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怎么看待澳洲杨兰兰事件?/
共219个回答0条评论

怎么看待澳洲杨兰兰事件?

别有任何幻想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876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该显示不予评论
  • 479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晚上去哪里数羊
  • 4175 个点赞 👍

    讲一个事情,你们可以当故事听。

    认识我的都知道,我在清远有一栋别墅,大概六百多平,包括了泳池跟花园。

    这栋别墅是我一个女同学借我的,说是借,其实也跟送没有区别了。

    别墅的来源特别有意思。

    女同学的父亲是经商的,但是主要活动的范围是在云南一带。

    当时说是有个人欠了她爸的钱,实在是没有钱还,就拿这个清远的别墅顶了两千万的债。

    由于这栋别墅的情况有些特殊,卖是卖不了了,租又嫌麻烦,自己住又不太可能,就一直放着了。

    后来女同学考到了广州读书,她爸想起这个事情,就把这别墅装修了一下,让她放假的时候去清远住一下,家里人去看她的时候,还能顺便住一下,在清远玩玩。

    只是大学期间,除了偶尔会去开个轰趴,聚聚会,其实也没有去过几次。

    她还跟我吐槽过,这个别墅说是说顶两千万的债,实际上顶多就200万。

    后来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当了次红娘,点了次鸳鸯,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双方都非常满意。

    唯一不好的是,双方有个什么问题,都会把我当中间人,跟我吐槽,把我夹在中间,累的够呛。

    毕业后第五年,女同学突然给我寄了一堆东西,我发消息问她什么情况。

    她只是说她打算出国深造,有些东西用不上了,就送我了。

    而其中有一串钥匙,我问她是什么,她回答说就是清远那栋别墅的钥匙。

    我眼睛瞪老大,问她怎么把这个也给我,家里人没有意见吗?她说没事,跟我说反正我也只能用用而已,又不能卖了。

    其实她稍微一解释,我就大概想明白了,她爸本来就没有在意过这里,而她毕业之后,这里也荒废了,还不如给我让我有空去打理打理。

    对于她而言,我算是一个比较放心的人,而且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从她入学以来,我都很照顾她,她跟她对象吵架的时候,我也一直没有嫌弃她吐槽,这些她一直都有放在心上。

    回到正题上,当她出国大概半年多之后,我刷到她朋友圈,发现她妈妈也出国了,就问她是不是她妈妈陪读去了。

    结果她说不是,是全家都出国了。

    我以为是她全家出去玩而已,可她接下来的话让我有些吃惊,因为她说她全家都移民到国外了,然后跟我说让我保密,因为其他人都还不知道这个事情呢。

    当时我问了一个问题,我说那别墅咋办,我上一次过去应该已经搁了好一阵了,都长了好多杂草了。

    她说没事,要是没时间照顾就算了,里面值钱的东西可以带回家自己用。

    然后直到去年的时候,我因为一个项目,机缘巧合的跟她之前的对象,也就是我介绍的那位,合作了。

    当时听到名字只觉得耳熟,但是一下子没有想起来,见面的时候才一下子被点醒。

    聊天的他突然问我,记不记得他那个前女友,我说当然记得,她还把一栋别墅的使用权借我了。

    他呵呵一笑,说兄弟,那别墅现在算是你的了,只要你能过的去那关,她家可是全家都出国了。

    我狗眼瞪的老大,当时我在想,不是说是保密的嘛?然后我故作惊讶的说,怎么突然全家都出国了。

    他凑上前,非常神秘的说,兄弟,我跟你说,你千万不要被吓到。

    随即还装模作样,左右观察了一下。

    “我们那有个人要倒台了,我前女友他们家要是不走,肯定要进去。”

    因为他是云南的,所以他说的我们那,自然也就是指云南了。

    可我不是啊,我哪知道什么情况。

    估计是看到我一脸懵,就不跟我绕圈子了,直接跟我说。

    我也不记得原话是什么了,就直接按照我理解的意思讲。

    有一个官员现在正处于一个很危险的阶段,官员通过某些渠道得知了一些消息,然后让所有跟他有关的人赶紧出国。

    他前对象的父亲就是靠这个官员的关系起家的,临时接到通知后,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把所有能变现的资产都变现了。

    而一些不好变现的,或者是比较麻烦的,直接就不要了。

    原本就已经转移到国外的资产,加上后面变现的和可以带走的。

    你们猜猜有多少?

    差不多80亿。

    这次出逃的类似的商人有多少呢?有十几个。

    也就是一个官员牵连的商人就这么多,她爸在里面都不是最大的那个。

    至于我那栋别墅,本来就是产权不明确的东西,在80亿面前算的了什么。

    让我感动的是,我那个同学,只有几个小时的处理时间,她都选择收拾点东西出来然后寄给我。

    现在回到最核心的问题。

    澳洲杨兰兰事情怎么看?

    你们猜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去澳洲避难?

    不就是因为澳洲跟国内没有引渡条约。

    要是你们知道国内这些出逃的人,带走了多少的资产,恐怕你们也会感叹,杨兰兰也不过是这茫茫人海中的沧海一粟。

    对这些乱七八糟事情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B站上一个叫老陌Ss的人,他讲的东西虽然有些过时了,但是让你们看看眼是肯定够的。


    一群不识字的看的我真的是服了。

    我说原本就已经转出去的,加上后面的,统共80亿。

    怎么到有些人嘴里就成几个小时出去80亿了?

    经典找小毛病掩盖大问题。

    还有说官员不可能出国骂我瞎扯,我哪句话说了官员出国了?

    居然还有更离谱,要求我把我同学全家的信息贴上来证明这不是编的。

    你要不要睁开眼看看你在说什么?

    真人才济济啊。

    查看全文>>

    白夜行
  • 401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知名用户
  • 4011 个点赞 👍

    土澳媒体忙活这么久,只发现了:

    1. Tiffany蓝,订制,劳斯莱斯库里南;

    2. 白色,劳斯莱斯古斯特,敞篷;

    3. 全身Chanel,疑似酒驾;

    4. 住Vancluse Penthouse。

    其他的一无所知,每日邮报竟然在新闻页面提问:

    Do you know Lanlan Yang?”

    查看全文>>

    王富贵
  • 3927 个点赞 👍

    只知道婆罗门很肥,但却不知道可以肥成这样子。

    查看全文>>

    照妖镜
  • 348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输入用户名
  • 3265 个点赞 👍

    想知道杨兰兰的身份估计是没戏了,但是我们可以简单算个账: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相关部门的公开数据:

    • 市场主体总数: 全中国约有 500多家 具备一定规模的钢铁生产企业。它们是中国工业化庞大身躯上的“毛细血管”。
    • “准入俱乐部”成员数: 然而,能够长期稳定地从海外进口铁矿石资质的企业,数量长期维持在 40家 左右。

    这两组数字之间,存在着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这意味着,超过90%的中国钢厂(约460家),被一道无形之墙,挡在了全球采购的门外。它们难以直接与澳大利亚的矿山对话,无法签订长期协议,它们是这个市场里的“二等公民”。

    权力的集中,远不止于此,在这“40家俱乐部”内部:

    • 数据显示,排名前10位的进口商,其进口量就占据了全国总进口量的60%以上。而排名第一的巨无霸——中国宝武集团,在整合了中钢等企业后,其采购量一度接近全国海运矿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一个由 不到10家巨头 所主导的“采购团”,控制着维系 超过500家企业 生命的“食粮”。当资源被如此高度地集中,而需求又如此广泛地分散时,一个完美的、稳定的结构就此诞生。这堵墙,不仅隔开了市场,更创造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一笔千万级利润是怎么诞生的

    现在,我们来一步步地算算看,看一笔千万级别的利润是如何从无到有、凭空产生的。

    回到2024年初的某一个交易日。

    • 1. 计算“国家队”的成本账:
      • 国际基准价 (Benchmark Price): 这一天,全球铁矿石的权威价格——普氏62%铁矿石指数(IODEX)报价为 120美元/吨(CFR中国北方)。这是大型国企与其长期合作伙伴(力拓必和必拓等)的协议价格的重要参考基准,代表了它们把一吨矿石运到中国港口的成本。
      • 汇率 (Exchange Rate): 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 7.20
      • 人民币到岸成本: 120美元 × 7.20 = 864元人民币/吨
      • 国内综合成本: 矿石到港后,还需支付港口杂费、仓储费、短途运输以及资金占用等成本。我们将其合理估算为 30元人民币/吨
      • 一级进口商理论总成本: 864 + 30 = 894元人民币/吨。 这就是“国家队”拿到一吨矿石的真实成本。这个价格,是那460多家被挡在墙外的企业,永远无法企及的。
    • 2. 观察“墙外”的市场价:
      • 港口现货价 (Port Spot Price): 同一天,在中国的青岛港曹妃甸港,同样的62%品位铁矿石,其人民币现货市场价格(含税)为 1020元/吨。这就是墙外那460多家中小钢厂能看到的、唯一的市场价格。

    接下来,就是Lanlan Yang们的登场表演的时刻。

    • 掮客的“一买一卖”:
      • “配额”具象化: 一位背景深厚人士,我们称之为“C先生”,通过其强大的关系网,从某集团那里获得了一份“提货权”(即所谓的“配额”)。这份提货权的标的,是一艘标准好望角型散货船(Capesize)的载货量:17万吨
      • 掮客的拿货价: C先生无需自己拥有进口资质和庞大的资金。集团以一个略高于其成本、包含了自身运营费用的“内部价”将货转给他。这个价格可能是 910元/吨
      • 掮客的卖出价: C先生早已联系好了河北某家因环保停产后急于复工的民营钢厂。考虑到对方急需用料,且自己能提供稳定的货源,他给出了一个比市场价略低、极具诱惑力的价格:1010元/吨。对于这家钢厂而言,这个价格比自己去港口到处找货还要便宜10元,且货源有保障,何乐而不为?
    • 见证利润的诞生:
      • 每吨利润: 1010元(卖出价) - 910元(拿货价) = 100元人民币
      • 单船总利润: 100元/吨 × 170,000吨 = 17,000,000元人民币

    一千七百万元。

    两辆劳斯莱斯。

    这就是这份“配额”的价值。无需一分钱的实际投资,无需承担任何市场风险,杨兰兰们坐在双水湾旁的顶层豪华公寓中,惬意的喝着咖啡,仅仅通过一次权力的“贴现”,一次左右手的交接,一笔足以让任何一家高科技创业公司艳羡不已的巨额利润,就这么诞生了。

    如果说一千七百万元的单笔利润已经够让人眼红了,那么当我们将视角拉高,俯瞰整个阴影下的年度版图时,所看到的数字能让人麻:

    • 市场规模: 中国每年进口铁矿石超过 11亿吨
    • “掮客”的市场份额: 让我们做一个极其保守的估计。假设在所有进口量中,只有 5% 的份额是通过这类灰色渠道进行再分配的。这个比例远低于传闻中的20%,是一个非常谨慎的数字。
      • 5% × 11亿吨 = 5500万吨
    • 年度“租金”总额: 我们同样以保守的、平均每吨100元的利润来计算。
      • 5500万吨 × 100元/吨 = 5,500,000,000元人民币

    五十五亿元 。

    查看全文>>

    银翼的电子羊
  • 2844 个点赞 👍

    这个杨兰兰,拿着2024年中国GDP的1%,军费的60%,这不是天龙人的问题了,严世蕃都玩儿不了这么大............

    查看全文>>

    老朱
  • 2561 个点赞 👍

    杨兰兰本人不会慌,最慌的是娱乐圈。

    最近几天一定会爆出几个大瓜,来遮蔽这个事情本身,从而实现降低热度。

    如果说耳环值三个明星,那尔那茜值两个明星,那么兰兰至少值5个明星。

    如果我是这个做公关的,会先选一个当红小生,男的偶像,大概问题是是艹粉,艾滋病,或者欧阳锋

    第二个是德艺双馨老艺术家,问题是外国籍,资产转移,超生。

    再来个中年明星,这个最厉害,问题是出柜,出轨,或者曝出早年的不当言论。

    剩下的就看运气,可能会等到一个老艺术家逝世,能省一部分钱。

    最快一两天能放第一个,理想的间隔时间是2-2-3-7天。

    最后一个留着,可能是明星,也可能是网红,用来压制二次舆论潮的,目的就是短平快。

    对权贵来说,明星就像是饭店水族箱里的鱼。

    你想烤哪条,不需要和它商量,手指指一下就够了。

    我瞎猜的哈,不知道任何内幕,不承担任何责任,就是凭借公关的思路推测的,有兴趣可以先马后看,看我能猜中多少。

    查看全文>>

    章鱼哥
  • 2144 个点赞 👍

    换一个时空,让杨兰兰的劳斯莱斯撞上亮证姐的奔驰,亮证姐三秒钟就能把杨兰兰查得底儿掉。

    可惜了这一场梦幻联动。

    查看全文>>

    伊塞克
  • 213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探耽求究
  • 20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粗壮送水工
  • 1988 个点赞 👍

    见怪不怪了,早就不稀奇了。

    这些天龙人主要分布在澳洲,加拿大,英国,和美国。

    澳洲主要在墨尔本和悉尼。11年去澳洲找同学玩,他的房东在墨尔本就有几十套房,平时就租给留学生收租。据他说,房东房子太多,经常忘了收租。澳洲的房市都被这些人给抬高了,搞的本地人怨声载道。澳洲虽然比较无聊,但胜在学校排名高,申请难度较低,学业压力不大,而且环境优美,气候相比加拿大这种地方要好得多,所以仍是一些岁月静好的天龙人的选择。

    加拿大主要在温哥华,温哥华机场一落地,就能看到巨大的中文房地产广告,街上也到处都是。在温哥华,经常能看到一些20岁左右的年轻男女,开着保时捷,劳斯莱斯,穿着大LOGO的潮牌横冲直撞。在工作日,温哥华各个中餐馆也常常爆满,上班,上学?不需要~加拿大主要问题是气候苦寒,温哥华已经是气候最好的地方了,但仍旧偏冷。否则将会成为首选之地。

    美国主要在洛杉矶和纽约。纽约因为交通问题,大家都不开车,加上纽约女生爱打扮(哪怕淘假货也要撑门面),除非你对高奢很有研究,其实不太容易分辨。但洛杉矶就简单的多了,尤其尔湾地区,去下几个好的中餐馆,高级商场,就会见到一堆公子哥,小公主,开着各种豪车,穿着各种大牌,三五好友去吃喝玩乐。当然,还有开着帕拉梅拉的二奶 。美国胜在繁华,教育资源多,学校排名高,所以总数肯定是第一位,但是学业压力相对较大,治安相对差也是一大劣势。从城市看,纽约虽然是花花世界,世界第一大都市,但是城市拥挤,气候偏冷,住房偏小,偏老,并非首选。而洛杉矶,气候宜人,多姿多彩,豪宅游艇,这才是天龙人的首选之地。

    英国在伦敦,但我不是很熟悉,大致应和美国纽约差不多。

    这些地方的天龙人基本都一样,父母辈把他们送出来,上来就是最贵的地方买个豪宅,配几辆豪车。在一个高排名的大学读一个水的文科专业,这些人和我们这种掏空家底读个硕士的根本不在一个次元。你可能会在学校碰到,也可能在一门课有点交集,但完全不在一个圈子。有的在国外岁月静好,有的上完学后回去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有时候多刷刷红薯 也会看到,很多美高,美本的富家女,还有甩卖开了一两年的兰博基尼,劳斯莱斯。你都不知道钱是哪来的。反正不是靠每年5w美金的蚂蚁搬家来的。

    看的多了就麻木了,这些人太多了。当你在负重前行时,一定有人替你岁月静好。大量的农民还在拿着微薄的养老金,另一边豪掷千金,百万,千万美金都是洒洒水,豪车名表不在话下。这种强烈的割裂天天发生。而解决这些问题,怎么可能?谁会拿枪对准自家孩子呢?

    你不能指望制造问题的人来解决问题。

    查看全文>>

    Fox Terry
  • 19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ibra
  • 1910 个点赞 👍

    真的搞不懂,台湾那帮当官的是咋想的,如果两岸统一,你们就可以发大财了,他们居然拒绝,真有点傻。

    查看全文>>

    xianghua1970
  • 1881 个点赞 👍

    疑似天龙人内部分赃矛盾,不然国内媒体看不到这个问题的。

    查看全文>>

    Deep Van
  • 1877 个点赞 👍

    我大致预测一下辟谣流程

    1.出现大量水军,重复这次事情,但是在保释金的金额上夸大其词,着重强调

    2.开始辟谣,说金额都不对,是团建的蛙蛙p的照片你们也信

    3.岁月史书大成大数据已经被污染,几个月后人们再想回顾,已经找不到什么蛛丝马迹了

    这种方法我称之为造谣型辟谣,尤其点名b站上的“为啥子让风吹”。


    有的不知名的野狗,看着住别墅的人养的狗过得潇洒,于是自己给自己戴上项圈,每天假模假样绕着别墅巡逻,路人靠近边汪汪大叫,陌生人以为他是别墅的主人养的看家护院的狗,实际上它知道,自己只是渴望被别墅主人收留的野狗罢了。

    查看全文>>

    如图所示
  • 1833 个点赞 👍

    之前还嘲笑澳大利亚怎么把国家建在我们的铁矿上,现在人家笑话怎么把家安在了人家的养殖场里

    查看全文>>

    江南
  • 1710 个点赞 👍

    为什么生产力发展了,工作时长却没有降低

    为什么gdp每年都在增长,工资却还在降低

    为什么产能如此过剩,买个东西还是抠抠索索

    为什么这么多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保的窟窿却越来越大

    为什么农民工建了那么多的钢筋混凝土,自己却买不起一个窝

    原因想清楚没

    查看全文>>

    王克阳
  • 1688 个点赞 👍

    大半年前还乐乐呵呵研究占领了澳大利亚这地皮怎么分呢。

    现在看见真有人开始分上了……

    查看全文>>

    仓南胡同
  • 1678 个点赞 👍

    谢邀。

    这...这算个中登热知识吧...


    这种企业:

    其实在天涯猫扑时期就有共识:一般都是国内头部的海外分部。

    不一定全程海外存续,但基本都有海外业务。

    这也是之前坊间流传:尽管默认这类企业喜欢搞总部经济,但毕竟名额有限,不可能每家头部的所有分部都享受同一总部待遇。

    此外,也有防止分部企业过早扎堆聚集、造成产业结构过重过剩的考量。

    因此小三十年以来,一直都是鼓励分部企业走出去,积累海外经验,并根据国内市场的新动向来调整归国业务规划。

    换言之:以走向海外市场为节点,鼓励分部企业尽早跨业跨界经营,形成多元化产业结构,降低内卷。

    一方面可以将总部过剩的资金进行高效周转,利用海外先进的金融机制拓展新业务增量;

    另一方面,给国内有限的产业空间腾出位置,给予民企一定的向上流动空间,维持产业竞争力。

    讲真,这个产业引导政策是非常有高度的,延续了2152年前的规划思路。


    而且从最近十年来看,海外分部起到了意料外的作用。

    类似日本在战后通过ODA形成“海外日本”,咱的海外分部也形成了类似的资产结构。

    这些资产在国内投资热度下降时、特别是FDI乏力时,可以通过多个离岸金融节点回归。以海外资金的形式支撑数据需求、或者配合股市及产业政策引导民资民企。

    一方面支撑国内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向纯血海外投资提供信心。

    而且在形式上又符合国内对海外资金的优惠政策,有可靠的基础收益率,可谓多赢,踩电门级别。


    中登比较熟悉这类企业特征,大概是因为之前这类企业的对外披露还比较顺畅。

    有很多甚至会主动披露,例如涉及到海外分部合并重组时,往往还会在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场所举办盛大的媒体发布会。

    在进行投资回流和拓业拓界时,海外分部也常常会主动披露与国内头部的历史经营脉络,让产业参与者心里有底。

    因此这对不少中登而言不算冷知识。


    至于小登,可能存在信息差。

    一是因为这里面的企业代际关系往往已经四五层了。经过多年的经营转让合并,代际脉络会越来越模糊。

    二是近年这类企业的对外披露也逐渐减少。

    特别是最后一波投资热点——互联网——转入产业格局稳定后,最后一波有披露意愿的互联网投资类海外分部减少发声,导致新生代小登感到陌生。


    这位企业在性质上是否吻合,还需要观察。

    但市场所关注的此类产业结构是长期存在的。

    此乃旧闻。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王子君
  • 166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微亿
  • 1595 个点赞 👍

    有些细思极恐的事儿,如果不是外网爆出,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不得而知。

    这件匪夷所思的事儿本身发生在澳大利亚,7月26日凌晨三点半,澳大利亚Rose Bay富人区内发生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劳斯莱斯与一辆奔驰车相撞,两车均受损严重。

    如果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或者酒驾引起的交通事故,这则消息万不可能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所以,当这起事故的几个关键因素组合在一起的时候,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就此汹涌而来,大有江河决堤之势。

    先看这起事故的几个关键因素:驾驶劳斯莱斯的23岁年轻华人女子、酒后驾驶、价值2000多万的全球限量款劳斯莱斯蒂芙尼蓝、几乎查不到该女子的任何个人信息。

    引起网络滔天民意的是,该女子极度富裕和奢侈的家庭生活和几乎完全透明的个人信息之间的巨大反差。网络上各种猜疑、推测和爆料满天飞,风刀简单梳理,提出灵魂三问。

    一问:该女子何以身份信息如此透明。

    带来对该女子生活和身份巨大反差质疑的,正是该女子车祸撞伤的对方一方,一位本地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按照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思维考虑,更加上近些年澳大利亚跟在美国屁股后面狐假虎威仇视中国的一系列做法,作为华人,杨兰兰在发生事故后一定会受到事故另一方的打压,甚至威胁。

    特别是受伤的一方还是本地媒体人士,按照澳大利亚媒体的尿性,这位受伤的媒体人士一定会动用自己的人脉去查甚至去搞定杨兰兰。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这位23岁的华人千金,在当地居然没有任何可以查询的信息,她在当地既没有房产,也没有查到经营的公司,甚至连社交媒体账号都没有,即便是“杨兰兰”这个名字,都是音译过来的,至于究竟是不是叫杨兰兰还不一定。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透明人,居然住着当地高端住宅公寓,开着价值2000万的车,车库里放着另一辆价值2000万的车,穿着价值近15万多针织衫,逛商场购物都要包场,日常生活更是有十多人的保姆和安保团队。

    这是一个普通人正常的生活方式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国政要呢。而且在酒后驾驶将人撞伤后不但能全身而退,还能拒绝酒精测试,更是很快就被保释回家。

    这就怪不得网友质疑了。生活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生活奢侈也就算了,但是能让一个本地知名媒体人都查不到任何个人身份信息,不得不感叹她身后背景的庞大,庞大到连本地执法机构都明显的选择性执法。

    那么,她到底是谁?又是在谁的精心策划下,既给了她一个富足的生活,又给她是生活围上了一层隔绝普通人的结界?是商二代?还是别的什么敏感身份?但是无论是官还是商,也不至于或者也做不到将子女信息保护的如此周到吧?

    二问:该女子日常花费的大笔资金是如何转出去的?

    本来不敢确定她是不是属于国内挣钱国外花,但是按照其透明人的身份,在澳洲既无公司又无工作,相信她的钱只能靠其背后的人给了。

    当然,我们如果理性的去考虑问题,相信在国内隐藏着不少的资本大佬和富豪,他们也许平时很低调,但是并不影响人家开公司、开工厂,甚至通过资本和金融市场牟利,不管人家是利用的什么资源和人脉,但是有了雄厚的资本,将自己的子女或者相好安排在哪个国家生活不都是分分钟的事情吗?

    但问题是,我们国家现在对外汇管控相当严格,个人每年只有5万美元或等值的购汇额度,而且只能用于旅游、留学、医疗等支出,如果严格执行这个规定,显然她不可能维持在普通人眼中通话般的生活。

    而如果购汇超过5万美元,不但需要提供一系列的繁琐手续,而且不可能给到购买豪车豪宅的额度,所以通过商业行为,比如合同等方式是最有可能的操作方式了。

    问题是,即便这样转出去了,她在当地没公司、没工作,又如何最终转到她个人手里呢?如果一旦有这个个人账号的转账途径,那么前面说的查不到任何个人信息又如何解释呢?难道全是大额先进吗?反正我想不明白。

    所以问题是,普通人购买一点外汇限制如此严格,他们究竟是如何将如此大手笔的资金转出去的?

    三问:该女子或者其背后的家族究竟是如何赚钱的

    相信这个应该是全网最关心的问题,不管她背后的人是如何将资金转到她个人手里的,首要前提是要有钱,要有如此大手笔的收入才行。

    同样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按照财富“二八分“定律”,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极少一部分人,利用资源、人脉、时代红利,实现阶层跨越是有可能的。

    而让大家产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在于(当然这句话的基本前提是她的她背后的人都是通过自身实力合理合法合规的赚钱),我们普通人作为职场牛马和底层打工人,在自己靠着辛苦和汗水一分一分的赚钱的时候,人家花钱的单位是我们的几百几千倍,这样的显著对比,难免让人产生心理不适合负面消极情绪。

    所以,本着去伪存真的心里,我又查阅了大量的自媒体信息,果然,发现了端倪。

    一位上海网友发文称,该女英文名是否叫“Wendy Yang”?是不是做矿石生意?那就知道是谁了。另一位网友从自己渠道获取的信息显示:这位杨兰兰女士,英文名Wendy Yang,之前就是是做矿石生意的,主要卖矿山给一些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亦或者国有企业;这些人都在一个圈子里,定时会在澳洲聚会。

    当然,以上内容是网上查到的,不是我个人杜撰的。

    后面该网友继续爆料:某年两会就有知名企业家呼吁放开饲料用粮进口配额限制,这些配额都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靠进口配额赚钱。猪饲料是这样,铁矿石也一样。

    如果这个爆料属实,那也许就可以验证该女或者其家族赚取钱财的途径了:通过其内部人脉和资源,获取国内需要进口的商品(如铁矿石)等配额,并以此转让给相关企业。

    不知道这个猜测是否成立。如果成立,也就意味着她和她的家人从事的是进口配额倒买倒卖的违法生意,也就怪不得为什么将身份搞得如此透明和不为人知了。

    这种事情,一旦爆出来,不杀头也少不了判个有期徒刑吧?这与上世纪90年代好些二代们拿批文赚取钱财是何其的相似。

    而且,能将进口配额倒买倒卖做的风生水起,要说背后没有相关利益链条和利益输送打死我也不信,如果真的因为这么一个车祸而马失前蹄,最终让这么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大白于天下,只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查看全文>>

    风刀水寒
  • 155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常
  • 1467 个点赞 👍

    乌合麒麟怎么不画了?

    查看全文>>

    乌衣别江
  • 146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狼行春晓
  • 1378 个点赞 👍

    恐怖的是多少钱吗?恐怖的是查无此人!

    查看全文>>

    坨坨
  • 136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减肥中人
  • 1310 个点赞 👍

    三代人的巧取豪夺,有个万亿赃款不是很正常吗?

    查看全文>>

    嘤嘤嘤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