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台湾普通话的特殊口音?
- 4 个点赞 👍
台湾腔不过是娘化软化了的闽南普通话而已,比闽普嗲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所有经济落后区域的语言都会比发达地区的更生更硬,比如广州人听粤语会觉得比较软,东北人听北京话也会觉得比较柔和,苏州话在吴语里最软也是因为过去经济长期较为发达。台湾腔同理,老一辈的台湾人口音和大陆闽南人其实区别不大,软化是六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了。但是台湾腔没有发展出发达地区常有懒音和吞音,这在北京话和香港话里非常明显,反而演化出一字一音一顿那种咬字特别清晰的腔调。另外台湾腔还有一些老国音和日本话的残留也是和闽普不一样的地方。
查看全文>>
胶囊企鹅君 - 4 个点赞 👍
应该是和闽南语有关了。大学有个师兄,福建的,讲话和周杰伦一模一样
查看全文>>
2287778121 - 326 个点赞 👍
日本投降后老蒋考虑到台湾省内长期以来被“皇民化”,为了重塑岛内中华认同,选了几个北京出身的人去台湾省当播音员,让岛内一部份群众学习相对标准的汉语,这给台湾通用的“国语”带来一些老北京元素;
老蒋带了一百余万的外省人润台湾,他们来自天南海北,为了彰显“正统”,规定在公共场所不能说方言,但岛内部份本省人闽南口音浓重,他们努力学外省人腔调的口音被戏称“地瓜腔”;
一部分江浙出身的外省人在岛内担任教师,把部份吴语词汇“转正”(比如台湾岛内称自行车“脚踏车”);
长期以来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由外省人担任,后逐渐开放省籍限制,随着绿营上台,“本土化浪潮”兴起,不再要求字正腔圆,开始标榜一口带闽南口音的“国语”
发布于 2022-09-21 22:46・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赤城改二戊MK II - 48 个点赞 👍
我們說的叫國語不是普通話,但是大部份音是相近的,所以還滿好溝通的。有時你覺得台灣人唸錯或台灣人以為你唸錯,其實可能是某些發音本來就不一樣。
口音的話…大陸各地口音更多啊,甚至同一個省不同地方口音也會有些不同的。
還有隨著時間、媒體上一些新唸法的曝光,也會造成影響。
发布于 2022-09-02 07:48・IP 属地中国台湾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NJ黑羽 - 7 个点赞 👍
台湾腔的普通话并不是仅仅在台湾存在
有些福建的朋友,说普通话会被误认为台湾人
这可能让某些台湾朋友大惊失色了
每次觉得自己独一份的东西(除了日本鬼子留给他们的)
总能在国内其他地方找到相应的东西
比如台湾人学的注音,现在字典上一直都有
把普通话做为官方语言是民国时期定下来的
新中国是沿用,台湾伪政权也没改
民国时期过去台湾的人,特别是北方人,普通话是很好的
比如金超群是山东过去的,《包青天》里面金超群是原音
后面由于台湾没有北方口音的土壤了
台湾普通话向南方(特别是福建)普通话的发音习惯靠拢
现在听到的台湾普通话,实际上是台湾各种方言加普通话的结合体
香港其实也有这个迹象,香港六七十年代的电影还是标准普通话居多
因为过去的电影人都是大陆的
香港警察里山东话也很流行,因为山东过去的人做警察什么的比较多
后来没有语言土壤了,再加上是英国统治,和大陆切割
本地方言(粤语)+英语就完全取代了普通话,成为了香港主流
还是拿《包青天》举例,《包青天》里面何家劲片场说的就是粤语
金超群跟何家劲俩人对戏是鸡同鸭讲,靠表情来的
发布于 2022-10-12 21:24・IP 属地江苏查看全文>>
1齐看数据 - 2 个点赞 👍
只撒种不耕耘,肯定杂草一堆。
台湾为了与大陆较劲,在语文方面的保守程度已经魔怔了。
其实看台湾的ZZ光谱,整体是偏激进的,LGBT这些,在台湾都是很←的,然而偏偏在语文领域,台湾是→中极品。拧巴的很。
按照台湾的ZZ光谱,汉字都早被废除了,什么简化不简化的,直接废除。参考越南。
然而台湾不。不仅不,而且直接把汉语文锁死在时空里,不能变,一点都不能变。
不过很多地方都是杂货铺,存在这种拧巴的事情。
台湾的语文观念,保守到否认任何二十世纪以来的汉语文变革,整体趋势是越复古越好。
估计若不是实在学不会,台湾都得变回老国音以至于老清音,或者恢复文言文。
然而汉语文是不是在变化的?当然是,所以需要校准、需要纠偏,同时还需要适当地接受一些字词的发音/释义的变化。
诚然,大陆的很多学生,尤其是读死书的学生,特别享受捧着字典到处纠察读音释义的过程。然而有的时候,他们自己反而会陷进去。
因为大陆整体的语文导向是适应时代变化的,是允许一定的改变的。
反过来,我们承认/接受汉语文的变化,所以才能时时进行必要的纠偏和校准。
局部校准、整体发展,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反观对岸,像个原教旨主义者一样捧着清朝的字典,不承认并不接受一切的汉语文变化。
不主动让汉语文动起来怎么办?他们的汉语文整体跑偏就成了呗。
这样语文还是在变化,而他们生活的这个局部就如同一个茧房,内部的人们还可以假装自己保守了汉语文的一成不变。
局部(试图)死硬、整体(与自己以为的正统)跑偏,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而且他们的整体跑偏都未必是有某个固定方向的,不是闽南化这么简单,未来可能布朗运动式偏来偏去。
小时候听到的台湾腔,跟现在的台湾腔都有不同。而且一些局部因素可能还会起到很不可思议的影响。例如我印象中没有的,现在因为个别名人的口癖,到处都是“齁”“齁”的语气词,这个语气词很好听吗?听着就很大叔。我也不知道闽南地区有这种口癖没有。
最后,关于上述的局部与整体的问题,举个例子:
我们听很早年的电台录音、电影作品,能感受到大陆的标准播音腔也存在变化,但是我们就有一种感觉,现在的播音腔和过去的播音腔,是一脉相承的。尽管好像这里那里变了,又说不清楚,但是我们始终能感觉出来:过去的播音员和现在的播音员都是我国的播音员,是一个国家出来的。
对岸的播音腔,不同时代的播音腔仿佛是从不同的国家生出来的。除了能肯定他们在讲一种汉语,不能感受出有什么一脉相承。
这就是整体发展与整体跑偏的区别。
整体发展是语文顺着自然的脉络走下去,整体跑偏是语文在枷锁中左右挣扎的产物。
编辑于 2024-03-25 01:47・IP 属地中国香港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为则忍之 - 1 个点赞 👍
其实七十年代台湾播音员的口音都不这样
我记得知乎有人说过这种口音叫女师专生口音
战后师专女生(大多数是台籍)走上教学岗位后,将自己的口音带给学生
发布于 2022-09-22 15:10・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萌之检事正 - 1 个点赞 👍
[捂脸][捂脸][捂脸]但感觉不对劲,如果是纯闽南语影响,应该是福建人普通话的感觉,台湾这个语音就是一股子电视剧甚至是舞台剧的感觉。。。。夸张幅度过大了,是否有偶像剧包括日韩动漫的台湾配音影响的原因?
发布于 2024-03-26 20:37・IP 属地内蒙古查看全文>>
爱丝淋威夏尔特 - 0 个点赞 👍
那是民国的“官话”演变而来的,民国时还没有普通话这个概念。民国初期,预定的官方语言国音是南京官话和北京官话的结合。就是你听到的敌台广播里听到声音。后来蒋介石到了台湾也是以民国官话为标准普及的,不然台湾怎么可能说普通话…
细不细?
编辑于 2022-10-13 07:55・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neil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