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的娃,我会问他:谁告诉你必须说没关系的?
我家娃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被小朋友把脸抓破了,回来我特别生气。但是我有啥办法?我没办法!对方家长给我道歉了,小朋友也相互说了对不起和没关系,这事儿只好翻篇。然后过了没多久,那个娃走路又把我家娃推倒了,膝盖破了皮,洗澡都疼。我就!!!!!
于是我问我家猫球,为什么不还手?猫球很委屈,说,“老师说了谁动手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你要告诉老师。”我很不甘心,我问他,“那小朋友打了你,如果不是故意的,你生气么?”猫球说,“生气,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原谅。”于是我又问,“如果小朋友故意打你,你生气么?”猫球说,“生气,而且我不想原谅他!”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下,说,“即使他跟我道歉,我还是不高兴,老师罚他站批评他我也依旧不高兴,,,,但是!老师说打架是不对的啊!!!”
后来,过了半个学期,有一天猫球很兴奋地回来跟我说,那个老喜欢欺负人的娃啃到了硬骨头,欺负了班上一个比较凶的娃,结果被揍了一顿。虽然两只打架的娃被双双罚站,但是俩孩子打完架罚完站居然主动互相握手言和了。
从那以后猫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再也没有哭着回来说自己被人欺负了。但是我就比较惨,,因为会收到别的妈妈投诉,说我们家娃动手打人。
对于这种事儿,我就确认下到底谁先惹事儿的,我们家惹事我道歉;要是对方惹事儿在先,那对不起,挨揍活该----最烦就是这种又怂又爱撩的,还回家恶人先告状,谁还没个亲妈给撑腰了!
所以啊,老师要求不还手,要求说没关系,是站在她的管理角度考虑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乖孩子多吃点小亏,大家不要闹就好了,否则老师每天当裁判就得没完没了。这个我也完全理解。可是人,除了要懂得考虑别人的处境,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有时候正义和公平就是会缺席的,那这种时候要怎么办?默默忍受,还是哭唧唧回家找妈妈呢?忍着真的容易心态崩,忍一辈子多憋屈啊。找妈,妈也跟不了一辈子。所以,在损失可控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自己应有的利益。
而且世界上大部分的事都是小事,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呢。有人故意打你,然后他毫无诚意地道个歉,疼在你身上,你觉得有关系那就是有关系。觉得你不大度的话,那你可以马上两巴掌打回去,然后道个歉,双方扯平才是真的没关系。虽然跟老师面前不能这么干,但是道理可以讲得出来。
孩子觉得不想原谅,那就不原谅。
如果他真的觉得ok没问题,那也可以。也许孩子真的心胸广阔,我尊重他的想法,不会非要把我的想法强加于他,嘲讽他软弱(很多不吃亏的家长还挺爱这么干)。毕竟这个世界对心宽的人总是善意更多。
我可以接受孩子做一个不够大度的人,但是我不要他做一个对自己内心不真诚的人。
如果不原谅被老师问,他可以直接说,“我妈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补充的分割线————
看到有很多小伙伴觉得这样教育孩子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用拳头解决问题”或者“太过于斤斤计较”,其实这两个点儿我也认真的思考过,因为被别的家长投诉我也很烦恼。但是吧,我的结论是这样的:
1,我教育孩子可以“不原谅”的目的在于,我希望他是一个有“底线思维”的人。就是要他明白:“我可以有自己的心理底线,我感觉到不舒服了,我就可以说不。而这个底线不因为权威而转移退让。”因为一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无数的挫折和问题,有在面对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也有面对自己很想讨好或者不能得罪的人的时候,无论各种情况我都希望他能不要把“自我”压缩到无。这样的人生特别不幸福。底线思维就如同一个人的内衣:必须得有,覆盖区域不容侵犯。
2.孩子本身的性格基础是不同的。我相信会问这种问题的家长大部分是自己比较温和讲道理,孩子也是乖巧老实受欺负那一挂的。对于这种娃娃,咱们才会愁的慌,才会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还手是可以的!”要是养一个天天招猫逗狗的娃,那家长的苦恼就来自于“他老欺负别人怎么教育”了。我们儿童心理学的老师就给我们说,“每个小孩的性格就像水龙头,有的娃太谨慎,我们就要想办法把水龙头调的松一点;有的娃太奔放,我们就通过教育把水龙头调的紧一点。”因材施教才是每一个做爸爸妈妈的必修课,这个还没法抄作业。
3.宽容当然是个非常好的品质。但是宽容不是忍气吞声,懂事也不是委曲求全。我们要在明事理的基础上通过复盘和思考去训练和学习更好的社交方式。其实在我之前的答案里也有这种烦恼,小朋友太小,你让他可以反击,他鸡毛蒜皮的事儿都能给你搞一天。但是我始终认为那只是技术端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有时候会讨论:“用蛮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么?”“和小朋友搞来搞去没时间玩很快乐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如果不开心了能不能先做出语言表达?”“和小伙伴在一起有争议可不可以学着我们的方式坐下来一起讨论两个人都喜欢的路径”,虽然进展很慢,但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真的有在思考在成长。不要担心自己家孩子是个傻子,他们一点都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