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在香港罕见出售 8 项黄金地段物业,还附带自家长期租约,麦当劳持有数十年后突然出售,有何考量?
- 593 个点赞 👍
麦当劳这家企业,表面上看是做餐饮的,实际上房地产也是其业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曾经说过,麦当劳真正的生意是房地产。
麦当劳的经营模式是以特许经营(加盟)为主(占比超90%),在该模式下,麦当劳通过购买或租赁土地和建筑物,将门店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并将这些物业租给加盟商,从中赚取租金收益,这就是麦当劳的商业地产运行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麦当劳加盟门店的租金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门店的业绩来浮动,这也意味着门店效益越好,麦当劳从中赚取的租金收益就越高。
该举措不仅可以有效的削弱来自于地产市场的风险(地价贬值),还能让麦当劳获得大量的现金流,过去,麦当劳正是靠着这种模式完成急速的扩张。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麦当劳在特许经营餐厅这一块实现营收157.15亿美元,而租金收入就达到了100.17亿美元,营收占比约为63.74%,可以说是贡献了绝大部分的营收。
香港市场方面,麦当劳共持有约23家商铺,市场估值近30亿港元,此次出售的是8个核心地段的优质铺位,涵盖了香港尖沙咀、铜锣湾、旺角等核心商业区,总市值约为12亿港元。
麦当劳售卖物业的原因,有可能跟当前香港低迷的餐饮环境有关,受港人北上消费热潮以及访港游客减少消费等因素的影响,香港本地餐饮市场需求近两年正在持续的萎缩。
去年至今,香港已有多家知名品牌相继闭店,包括海皇粥店、金装炖奶佬,罗富记等等,餐饮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屹立33年的海皇粥店今年宣布结业 而麦当劳的租金是跟门店的营业额是直接挂钩的,受餐饮环境的影响,门店的经营情况可能无法达到麦当劳的预期,租金收入可能会大打折扣,基于这层考量,或许是麦当劳售卖物业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商业地产普遍比较低迷,市场的需求显著减少,写字楼空置率也在不断攀升,香港也不例外,商业地产估值大幅下降,此次出售,麦当劳可能也是想及时止损,实现轻资产运营,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
不过,麦当劳也说了,此次是物业带租出售,有租约的麦当劳餐厅运营不会变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没有影响的,只是商业上的变动而已。
查看全文>>
哲宇可淇 - 387 个点赞 👍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
麦记被迫退出俄罗斯市场。
这一次“撤退,老麦”总共损失了USD14亿,损失大部分来自已经购买了的铺位,没法搬走,只好用“象征式”价钱,把铺位连同整盘生意,卖给俄国企业家 Alexander Govor。
Alexander 把麦记生意改名为Vkusno & Tochka,继续经营,十分风骚。
那时,麦记在俄罗斯拥有700多个铺位,全部由麦记自己经营,卖汉堡包和薯条,撤退时,估计铺位价值,接近“清零”。
经此一役,老麦在2023年报里,说明了房地产战略的 “地缘政治和监管风险”;特别是在一些 “高风险市场”。
在这些市场里,地缘政治冲突或监管转变,很可能会影响财产所有权,财产的价值可能会大幅减少。
虽然,麦当劳没有具体说明哪些市场是 “高风险”。
从这一次要卖出香港铺位的行动。
很明显,不言而喻了。
香港铺位,趁着还值点钱,预先卖掉,以免地缘政治冲突,价值又要“清零”。
雪上加霜,香港的伤势相当严重了。
发布于 2025-07-31 15:32・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老頭 - 136 个点赞 👍
近期香港大规模的物业买卖情况:
一、出售物业情况
1、纪惠集团出售三项商业物业,包括佐敦柯士甸道83号全幢商厦(市值约8亿港元)和屯门新安街19号巨冠工业中心全幢,总市值超10亿港元。
2、英皇国际以9280万港元出售屯门新都商场的部分停车位及单车存放位,预计收益约3.58亿港元。
3、茂盛控股以7.65亿港元出售青衣蓝澄湾的永伦800酒店及家具,同时收购商场物业。
4、中建富通以8200万港元出售大潭道20号7号屋(空置状态),旨在改善财务状况。
5、安祖高顿与印度Chellaram家族财团出售观塘丝宝国际大厦18楼及19楼,售价约2.96亿港元。
6、麦当劳集团计划分批出售香港23家商铺物业(首批8处市值12亿港元),餐厅业务不受影响。
7、世茂集团许荣茂私人出售中环中心63楼全层,成交价约7.3亿港元。
8、恒大许家印香港豪宅传闻“腰斩”出售(具体金额未披露)。
9、佰悦集团以1270万港元出售荃湾御凯住宅单位。
10、香港新世界出售大量物业:
启德体育园及工业大厦2024年11月以4.17亿港元出售启德体育园股权予周大福;
2024年12月以6.2亿港元和3.67亿港元分别出售九龙新蒲岗的Artisan Lab工厦及Artisan Hub工业大楼;
荃湾愉景新城商场2024年3月以40.2亿港元向华懋集团出售商场及停车场全部权益。
2025年7月计划出售香港国际机场11 SKIES项目(总投资超200亿港元),估值逾百亿港元,旨在缓解流动性压力。
K11 Art Mall购物艺术馆拟以90亿港元出售,目前仍在洽谈中。
2025年7月出售上海淮海中路K11大厦11-58层办公楼,叫价28.5亿元人民币(约合31亿港元),保留1-10层购物艺术中心。
2025财年上半年完成北京新景写字楼、宁波新世界写字楼等大宗交易,具体金额未披露。
11、李嘉诚出售物业情况:
中环中心:在2017年11月以402亿港元出售75%权益,创香港商厦交易纪录,2025年3月再次出售剩余权益,交易细节未公开,但此前交易已显示其逐步退出核心商业区。
波老道21号豪宅:2024年以207.7亿港元出售152个住宅单位及车位,十年获利63亿港元。
亲海駅II楼盘:2025年以7折促销,单价低至13.8万港元/平方呎,首日售罄套现75亿港元。
御翠园项目:北京东四环豪宅2025年5月降价至7万元/平方米,总价暴跌百万,被指急于回笼资金。
购物中心:2024年12月以20亿港元出售香港一处购物中心(置富产业信托旗下)。
机场11 SKIES项目:2025年7月计划出售,估值超百亿港元,涉及购物与娱乐综合体。
上海世纪盛荟广场:2025年7月出售静安区地块,空置16年后套现,买家未披露。
上海高尚领域综合体:2025年4月拟500亿元打包出售普陀区项目,含住宅与商业。
上海和黄医药股份:2025年1月以43.99亿元出售45%股权,剥离非核心资产。
北京逸翠园二期:2025年4月挂牌54亿元出售,因市场担忧“清算风险”一度流拍。
北京御翠园特价房:2025年10月以7.6折抛售50套,单价低于周边二手房,5小时售罄。
四川成都南城都汇:2025年7月出售商住项目,买家为RZ3262019 Limited公司。
重庆杨家山项目:2025年7月计划200亿元出售,持有十余年地价涨十倍但开发缓慢。
二、购买物业情况
1、香港都会大学以26.5亿港元购买红磡祥祺中心(今年最大额单一交易),但此前亦有机构出售物业给教育机构。
2、香港交易所63亿港元购置中环交易广场物业,但交易涉及置地公司出售部分物业。
3、华润隆地洽购K11 Art Mall,但市场亦有其他华润系资产调整案例。
有卖就有买,相比出售物业,买家比较神秘,往往都不公开,有些买家可能纯粹是判断失误,但有些买家有无限流动性支撑,可以持续十数年持有,能够熬到下一个上行周期来临,这些买家就神秘了。比如15年前后响应号召南下争夺港股定价权的资金,十多年后基本上腰斩,也无所谓。
但之前属于康波周期的上行周期和债务驱动经济的扩张周期,接下来可能进入紧缩周期,那资产杀估值就不是腰斩那么简单了,而且持续时间可能很漫长,与日本失去三十年相当,就不知道有哪些资金能够熬过去了。
三、香港房价和租金情况
中原领先指数反应的香港房价近期有走平趋势,租金则从2023年以来持续上行。
这与大佬频频抛售房地产似乎相违背,只能说明买家力量强过卖家,能够在大量抛售的情况下扛住价格下跌。
有极大的可能又一次香港保卫战来了,神秘资金在稳住香港,股市和房市同时下手,你抛多少,我接多少。
香港是桥头堡,国际游资要进攻东大,肯定是对香港先出手,香港如若失手,接下来必然就是大陆了。
香港安好,大陆安好。
因此要盯着香港的外汇储备,盯着香港的财政盈余,盯着香港的股价和房价波动,盯着外管局的操作(主要看弱方保证),才能够洞悉先机,与狼共舞。
做多与做空,就在一念间,成败都是英雄,至少参与了,多年后,或者你站在香港某处写字楼顶部,环视港岛,仰天长啸,这里的辉煌有你的一份坚守,或者你沿街乞讨,逢人便说当年参与港岛保卫战的盛况,虽败犹荣。
查看全文>>
南天野望 - 7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梯子谷歌脸书推特 - 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吃了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