僵化的防疫措施给害的或经济利益受损,要么是别有用心——西方巴不得中国躺平,这样心理就舒服了。
2.可是一旦真的放弃管控,经济利益真的能保证吗?
未必。
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数据就知道了。他们都躺平了,但是经济数据并不好。
反而是中国的出口数据亮眼,是工业强国里唯一一个顺差的,其他都逆差了。
这恰恰证明动态清零对于中国经济是利大于弊的。
3.后遗症问题
新冠的后遗症到底会如何,会不会长期化,这些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
4.自由问题
核酸虽然麻烦了一点,其实习惯了以后,也没有麻烦多少。
和家人生病住院的麻烦比起来,核酸的麻烦就是小意思了。
至于出行,说实话,如何疫情一直在,大家的出行热情不会很高的。
5.变异问题
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谁也不知道它在这么大的培养皿中会变异出什么来。
不能一厢情愿地指望病毒自己弱化。
马上就冷了,很可能就要迎来新一波疫情高峰。这个时候躺平,风险太大。
当前防控措施的简化,也是建立在目前病毒的变异状况的基础上的。如果将来变异出更毒的,那防控措施的升级也是必须的。
所以,在特效药出来之前,防控将长期化才行,只是防控措施要根据疫情数据进行调整,而不应该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动态清零,而在于要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很多乱象的产生,不是因为动态清零,而是地方的行政效率不足导致的。
都是和尚念经念歪了。
以前有个说法,“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其实症结是一样的。
这点我还是要夸奖一下浙江的防疫水平的,尤其是宁波。
譬如统一安排核酸,我们都是分楼进行的,到点,有人组织大家下楼去核酸,这样避免排很长的队。
这边的行政效率非常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很高,统筹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都很强。
所以我们这边的感觉并没有受疫情太大影响,除了出省比较麻烦,其他影响有限。
如果全国各地都跟这里一样高效有序,我相信贯彻中央的部署是没有问题的。
发布于 2022-11-17 17:52・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简在我心 - 133 个点赞 👍
说这些话真的意义不大,今天是11月18号。
17号新增2276+22853。
16号新增2328+20804。
15号新增1568+18491。
按照这个趋势
在日增打到1w+10w的时候,基本达到了清零能力的极限,放开趋势无可避免。
现在广州,重庆,河南基本上已经没有可能控制住了。甘肃,内蒙,新疆是压根就不可能控制住的。
等到国内超过五个东部省份出现增长超过5k的情况,共存趋势无法逆转。
这已经不以个人意志转移了。
编辑于 2022-11-19 00:08・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cesium99 - 122 个点赞 👍
说的对,现在是想找节奏,去年的防疫成果是非常显著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其实不仅是没有全民核酸,连全民口罩都已经不见了,该干啥干啥,旅游都恢复了…
其实现在,对于占全国大多数的中小城市来说,主要是外地疫情不是外国输入,不能说全部,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货车司机带来的病毒,至少在山东,基本上都是新疆输入。
货车司机这个有个特点,他们之所以客观传播病毒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他们主观为了多拉快跑用各种方式逃避了行程码检测…而这个问题就不是防疫手册可以解决的,绝大多数感染人员甚至是溯源的时候才被发现,更多的是你还没有完成溯源呢,他就已经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去年之所以控制的好,是边境严防国外输入,后来边境管制放松了,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现在二十条主要的问题就在这里了:
1,高风险区不是土里长出来的天上掉下来的,他是另一个区域人员传播过来的。
2,在全面核酸检测之前,没人知道这个区域到底是不是高风险区。
为啥说去年没问题?因为去年根本没有那么多高风险区域,入境管控好。
现在入境管控放松了,所以才出了问题,其他地区有输入,不是因为没有做好防疫,是因为有人非法逃避了检测。
重点:
大多数地区的全民核酸,其实是在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兜底。
因为:你不全民核酸,就搞不清楚有多少感染者,进而没办法划定风险区域。
你可以说拘留隐瞒行程的人之类的,但是你拘留他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防疫,他传播了病毒,你拘不拘他,都不影响病毒已经扩散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
如果你边境管控进一步放松,国内管控政策进一步放松,再取消全民核酸。
那在疫情爆发之前,你就不知道哪里是高风险,你发现的时候,就无所谓高风险不高风险了。
关键就在于:
各个城市集中爆发,基本上都是因为境外输入-境内边境省份严重-处于该区域内部分人员瞒报行程、不遵守居家隔离政策-传播给下一个城市导致的。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瞒报行程和不遵守居家隔离规定那一部分人,而这部分人你根本管不了,如果管得了现在就不会扩散这么严重,因为你发现他不遵守规定,必然是在他违反规定之后…你可以发现后处罚他,但是那对于疫情传播来说没有意义。
毕竟我们谈的是防疫,你既不能杜绝瞒报行程,又取消发现手段,然后管这个叫“优化”?
OK,说了那么多:
你不可能规范你本来就管不了的东西…也不可能优化你管不了的东西…
编辑于 2022-11-18 14:0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师爷孙 - 122 个点赞 👍
总一群井底之蛙在杞人忧天。
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奥密克戎!
你们不知道奥密克戎和以前不一样了吗?
按照美国公布的死亡数计算,这个病的死亡率是0.3%,可你知道吗?美国没有全民筛查,这千分之三的“千”不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而千分之三的“三”包含了病毒早期的变种,如果只看奥密克戎则死亡率极低。
新加坡是万分之八,上海也是万分之八
其他各地数据我会一一更新列出:
当务之急是要科普,消除大众对病毒的恐惧。
否则,经济不可能恢复,生活不可能回归正轨!
个别知友别再祸国殃民了好吗?
你们想一直等下去,永远躲在井底?
编辑于 2022-11-20 21:02・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奥古斯都 - 83 个点赞 👍
我就举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好了,具体涉及的地名就不细说了。
上周,我返回以前工作的写字楼,去找以前关系的旧同事叙旧,但去了就被告知必须要24小时的核酸,幸好我前一天赶巧做了,所以得以进去。
但去了那边后,几个关系熟识的同事还有主管都不在,询问后才得知,他们已经去附近排队做核酸了。
于是我也打算再去做个核酸。
我先前往了一处此前就职时期常去的核酸点,在X银行那里。
可到了那边后才发现该点已经关闭,我马上询问前主管情况,前主管告诉我:目前附近的几处社会面的核酸点都关闭了,只有附近几处小区的内部还有核酸点,但排队人甚多。
于是,我专门前往,就看到那边排队一条长龙!
无奈之下,我只好自行骑着电驴到处找核酸点,通过导航找最近核酸点,结果跑了半天后,好几处核酸点都关闭或者撤销了。、
这令人心急如焚,因为第二天我可能还得有事去写字楼找前主管商量一些合作事宜,如果要24小时核酸的话,我岂不是没办法去了?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骑着八公里后,找到了一处核酸点,人也很多,但比起公司附近社区要少得多。
排队间,我听有人说,那处地点此前没什么人排队,这次突然来了这么多,而且他们还担心排到最后,核酸耗材用完怎么办?
闻听此言,我也很担忧。
好在最后顺利排到核酸了,我顺利做上。
可做完后却收到前主管的信息:根据众人的反馈意见,明日写字楼进入时间改为48小时以内核酸.......
唉,为什么现在我出门更不方便了呢!
编辑于 2022-11-17 22:27・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狼天行VVL - 65 个点赞 👍
到了今天,无论你是清零派还是共存派,我想都应该形成一个共识:
对待这个新冠,要么彻底躺平放开,要么就是采用三月份深圳的策略,即少数病例的时候就严格封控乃至封城。就目前来看,没有中间路线可走。
彻底躺平的问题是大规模感染以及迅速增加的死亡病例。严格防控的问题是对经济和工作生活的巨大影响。
虽然,没有人想要被感染甚至死亡,也没有人想要自己的工作生活收入受到影响。然而,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间路线走不通的。
该做出选择了。
发布于 2022-11-19 17:0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陆家嘴搬砖 - 64 个点赞 👍
翻译:就是试图回到2021年的防控效果(只说效果,因为措施本身已经区别于2021年了,比如缩短隔离期)。
目前手忙脚乱的局面要是从上海封城算起,其实连一年都不到,只有大半年。
而去年不是这样。
全民核酸不是做了三年。按我的记忆,武汉解封之后是我们做的第一次全民核酸,再然后,清零的状态维持了一年多,直到2021年暑假,禄口机场境外输入破防,做了一段时间的全民核酸(不过时间不长,也不是天天做)。再下一次又割了几个月,就到了今年三月培训班引发的那一次疫情。全民核酸只做了7天就清零。又下一次就到了上海疫情,因为极个别外溢,我们也跟着陪跑。不过,持续时间也不长,头几天做过后,后面又恢复到两天甚至三天一做。最后就是现在这一轮,邪门了,每天做,持续了一个多月。
说句实话,没人喜欢如今的疲于奔命。真要回忆起来,确实是2020到2021这两年最好。既没有破防躺平,也还防得住。除了偶尔漏进来几个,在局部地区掀起波澜,其他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安全的。
但是,不知道怎么就搞成这样了。
你说是因为管控还不够严厉吧,有人举例反驳,说啥啥地方都封了几个月了,阳性不减反增,还能怎么严?都突突了不成?这摆明就是病毒传染性增强了,防不住的,趁早放弃。
你说把锅都扣在传染性上面吧,有些破防的案例简直叫人大腿拍断。比如禄口机场,就因为混用境内和境外保洁人员导致输入性病例,废了当年的暑期档。你要是说完全遵守了操作规范,最后还是没拦住,我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是传染性的锅,可你放着这么大一个操作和管理漏洞在这里,我岂肯认输?还有上海华亭隔离酒店那次,特喵的酒店连个空气过滤系统都没整明白,隔离场所变成了集中传染场所。你说要是酒店的防控硬件设施赶得上p4实验室,还没防住我也就认了,你连空气过滤都没做好,因为这个传播的,换成是你,你服这个输?
还有那什么绿码,早就被“低风险”玩坏了,谁信谁就被“输入”。
往好处想,这就是上面调整了防御策略。
最近这大半年的效果不好,说明撒胡椒粉似的防线是没用的。看起来防御范围很广,但实际上每一个地方都薄弱,毫无力度。你指望口岸挡住境外输入的,口岸指望隔离酒店筛漏网之鱼,你指望隔离酒店筛漏网之鱼,隔离酒店心说我管饭都已经精疲力尽了,哪还有精力干这个,还不如指望各地做好“返乡之旅”,靠居家监测和报备来兜底。至于到了社区那一层,心想,我就那么几个人,他们硬要跑,我也没办法,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反正最后漏出去还有全民核酸擦屁股。等到了最基层的操作人员(比如核酸检测员),早就麻了,手上是机械的重复操作,心里想的是爱谁谁,反正都这样了,再漏出去个把也未必就是我的责任,兴许是检测误差假阴性呢,兴许是隐匿性传播呢。再说了,链条传到这里,早就捋不清楚哪个环节出问题了,要背黑锅也是上头的大领导,拿小兵出气反而没有意义。
怎么样?是不是你指望我,我指望你?
可能现在这种调整也是想收缩战线,集中力量,重点防御吧。
至于实际效果能不能恢复到去年的状态,不好说,只能靠实践。
发布于 2022-11-18 08:58・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李劼 - 58 个点赞 👍
总方针可以不变,但执行方针的力度可以改变
新的防疫政策好人以前相比更科学了,也更放松了,这是事实一。
以前更严格的防疫政策都没有防住疫情,新的政策更不可能防住疫情,这是事实二。
基于这两个事实,新冠蔓延开来只是时间的问题。到年后,数十万级别的日增可能就会到来。
随着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多
防疫人员的信心,意愿都会不断下降。因为表面看起来这是件意义不大的事,和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虽然对压平疫情曲线有帮助;
基层的防疫人员也会被感染,小区,商场保安之类,他们是主力的扫码监督人员;
此时,流调就是个笑话。隔离密接者也不可能执行下去,一个感染十个密接计算的话,就有数百万人被隔离,这是个无法被执行的数字。
到这时候,所有的防疫政策都会崩溃
更改防疫政策,不是共存派的胜利,而是清零派的失败。因为财政真的没有钱这么玩下去了
编辑于 2022-11-18 08:2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kdurant - 49 个点赞 👍
拒绝躺平,整治层层加码。
最近石家庄和郑州总上热搜,接下来的疫情防控,简单来说就是不能以国际庄那样为榜样,更不能像中原重镇草木皆兵。
这个问题我来和大家聊聊——
我们未来的疫情与防控
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目前的新冠状病毒还可怕吗?
当然可怕!可怕的并不是病毒本身的重症率和致死率,让人担心的是它的高传染性可能带来的医疗体系的挤兑效应,从而导致社会灾难。
或者简单说:在正常的社会秩序下,新冠病毒病并不可怕。
我想以此为基础,先谈谈自己对新20条的理解。
对多数人来说,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似乎是一个谜,在百度上去搜,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说法,而且这些人都是专业人士。
有告诉你3.5%的,有说2.3%的,还有说完全不可怕,是0.1%不到的.....
并不是这些数据在骗你,而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病毒的状态与毒性在不断发生变化;
第二,在不同的医疗条件下,治愈率差异性极大。
所以,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人能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字。
如在两年前,疫情在武汉爆发的时候,新冠病毒毒性极强,进入和感染肺部,2020年2月4日国家卫健委报告的数据为:湖北确诊病例病死率3.1%,武汉市4.9%,湖北外省份0.16%。
这个数据是比较可怕的,但是从2022年的最新的数据来看,显然是没有这样的致死率的。
最初的新冠病毒直接攻击人体的肺部,但从最新的研究结果来看,目前的奥密克戎病毒的变种已经发生了改变,更多会在上呼吸道形成了非常局部的感染,在肺部造成严重破坏的机会变少。
这也是很多都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原因。
目前重症率也不高,多份报告说,感染奥密克戎病毒的人需要住院治疗或紧急护理的可能性约为感染德尔塔病毒的人的一半不到。
伴随着疫苗的普及性、病毒毒性的减弱、医疗资源的充沛程度,死亡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如根据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金冬雁的数据,在今年香港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医院的床位都排到了大街上,在最早的4个月,死亡率为0.76%;
但从5月到9月,死亡率为0.15%;
9月份到现在,死亡率为0.17%;
那我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目前的冠状病毒,注意我说的是目前,致死率不会超过0.2%;考虑到还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致死率不会超过0.1%;
如果已经接种了3针疫苗,且没有其它慢性病、严重的基础疾病,我认为致死率不会超过0.05%。
这个数据当然不如原来某网红忽悠的,就和感冒一样,因为流行感冒的致死率是0.01%-0.03%,远低于新冠。
如果真的和感冒一样,傻子才会如临大敌去搞那么多事情.......
但0.1%到0.2%的这个致死率的确看着没有那么可怕。
那么,我们就可以躺平或者完全放开吗?
显然不行,因为香港有700万人口,因新冠死亡了10549人。
把这个比例放在大陆,14亿人口要死亡200万人.....而且是在短期内,别忘记了,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香港火葬场连轴转,还忙不过来。
这将是巨大的灾难,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身边吧?
目前香港死亡率不超过0.2%是一个事实,火葬场曾经忙不过来也是一个事实。
因为突然的放松管控和躺平就是一场灾难。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比之前的德尔塔变异株高2至4倍,其在支气管繁殖的速度比德尔塔快70倍。
简单来说,就是传染力变强,毒性和致死率下降。
这种极强的传染性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一座城市,突然超过5%的人短期内同时感染病毒,就会有大量的人涌入医院,医护人员将率先崩溃,不仅自己感染,而且连轴转也忙不过来,根本无法完成接诊,城市的长期病患者和其它重症患者无人照顾,所有的手术等医疗预约全部延期.......快速引发医疗灾难。
所以,几乎所有躺平的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全部发生过医护人员的大面积请假或罢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想消灭病毒不可能,因为所谓主流的美西方集团早就放弃抵抗了,中国想要开放,就将永远的面对病毒无孔不入的攻击。
想永远严防死守也不可能,因为这个成本实在太高了,如果某些地区的防控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与工作就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质疑。
还是那句话,新冠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医疗体系的挤兑。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感染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医疗体系的有效运转。
我们再看香港疫情的数据,截止到今天,因新冠疫情累计死亡10549人。
但是2到5月,3个月之内死亡9126人,平均每个月死亡3042人。
而从6月到现在11月,5个月时间死亡1401人,平均每个月死亡280人。
同样的病毒,同样的香港,但下降了十几倍!
死亡率发生了显著变化,是因为医疗体系基本上恢复了正常。
也就是说,只要医疗体系不挤兑,病毒根本就不可怕,生活是可以正常的。
结合香港的数据,我到底想表达啥,我就这么说吧,如果一座城市,每天感染500人,一个月感染15000人,这根本不可怕,这是今天的香港。
可是病毒说我为啥听你的啊,啪的一天感染了15000人,医院就被挤爆了......这是4月的香港。
我所理解的我们现在最佳的防疫策略,就是如何跳过4月的香港,过渡到今天的香港,而不要经历中间几个月的惨重代价。
当然,你可能会说,致死率也有0.1%啊,我们要重视生命,也要严防死守。
那这就有点抬杠了,流感的致死率也有0.02%,那是不是也要严防死守?
要还不理解,我就问,任何飞机的事故率再怎么低,也只能做到三百万分之一,而不能做到零,那我们是否要取消航班?
那么回到主题,我所认为的躺平,就是和美西方世界一样,不管不顾,直接放开,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
我所理解的防控,就是更有智慧,更有策略的对抗病毒,并将代价和成本降到最低。
那么我所认为的新20条,就是这样的策略。
在保障人民生活品质,国家经济运行,并在抗疫成本可控的前提之下,去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健康。
比如国家取消取消对于「次密接」人群的隔离措施,是因为根据最新的数据,平均每10万个次密接者中,只有3.1个阳性。
这并不是说之前的策略是错误的,而是病毒在发生变异,形势在不断变化,策略也要随之调整。
同时,我认为,根据病毒的特性,在未来的一年时间,我们对防疫的管控的要求将逐步降低,但这种降低,绝对不意味着躺平或者放开,而是去逐步调整去适应未来新的形势。
当然,我们首先也要消除对病毒的恐惧和错误的认知。
而所谓的躺平,就是不管不顾,啥都不理,直接让人群对抗病毒的冲击,短期内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而现在要做的,是有策略性,有针对性,更加科学的防控。
综合以上,我要说的是:
新冠病毒病不可怕,也无需引起我们的恐慌,只要我们有节奏性的,科学的抗疫。
其实关于疫情,我写了好几篇文章,多的问题我不再赘述,最后谈几点。
最近有很多小作文,言必称:我海外有一个朋友,得了新冠,没事儿。
或者说:我海外有好多朋友,都没事儿,没一个死的。
这种小作文毫无意义,或者说对病毒完全不理解。
最新的数据,就在这3年时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美国。
美疾控中心下属全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人的人均寿命从2019年的78.8岁,下降到了今天的76.1岁。
美联社在报道中称,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和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两年降了近3岁,上一次出现如此降幅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而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7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在全球中高收入国家中已经位居前列,并且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小作文作者的朋友不是没死吗?他的朋友不就能代表美国人吗?
那我想问,为啥美国人的人均寿命大幅度的下降?
是因为外星人攻打美国了吗?
还是俄乌冲突打到美国西海岸了?
是因为美国疾控中心的报告分析认为,新冠疫情是导致美国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其他主要原因还包括意外伤害、心脏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自杀等。
不过那都无所谓,死的都是美国底层、重症患者、长期慢性病患者......这些美国人,是没有资格做那些作者的朋友的......
全球都已基本躺平,而我们还在艰难的摸索最优的抗疫策略,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尽管.....国家的这种努力并不被很多人所认可,一旦严一点,就要挨骂,一旦放宽一点,也要挨骂.....
尽管,我们的主要健康指标在全球中高收入国家中已经位居前列......但人类并不感激罗辑,不过中国依然在骂声中负重前行。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
是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
是因为这些吗?
是的,这都是原因,但并非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始终坚守的底线与理念。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理念,盎撒人自然不懂,有少部分我们的同胞,似乎也不太理解。
编辑于 2022-11-17 16:04・IP 属地贵州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裕立普惠-李先生 - 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花村妇联主席 - 29 个点赞 👍
政策放得越松漏在外面的感染者就越多,进而导致越多的区域被封控。
国内疫情失控的局面起源于第九版,在此之前都只是呈点状发生,都被飞快的摁下去了,此时身在国外的人员破口大骂防疫政策尚且情有可源,身在国内且没被封控过的人也大骂防疫就只能说蠢了:这帮玩意儿真就这么想要被封?
2022年,第九版来了,入境政策放松,这些身在国内且没被封过的人终于得尝所愿,这下满足了吧?
现在好了,又来了个20条,那些大骂防疫政策且没被封过的人很快就有机会尝尝封控的滋味了,还是没有违反国家政策、没有层层加码的情况下封的哦,惊不惊喜?
躺匪们似乎真的相信防疫政策的放松是他们逼逼叨叨的成果?
现在重症比例极低要归功于疫苗的广泛施打,而不是躺匪们逼逼叨叨的“毒力下降”,之前疯狂攻击国产疫苗的正是这帮人,我很希望它们能言行一致真的没打疫苗。
编辑于 2022-11-19 07:28・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笨笨 - 2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RS-cailin - 2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青陆 - 13 个点赞 👍
说真的,这事儿还真是的搞全国一盘棋,就拿石家庄来说,我个人是对石家庄这种情况很支持,别说我没在石家庄怎么的,就说苏州现在不查不做我都愿意,周边的朋友同事也都愿意。主要是苏州现在平稳。但是毕竟一个城市这么弄没用啊,苏州这两天连续有五六十例阳性是石家庄某中专的(应该是学校拉出来就业的),在苏州这边是落地隔离闭环了,要是去别的地方一个不留神就传开了,倒不是怕阳性,就说怕一有阳性就封城,一封没完没了,有些地方通告说是没封城,但是就是不让你走,这咋办?高价菜,公司请不了假,说理都没地方说去,什么国务院投诉,什么12345,什么网络上访,有个卵用,我这都半个月了。。。
关于公司请不了假得说一下,不是公司不批,是请防疫假首先行程码是黄码以上或者目前在中高风险区域。有些地方给你绿码,不划风险区,就是不让走,你红口白牙去跟公司请防疫假,公司咋核准?
编辑于 2022-11-17 23:49・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mo聊人 - 3 个点赞 👍
总之,国家层面联防联控的政策是很全面的,其优化措施也是面面俱到的,
既不能一封了之,也不能一放了之,
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随意减码,
目的地不得拒绝接收滞留返回人员;
以及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联动管理;
等等,
无疑都是极端正确的。
贯彻执行的时候,总有一些偏差,
自己所在的重庆,疫情正扩散,
各级防控机构也都努力在贯彻执行二十条,
天天核酸检测,也很到位,
但,为了严防扩散,小区仍然坚持要求“足不出户”防控措施,
这些,可能也是小区层面的“联防联控”的具体措施,
毕竟稍有不慎,地方各级政府疫情防控机构的责任是无法下行的,
毕竟即便本小区周围,层层叠叠的都是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域,
本来按二十条措施,几天的核酸检测排除了小区的阳性风险后,可以“放开”,
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以及有疫情扩散风险时,是不能随意“减码”的,
大概这也是新政的灵活操作之处。
事实上,这个题压实到基层,做起来也忒难。
为保险起见,还是只能“封控”管理为上策。
毕竟,重庆疫情地图不忍目睹。
重重叠叠,地图上都不好显示了。
发布于 2022-11-17 21:20・IP 属地重庆查看全文>>
無何有之鄉 - 2 个点赞 👍
有整治层层加码的惩戒措施么?
公布层层加码的举报电话了么?
我的问题就这两点,这两点若是闪烁其词含含糊糊,那对不起,反对无效,甚至可以理解为变相鼓励。
发布于 2022-11-17 23:5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大河马先生 - 2 个点赞 👍
过度防疫行为,是对动态清零行动的极大阻碍。
反对过度防疫,就是在坚决的执行清零,这个逻辑一点也不矛盾。
现在很多人开始反应过来,正视这个问题,万事物极必反。
一个人随地吐痰,另一个人不能为了不让他吐痰拿砖头砸他。
要明白极端的过度防疫行为,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其实对动态清零行动的极大阻碍。
违反防疫的人员,本应是个民事责任的级别,但如果防疫人员造成了刑事责任的后果,这将使人民群众对防疫极大的抵触,最终结果其实是反防疫的行为。
反对过度防疫,就是在坚决的执行清零,这个逻辑一点也不矛盾。
编辑于 2022-11-19 19:57・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Jackel zhao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朱栗敏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Fallen Boy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天天好心情 - 0 个点赞 👍
现在要么就是宽松的可能造成快速的大范围的聚集传播,要么就是检测的方式持续可能减少这种检测点带来的不方便。要么就是我直接继续的进行出行限制和管控。
我觉得就是现在每一个地区的政策完全是自己规定或者没有一个普遍的方向。即使有这些规定或者是要求,有的地方执行起来也是不一样。有的可能就是非常的宽松。有的就是你还得要非常严格的执行检测。
比如我们现在进入任何的地方扫码的方式或者限制这个在聚集场所的活动,包括一些正常的工作学习影响和考试的延期,甚至我现在每天早上都是要先检测之后才能工作。
你这其实都是造成非常不方便。所以我觉得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意见才行,不能只是出台那个20项措施。
发布于 2022-11-18 09:4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REVORKAVANA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