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传某男生与女生骑车剐蹭,男生全程重复一句话“我听交警的”?
- 9220 个点赞 👍
幸好这个哥们一直有喝水的动作,我们可以根据水瓶里面的水来判断视频的顺序。这个视频里面他的水一下子是满的一下子是半瓶,一下子手变成拿手机了,让人可以判断出视频也是掐头断尾,这点值得大家学习。以后碰到这种事,手头有水的,喝几口,记得放到胸口给入镜。这样可以让看客知道谁在企图引导网爆!
查看全文>>
流客 - 7886 个点赞 👍
女生第一句话就涉嫌诬告:
你撞了人还揍人是吗?
那么男生前面说了什么威胁的话呢?
没有。
而且是语气非常平静的说:“我全权以交警的处理结果为准。”
看男生不上套,女生第二步试图激怒男生,拍到他有威胁感的画面。
于是在男生重复了自己等待交警处理意见后,挑衅对方:
“哎,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我就想不明白了。”
男生没上套,冷静答复:
“我是怎么活下来的和你没关系。”
继续平静喝水等待交警到场。
女生开着录像怼拍男生面部,试图恶意曲解男生的“没关系”并强调是对方责任:
“你撞了我,你觉得没关系是吧?”
而实际上,两辆自行车相向行驶发生碰撞,而且是女生逆行。
如果不知道前面的事由,只看女生拍的录像,真的会以为是女生走路,男生骑车撞了她。
男生也不自证,就是五个字:
“我听交警的”。
女生反复卖力诱导:你撞了我。并理所当然。
男生对她的表演视而不见,反复强调,“我就听交警的”。后面抽烟的大哥表情精彩。
中间,看小哥电动车上面没有记录仪,还妄图篡改事实,强调自己“没有逆行”。
然后捏造男生蛮横,不讲理,试图暴力(揍人)的假象。
实际上呢?
网友发出了这件事后续,女生逆行撞人,交警到场后定了她全责。
一起前往交通大队的处理过程中,女生逃逸。
然后回家对视频进行了掐头去尾的编辑,发到网上,希望网暴男生。
女生全程没有对男生面部处理,并没有放出前面的事件和后面的交警到场后情况。
为什么女生要罔顾她逆行撞人的事实,复读机一样强调“你撞了我”呢?
很简单,
因为这个男生戴着眼镜一看就是很斯文的学生,不是什么社会大哥。
她这种黑白颠倒的诱供完全没有成本。
只要男生稍微绅士一点,处于人道主义,关心下女生撞伤没有,或者面对咄咄逼人的“你撞了我没有歉意么?”下意识说句很对不起。
这段录像就能成为女生继续网暴或者支持她扭曲事实的证据。
最近类似的事情频发(前天有一个女子去理发,斥责店员触碰到她肩膀是性骚扰的事)。
情况都非常一致:用尖利的声音强词夺理、夸大或歪曲事实,全程自己手机录像。
建议各位男生:
1.不要跟着对方的描述去自证辩解,自己打开手机对拍记录。
你手里有视频,对方曝光你,恶意剪辑,你至少能放出来对方的相貌和你记录的经过。
2.等待对现场有权威司法处置权的民警或官方人员到场,再描述你的事实。
私下和对方自辩一点用没有,她能讲道理还会诬陷你?只会给她提供更多恶意剪辑的素材,并进入对方的语言陷阱。
3.见到男性被人刁难,互相帮助一下,和警察作个证说下客观事实。
大部分围观见到男女争执会认为女性是弱者,偏袒女生,让男性陷入孤立状态。
最后,
不要觉得对方是女性就道歉,心软愧疚,这种“小仙女+挥拳”的属性,比夜市上喝多了的花胳膊大哥都危险。
发生类似事情,最重要的不是立刻摆出防卫姿态或者道歉姿态,而是要观察对方。
看对方第一句话怎么说,用一分钟迅速判断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对付朋友有好酒,对付豺狼有猎枪。
如果对方是讲道理,善良能沟通的人,主动递出善意的橄榄枝:比如主动说“说对不起”,问你有没有事。
那么你也可以友好沟通,关心她的伤势,看能够否大家互相谅解,不麻烦交警了。
听到对方第一句就是:“你怎么骑的?是你撞了我。”这样蛮不讲理的话。
你也就没必要和她客气了,该回骂回骂,该报警报警。
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是陌生人社交场景下最重要的一点。
然后才是套用什么策略。
套用一句我们的外交口号:
谈?可以!
打?奉陪!
欺?妄想!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也说 - 471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王一平Andy - 4241 个点赞 👍
看完视频了,视频中的男生英俊挺拔,五官清秀,口齿清晰,性格沉稳。
所以明明是辣个油腻女的,觊觎小哥的美色,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小哥的注意,甚至不惜骑着电动车追着性骚扰小哥,真是下头。
查看全文>>
己心为忌 - 342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阿克图尔斯蒙斯克 - 3397 个点赞 👍
男的说了通篇《我听交警的》。
女的以这句话就衍生了:
就有如下《你揍了人》《你是怎么活到现在》《你活到就有关系》《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你这个人真的牛逼》?
男的要是多说点其他话,第二个武汉大学男主角就诞生了
查看全文>>
永久禁言 - 309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风吹16沙落 - 276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更好吃不会 - 246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地精芥末蘸蚌肉 - 2415 个点赞 👍
仙女的杨氏连招是教科书级别的,但男生的应对远远谈不上教科书,都别再吹了!
首先“我都听交警的”这句话有严重问题,万一来个知心姐姐或者一刀1500的警察,那你还听不听?这种概率可不低。
我建议不知道说啥就不说话,或者说“等警察来再说”“警察来之前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
当然最严重的问题是,被仙女怼脸录像时没有对等录像。都生死存亡之秋了,还在那里喝水,过于自信了。
别人录像你不录,那对方就单方面掌握了“证据”,始终处于绝对优势一方,而你自己只能被动挨打。
就比如仙女把录像发到网上想网暴男生,但他却毫无办法。如果男生也有录像,他也把录像发网上,直接魔法对轰,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现在男生说找了律师要追究仙女侵犯他肖像权的法律责任,看到他拿起法律武器我都想笑。我说过无数次了,宁当被告不当原告,不要那么被动!
起诉你得知道对方身份信息吧?啥也没有咋起诉?听说仙女在警察出警后半路跑了,如果之前警察没记录仙女身份信息,你现在去找警察查她身份,你猜警察查不查?
要是男生拍下了仙女美丽的脸庞,男生把这个信息提供给警察,警察就没理由不查,毕竟半路跑了也是对晶哥的不尊重。
就算男生费劲千辛万苦起诉了仙女,并且胜诉了,那又怎么样呢?杨景媛你们忘了吗?仙女几乎不会付出什么代价。
比赛裁判帽子叔叔都知道执法记录仪全程录音录像,版本弃子哪来的自信不录像也能打赢比赛?所以我建议遇到仙女直接开始录像,仙女不录你要录,仙女录像你更要录,拥有了录像就拥有了一切!
补充:
录像之前先大声说一句“请开始你的表演”,先手拿到定义权,把对方之后所有的语言和行为定义为表演,既然是表演就没必要进行任何回应,最多中途提示她“演得很好,请继续,我录着呢”。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张义成 - 1802 个点赞 👍
这猪妹问话目的性特别强,前面不停诱导男生说撞她,还想让男生说出负责之类的话;这招无效后又开始人身攻击,妄图激怒小哥把水搅混。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就好像套用公式一样,幸好这小哥一直不为所动,换个没经验的要么被诱供网暴,要么被她激怒搞成葫芦官司,再碰到知心姐姐就是追风老叶的下场。
查看全文>>
霁无瑕 - 1714 个点赞 👍
“女方说我没有逆行”,“交警说女方逆行全责”,“女方半路跑了”,“女方发未打码视频”。现在问题来了,这个算不算加重情节的肇事逃逸+侵犯他人隐私,法律该怎么判呢?
查看全文>>
Happy - 1694 个点赞 👍
不是,我就不明白了,双方一起去交警大队处理,半路上那个女的跑了,然后呢?跑了就跑了?啥后果没有是吗?
这女的跑了,然后居然还能把视频发网上,试图引导网爆小哥,然后呢?还是没人管。。。
小哥说准备追究女方的法律责任,问题是怎么追究?我觉得如果去报警,是不会有人管的。因为小哥是男的,男的被发网上网爆一般不会有人管的。也不知道小哥怎么维权,好像在东大这很难。
查看全文>>
兒玉七海 - 16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易仁 - 159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碳酸钙君 - 1476 个点赞 👍
小伙子好样的,就是有点软了。
大家还记得江苏大学食堂的胖虎吗?
你看,媒体现在根本不敢报道食堂胖虎,
当时胖虎跟这位小伙子一样的处境,
女方拿出手机拍照,
胖虎也掏出手机对着拍,
女方上手推搡,
胖虎10秒内4拳,搁着10米都能听到击打声,
直接把女方送进医院。
事后压根没有任何舆论浪花。
所以小伙子好样的,但不是最优解。
查看全文>>
我又回来了 - 1438 个点赞 👍
关键是:
这个正常人一眼看下来都是女方撒泼打滚的视频,
我还以为是小哥拿到视频后发上网嘲讽女方的呢。
结果竟然是女方自己发上网的!!!???
也就是说在她自己看来,视频里面男方才是邪恶的丑陋的,而她的做法是正义的美丽的,以为会得到大量网友支持。
这认知偏差都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查看全文>>
老男柴 - 13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麻辣牛肉炒米粉A2 - 11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野狐禅 - 1085 个点赞 👍
谢邀,人刚回家,刚在超市。
今天热榜那个「逆行小仙女 vs 复读机小哥」的视频,你们肯定刷到了吧?我把完整2分16秒来回拉了三遍,简单说下观感:
一辆电动车逆行,哐一下剐到正常行驶的小哥。小仙女秒切战斗模式:
“你撞我!”
“你撞了人还想揍人是吗?”
“先不说对错是你不是你撞了我?!”
炮火连珠,结果小哥稳得一批,全程只复读一句——“我听交警的”。声音不大,但自带 3D 环绕,把对面所有输出全弹回去。
我听交警的 反观这个女生,几乎每一句话都在视图挑起新的争端,完全一副我是女的我有理,看完整个过程,大清早的后背没来由的起了一层汗——这不就是武大杨某某的标准套路吗:
先定调子——你撞我了;
然后企图占领制高点——你撞我了,道歉;
再试图将事态扩大——你撞了人还想揍人吗,
见小伙各种不为所动,便开始各种嘲讽挑衅——你是怎么长这么大的?!
这几乎和当年武大杨某某的套路如出一辙!
好在小伙始终一句:我等交警~!
任尔风吹雨打 我自岿然不动
假如武大肖同学当年心态有今天小伙的一半,始终坚持:我等警察,我要监控,最后甩出自己的病历单,绝对不会给自己搞的现在这么狼狈
但是,假如这事发生在我身上,估计第一句就被带节奏:“你逆行你还有理了?”然后双方开始比拼嗓门,最后一步步掉对方挖好的坑里,演变成大型社死现场。
可人家小哥用五个字就解决战斗,核心逻辑就俩字:降维。
把战场拉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交警+摄像头,谁是谁非一目了然。
不给对方任何情绪抓手——不解释、不反驳、不升级,让对方拳头打在棉花上。
评论区有人感慨“成年人的体面就是知道什么时候闭嘴”,我觉得更准确的版本是:体面不是闭嘴,是把嘴用在能赢的地方。
至于小仙女,逆行+诬告没得洗,但我也好奇她是不是之前每次逆行都有人让,才养成“我弱我有理”的路径依赖。
看完这段,突然明白了:不是不报,是交警没到。
以上,希望对同样容易上头的你有用。
查看全文>>
判官 - 104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快乐可爱咪 - 102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zeb987 - 9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猫骑士 - 871 个点赞 👍
有赖于武大图书馆事件的科普,大家现在都有了“绝不息事宁人”的意识。
所谓首战即决战,一上来就要塔塔开,绝不能绥靖,绥靖就是丧权辱国,丢城失地。
看下当时的情况:
02:21骑车剐蹭争执女方一直在坚称男生撞人,但凡男生跌入自证陷井和息事宁人陷阱,去关心对方的伤情或损失,就容易被视频固定了证据。
毕竟: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人?
不是你撞得你为什么要解释?
男生的心态很强大,技巧可能不太纯熟,但事实证明这种街头智慧式博弈本就不需要什么技术,你就当个复读机都能扛住对面的魔法攻击,反而在战斗经验不足时会言多必失。
而且做法很合理,我坚信我自己没问题,那我就等负有义务的裁决者出现就行。我不能断案。你也不能,乖乖等着吧。
事实证明此举有效。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社会为啥让人有礼崩乐坏的感觉。实际上很简单,传统的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你的美德会形成乡里村里的口碑,积累成信用货币。你给出去的人情,未来受惠者会给出回报。所以你遇事礼让三分,正有助于积累这种无形资产。
而现如今是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需要用法治替代人治。如果法治难言完善,那么社会就是黑暗森林,黑暗森林的生存法则就是隐匿自己,不轻易跟人发生冲突。如果冲突了,生存法则就是先攻,而且是闪电战。失了先手,就容易失去一切。
所以,一定要记住:自己没毛病,那就永远不能退!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江左梅郎 - 87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脑康医院独孤主任 - 86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HaWeiBing - 84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十一胆子小 - 79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hycamus - 792 个点赞 👍
前两天我说,家长朋友们最应该了解武汉大学图书馆诬告事件,因为肖同学牢记母亲的教诲,一心想息事宁人,于是现场唯唯诺诺的写下了两封让他日后家破人亡的道歉信。然后,有家长就问我:“那我确实应该注意一下,让我孩子在外面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可是,我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呢?”
哎!教科书式的案例这不就来了嘛!
8月4日,江苏苏州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小伙骑电动车和一个女子发生了剐蹭。结果,这个女的拿出手机怼着小伙子的脸,一边拍摄一边不停的质问甚至是辱骂人身攻击那个小伙子,她不停地说:“你撞了我你还有理了!”“你撞了我还想揍我是吗?”“你是怎么活到现在的?”这个女的不停地诱导男生,甚至还当场撒谎,用人身攻击刺激男生,试图让小伙子说错话。结果没想到,小伙子根本不上那个女的的当!他全程十分冷静,不解释,不辩驳,不道歉,无论女的说什么,就简单的只说一句话:“我听交警的。我有没有错我只听交警的!”把那个女的气的那叫一个束手无策啊!
网上流传出来的那个视频是由那个女的自己拍摄并掐头去尾发布在网络上的!全程这个女的根本没有提自己逆行的事!她全程断章取义,话语里全是对男生的构陷和陷阱!让不明真相的人一开始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这个女的当场十分勇敢的抓住了撞了她的男的,然后她录视频勇敢的进行取证,但男的却死不承认耍无赖呢。而因为这个女的拍摄的原视频中男生不仅未被打码全程露脸,而且,小伙子在车头留的挪车手机号码也暴露了。所以,有网友就顺着那个手机号添加了男生的微信,并询问了具体的情况。
而小伙子本人也很礼貌的回应了大家的询问和关心,并告诉了大家当天的情况:原来,那天之所以两辆车发生剐蹭,那是因为那个女的逆行!而小伙子当时候在等红绿灯,结果刚一起步,那个女的就逆行撞了上来!但是,那个女的始终不认为自己做的是错的!还试图和交警解释她为什么要那样开车!但交警才不管她咋想的啊,人家一调监控,画面里女的清清楚楚的就是逆行,所以交警就判定是那个女的要负全责!结果没想到的是,事情在处理过程中,那个女的竟然自己一溜烟跑掉了!然后过了几天,那个女的竟然把视频发在网上,试图用一个掐头去尾的视频煽动舆论!结果,却把自己给反噬了。
我看着那个女的发的视频,视频里那气势汹汹的声音,仿佛让我看到了杨同学的影子。
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诬告事件里,肖同学本来是挠痒,是完全清白的!结果杨同学非要说那是性骚扰,于是当场对肖同学气势汹汹的进行指责质问甚至人身攻击,还逼迫肖同学写道歉信。而事后,杨同学也是多次不配合肖同学父母的沟通,还拒不配合学校和警方的调查。结果自己对学校的调查结果不满意,于是就在网上写小作文煽动舆论。事后还威胁审判长。一审败诉后还恶意挑衅网友,说要举报肖同学,让肖同学上不成学。结果现在她也被舆论反噬了。
大家发现了吗?这两位女士的一系列的操作,简直一模一样啊!
但不同点在于,武汉大学图书馆诬告事件当中,肖同学唯唯诺诺的写了两封道歉信,而这两封道歉信就成了杨同学和杨同学的支持者们迄今为止依然认为肖同学有罪的“铁证”。
而江苏的这个小伙子,面对逆行女的不断断章取义,构陷陷阱,歪曲事实,无中生有,全程不沉默,不默认,不动手,不顺着逆行女说话,只是非常冷静的重复“我只听交警的”。意思就是说,别逼逼,我有错我会负责,但我有没有错不是你说了算的!别在这里试图胡搅蛮缠。
这个小伙子的回答真的就像媒体们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回答啊!简单来讲就是,冷静,不接招,不纠缠,不自证,引入第三方。
因为,面对一个不理性的诬告逼问,你越纠缠,事件就越是会越滚越大。所以面对诬告,当下最好的状态就是冻结,沉默,不扩大事态,等待第三方的介入。所以,那个小伙子非常冷静的坚持要引入第三方,坚持要听交警的处理,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不过,很多人其实很难像这个小伙子那样,做到不接招,不纠缠,不自证的。你看那个逆行的女的,她不停的在撒谎无中生有污蔑小伙子打人,甚至对小伙子进行人身攻击,甚至抛开事实不谈就想让小伙子对她说句对不起,这其实和武汉大学杨同学的录音里的套路简直一模一样!她就是想刺激小伙子,试图诱导小伙子去自证清白的说出那些反驳她的话,甚至是愤怒的脏话,哪怕是一个对不起都行,因为这样她在剪辑小作文的时候这都是她诱导舆论的核武器。
所以网友就说:但凡这个小伙子忍不住说了一句对不起,那么那个逆行的女士绝对就能靠手机里的视频保研啊!
所以,这里面,那个小伙子的那种冷静其实是他在面对冲突的时候能做到不纠缠,不自证,不接招的先决条件!
而那个肖同学,要是能跟小伙子学到冷静这一招,也不至于造成现在的后果吧。
但是,一个人如果想要做到遇事不慌,这绝对不是一些人说的要去修行,靠什么心灵鸡汤,以及说教,来完成一种情绪上的控制,而是一个人骨子里要有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其实是来自于多个方面的锻炼、支持和培养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我们看到,那个肖同学,他的母亲说,自己平时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公共场所一定要息事宁人、避免和别人产生激烈冲突。遇到问题不必太较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实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教育观念。
家长以为,自己这么说可以逼着孩子在外面的时候自己冷静的解决冲突。但这种观念的本质上其实是家长自己害怕面对孩子在外发生冲突后的潜在责任、麻烦、经济代价、时间代价、人情代价。也就是说,家长们让孩子在外面息事宁人其实是把自己的这种生存恐惧,生存焦虑,通过“为你好”的形式,转嫁给了孩子!但是,家长你不具体的用事情去教,光有一个既要又要的空头目标,孩子独自一个人,怎么可能自学出如何正确的学习合理的维权,如何守护自己的边界,如何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程序呢?
孩子们独自在生存焦虑下只会学会一种生存策略:维权就等于惹事,但惹了事自己父母会不高兴,也不会替自己出头,甚至还有可能给父母带来麻烦,也就是说,孩子们时刻会记得,自己的父母不会或者不愿成为自己“坚强”的后盾和底气。
有人也许会说:那不是还有法律还有老师吗?他们关键时候可以相信法律相信老师啊!但其实这样的孩子已经不会懂得什么叫做法律,什么叫做规则了,因为他们心里只有一个规则,那就是家里的家规!而家规里的息事宁人的思想钢印,会让一个孩子陷入到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当中,在这种状态中,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更无法去思考冲突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冲突的性质是什么?也就无法做到接下来的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只想一个问题:“如何规避冲突”。所以,在无法进攻,无法发泄,没人支持的情况之下,退让就成了孩子们唯一可以暂时换取平静的方式。可是,他们躲在逃避当中暂时回避了一些冲突,但问题并不会被解决,而这种习得性无助只会吸引更多的得寸进尺的加害者!如此循环往复。
也就是说,家长们希望的那种乖孩子,只会让自己少操点心,但会导致孩子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只剩下激动的心和颤抖的手,还有懵逼的大脑。
所以,如果家长想让自己家孩子将来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江苏小伙子那样而不是武汉肖同学那样的话,那么家长们首先应该学会成为孩子们的底气,而不是成为孩子们的压力来源。
而如果家长不想成为孩子们遇到冲突时候的压力源的话,那家长可以在平时的时候就练习着告诉自己家孩子以下这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这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害怕已经没有用了,解决问题才是最主要的,而害怕只会暴露自己的缺点。所以,别怂,要冷静。
第二句话是:“只要你在理,只要你做的事符合事实与法律,那么做家长的一定不惜代价,奉陪到底!我一定给你经济上的支持、法律援助支持、精神上的支持!这其实是在告诉孩子,遇到冲突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错,那你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家人而选择逃避和妥协。家里会是你坚强的后盾!其实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你没有错,任何代价你都不要考虑。你只需要考虑不要让对方得寸进尺占你便宜!
第三句话:“现场不要总想着‘息事宁人’,而是要学会冷静、智慧地保护自己,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打开录音、录像,要立刻寻求更权威的声音帮你主持公道。”
类似的话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在危机公关的时候要注意一个核心逻辑:“真相不惧怕程序,情绪不代表证据”。所以,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在面对诬告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保持冷静,那就得让孩子保持对事实的坚守、对程序的尊重。这样就能让孩子在关键时刻拎得清。
但我突然想到,其实非常可悲的是,现实中,一些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其实是根本做不到对事实的坚守和对程序的尊重的。
一些家长在处理家庭冲突的时候,总是习惯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看看别人家孩子」等一些威胁性的语言,想让孩子变乖,来换取片刻的虚假安宁。
多少家长嘴上说着“法律会为你做主”,但却在孩子被老师误罚时不分青红皂白就催促孩子赶紧道歉写检讨?多少家长会在孩子和别的孩子发生纠纷的时候,在家长找上门的时候,为了所谓的顾全大局,所以就逼孩子进行道歉?
所以,当我想给家长一些建议的时候,我既怕家长不会说那些话语,更怕他们会说那些话语的同时言行却是分裂和不一致的。
苏州小伙子的底气来源不是天生的冷静,而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肯定有过被公正对待的经历!
而肖同学,如果他记住的不是被教育的“在外面一定要息事宁人”“和女生发生冲突回到家会被罚跪”的不公正的家规,而是能够从小知道,自己被诬告出了事情之后,是自己的母亲全程冲在前面,替他搜集证据,替他去打官司,替他讨回公道的话,那他或许就不会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诬告时陷入那样的无助与自我怀疑,更不会在本该为自己据理力争的年纪,因为对家庭支持的绝望而选择用沉默和退让来应对外界的不公。
一个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与勇气,往往源于成长中每一次被公正对待的记忆,比如说,当他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窗户,父母没有立刻责骂,而是带着他一起去道歉并承担赔偿,同时告诉他“做错事要负责,因为诚实和担当比逃避更重要”;也可能是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老师和家长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依据事实做出公正的判断,让他明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也可能是当他考试失利时,父母关注的是失误的原因而非单纯的分数;当他与同伴争执时,家人引导的是对事实的梳理而非急于息事宁人;当他对某个规则提出质疑时,得到的是耐心的解释而非“大人说的就是对的”的粗暴压制。
只有这些日常点滴中渗透的对真相的尊重、对规则的敬畏,才会让一个孩子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跳出情绪的漩涡,坚信只要守住底线、遵循规则,就能让事实浮出水面,让公道得以彰显。
事件的后续我们看到,帮江苏小伙子维权的他的朋友称,那个女的擅自将视频发到网上,恶意的引导舆论,目前他们已经报警并联系律师要对那个女的进行追责。
我想说的是:我举双手双脚支持,一定要告她丫的!
对待这种恶意诬告的行为一定要坚决的进行反击!只有法律的武器能够及时为无辜者撑腰,才能让那些试图通过抹黑他人来达到目的的人有所忌惮,让正直的人在面对恶意时不再孤立无援,让社会的公序良俗得到真正的维护。
而我们同时也期待的是,另一个诬告者杨同学,也能赶紧得到应有的制裁。
—END—
查看全文>>
江户川雨和宋翔宇 - 79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沉默不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