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园口事件」的结果来看,这次行动是否是弊大于利的?
- 2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1963年8月,华北地区持续降雨,华北各支流水量严重超标,最后都将汇聚到海河。
为了确保海河下梢某城市和津浦路安全,动用了一切措施阻挡洪峰进入海河。结果是冀中、冀南顿成泽国。总计洪水淹没耕地6600万亩,受灾人口2200万人,死亡5600人,伤46700人,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60年代的60亿,一个工分一毛的时代)
河南“75·8”水库溃坝,又称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75·8特大洪水”、“板桥溃坝”,是1975年8月发生在中国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的一次大规模溃坝事件,包括板桥水库在内的62座水库在台风莲娜的特大暴雨影响下相继溃坝。淹死人数有8.56万(当月数据)和“超过2.6万”(1992年修订)两种说法,而包含水灾内涝所导致的传染病和饥荒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则有22万、23万、24万三种统计,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水灾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灾致死人数之冠。
此次洪灾受灾人口超1000万,洪水和山体滑坡淹没了约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冲走耕畜30万头、猪72万头,导致500余万间房屋倒塌(一说68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此溃坝的洪水威力能与2004年南亚大海啸相提并论(各国共22.79万人死亡)。溃坝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派力量忙于“革命”、无暇防汛;而此后中国大陆官方未对此事件进行报道或宣传,直至198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前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上)》才披露部分情况,官方档案最终于2005年解密。
溃坝的水库大多是苏联援助、大跃进时建造,重蓄水、轻防洪,品质低劣、偷工减料,而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农业学大寨”也造成了水库上游植被严重破坏和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大规模溃坝,灾难前后,官员和工作人员的错误应对亦为人诟病。此次灾难是世界上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事故,2005年5月的探索频道节目《终极十大》将此灾难评为“世界十大技术灾难”(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第一名,超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该事故的官方档案最终于2005年9月解密,同年国际专家组在中国大陆举行了研讨会。
编辑于 2024-07-08 15:33・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vk1602 - 2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德意志波斯猫 - 1 个点赞 👍
和平期间人命无价,讲人文关怀,真打总体战,人命就是耗材了。炸水坝属于常见的阻滞敌军的手段,kmt的好老师们也不是没炸过。
为保郑州、洛阳、武汉和十多万军队,就得有必要的牺牲了。
查看全文>>
T1gger - 1038 个点赞 👍
花园口的前因是兰封会战国军十个师20万包围日军土肥原一个2万的师团,结果被打的全线溃败而逃,
国军如此“精锐",蒋公如此英明,仗打成这样,靠往自己的地方种蘑菇(比喻)换取时间和空间,直接间接导致豫皖苏89万百姓死亡,以及成百上千万的难民。
不管有没有达到效果,国军打的就是千古笑柄(蒋介石1938年5月28日写给程潜的密函中自己说的),这场仗就是让人感觉恶心
打仗不行自损三千的事国军真没少干,比如长沙大火,把长沙烧了个精光。让茅以升亲手炸掉唯一并且刚造好两个月的双层铁路公路大桥阻止日军夺取萧山,结果日军利用夜晚用很少的兵力就偷渡过江占领了萧山。
粉共是立场问题,粉果是智商问题
查看全文>>
谭剑东 - 981 个点赞 👍
首先,要说明一下黄花口事件的原因。黄花口事件归根到底是由于兰封会战的溃败(不是战败,是溃败),兰封战役是土肥原贤二为了支援已陷入困境的徐州会战而冒险发动的一场战役,因为孤军深入,很快土肥原的军队就陷入国军的重兵包围之中,而国军有意在这个时候全歼土肥原的军队。本来形式一片大好,国军几乎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但却接连发生了两场意外。首先是桂永清和邱清泉的27军在兰封遇到了日军一个旅团进攻,桂永清和邱清泉只坚持了一天,并在日军步兵冲锋前就已经全线溃退(在日军进攻前桂邱二人就率领部队逃跑了),使土肥原攻占了兰封并跳出包围圈。尽管薛岳收复了兰封,但黄杰又在商丘不战而逃,造成国军后路被抄。国军为了逃命,于是在黄花口决堤,以牺牲黄淮地区的全体人民的代价,换取自己的活路。
实际上,守卫兰封的本来是国军名将宋希濂,但是蒋介石为了培养自己的嫡系,把宋希濂掉走,空降了傲慢自大又胆小如鼠的桂邱二人,并为之配备了强大的军力(嫡系27军)并派遣了一个坦克加强营(国军的T-26远比日军的89式坦克强得多,1945年八月风暴中,苏军的坦克主力就是T-26, 完虐日军更先进的97式坦克),不过坦克在这场战役中的最大用处就是逃跑时跑得快(国军转进如风,敌军追由不及)。战后,桂永清,邱清泉,黄杰三人仅仅受了轻微的处罚,三人日后更是平步青云,像桂永清更是做到了国军海军总司令。讽刺的是,邱清泉在淮海战役中发狂死掉了,真是报应不爽;而桂永清更是蒋介石的丧门星,在其治理下,国民党海军包括旗舰重庆号在内的舰艇不断的投成起义,在海南战役中桂永清奉命封锁琼州海峡,竟然轻而易举的被解放军突破,可谓奇葩;黄杰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赶到了越南,竟然愚蠢的顺从法军最后被缴了谢,真够丢人的。
其次,花园口事件的后果,就眼前的好处来说:1).黄花口决堤让国民党大量军队得以逃跑,阻止了日军的追击。2),迫使日军从长江沿线进攻武汉,不过这一点是不是好处目前存疑,因为沿长江进军对于日军的补给非常有利,效率比在北方高多了。至于有人认为南方不利与日军的机械化军队而利于国军防守,我个人不敢苟同,因为一方面日军根本没有任何程度上的机械化可言,另一方面河南南部同样是丘陵和山地,而且补给条件远比沿长江差的多。长远来说,国民党在黄花口决堤之后并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反而更加肆意的橫征暴敛,造成河南及黄淮人民对于国民党不再有任何希望,反而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因此在随后的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战役中毫不犹豫的加入共产党一方。没有黄花口决堤,就不会有1942年饥荒;没有1942年饥荒,淮海战役中就不会有小推车;没有小推车,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就不会损失那么惨重以至于迅速退出大陆。
查看全文>>
和煦星光 - 603 个点赞 👍
不谈军事,谈谈民心
郝伯村探访花园口遗址 重弹“以水代兵”老调台前“行政院长”郝伯村最近来大陆探访抗战遗迹,为抗战中的国民政府大唱赞歌。昨天他来到郑州花园口。在这里,他重谈花园口决堤的“历史功绩,称花园口决堤“相当于百万军队”,“推迟了日军进攻武汉”。同时还说:“如果他们(花园口决堤事件中死亡的无辜百姓)有后代家属,名字应该查出来,你们(指大陆)应该替他们建个庙,建个祠。”
不知道这位民国高官的后人是否知道廉耻两字如何写,国民党放水淹死了百姓,居然还能颐指气使让共产党给亡魂建庙,那传说中的历史功绩,恐怕也是记到国民党的账本上了,真是一手好算盘。
花园口行动的后果就在于,让蒋记民国开始彻底失去了民心,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最终造成了民国的彻底崩盘。
查看全文>>
贺仙 - 572 个点赞 👍
不双标即可。
花园口是悲剧。
kmt果军没打过日军。兰封会战输了。
1、1941年9月,基辅会战失利,德一装集继续前进。斯大林下令炸毁第聂伯河大坝,制造第泛。并因军情紧急,大林并未通知下游军民,淹死不知十几几十万。
八十年过去,即使现在最反俄的乌克兰,无一人追究慈父炸坝。甚至没人统计过第泛死多少。因为焦土抗德,全民抗战,本应如此。
这是战争,这是亡国灭种战。
斯大林炸第聂伯大坝与常凯申炸花园口,请你不双标的谈下第聂伯。
不论苏修还是乌克兰人民波兰人民,指责的是乌克兰大饥荒,大清洗,卡廷。因为无必要。
而无人指责第聂伯。莫斯科战役,大林下令斯摩棱斯克与莫斯科之间焦土,不给德寇留过冬的房屋与物资。卓娅就死于执行焦土令。卓娅去放火烧马厩让德军抓住吊死了。
2、请你不双标的谈下板桥。
我早就知道粉头左壬特征。对线多久了?
粉头左壬心中的的亲同胞,也就是心头肉肉,包含如下人口:花园口。没落的满清封建反动派狗崽子沈崇。景明楼kmt反动派的外围女绿茶婊。这些人是粉头左壬心肝肝肉宝宝,一想起来就心痛的无法呼吸。
不含长春。不含板桥。不含苏联红军在东北的几十万个沈崇。统统不含。那全部都不是他们的同胞。一个都不是。
3、炸花园口来自1935德国顾问冯法肯豪森。冯法肯豪森来华后为中国制定的抗日战略,包括改日军由北往南为由东向西,以长江水网迟滞日军重武器,炸花园口人造黄泛迟滞日军南下部队重武器,等等。目的是缩小中日装备差距,改为差距较小的轻兵器对决。农业国对工业国,这是唯一出路。
有粉头左壬与我对线,说炸了花园口也挡不住日军。谁说黄泛是挡人的?黄泛是挡大炮的。挡重装的。直到1947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还不得不把好不容易攒的重武器都丢了,轻装进大别山,然后被白崇禧一顿压打。
4、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讲话,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什么意思?你是键政抗日吗?你是真有一头牛吗?
就是说,为了抗日,民族生死存亡,轮到你就是你。别给我搞键政抗日,你真有一头牛。
花园口的两大目的,保郑州与平汉铁路,迟滞日军重装南下武汉,都实现了。
日本侵华军事形势图,河南始终有大块缺口,日本从38到44,六年拿这个缺口没办法。就是郑州与平汉铁路。原因就是花园口。
5、水旱黄汤。
谎人蹭子的表演。最古老幼稚的谐音梗之一。一个是老汤是河南土话,指的是土匪。早在二十年代河南就用老汤称土匪。二个是河南战区头是蒋鼎文,不是汤恩伯,汤是副司令。哪有正司令在拎副司令的,应该水旱黄蒋。既骂蒋鼎文又骂常凯申,羊肉串一串串俩,而不应水旱黄汤,去骂个副司令。
发布于 2024-06-28 08:25・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没关系的 都一样 - 354 个点赞 👍
说花园口事件对国府抗战弊大于利的,都是既没有良心,又不懂军事的白痴。
掘开花园口,是
(另起一行,空一格)
常公
(再另起一行)在日本大举进攻,全面侵华时,做出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扭转整个战场劣势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决策。
它对日后抗战的局势,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花园口决堤,说抵得上百万大军的价值,我看还是说得少了。
至少两百万起!
首先我们来看看常公决定掘开花园口时的局势。
14师团在土肥原贤二的指挥下,于5月中旬强渡黄河,打算包围并吃掉国府在徐州集结的二十多万重兵。
常公指挥若定,调遣了6个军12万人,打算吃掉14师团。然而14师团身为日军甲种师团之一,战斗力实在太强。桂永清率领的27军尽管有着整整一个营的德国进口Panzerkampfwagen VI Tiger II坦克,却依然在日军的“天奥哈凯板载”玉碎冲锋下死伤惨重。在拼死抵抗了漫长的一天后,桂帅不得不从兰封转进开封。
据《一寸山河一寸血》里采访的一名老兵回忆,他当时是桂帅的警卫员,眼睁睁看着桂帅在撤退前望着指挥桌上的地图,瞪裂了眼眶,咬碎了银牙,口吐鲜血,在电话中对先总统一字字地道:“学生本愿为国捐躯在此,奈何不得不为国家保存一点徳械的骨血……此刻若是……若是学生手中能有一个中队的斯图卡,日寇必将尽数葬身于兰封!此天亡我,非战之罪!”
桂帅心中的不甘,愤懑,70多年过去了,又有谁知道?
此后常公继续指挥若定,眼见14师团就要被全歼之时,商丘守军,黄杰部的第八军又遭到了日军的秘密研发装备的EMP炸弹攻击,至关重要的电台被摧毁。
无法与第一战区联系的第八军,变成了聋子、瞎子和哑巴,只能挨打,无法还手,更不能求援。
商丘失守,黄帅泣血。
到了6月3日,开封已沦陷在即。
此刻,常公只剩下了掘开花园口这一条路可选了。
如果还不掘开花园口,那么日军接下来就可以沿着平汉铁路南下,直击武汉。
终于,在6月9日,中牟失守,而花园口也在最后关头被顺利掘开。
我们来看一下地图。
中牟到武汉,不过只有区区五百多公里而已,且一路都是平原,无险可守。
而日军战斗行军的速度如何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日后,1944年豫湘桂会战的记录。
1944年4月18日,日军第37师配属独立混成第7旅从
中牟新黄河(今
贾鲁河)东岸向第28集团军暂编第15军河防阵地发起攻击。19日,日军第110、第62师由郑州黄河铁桥南端向第28集团军第85军
邙山头阵地发起攻击。突破阵地后,至23日相继攻陷郑州、
新郑、
尉氏、汜水、密县。25日,日军第13集团军以2个旅由安徽
正阳关、
凤台攻向
阜阳,作出向河南
漯河进攻态势,以牵制豫东守军,打通平汉铁路后撤回。30日,日军第12集团军以3个师又2个旅向
许昌发起攻击。守城的新编第29师抗击至5月1日失守。日军第12集团军旋以一部沿平汉铁路南进,主力转向西进,寻找第一战区主力决战。第31、第4集团军予日军以打击后,于5、6日分别撤往
伏牛山、韩城。至9日,西进日军攻抵龙门附近。随即以一部进逼洛阳,大部向伊河、
洛河河谷进攻。同日,由许昌南进之日军第27师,与由信阳附近北上之第11集团军宫下兵团(相当于旅)在确山会师,打通平汉铁路南段。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不看南边北上的日军,单算由北面南下的,是4月18日到5月9日,前后21天内,就走完了中牟到武汉的半程。
那么我们翻个番吧,全程就是42天。
再凑个整好了,一个半月。
如果没有掘开花园口,那么武汉就会在一个半月以后沦陷。
而真实历史上,日寇攻占武汉是在什么时候呢?
是1938年10月27日。
较之掘开花园口的6月9日,整整晚了四个半月啊!!!
也就是说,花园口决堤,为常公,为国府,为武汉,为整个中华民国争取了宝贵的三个月!
这三个月,有多少民众可以逃离?有多少工厂可以搬迁?有多少学校可以转移?
那都是日后抗战胜利的基石火种啊!
豫湘桂会战中,第一战区的蒋鼎文汤恩伯麾下四十余万大军都只能阻挡日军一个多月,而且面对的是1944年,败局已定,精锐统统被抽调去了太平洋抓猴子,强弩之末的日军。
而花园口的滔滔大水,却硬是将1938年正处于战力巅峰,在我中华大地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的日军,挡住了四个多月!
谁敢再说花园口大水,不值百万大军,我呸它一脸狗屎!
以上是正面战场的帐,接下来我们算算敌后战场的仗。
对于总体战来说,无法从中获得生产力的占领区,不仅不是战利品,反而是占领国的负担。
玩过小胡子养成计划的童鞋一定懂。
一块地,不但没有IC、资源与人力提供,反而游击率彪红,那占了只会浪费自己造戍卫师和宪兵附加旅的人力而已。
对了,还要耗TC。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TG的敌后抗战作用很大的原因。
而常公甚至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黄河下游的豫皖苏,变成了日本手中的负担啊。
花园口的缺口,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那天,已经从最初的四米多冲到了近一公里长。而从花园口到淮河长约400公里,宽10公里到50公里不等,最宽处可达80公里的黄泛区内,百姓流离失所,无衣无食,不仅不能转换成日军的资源,反倒让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头痛不已。
这难道不是又抵得上百万游击队?
一百万正面战场的正规军,一百万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加起来是不是两百万?是不是?
可笑今天一众愚民,不知独立思考,纷纷只相信从小被洗脑的内容,用花园口一事对我常公与国府进行疯狂的恶毒攻击,简直其心可诛。作为正义的理中客,我必须站出来,凭借着自己的良心,将事实真相公之于众,还常公一个清白!
常公凯申千古!
查看全文>>
程啸 - 329 个点赞 👍
历史上,日军不具备快速消化中国占领地的能力,又因为机械化程度较低对行军环境的要求不高。
大决堤破坏了当地生活秩序和生产力战斗力,减少了日军的包括治安防卫在内的治理消化负担,也不用担心成规模的反击,日军就此腾出手来一边逼宫重庆,一边一举打通了满洲南洋的陆路联系,还凭空就拿到了争取民心的宣传武器,而救灾的道德包袱跟随一路向西的难民回到国府手里,虽然国府并没有道德...
最关键的是此举还大大削弱了开辟敌后根据地的潜力,人口数胜过冀鲁苏北的豫皖苏中沦为泽国,支离破碎,可以说,蒋公这波是提前研究了解放战争的对手,妙手决堤把解放区牢牢卡在黄泛区以北,为自己的华丽谢幕续了三年,让共军成为最大输家,尤其是大别山里吃土的中野
罢了,全身而退的他,还留下了傅作义,可谓有始有终,值得一粉。
查看全文>>
natiahs Hou - 2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1zej3E - 146 个点赞 👍
你给我说说花园口平民的损失来
你说89万我就不想多讲了。
积极的一面是:以水代兵保郑州,不然的话,日本人占领郑州,(大平原四通八达,沦陷区就会大大增加)沿着铁路直下武汉,炸了花园口,日本人就得绕路,为保卫武汉赢得时间,你别说还真挡住了,(郑州沦陷没?)你想想日本人从河南直下湖北的后果吧。
至于说平民损失,那肯定在所难免,但老K比起康米那可强得多,人家知道给民众通知,ZF官员提前挨家挨户跑路通知上下游民众说要炸黄河了,你们能走赶紧走,结果是上游民众走了,下游民众认为淹不到自己,所以没走,受到一定损失 。老K事后还组织救灾,尽可能把损失降到了最低了
发布于 2024-06-28 09:28・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微尘 - 1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3131 - 120 个点赞 👍
花园口决堤的原因是军情紧急。
军情紧急的原因是兰封会战失利。
兰封会战失利的原因是蒋介石亲自指挥,并且战役过程中,蒋介石嫡系桂永清、黄杰连续两次在包围日军后临阵脱逃、导致日军突围后反击中国军队、造成中国重大损失。战后,桂永清麾下师长龙慕韩因奋勇作战夺回桂永清所弃阵地,被国民党当局枪决。桂永清、黄杰二人后来分别被委任为民国海军司令和陆军司令。
兰封会战的背景是徐州会战。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此战,李宗仁指挥了包括蒋介石嫡系、老川军、西北军等在内的各路杂牌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全国士气大振。于是在次月就爆发了蒋介石亲临指挥的兰封会战。当然,安排了名将薛岳直接指挥。
所以总的来说,花园口决堤事件的本质,是为了掩盖蒋介石在兰封会战中的失败。兰封会战的失败,则是由于蒋介石赏罚不明、用人不明、急于争功。蒋介石赏罚不明、用人不明、急于争功,则是因为他无视中国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大局。
而花园口惨案的本质,也是因为蒋介石无视中国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大局。
兰封会战没有发挥遏制日军南下的作用,因此用花园口决堤这一伤敌一千自伤百万的愚蠢行为进行掩盖。
兰封会战之所以没有发挥遏制日军南下的作用,就是因为蒋介石赏罚不明、用人不明、急于争功。
而之所以用花园口决堤这样凶残的手段挽救局面、发挥遏制日军南下的作用,是因为蒋介石在军事无能,不能继续组织军事行动抵抗日军。
因此,总的原因是:
在花园口之前,原本可以通过兰封会战遏制日军南下;
在花园口之后,也可以设法组织新的会战遏制日军南下。
但是,之前,由于蒋介石的无能,导致战役失败,战役目标没有达成。之后,由于蒋介石的无能,没有负起统筹全局的作用,导致无法组织有效抵抗,没有使用军事手段达成战役目标的能力。
这不是利弊的问题,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通过这场灾难,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1971年7月29日,菲律宾凭借军事威慑就可以占领中业岛。当时,在驻军要求炮击菲军时,台湾当局命令军队撤往太平岛。在菲律宾凭借武力优势夺取中业岛后,蒋介石又苟活了三年多,约于1975年死亡。
我当然知道蒋介石死在哪一天,但是他随便死在哪一天,他都不配。
发布于 2022-11-27 19:01・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风大 可稍息否 - 8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六月雪的无聊 - 83 个点赞 👍
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就像从结果看大蹦极、大吃饱、大健身肯定弊大于利,甚至从原因看也是弊大于利,但现在不让反思这些
回到花园口事件这事,当时日军主力不拦住,中国那会根本没有实力抵挡,也没办法为重新整编军队争取到时间。
从结果看,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阻挡了日军进攻是同时存在的。从军事上说,这是实现了既定军事目标;从社会影响说,这是造成了重大人道主义灾难。
你既可以说这是为了整体牺牲局部,也可以说这是不顾老百姓死活,不是简单的利弊判断。
当然,如果老蒋没失势,这段历史也可以成为不能碰的滑梯,或者是时代的局限、曲折的探索、艰难的抉择、必要的牺牲、光明的前途
发布于 2024-06-30 06:08・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正确记忆 - 65 个点赞 👍
黄河花园口事件其实有两次!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为了自己逃命炸了花园口大坝,淹死大批中国老百姓制造了黄泛区!第二次是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为了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拟用黄河为防线,阻挡刘、邓大军于黄河以北,因此堵复花园口更加迫不及待。蒋介石不顾历次协议的约束,接连下达了“宁停军运,不停河运”、“限期完成,不成则杀”的严令。国民党军政要员薛笃弼、陈诚、顾祝同等,纷纷前往花园口工地督导。最后悍然于1947年3月15日堵住了花园口口门,使黄河水流入了解放区故道。据当时不完全统计,仅冀鲁豫解放区沿河10个县的滩区,被淹村庄即达237个,淹没耕地27万余亩,广大人民群众陷入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地。
第一次花园口事件可以说是为了抵抗日军!第二次花园口事件又该谁背锅?
发布于 2022-07-18 12:22・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cyg - 58 个点赞 👍
还有人还为蒋介石硬洗,真是WC至极。
台湾直到80年代还不允许讨论花园口决堤事件,说明蒋家父子还知道点起码的羞耻,而某些人没有。
国军至少在半年前就考虑、谋划决黄河淹日军了,依这些人的意思,半年的时间不够国军逃跑吗?
花园口决堤,淹死中国老百姓89万人,让1200多万人遭受水灾长达九年,42年大饥荒就源于此。
更令人气愤的是,日军飞机轰炸南京前,国军派重兵保护日本外交官和侨民安全撤离,照顾之周到,让日本外交官都叹为观止。
就在南京首次被日军空袭的当天,这座城市曾经发生过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
日军的轰炸机是15日上午9点10分起飞的。就在这时候,为了让最后一批留在南京的日本驻华使馆人员和日本侨民团成员安全撤离,中国政府为他们准备了特别列车,并派出40名宪兵一路随同护卫,还特意从外交部派出两人随行。
同时一起撤离的日本侨民团参事庄司得二在他撰写的《南京日本侨民志》里,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列车附近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可见警戒之严密。开车后每次停车,我都注意观察,连一些小站都一样,真是非常周全。
就在这些日本人被中国政府'非常周全'地送走以后不久,这天下午两点50分到3点30分,日军轰炸机穿过低垂的云层,对南京投下了重磅炸弹。第二天,当这些日本侨民得知他们自己国家的飞机越洋轰炸南京的消息时,庄司得二回忆说:
“车厢里不由地发出了庆幸的欢呼声”。编辑于 2022-07-16 09:40・IP 属地山东查看全文>>
风过耳畔 - 5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路等班 - 4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哪想那么多名 - 45 个点赞 👍
如果老蒋是和平时期搞的花园口,无疑黑出翔都可以,没必要讨论利弊 。
但问题是战争时期,有些决定可能不是上策,甚至中策都不算,但是还是要做决策。谁都不会预料到如果那个节骨眼上什么都不干又会是什么后果,那这样跟赌敌人枪里没有子弹也没啥两样。
又好像股市里面的割肉,如果已经连跌好几天了,今天再跌一点,你就要爆仓站天台,眼看过几个小时就要收市,但是看市场还没有止跌,现在问你割肉不割肉?
查看全文>>
tain335 - 35 个点赞 👍
正面战场打不过敌军就依靠战略纵深,实行焦土政策迟滞敌军伺机反攻也没什么,当年库图佐夫也这么对付拿破仑的,还做的更绝,把莫斯科都给烧了。可是国民党政权糟糕的基层政权建设和执行力导致黄淮下游的平民百姓完全没有准备,后续对灾民的救济也做的很烂。花园口决堤这一事件本身只是后续的人间惨案的诱因,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
查看全文>>
伊斯塔战凛 - 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蒙古海军司令 - 15 个点赞 👍
一件事情怎么看,从来不在于结果。因为对不同人而言,这个结果是不一样的。
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言,花园口事件成功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使得日军无法从占领区获得补给。或者说没有花园口,日军是不是就能占领中国,这个不好说,但对日军计划的影响,特别是让日军无法获得占领区的补给,这是显而易见的。
但这不是一个可以从整体来做总结的事情,因为涉及的是千千万万的个人。
对黄泛区灾民而言,这是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其影响超过日军的侵略,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黄泛区的经济都没能恢复。
所以我非常理解很多同胞对花园口事件的评价,特别是这个事情是老蒋做的,符合政治正确。
这个事情其实有点像上海封城,我作为一个上海市民,那次封城一度颠覆了我对现有社会的看法,上海那段时期其实发生了不少悲惨的事情,但我想当时绝大多数全国人民应该是拍手赞成的吧。
谁都不愿意自己成为牺牲品,但当看到别人牺牲而自己获益时,多数人应该会心中暗自庆幸吧。
所以今天对花园口事件的评价其实已经是一个纯政治评价,批判这件事本身就能取得大多数的共识,唱反调不合时宜。
不过我还是想说我多少能理解当时那些人的做法,因为淞沪抗战之后,国军基本都成了惊弓之鸟,对日军过于恐惧,以至于做了不少类似的事情,比如长沙大火等。
我个人觉得花园口可能还是必须的,因为淞沪会战溃败到南京陷落太快了,当时如果没有花园口事件,我真的认为武汉会战很可能一触即溃,甚至直接就完了。
但即使如此,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也无需统一,因为大家都是人,不应该理直气壮的要求他人做牺牲,对受害者而言,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伤害了。
发布于 2022-11-24 15:39・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幻十郎 - 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壮志饥餐胡虏肉 - 8 个点赞 👍
在战争中,士兵都只是一个数字,而老百姓,连数字都算不上。
就像敌后抗战,打游击战,事实上就是置老百姓于日军的屠刀之下,但能因此放弃抵抗吗?彭总打关家垴,也只是让日军不敢以营为单位进行扫荡,有机会转移更多的人,但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这个目的也没达到,彭总还因此受到批判。
而对于另一方的国党来说,炸掉花园口大堤,牺牲即将为日军交粮出工的河南老百姓,以阻止日军的推进,并不是一个很难的决定,慈不掌兵,这可是国人所津津乐道的。
只是因为果党后来失败了,这件事才会被反复提起,如果胜利了,要不不会被提起,要不说是必要的牺牲,要不把血债算到日本人头上,谁敢说果党不对就是恨国贼。
发布于 2024-06-29 12:59・IP 属地山西查看全文>>
月入杯中 - 6 个点赞 👍
89万的死亡人数是这样得出来的:
1938年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堵口,九年间河南因黄泛死亡人口有325598人,江苏死亡人数为160200人。由于安徽省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所以根据河南与江苏的灾区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在40万左右,最终得出共有89万人死于决堤的结论。
发布于 2024-06-30 22:14・IP 属地湖北查看全文>>
杨凯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郭俊祺是二楞啊 - 0 个点赞 👍
国军四大奇功:
智压陆逊,长沙城火烧连营
略胜关羽,花园口水淹七军
谋赛孔明,吴淞港草船借箭
运盖昭烈,豫桂湘马跃檀溪
千里转进。反攻溃逃。
花园口水救旱灾,长沙城火送温暖。金圆券多富国民,保甲连坐抚赣南。
转进如风仅三年,虎踞夷洲岂等闲?
豫湘桂事今犹在,又丢党产又亏钱。
发布于 2024-02-07 19:5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太师国王木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