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别的小朋友主动打我,老师让他道歉了,为什么我就必须得说没关系」,如何回答?
- 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八云社 - 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孩子,因为老师并不打算帮你讨回公道,他只是走走流程而已。
你这一生将会遇到很多不公,但这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那些让你吞咽和消化这些不公的人,它们会以各种各样的身份出现:老师,警察,朋友,上司,路人,网红,文痞,权威,公知。。。甚至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妻子。
你不可避免会遇到,但不要被它们同化。
它们已经麻木到自我催眠,也试图催眠别人的程度了——你不接受和原谅不公就是不大度,不宽容,不够格局,它们只会变相的对受害者施压,对施暴者纵容。扭曲你的意愿,强加它们的意志与你之上。
孩子,不必原谅他们。
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当率性由心,恩怨分明。
发布于 2022-06-01 11:3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李白龙 - 23859 个点赞 👍
你说我滴个心肝小宝贝亲爱滴儿啊,你过来,为父教给你其中的奥妙。
然后告诉他:
这世上,话,都是说给外人听的;事,才是希望外人给自个办的。
这世上,劝人大度的,不少是庸人;劝自己大度的,才是狠人。
我一条一条给你讲。
咱先聊说话这块儿。
别人打你了,冒犯你了,你吃亏了。
这事一帮人都在旁边看的真儿真儿的呢,这帮人的眼跟嘴,决定你未来的风评。
你看你挨揍,还没反击,老师跟神仙似的从天而降,说大圣棒下留人!
这就等于给你施个定身法,你是断不能再动手打回去的, 否则你得罪的就不是这打人的小孩,而是拿老师说话当放屁,她以后不会轻饶你。
老师的面儿,你得给。
他叫内小孩道歉,你完全可以不说没关系,掉头就走。
但这个办法,在老师跟旁观小群众眼里怎么评价你?
人家得说你是既挨了揍吃了亏,而且没原谅对面,又摄于老师官威不敢还手,还憋一肚子气扭头走了,这心胸忒也狭隘。
你是不是吃了挨揍和风评的双重亏?
那么,挨揍的亏既然已经吃了,风评上咱就得找回场子来。
你说句没关系,甭管你心里想的是不是真的没关系,但从老师到小群众,是都脚着你高风亮节的。
理和仁,你就都占齐喽。
但凡你会利用这道德优势,以后小群众再有事,你说话就有分量。
且但凡你以后再有点什么事,老师也乐意向着你说话,因为他心里你已经是个仁义孩子了,这种第一印象是挺重要的。
你看西游记里的孙猴儿,遇上过好多妖怪,哪个都是主动来犯,先捅咕他跟他师父的。
孙猴儿吃了亏,快把妖怪干死内一刹那,天上下来个老神仙,说大圣别打,这是老夫坐骑成精了,给个面儿呗?
孙猴儿次次都给面儿。
给面儿的后果,就是他后头再遇上什么妖怪,都有神仙过来帮他忙。
孙猴儿没抡下去的内一棒子,就是你说的这句“没关系”。
假使孙猴儿不给面,把这些有人护着的妖怪,什么青牛精红孩儿之类的,全都一棍子抡死了。
那后来他再遇难,就不会有什么二十八星宿下凡帮他平事儿啦。
所以,面子这玩意,你给别人了,风评好了,就是给自个以后铺路呐。
你看内些没背景的妖怪,白骨精什么的;还有内些没后台的土匪,眼看喜耳听怒之类的六位,是不是都叫猴哥一棒带走了?
这就告诉你个道理,宽容还是复仇,不在于你对立面是谁,而在于环境场合,周遭人等,以及背景后台。
假使说,这小孩是放学路上,就你俩,他给你一家伙,那你还跟他说没关系么?
这时候再说没关系,就是怂,他以后得变本加厉扒拉你。
此时正确的做法不是没关系,而是抽他个没脾气。
所以啊
当着大把的外人,你宽容了,就是走群众路线了。
当着头上的权威,你宽容了,就是给自个加信任分了。
所谓占大便宜吃小亏,便是如此。
此其一。
二一个,人越狠,嘴越善。
这孩子打你了,老师叫他道歉了,你要是不说这句没关系,气呼呼掉头就走。
从老师,到同学,尤其再到这孩子本人,心里都马上有个计较:
这事没完。
对啊,你揣着气呢谁都看出来了。
那么,过几天月黑风高,你仇家小孩放学路上,叫个蒙面人揍一顿,还把零食都抢走了,你说这事大伙第一反应是谁干的?
肯定是你。
因为你当天的表现,给的就是“劳资没原谅你”的态度。
那么他被打击报复了,大伙下意识的就会联想到你,你说你冤不冤。
而你如果当场给个没关系的态度,而且面子上和颜悦色,甚至拉着他手,说咱哥俩以前是有点误会的,择日不如撞日,咱就在此说开了吧,我以前有我的不对,也给你道个歉,我在全体师生面前郑重宣誓,以后咱哥俩得好的跟一个人儿似的!
集体鼓掌。
你就是佛啊你。
以后你天天上课给他抄作业,下课陪他上撤硕儿,到撤硕儿给他解皮带……叫大伙都看着你对他好。
过几天,他放学又让人把零食抢了。
大伙第一反应是,你看看这小恶人,在班里欺负人遇上佛爷了,出门指不定又得罪谁,叫人给办了,狗改不了吃屎,活该。
断不会有人觉得是你干的,你是佛爷么。
其实呢,内蒙面人,他奏是你……
所以没关系这句话,是给一段不好的关系画上个句号,以后当事人再有不好的事,也轮不到你当嫌疑人。
这可是谋略里的一记阴手招式。
你看看爸爸内些领导,能爬到内个位置的,有一个是善茬么?
但他们平常都表现的宽容大量,上善若水的。
他们总表现出,别人得罪我了,我也不计较,叫大伙也都看到我的不计较。
等有天我逮住机会收拾这人了,大伙也得说我是对事不对人。
嫩一点的领导,才把对谁不满都写在脸上,他收拾这人时候,大伙都觉得他是对人不对事。
这种领导,就是不会说“没关系”的生瓜蛋子。
所以啊
这句没关系,其实是个咒语。
别人正面冒犯你,你祭起“没关系”魔咒,相当于你闪现到了他的身后,逮住机会,你就能背刺他,还不着痕迹,不落埋怨。
因为这句没关系,等于把前边的恩怨全清了,账全平了。
以后你长大,有人搞你,你心里越说此仇不报非君子,嘴里越得宽恕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这是麻痹对手叫他觉得前尘旧事一笔勾销的狠手段。
他越松弛,就越容易露出破绽,你给他整一波大的机会,就来的越早。
天下诸般笑面老虎,诵经阎王,佛面修罗,欢喜夜叉,皆精擅此道。
注意,为父不是教你做个坏种学此道,而是叫你以后遇到各色人等防此道。
若你以后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大事,你自己都觉得此事无法被宽恕,对面轻描淡写说句无妨,你就更得提防此人。
他可能是个真狠人儿。
所以你这句没关系,说的太值了。
虽然人常说是非恩怨转头空,但很多时候,你转头了,对方却不一定转,反在你背后一刀削在你勾子上,疼得你俩月坐不了禅。
故
“对不起”,“没关系”,只不过是言语上的谅解,却未必是心灵的宽恕。
人的一生,若流于表面松懈于言语,行为,情绪或者是态度之下,终究落了下乘。
学会穿透这些幻觉,直与人心对峙,才算脱了俗胎,登堂入室于高手之列。
叫自己当个说“没关系”的人,而非说“对不起”的人,才能杜绝复仇之后患,夯实仁厚之根基。
这世上物质是守恒的,你说了没关系,吃的亏可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化作金银,帮你买来不少人心呐!
常言道化干戈为玉帛,乃是化你与仇家之干戈,为你与天下之玉帛,而后天下帮你与仇家起干戈,岂不美哉。
望你善用此道,斩妖邪,伏魔王,莫以之造孽,也算不枉为父今天一番教诲ho……
发布于 2022-05-31 19:0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虎山行不行 - 1479 个点赞 👍
小朋友,别的小朋友打你了,然后老师让Ta向你道歉了,你可以不说"没关系",你可以把你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比如说:“你打我,我很疼,我很难受。“

“你不是主动向我道歉的,是老师让你向我道歉的, 这让我心里不舒服。”
“你经常欺负我,我不原谅你。”
有些小朋友打你了,你去和老师说,Ta向你道歉了,但是这个小朋友经常欺负你,Ta以为向你道歉以后,这件事就过去了,可是你心里仍然很难受,这个时候,你如果马上说没关系,Ta下次可能还会欺负你。所以你如果不开心,不高兴,你可以大声和Ta说:“我心里还是很难受,我现在不想原谅你。”
小朋友,这是你的权力,你要学会一样本领——拒绝。
但是,如果小朋友只是不小心碰到你,没有把你碰得很疼,或者这位打人的小朋友觉得自己真的错了,你还是要原谅Ta的。
不想笑的时候,你可以不笑;不想和哪个小朋友玩的时候,你可以不和Ta玩,不想原谅别人的时候,你可以不说没关系。
以前,每当小朋友来告状:“徐老师,Ta打我的。”
我了解情况以后,一般都是批评那个打人的小朋友,然后让Ta和另外一个小朋友道歉,当然,也要求被打的小朋友说一句:“没关系!”
后来我发现,会打人的小朋友,还是很会打人,受欺负的那个小朋友,同样很容易被受欺负,所以后来小朋友来告状,我会根据情况来处理这件事。
小朋友打架的时候,抓破了别人的脸,或者使用了工具,问清情况以后,我会问那个被打的小朋友:“Ta向你说对不起,你会原谅他吗?”
我会问那个打人的小朋友:“如果你玩得好好的,小朋友就来抢你的玩具,把你脸都抓破了,你会怎么想?你愿意原谅这个小朋友吗?”
我发现,喜欢打人的小朋友,就是打人以后,以为说一句对不起,事情就翻篇了,打人的成本太低,因此经常打人。经常被打的小朋友,大概率是不敢反抗,不懂得拒绝,别人一道歉就原谅,所以成为经常被欺负的对象。
这天,又有小朋友来告状:“徐老师,小萌不跟我玩的。”
我走过去:“小萌,和老师说说,你为什么不愿意和他玩?”
“因为他每次都抢自己想玩的玩具,还不让大家一起玩。”小萌说。
“是这样吗?”来告状的小朋友低下了头。
“你想和一个经常抢玩具,不懂得分享的小朋友玩吗?”我对他说,小朋友摇摇头。
几天以后,我发现,那位经常抢别人玩具的小朋友学会了分享,和其他小朋友的矛盾少了,拒绝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也少了。
有些道理,教育者不说,小朋友是不可能自己领悟到的。
“三月不让我们玩积木。”有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告状。
听见小朋友的话,三月有点不好意思,他看着我,等着我的批评。
“这盒乐高玩具是三月带来和小朋友分享的,前几天都是班里的小朋友在玩,今天他想自己玩一下,这是他的,他有权利这样做哦。”听到我的话,三月开心地笑了。
我们总是教育小朋友要团结、互相帮助、分享,在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责怪懂得拒绝的小朋友:
“Ta比你小,你要让着Ta。”
“小朋友之间要学会分享”。
“Ta都向你道歉了,你要说没关系“。
忽视矛盾发生的原因,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那些性格比较软弱,比较讲理的小朋友,总会变成吃亏的那一方,渐渐变得不敢说“不”。
开始,对于我的做法,不少家长有不同的意见:“你是老师,怎么能肯定小朋友不友善的行为呢?”
我告诉家长:“如果友善、善良变成一些小朋友欺负他人的借口,你愿意要这样的友善吗?”
作为老师,我会关注小朋友之间排斥、欺负的行为,努力让小朋友不成为欺凌的对象。人际交往中的帮助、分享、谅解,应该是相互的、快乐的。我用我的方法对小朋友说:“你有拒绝的权利 。”
拒绝和分享的矛盾在父母育儿的过程中同样存在。
前面一个家长,孩子两岁多,当妈妈的明明知道自己的宝宝不愿意和别人交换玩沙工具,却被他人的言论所洗脑,这个时候竟然想教会孩子学习分享。自己不懂拒绝,面对一个叨个没完的老太太,指望一个孩子学会拒绝。
这个时候,如果当妈妈的说一句:“对不起,我家宝宝现在不愿意和别人交换锹。”
她的宝宝就可以从妈妈那里学到拒绝的技能。
许多家长不尊重孩子的物权,因此,当父母拿着自己认为已经不适合孩子玩的,本属于孩子的物品送人时,根本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愿意,会被认为是孩子自私、不懂事,下面提问的这位家长,就是这样的心理。他们不知道,有些儿时的东西,珍藏着孩子美好的童年记忆,孩子有拒绝的权利 。
人际交往中,分享、帮助他人是一个快乐和得到的过程,虽然得到的形式并非一定是物质的,但最隹的状况一定是快乐的,如果自己的付出只是给自己添堵,这种分享和帮助就变得毫无意义。
父母要让孩子拥有拒绝的技能,让孩子学会说:“不”,只有懂得拒绝,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小朋友,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
以上原回答,谢谢大家的点赞,趁中午这个时间,统一回答大家的一些问题。
有些知友说我回答得比较保守,职业的关系,要守住心里的那个度,这一点想必不用解释。
有些家长说孩子学不会,像题主的孩子,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他心里不服气,那么当孩子提出质疑的时候,家长的回答要简洁明了。
“你可以不说。”
学龄前儿童,如果父母回答:“如果你心里不愿意,你可以不说。”
这样小朋友就会被绕进去,不知道怎么区分“心里愿意和不愿意“这件事情,抓不住重点,和小朋友说话,一定要把你的态度非常明确地摆出来,让小朋友一听就懂。
然后你接着问他:“为什么你不想说没关系呢?”
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给出你的意见。
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我。”
父母:“你做的很棒!你不想和他说对不起,那你想说和他什么呢?”
如果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回答,父母就可以教小朋友:“我不接受,因为你经常打我。”
告诉小朋友,你不想说对不起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什么都不说,人家会觉得你好欺负,所以你要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
教会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常生活中父母喋喋不休的说教,对小朋友没有太大的作用,当小朋友受到欺负,碰到纠纷的时候,针对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效果最好。学会拒绝,同样是要下功夫的事情。
还有的家长说,怕引起老师的不满。我想,假如你的孩子在幼儿园不是一个小霸王,大部分老师并不会因为你的孩子学会拒绝而对你和你的孩子有成见,因为老师也是普通人,是讲道理的。
大部分习惯被欺负的小朋友,都是因为父母没有给他们撑腰。
也有些幼儿教师提问,如果老师这样做,家长投诉怎么办?
请相信,大部分家长是讲道理的。在我的观点里,老师要做到“平等的对待孩子,区别对待家长。”
这个意思是,哪怕家长到园长那里投诉你,作为老师,它要放下抱怨,平等的对待这个孩子,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职责。但是,如果家长到老师这里投诉某个孩子,老师要区别对待:经常被欺负的那个小朋友还手了,如果先打人的那个小朋友的家长来投诉,老师要和家长解释原因:因为你家的小朋友经常欺负这位小朋友,而且是先动手,所以把人家小朋友惹毛了。
老师站在公平的立场上,为软弱的小朋友说几句好话,矛盾会好解决得多。而且这样的老师,会得到班里大部分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幼儿园的小朋友,因为时时刻刻和小朋友在一起,对班里小朋友的性格脾气了如指掌,打架现象会第一时间发现,老师们要相信,公正对待孩子的老师,一定是受欢迎的。
编辑于 2022-06-01 12:40・IP 属地浙江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徐芃老师 - 906 个点赞 👍
遇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则:
第一,保持礼貌;
第二,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诉求。
“没关系”就是有礼貌的表现。但我建议换个表述。
因为“没关系”并不准确,你要真觉得没关系就不会找老师了,对吧?其实你们都认为这事有关系,并不会因为道了歉打人这件事就没关系了。
那么更好的回应是什么呢?是“我接受(暂时不接受)你的道歉”。
这一来是做到了礼貌。二来是并不让打人这件事变成没关系。三来是给了自己接下来表达感受和诉求的机会:
——“我接受你的道歉,但请你以后不要再打人了。”
或者,
——“我暂时不能接受你的道歉,因为我还很疼(我还在生气,我还很难过……),但我会考虑你的道歉。”
接受或者不接受道歉,不代表我要埋葬自己的感受和期待。我接受,但我讨厌你这样做,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这样做。我还不能接受,因为我还在气头上,不能违心。
“暂时”是给双方一个回旋的余地,不要把话说绝,到时候自己下不来台。
你确实在当下的情绪里无法接受,所以不想立刻表态,而且把原因说清楚了,对老师和对方来说也是合情合理,同时你们还可以继续保持往来的关系。
在你心情平复以后,记得给对方一个回复,否则即便事过去了,关系还是会有一点别扭。
当然如果对方屡教不改,一犯再犯,你完全可以无限延长这个观察期,这也是给自己留一个和对方彻底断交的后路,不给对方“既然没关系干嘛不理我”的口实。
总之,不要模糊错误,不要掩盖诉求,这两点不光对小朋友,对成年人也一样有效。
编辑于 2022-06-04 08:28・IP 属地新加坡查看全文>>
nell nell - 357 个点赞 👍
如果是我的娃,我会问他:谁告诉你必须说没关系的?
我家娃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被小朋友把脸抓破了,回来我特别生气。但是我有啥办法?我没办法!对方家长给我道歉了,小朋友也相互说了对不起和没关系,这事儿只好翻篇。然后过了没多久,那个娃走路又把我家娃推倒了,膝盖破了皮,洗澡都疼。我就!!!!!
于是我问我家猫球,为什么不还手?猫球很委屈,说,“老师说了谁动手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你要告诉老师。”我很不甘心,我问他,“那小朋友打了你,如果不是故意的,你生气么?”猫球说,“生气,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原谅。”于是我又问,“如果小朋友故意打你,你生气么?”猫球说,“生气,而且我不想原谅他!”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下,说,“即使他跟我道歉,我还是不高兴,老师罚他站批评他我也依旧不高兴,,,,但是!老师说打架是不对的啊!!!”
后来,过了半个学期,有一天猫球很兴奋地回来跟我说,那个老喜欢欺负人的娃啃到了硬骨头,欺负了班上一个比较凶的娃,结果被揍了一顿。虽然两只打架的娃被双双罚站,但是俩孩子打完架罚完站居然主动互相握手言和了。
从那以后猫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再也没有哭着回来说自己被人欺负了。但是我就比较惨,,因为会收到别的妈妈投诉,说我们家娃动手打人。
对于这种事儿,我就确认下到底谁先惹事儿的,我们家惹事我道歉;要是对方惹事儿在先,那对不起,挨揍活该----最烦就是这种又怂又爱撩的,还回家恶人先告状,谁还没个亲妈给撑腰了!
所以啊,老师要求不还手,要求说没关系,是站在她的管理角度考虑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乖孩子多吃点小亏,大家不要闹就好了,否则老师每天当裁判就得没完没了。这个我也完全理解。可是人,除了要懂得考虑别人的处境,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有时候正义和公平就是会缺席的,那这种时候要怎么办?默默忍受,还是哭唧唧回家找妈妈呢?忍着真的容易心态崩,忍一辈子多憋屈啊。找妈,妈也跟不了一辈子。所以,在损失可控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自己应有的利益。
而且世界上大部分的事都是小事,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呢。有人故意打你,然后他毫无诚意地道个歉,疼在你身上,你觉得有关系那就是有关系。觉得你不大度的话,那你可以马上两巴掌打回去,然后道个歉,双方扯平才是真的没关系。虽然跟老师面前不能这么干,但是道理可以讲得出来。
孩子觉得不想原谅,那就不原谅。
如果他真的觉得ok没问题,那也可以。也许孩子真的心胸广阔,我尊重他的想法,不会非要把我的想法强加于他,嘲讽他软弱(很多不吃亏的家长还挺爱这么干)。毕竟这个世界对心宽的人总是善意更多。
我可以接受孩子做一个不够大度的人,但是我不要他做一个对自己内心不真诚的人。
如果不原谅被老师问,他可以直接说,“我妈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补充的分割线————
看到有很多小伙伴觉得这样教育孩子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用拳头解决问题”或者“太过于斤斤计较”,其实这两个点儿我也认真的思考过,因为被别的家长投诉我也很烦恼。但是吧,我的结论是这样的:
1,我教育孩子可以“不原谅”的目的在于,我希望他是一个有“底线思维”的人。就是要他明白:“我可以有自己的心理底线,我感觉到不舒服了,我就可以说不。而这个底线不因为权威而转移退让。”因为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问题,有在面对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也有面对自己很想讨好或者不能得罪的人的时候,无论各种情况我都希望他能不要把“自我”压缩到无。这样的人生特别不幸福。底线思维就如同一个人的内衣:必须得有,覆盖区域不容侵犯。
2.孩子本身的性格基础是不同的。我相信会问这种问题的家长大部分是自己比较温和讲道理,孩子也是乖巧老实受欺负那一挂的。对于这种娃娃,咱们才会愁的慌,才会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还手是可以的!”要是养一个天天招猫逗狗的娃,那家长的苦恼就来自于“他老欺负别人怎么教育”了。我们儿童心理学的老师就给我们说,“每个小孩的性格就像水龙头,有的娃太谨慎,我们就要想办法把水龙头调的松一点;有的娃太奔放,我们就通过教育把水龙头调的紧一点。”因材施教才是每一个做爸爸妈妈的必修课,这个还没法抄作业。
3.宽容当然是个非常好的品质。但是宽容不是忍气吞声,懂事也不是委曲求全。我们要在明事理的基础上通过复盘和思考去训练和学习更好的社交方式。其实在我之前的答案里也有这种烦恼,小朋友太小,你让他可以反击,他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给你搞一天。但是我始终认为那只是技术端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有时候会讨论:“用蛮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么?”“和小朋友搞来搞去没时间玩很快乐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如果不开心了能不能先做出语言表达?”“和小伙伴在一起有争议可不可以学着我们的方式坐下来一起讨论两个人都喜欢的路径”,虽然进展很慢,但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真的有在思考在成长。不要担心自己家孩子是个傻子,他们一点都不傻。
编辑于 2022-06-01 14:5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一颗煤球 - 11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盛京剑客 - 104 个点赞 👍
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源于根深蒂固的人类求简心理,或偷懒的思维习惯。
所以回想起来,中学年代学到最牛逼的一句话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实事求是”。
……
道德教条和各种规则的僵化,源于人们往往忘了设定这些规则的初衷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些规则的制定本身只是取了一个约数,即对复杂的事实本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或阉割。
譬如:说谎是不对的。
这个命题或规则只是一个很大略的东西,绝对不能教条化执行。
同样:勇敢是对的。
这个命题也一样是大略的,绝不可以无条件适用于一切情况,如孩子看见歹徒行凶,勇敢冲上去搏斗。
……
所以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始终反思两点:
1.这件事情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事情本身的复杂性如何
扣住这两点,就能比较有效的避免教条主义错误。
发布于 2022-06-01 09:43・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简在我心 - 104 个点赞 👍
2岁的小麦麦踩到了我的脚,立刻跟上一句:“妈妈没关系!”
我说:“你应该先说什么?”
小麦麦才说:“妈妈对不起。”
我回答:“没关系。”
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了很多次,我都没有在意。
直到有一次,小麦麦揪我头发,而且只揪那一根儿,很用力地揪。
我“嗷呜——”一声大叫:“疼!”
小麦麦还是说:“妈妈没关系!”
我问:“你应该说什么?”
小麦麦乐呵呵地说:“妈妈对不起。”然后嘴角上扬,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我,好像在等什么,手上还攥着我那根头发。
可是这次,我真的不想说“没关系”。
懂的都懂,对于一个中年女人来说,头发是很宝贵的,我快及臀的长发,更是每一根都格外宝贵。
如果我说了“没关系”,那小麦麦就会觉得,揪妈妈头发是一件“没关系的事”,以后还是会揪。等到她力气大了,我的头发真的岌岌可危……
于是我一顿输出:“妈妈不会说‘没关系’。这不是没关系的。妈妈很喜欢自己的头发。你揪妈妈的头发,妈妈很疼。万一揪掉了,妈妈会伤心。”
这个时候,小麦麦不再笑了,手渐渐松开了我的头发。
她可能不全懂(至少懂一些),但她能感觉到,妈妈说了这么一大堆,她不喜欢被揪头发。
这个时候我想起来,一个月以前,如果小麦麦弄疼了我,会很认真地说:“妈妈对不起!”甚至半梦半醒间,她掐疼了我的咪咪(她习惯摸着我的咪咪入睡,妈妈们懂的),都会立刻说对不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麦麦省略了“对不起”,直接蹦到了“妈妈没关系。”而且说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歉意……
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可能就是因为每次她说“对不起”,我都会说“没关系”。
在麦麦幼小的心灵里,就把“对不起”和“没关系”绑定起来了。好像只要她说“对不起”,别人就一定要说“没关系”。
久而久之,麦麦就觉得,不管她对妈妈做了什么,妈妈都“没关系”,都不在意。所以,她干脆替我说出来——
你!没!关!系!
这事儿不能细想。
一方面,如果小麦麦伤害了别人,她可能会觉得,别人没关系,或者至少自己说了“对不起”,别人就“没关系”了。那她以后会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
另一方面,如果小麦麦被别人伤害了,别人说了“对不起”,小麦麦是不是也要“没关系”?那如果是像妈妈头发一样重要的东西,小麦麦并不是真的觉得“没关系”呢?
“对不起”和“没关系”并不是绑定在一起的。
发生这种事情,要的不是表面上的和解,而是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感觉,并且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内心的和解。
所以,最后,我告诉小麦麦:“你说‘对不起’,别人可以不说‘没关系’。当然,你不想说‘没关系’的时候,也不用说。”
编辑于 2023-06-14 19:58・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鹏蕃牛 - 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塔斯马尼亚雨林 - 5 个点赞 👍
女儿:爸爸,在幼儿园有人欺负我怎么办?
爸爸:那你就用你的小铲子铲他。
女儿:可是我是女生呀!
爸爸:那你就用粉色的小铲子铲他。
发布于 2023-06-15 13:42・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阅读修身 - 2 个点赞 👍
回答简单啊,你打不过他啊
你要打的过他,完全可以揍完他,向他道歉,不就可以了?
揍的过就揍,揍不过就只能接受"没关系",有关系又咋样?叫家长帮忙打吗?
现状就是这么糟糕... 默默享受吧...
编辑于 2022-06-04 11:3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wang da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倔强的老韭菜 - 1 个点赞 👍
我这暴脾气忍不了了,跟孩子说谁打你的,你给我打他,他打你一下你打十下,追着他死命打,打到没力气为止,妈妈给你去道歉,没事放开打!
老师让你说没关系你就说,然后等老师不在你再给我追着他死命打!你要是打不了他我回来不让你吃饭!
发布于 2022-06-01 11:21・IP 属地天津查看全文>>
金金木木水水土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荒漠落雨 - 1 个点赞 👍
老师让你干嘛就干嘛,人在屋檐下得先低头,是不是真的没关系自己评估,之后酌情揍到他满地打滚
1道歉-老师不是圣人,他们自己未必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但是老师的话得听,因为搞好关系才不至于上课被针对,不要任何事情都等着老师办,他们多数并不想真的解决,而是想赶快了结,其实告状讨公道这事就不该,无论如何不是个光彩的事
2没关系-也看这个“别的小朋友”以后有用没用,如果小朋友成绩挺好或者长得挺好看,或者老师家的,或者当地出名的,那说了就说了,私底下掰扯清楚,问问他原因,让他以其他形式补偿。以后还能当个朋友,当然了,弱国无外交,还应该佐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3揍他-他以后也没用,结交和不结交没区别,还结过仇,那揍他没商量,他人缘好就偷偷揍,人缘不好就班里开干,揍完翻篇别浪费自己的时间纠结这种无关紧要的人和事
小时候就是那个谁揍我就揍回去的小朋友,很多人我揍他一顿关系反而更好了,还请我吃东西,毕竟打完了也就不会记仇了,打得要属实痛快,儿童节送他个小礼物道个歉,这种有武力值的小朋友一般也不记仇,要从心里知道他们没有真的恶意
那是小时候,成年了就知道,揍不揍回去并不取决于是不是被揍了
编辑于 2022-06-01 15:22・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匿名用户 - 1 个点赞 👍
说到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
大概我5、6岁的时候,当时一年级,和一个三年级的干了一架,原因是什么?他非要我帮他排队打早餐,我怎么可能惯着他?直接就开干,确实菜,没打过,被摩擦了。事后老师情况了解完,我以为我能得到支持,可笑的是,当时那个破b老师,现在我都记得她的名字:颜燕,给我来了一个:“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人握个手就算过去了。我人都傻了,直接办公室开干,破b老师生气了,给我打了一耳光。这是前奏
回家后,我奶奶看我不吃饭,就问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我一开始还憋得住,几番思想教育下,就说出来了,我爸听到,火冒三丈,第二天早上拉着我就去学校找人了。先把老师从办公室一把提出来,先来一巴掌,然后要她把那人的爹叫他,他爹一到,也是直接给了一巴掌,可惜,我爹打架没输过,那傻叉啥也不是,被打服了,谁拉架谁一起挨打,完事,我爹把二头肌当着所有人给我看,那句话,现在忘不了:莫怕,你打不过,爸爸帮你打,你摸哈肌肉大不大。
我爹从小教我的就是,不找别人麻烦,谁找我麻烦,往死里打,出事他扛一切。我从初中开始先学拳击,后面学散打,mma也有接触,直到现在工作多年,孩子也有了,我教我的小孩还是我爹那一套,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其他的都是花里胡哨的。只要我小孩上小学,我不会让他去学什么琴棋书画,我一定让他学拳击,有天赋,可以走这条路,没有就留着打架用,让他从一年级开始到大学毕业,在拳头方面永远不吃亏。回到正题,对方做错了,说一句话对不起,我小孩我不可能让他说没关系,打你几下,打得你哪儿,原封不动还回去,有要和稀泥的我无视,不仅和稀泥还要拉偏架那就一起打。没了
发布于 2022-06-01 15:13・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哈哈哈哈哈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信号镜太阳炮 - 1 个点赞 👍
教小孩子还手的还是停停吧,把孩子教进拘留所后悔不及。
即使不能解决,只要家长层面知情达理,还是想办法沟通为妙,实在不行在想办法离开,幼儿园就那几年,较不起劲。
家长层面不知情达理,自有社会教他,欲先取之,必先与之,霸王当的时间越长越下不来,尽头即使不是监狱,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没有帮他教育孩子的义务。
跟孩子可以说明白,这就是社会规则的一种。跟妈妈给买个冰激凌,孩子要说妈妈真好或者谢谢妈妈一样,是规则 ,有好处的规则,这么说了妈妈下一回给买冰淇淋也痛快点。
编辑于 2022-06-01 08:09・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二民 - 1 个点赞 👍
诚实,应该列为首善。
必须言为心声,否则,虚伪会乘虚而入,损害智慧与道德的根基。
这句话应该修正为:如果你已经原谅了他,请说没关系;如果仍然记仇,气消了再与他握手,说声没关系。
法国诗人拉·封丹说:“人对真理是冰,对虚伪却是火。”
要警惕这种黑白颠倒的情绪流淌。
发布于 2022-06-01 07:44・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思想摆渡THINKTIC - 1 个点赞 👍
我会教孩子说
这次说没关系是为了给老师面子,不让他难做。
你如果你不喜欢说没关系,你可以这么回复他:
这次我就先放过你了,如果下次再这样,我可就不对你客气了。对吧,老师。
如果老师说不对,那你就反问老师:所以他下次还可以继续打我,而我不能还手?
如果老师说对,那就你下次直接还手,冲我教你的那几个地方使劲打就行了。
发布于 2024-07-14 10:52・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暗示风景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道小忘 - 0 个点赞 👍
儿啊,"说"句没关系,和真的没关系,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话是说给老师听的,一句"没关系"能满足老师的需求––息事宁人。
在老师那儿,你也有了一个好孩子的基本印象。
虽然不愿承认,但在幼儿园里,老师无疑是审判者一样的角色,影响着你整个童年生活的体验。
当审判者默认你是好人的时候,未来,你就能免受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这句话,说了就说了,和你内心真实想法,半毛钱关系没有。
发布于 2022-06-01 11:43・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小庄 - 0 个点赞 👍
请注意,前提并不是必须回答“没关系”。
我们有不原谅的权利,如果让霸凌者知道挽回一段同学关系这么轻而易举,那么真诚的道歉就没有意义了。不论如何,都有不原谅的权利。
发布于 2022-06-01 11:41・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水星S-tar - 0 个点赞 👍
这就是老师主导的当代校园霸凌,但是你不能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这个事情,家长有能力的话去投诉老师、去运作换班换学校,一定不要让孩子和老师对抗,力量严重不对等。
不要轻易相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但老师的一面之词也不足新,真想可能并非孩子描述的这么简单,比如在对方出手之前,有没有可能已经忍了很久了,自己的孩子虽然没有动手打人,也去欺负别的孩子了呢?
发布于 2022-06-01 11:38・IP 属地河北查看全文>>
行走 - 0 个点赞 👍
我的回答是,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
先打一拳,边打边说对不起,然后就和他打我两清了。
之后再打一拳,再问老师,我说对不起了,他为啥不说没关系。
是不是没听见,那我再打一拳,直到他听见为止。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和老师怎么滴的水,我就怎么涌泉相报。
发布于 2022-06-01 11:33・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懵懂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渔村的小农民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陈龙 - 0 个点赞 👍
可以问问孩子他犯过错误吗?他犯了错误希望得到原谅吗?被原谅之后还可以再犯吗?再犯怎么办?
对于幼儿园里没什么严重后果的小事件,第一次对方道歉后可以说“没关系,你以后别这么做就好了”,第二次坚决打回去。
发布于 2022-06-01 11:2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蓝色知更鸟和我 - 0 个点赞 👍
因为人就是要会装,
我可能会教孩子:别管心里怎么想的,当着老师的面,嘴上就得大方敞亮地把这句“没关系”说出来,而且说这话的时候最好脸上带着“我没放在心上”的自然表情
之后给孩子报个散打班,他心里有气找个老师不在的时候打回去就行了,然后对方告老师,就三句话“我是跟他闹着玩呢”、“不是故意打到他的”、“对不起”,然后带着“我说的是实话”的真诚表情
(嘴上占便宜什么都不是,实际占便宜才叫占便宜)
其他各种手段都是迂回间接的、不一定有效的,教孩子把刀抢到自己手里才是最稳妥的
编辑于 2022-06-01 11:28・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1.j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