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8 日,是中国第 25 个记者节。但记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
记得20年前,记者的社会地位不比医生和教师低,现在已经沦为很一般的职业了,甚至会被污名化。
- 105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without sighing - 984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吾为中夏之人 - 210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十多年时政记者已转行。
去政府大楼跟拍领导,经常遇到群体上访人员,呼啦啦一群,大门堵的水泄不通。看见个人,就要说法,要赔偿。
我伶个摄像机路过。上访人群:“这有记者!你们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吗?我们的事你必须报道报道!”
我倒想给你们报道报道。
问题是这么大事是我一小记者能说了算的?我是记者不假,我也是党委政府工作人员,有组织有纪律的,没有领导许可,肯定不能给你拍,拍了它也播不了啊。
领导都要求政绩,好升官。你那些事,怕不是拖了十年八年了,相关责任人都换几批了,中间肯定利益繁杂。给前任擦屁股,掏现任政府的钱,解决个上访问题,显然不如其他政绩工作容易出彩。捂都捂不住呢,还让记者报道,把事搞大,更别想。
话说回来,谁不想做个正义的记者呢?但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从职业本身讲,国内记者绝大部分都是吃公家饭的,事业编制,灵活性和创造性都严重受限。
做节目,当记者,水平高低先不论,第一要素是用户。你这东西做出来给谁看呢?谁是你的用户呢?
很显然,党委,政府,单位上级领导(书记,省长,市长,宣传部长,台长,总编辑等等)是记者最重要的用户,记者是为当地党委政府服务的,工资领导发,节目领导审,职务领导提,工作领导分配。
你做正面报道的政绩节目,宣传政绩,你好我好领导好。如果老百姓碰巧也喜欢,那更好。记者升职加薪,官民皆大欢喜。
你做正面报道的企业节目,这些企业能混大的,那都是妖精,差你记者这点红包钱。很容易就找个符合中央精神的,符合地方实际的工作亮点,进行报道。报道合理合规,双方各取所需,还有不错的灰色收入。
你做点人物系列节目,肯定是因为这个人非常出色,他也吸引了你,做好这个节目是必须的。结识这么优秀的人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大家都希望记者敢于针砭时弊,揭发不公,打抱不平。
但是做负面报道的节目那就难多了。相关利益线条的官员会全力阻止。如果没有来自更高层的权力支持,根本做不了。所以你能看见的揭发负面报道大多来自中央媒体。
呼格吉勒图案最关键人物,记者汤计,任职中央媒体,有写内参的权利,他的报道能直达中央领导办公桌。案子当时已经真相尽出,铁定冤案,就这样,还拖了好多年才处理。
换成地方小记者,敢报道这事,早都不知道跑哪吃灰去了。这种重大冤案,肯定牵扯一大串官员,有严重违法的,有渎职的,有受贿的,有包庇的。
上级领导一个电话:你们单位有个某某某,没事别他妈出来了,在家剪剪片子,打打更得了。还有,你们单位选人用人,用点靠谱的,用点党性原则强的,下次再搞出事,你自己去跟书记解释。
本单位领导:妈的不懂事,老子信任你,提拔你,重用你,你给老子惹这么大麻烦。
从行业上来讲,新媒体蓬勃发展夺走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挤占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
记者这行当,以前可是垄断职业。垄断职业哪有混的不好的。没有网络之前,宣传渠道就那几个,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想干点啥,想做个宣传,得求记者。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声渠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报道方式。比如各类突发事件,随便谁,手机拍一段视频,第一时间发到网上,顶一个特约记者。
从内容上讲,传统记者的报导手段也没啥大变化,远远落后于市场。在筛选用户,迎合用户心理,制造噱头,制造爆款等方面,手段远不如各类mcn机构,各行业深耕的大网红。
全民自媒体时代,记者是内容不行,赚钱不行,产出不行,思路不行。央媒大牌都个个离职呢,大部分人能吃上饭都不错了,要啥社会地位。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最后郑重强调——党媒必须姓党,其他有声量,有能耐的媒体,也必须在党的治理之下发出声音。君不见谷歌,Facebook之流,都是些什么玩意?这些狗东西进入中国,借着民主自由的称号夹带私货,蓄意作乱,颠覆我国几十年得来不易的发展成绩,不让党管着还行?
编辑于 2024-12-20 22:44・IP 属地北京继续追问
由知乎直答提供查看全文>>
洮原 - 1302 个点赞 👍
装什么外宾?什么导致的你不清楚的很吗?
查看全文>>
青空 - 764 个点赞 👍
新闻学是被谋杀的 但是凶手不是记者
查看全文>>
桀骜 - 600 个点赞 👍
英国记者加雷布琼斯。就因为如实报道了乌克兰大饥荒,结果在蒙古被大林派人做掉了。英国记者尚且如此,你还指望输联本国记者吗?差点忘了,输联没有记者,那就没事了!
查看全文>>
玉龙赤杰 - 151 个点赞 👍
举个例子:
12·22上海地铁11号线遭吊车侵入事故,当天的报道基本都是写“塔吊”侵入,而事故是有现场视频的,只要看一下视频就能知道不是“塔吊”侵入而是“履带吊”,即使不认识“履带吊”也应该认识“塔吊”吧,这么多媒体都没人确认一下?
直到当天下午,甚至第二天的新闻才改正过来。
这个专业性是真不行。
查看全文>>
知无不言 - 74 个点赞 👍
报道负面这个事本身就很受苏系国家的忌讳,因为苏系国家本身一个个都是完美的天国,让你动不动就报道各种负面,岂不是天国不完美了?
这类国家其实不需要记者,只需要传声筒,而那种真去深挖真相的记者更是不能接受,前些年那些动辄能报道真负面的历史,只不过是万恶资本主义影响的遗毒而已,随着逐渐恢复某个时代的信息管制做法,新闻领域必然是恢复到某个时代歌功颂德的本来人设。
查看全文>>
吾为中夏之人 - 57 个点赞 👍
如果你对任何大型活动感兴趣,比如某一个论坛或者某一次发布,再或者某一个展会,想知道有哪些人参与了,说了什么,专业人士如何分析和看待的。
百度一下,你会发现各大报纸和记者转发的全是通稿,甚至一张现场的照片都很难找到。
甚至还不如在知乎上问。
查看全文>>
陈年大枣 - 49 个点赞 👍
广东潮州大量商户逃避检查,集体关门?
官方回应,完全是谣言。
而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记者深入的报道。
官方的回应不是新闻,而事物的本来面貌才是新闻,不该缺席的缺席了,而不需要歌功颂德的却连篇累牍,难道这是职业素养。
米莱说,没必要养着只会吹捧的喉舌。
自己的地位是自己争取的,不是别人施舍的,靠行政维持,总有坝塌的一天。
当然,一些夹头、张公公、金哈哈等的拥趸,只想让你有立场,而不想让你有逻辑,更怕你用事实推理。
今年以一己之力报道油罐车事件的记者韩福涛,靠个人的力量立起了一项规定,但这些拥趸攻击韩记者是给境内势力递刀子,提供活靶子,狠不得蹂成纸片,透过频幕都感到牙咯咯响,韩不得不注销自己的微博。
该追踪事实的却不去追踪,好不容易冒出一个另类,却不受人待见。
记者地位直线一降,即有记者本身的原因,也有群体的原因。
查看全文>>
老主任 - 40 个点赞 👍
这事儿跟我国记者本身没关系,全是美帝国祸害的
查看全文>>
流浪的蛤蟆 - 26 个点赞 👍
2022年8月,河南郑州媒体最关注的焦点是——西安某景区的面条不够吃。
发现深水不敢摸,
遇见大事不敢说。
无奈盯着西安瞅,
曝光面条没给多。
查看全文>>
双笑生 - 24 个点赞 👍
某县深夜突发矿难事故,多名矿工被埋在坍塌的矿洞中,生死不明。
安全事故是大事,责任重于泰山!县委县政府立刻启动紧急预案。县委书记,县长带队先奔赴现场组织营救。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召集有关部门研究事故应对方案。
多名部门主官从被窝里被紧急叫醒,他们大多数都是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XX矿山事故处理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指挥部下设“抢险营救组”,“医疗救治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舆论引导组”等。其中“舆论引导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
重大事故成立”舆论引导组”已经是基层应对舆情的常规操作。宣传部领命后,由常务副部长牵头,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笔杆子由分管副部长带领奔赴现场,在指挥部的指导下了解事故原因,撰写事故通报通稿。一组由常务副部长牵头应对媒体和网络记者,做好迎接大量媒体记者蜂拥而来的准备工作。
宣传部估计了一下,直接包下了一家中型宾馆作为接待记者专门场所,同时新闻股和网信办密切关注媒体和网络动态,与打探事故信息的记者保持官方联系。现
查看全文>>
雪在飞 - 22 个点赞 👍
媒体存在的价值是:提供及时、真实、有价值的社会信息。
当媒体自觉不自觉地站位到宣传的角色,它就不再拥有真正的媒体属性,它也就不是媒体了。
作为附属于媒体的记者,当媒体的属性发生变化,记者的角色必定也跟随变化。
回避社会关切,甚至用虚假、扭曲的信息去误导社会大众,你还有脸自称媒体,自称记者?
没有谁污名记者,污名记者的,只能是媒体和记者自身。
老实说,记者再过记者节,脸皮有些厚了,算了吧。
查看全文>>
咚蹡蹡 - 20 个点赞 👍
因为言出一孔,于是所有工作只剩下对这「一孔」吐出来的东西进行Ctrl C+V的职业,地位怎么可能高??
查看全文>>
肥貓湯姆 - 20 个点赞 👍
20年入世以后,拆那的媒体是往第四权力方向发展的,虽然和主流国家有差距,但是定位定向很高。
有权力,才有社会地位。
现在媒体的定位定向是喇叭,是喉舌,是嘴巴。
村口树上的大喇叭能有什么社会地位呢?
爱吃辣的朋友会因为肛肠出问题忌口,绝不会因为口舌的刺痛放弃吃辣。
所以我们得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喉舌的地位不如肛肠远甚。
查看全文>>
大苏打 - 19 个点赞 👍
如果你提前知道辛辛苦苦读十几年书毕业后连实话都不能说,天天被捂着嘴,被领导牵着走,被教育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你觉得你还会想走这条路吗?
查看全文>>
不务正夜 - 17 个点赞 👍
焦点访谈这么一档老牌严肃的节目,你看一看近几年的视频,焦点访谈现在“访”和“谈”都阉了,甚至都不是“焦点”。
以前焦点访谈节目还有事件跟踪后续,是真的能聚焦问题推动事件进程。现在都是宣传片。
说白了,当机构被利益阶层牵制以后,记者就是个臭要饭的。
查看全文>>
雷雷i - 17 个点赞 👍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抖音一类的app刷到,就是现在一些媒体的记者,真的是特别喜欢播报、采访一些事件,然后“巧妙”的避重就轻,挑起各种矛盾。
比如,一男一女恋爱中发生矛盾,这些记者就避开两个人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放大经济方面的矛盾,标题一上来就是女方高消费啊、天价彩礼啊……然后采访当事人,也是着重表现这些内容。
然后看视频的人,上来就站队,引起对立,男女双方互喷。
再比如,群众和政府的,某小摊贩占道经营,被相关单位驱逐,记者就避开法律规定、摊贩造成了交通堵塞或环境问题,而且大多数城市是给了指定区域摆摊,摊贩不去。这时候,就又放大对摊贩的同情,标题一上来就是摊贩家里几个孩子、摊贩的孩子在街边做作业心酸、被城管呵斥流泪……
然后看视频的人,一上来更是二话不说,开喷,说政府不让老百姓活、说暴力执法、说没有人情味……
再举例说个热门事件,去年那个中学生在粮仓自杀的事,在警方还在调查时,抖音上一些记者西装革履的就在那报道,把各种小道消息渲染,暗示各种阴谋论,甚至在警方公布结果后,还在网上质疑和带节
查看全文>>
薄荷糖糖 - 16 个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