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他是谁?会对少林寺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 3288 个点赞 👍
了解过印乐法师,平时经常带着和尚种地、晒麦子,不开豪车,执掌白马寺多年一直很朴实,商业化很淡。
现在他成了少林寺的新住持,绝对可以带来大的改变,因为他既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佛协要职,他既懂政策、又熟悉体制,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和地方干部打交道也有分寸,压得住场子、稳得住局面,少林寺可能真的要回归正道了。
别的不说,光看这个大师的面相就顺眼多了,一看就让人安心。
说话慢条斯理,眼神平静,坐得住台,没那么多花活。
不像上一个方丈,一身正装却一脸淫邪。
这次释印乐法师正式接任嵩山少林寺住持,没开升座法会,也没大张旗鼓宣传,就这么悄悄地定了,这种大事,按过去的惯例,寺里得摆场升座法会、请媒体、放鞭炮,甚至还有人专门请来直播架设备。
但这次什么都没有,官方通报寥寥几句,安静得很,这风格,一下就和前任完全不一样了。
这对少林来说,其实是个很大的转折。
过去二十多年,少林寺一直是释永信一人打理,庙里的方向、资源、节奏,全靠他一个人说了算。
他不是没有本事,甚至可以说是极有手腕,把一个本该是清修地的寺庙,硬生生做成了一个文化企业。
全球开了四十多个少林文化中心,注册了六百多个“少林”商标,海外拿地搞旅游地产,搞联名、搞演艺、搞展览,一边做生意,一边打禅宗的旗号。
但你仔细想想,真正属于佛教的修行和信仰,在这几十年的“开发潮”中,已经被边缘化了。
游客看的是武术表演,信众看的是建筑和IP周边,僧人也被绑在了拍照、接待、演出的日程里。
一个本应以“空”为本的宗教场所,活生生做成了盈利中心。
而释印乐的到来,就是来改这个风气的。
这个人不是空降的。
他1966年生,河南人,二十岁不到就剃度出家,一步步从僧人干起。
他不是靠嘴说的,是靠实打实干出来的。
上世纪末,白马寺已经十多年没有住持,寺庙破败、人心不稳,香火散了、僧团也懈了。
他接过去,不靠投资、不靠演艺、不靠营销,就凭着一个信念,庙就是庙,人就是人,规矩就是规矩。
十年时间,他把白马寺整成了“中原第一清修样板”,僧团规矩清晰,佛事活动恢复正常,庙里的人一个个修得稳稳当当。
我去过一次白马寺,那时候他还在那边当方丈。
寺门不大,香火清淡,但里头一眼就能看出修为,没有喧闹、没有推销、没有导游举牌吆喝。
有个中年居士跟我说:“来这儿,就能静下心。”
我那时候没多想,现在回头看,那句话就是对印乐法师最实在的评价。
他上任少林寺后,说得很明确,三年内要逐步砍掉表演性质的项目,恢复僧人修行制度,重新建立“少林禅堂夜话”,把讲经制度常态化,而且是对外公开、不收门票、不搞表演,谁愿意来听都能来听。
网友们的评价也都很正面 这种做法其实挺难的,因为它跟过去那套“门票经济”完全反着来,不以流量为考核,不以人数为KPI,而是以“传法度人”为本。
这才是佛教真正的样子。
释印乐还明确说,要把过去庙里那些商业利润的一部分,用来支持僧团教育和庙内医疗。
什么意思?
就是和尚的修行、吃饭、看病、养老,不靠打工、不开直播,不出去“接待企业家”,而是回到寺庙自己养活自己。
以前的套路是赚钱优先,庙成了“盈利单位”,现在要调过来了,变成“修行优先”,钱是手段,不是目标。
更关键的是,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佛协要职。
他懂政策、熟机制,又是河南本地人,稳得住寺里的干部队伍。
这意味着他不仅有理想,还有操作的能力。
这不是那种“空谈清净、实则懒政”的假清修,而是一步步拿出制度的重建者。
他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路径和人脉能落地。
很多人担心,少了商业活动,香火会不会断?
我觉得不会,反而可能会更旺。
现在信众不是过去那种来烧高香求发财的人了,更多是想寻个心安处。
如果你庙里清清静静,和尚真讲法,佛法真管用,哪怕没广告、没包装、没直播,信众也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往这里来。
别拿游客量衡量庙的影响力,那不是一个维度的东西。
印乐法师上来,有点像企业换了CEO,但更像是一家老庙停下了过去那种盲目扩张、准备做一场“内部整顿”。
不是搞大动作,也不是改个招牌,而是重新问自己一个根本的问题:少林寺是做什么的?它是个文化公司?是个功夫景区?还是一座千年祖庭?
如果答案是后者,那现在,就是一次难得的“回炉重塑”。
印乐法师的节奏慢,但步子稳。
他不急着出政绩,不急着搞口号,而是从讲经、修行、僧团管理一点点来。
你看这次上任,没有升座仪式,没有鼓乐喧天,没有名人站台,就连发布也是半夜发的,通报干脆利落。
这种“没仪式感”的仪式感,才是真正的信号:少林要回归了。
说实话,这时候搞“静”,比搞“声大”更难,也更需要勇气。
释永信留下的那套系统化商业模型,不是谁都能推翻的。
现在印乐法师愿意从最基本的制度开始慢慢修,也许不会立刻带来收益,也不会立刻改变印象,但它是正确的事。
做正确的事,哪怕慢一点,也比错的事跑得快强一万倍。
有时候,一个庙是不是好庙,看和尚敲不敲木鱼不重要,看他有没有胆子不敲木鱼,先把庙里的杂音关了,再把“心”的声音找回来。
少林寺热闹了这么多年,是时候静一静了。
真正的千年古刹,不靠喧嚣维持名声,而靠沉得下心、站得住风雨的定力活下去。
释印乐来了,这一次,希望庙不再是“平台”,而真成“道场”。
这才是少林寺,真正值得信众走进来的理由。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编辑于 2025-07-29 21:29・克罗地亚查看全文>>
子任 - 2750 个点赞 👍
得知他原来是白马寺的方丈,我就放心了。
讲一件我在白马寺发生的小事。
2024年年初我在河南旅行,在洛阳博物馆买了一件手链,到白马寺的客堂希望找到法师开光,当时我问开光多少钱,师父说不要钱,你把手链放在台上,于是我按照师父说的做了,师父在那里给我念了好久好久,我起身后觉得很感动,捐了20元香火。
为什么我觉得感动呢?因为我一路从五台山过来,想在显通寺皈依,客堂师父说现在正月太忙没空给我办皈依仪式,我去其他寺院想开光,必须在他们买手串。
只要白马寺啊,那么质朴,那么真诚,不要一分香火,给我念了那么久。
后来我带了那串手链一年,保佑我本命年顺利过去。谢谢2024年2月中旬在白马寺客堂的那位师父,祝您身体健康。
查看全文>>
澹青 - 18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迷乎 - 154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Andre - 1407 个点赞 👍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白马寺的方丈。
印乐法师经常带着和尚们种地种麦子,种豌豆,种蔬菜,晒麦子,还有自己的拖拉机(种地用),没有豪车,也没有释永信的派头。
相比于少林寺,白马寺就真的没啥商业化行为了,这下少林寺风气能不能大改变,还得看后续发展。
要说完全不商业化也不可能,毕竟地方财政也需要,白马寺算是非常克制了。
白马寺门票35元是当地要收的,也没有升级5A景区啥的,里面卖水的都没有,有免费茶水和香,除了手串基本没别的商业化行为。
从风评来看,印乐法师是没有那些烂事的,白马寺除了手串类的,没啥商业化行为,游客对这地方好感度不错。
释印乐法师在白马寺的前12年(2003-2015),做了很多大事,让白马寺重现辉煌:
1 他主持完成了白马寺古建筑群的大规模修缮,让白马寺这个千年古刹重现庄严。
2 大规模整风,让僧团戒律重新规范起来,让白马寺的风气大为好转。
3 弘扬白马寺文化,创立“白马寺佛教文化研究会”。
4 做公益活动,大搞善举,帮助了很多灾区和贫困人员。
从上面几点看,印乐法师的能力毋庸置疑,特别是第二点,特别适合现在的少林寺。
释永信此前在少林寺执掌多年,少林寺商业化非常成功,但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风气。
这些风气,需要有人来整顿,不派一个压得住场子、信仰坚定的恐怕很难有成效。
同时,印乐法师肯定不是不会商业化,而是本身的理念不同,他主持工作后,少林寺的过度商业化问题,肯定能够有所缓解。
这是有利于少林寺尽快摆脱释永信事件影响的,但少林寺各种利益关系盘根错节,这工作开展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整顿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过人的手腕。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Saka财经 - 126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公孙驷 - 1162 个点赞 👍
说个不太合时宜的事。
我在某音无意间刷到一个小道士,一个人守着一座被大火烧成废墟的道观。
每天更新的视频都是在一个人重修道观。
有一个视频估计是实在没钱了他想向社会酬善金,于是寻求祖师爷意见,连掷九个圣杯。两广老表应该知道这个含金量。
但是这些视频都没啥流量。
直到有一天小孩累的道心破碎,在大殿一边磕头一边大哭,哞哞地哭。
又心酸又好笑的那种。
可能也是祖师爷显灵,这个视频火了,很多人关注到了,也有人表示愿意结善缘(我也是从这个视频刷到他然后点进主页看了其他视频了解个梗概)。
也不知道这小道士以后日子能不能好过些。
这两天刷到这个少林的事,牵扯的金额和所犯的事,跟这个小道士一比真的是讽刺。
只能说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查看全文>>
青衣黄卷 - 1090 个点赞 👍
白马寺是汉地大乘佛教的祖庭,又被东南亚大多数小乘佛教国家认为也是他们的祖庭,因为它是佛教东传的第一站,按时间来说就是所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第一站。
白马寺里有东南亚国家合作捐赠的一座异域风格的建筑,曾经多年被很多游客误解,白马寺为了赚钱搞了个不伦不类的建筑,其实是被小乘佛教国家来认亲捐赠的。
按地位白马寺远高于少林寺,按现在的流量价值算,白马寺的ip价值也不亚于少林寺。
但印乐法师主持这20年,白马寺大概是国内所有著名寺庙里,商业化最低的一个了,是真正做到农禅并重了,印乐法师基本每年夏天都带着大家晒豆子,做农活,开挖掘机。
去过白马寺会有深刻体会,白马寺和印乐法师在周边的村子里威望很高,去玩的游客也时不时被送免费赠品。
PS: 汉代《四十二章经》刚传进来时候,严格来说是小乘经论,也就是说白马寺初建是小乘佛法的寺庙,这也是为啥东南亚佛教国家按时间追溯认为这里是祖庭的原因。后来大乘佛教在汉地发扬光大至今,所以现在白马寺也被公认为是大乘佛院。另外大家一定不要去纠结大小乘,割裂看待或者严格区别哪个才是正统,他们本身就是一家的。
现在本身就是末法时代,少林寺这事情非常复杂,也对汉地佛教的影响很大,或者说加深了普通人对佛教的误解。我建议大家即使不信仰佛教,也可以找来比如《心经》《坛经》《金刚经》《楞严经》或者其他经论稍微看一看,自己亲身去了解一下佛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另外清净的寺庙其实不算少,我认为还是占大多数的,只是商业化的寺庙热度高流量大,带来的误解也就大,没热度的寺庙甚至没人知道。大家可以在地图打开当地搜一搜,有空去逛一逛你们当地不知名的寺庙,去体验一下。大部分是没有门票的,而且挺清净的。
查看全文>>
特比聪本中 - 864 个点赞 👍
洛阳本地人说点实在的
收门票问题,白马寺接待两种人,佛教信徒和普通游客,普通游客是要给门票的,佛教信徒在白马寺办理了皈依证的信徒是免费进寺庙的,而且永久免费,我妈就有皈依证,我也有。
很多人谣传说印乐主持开路虎,这纯纯扯淡,他有个收割机倒是真的。我看评论区还有人说白马寺得和尚们天天大鱼大肉,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因为白马寺是管饭的,每日早中晚全寺院僧人们都跟信徒游客们一起吃。你只要去就免费管饭不过需要自己洗碗筷,当然吃完就跑僧人们也不会管你,我去吃过中午的,就普通的青菜豆腐之类的还有米饭。疫情的时候不让堂食才取消了。
白马寺内是没有任何商业气息的,对信徒白马寺包办亡灵法事的,超度什么的,这些都是免费的。开光免费这事我看有人说过了,我就不提了,因为这本身就是基操。
僧人种地这事也是真的,因为你去了都能看到,都20多年了,真作秀做20年吗?晒麦子的季节他们也会在寺庙晒麦子。
据村里小道消息,印乐主持可能就是去维系下局面到时候还要回白马寺,毕竟直接让政府接管也不合适。
查看全文>>
兰斯 - 7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热土 - 79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莫问苍生 - 6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若谷 - 41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索隆隆隆 - 37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南江水暖 - 37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坐牛长老 - 32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gingercat - 2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人间一两风 - 18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龄初级工程师 - 17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达文西 - 15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洛阳长安路 - 57 个点赞 👍
我正好想起一件事
台湾那边,赖清德收拾党内政敌,郑文灿,唆使检调羁押禁见,全台都觉得郑文灿完蛋了,毕竟是癞子头亲自下黑手,而且郑文灿本身也的确不干净,桃园市长任内一堆问题。
但即便这样,民进党也没有开除郑文灿,因为在法院判决前,就不能认定郑文灿有罪。
按照民进党的党规,至少要判决有罪才能开除,民进党在赖清德的亲自施压下,特事特办,也就给郑文灿定了一个停权处分。
同样 还有另一个民进党内被癞子头打压的政客,高雄立委林岱桦,已经被确定起诉,这个不是大事,按规矩办,公职党权一切照旧。
玄慈方丈和叶二娘的事,也就是被六扇门羁押了,起诉定罪二审什么程序都没走完,但整个大宋,僧俗两界,已经全把他们废了。
跟宋朝人说现代司法程序,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
查看全文>>
杨逸 - 5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飞绣花 - 18 个点赞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石二郎 - 1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爱国党员杜永文 - 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高纬俯视者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斗战神狒 - 4 个点赞 👍
这就是镇场子的。
少林寺的产业规模很大,相当于大型企业。印乐抓不了这么复杂的工作。
那么合理的推测就是印乐维持局面,用比较服众的人去分别管理不同的产业。
这样整个少林寺分成清浊两个层次。
上清为一,下浊分封。
作为核心的群体要保持稳定,以早先印乐不作不食的原则,估计会强化一批以清静修炼相标榜的僧团。这倒是可以重树少林的名誉。这就是上清为一(多说一句,当初要是厦大田佳良事件以及后来武大新闻系屡次出事的时候也这样痛下决心重建、整顿,中国高校也不至于搞成这样)。
他们偌大的产业一定有很多人去争。以和为贵、无为而治的心态下,这些产业的领导层估计会保持长时间稳定。那么这就是下浊分封。
在上清为一的情况下,主持自己当然是要清到底的,但是他手下的诸侯就会有一些公孙布被的情况出现。用清来表示向上靠拢,而实际上又不得不浊。那自然就会是公孙布被了。
这么多产业一定会有人争。争得早的未必留得住,争得晚的未必有机会。获得主要方面的产业的人,多半是有各方背景关系,有可能也是声名显赫,乃至得到一统产业的机会,然后盛极而衰再进去。也有可能来一段就走了。总之树大招风吧。所以这里面的人不想冒太大风险的,适合先争一个比较次要方面,再徐徐图之,才能等待机会争一个主要方面。而且有可能这个主要方面永远争不到,但是最后因为待机时间长而获得上清为一的机会。
最好的出路可能是清浊分离。大规模彻底改组拆分庙宇和产业,但是以后会有清浊之争。
反者道之动。没有清,谁要他们的浊呢。所以这些产业必然强调他们与少林僧团的关系。这样,将来有可能会出现僧团里有一部分人出来搞人设的情况。这也是一种公孙布被。那么清浊之争就会隐隐成形了。
当然了,如果印乐只是过渡一下,没多久就换其他人了,那就另当别论了。那时候就要看新人是什么人了。
是要有能力禅产合一管理产业的,还是清浊分开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就要看印乐掌管这段时期少林产业的反应怎么样。少林产业天下大乱,或者少林产业保持稳定,对策都会变化。总之看形势再说吧。
查看全文>>
风大 可稍息否 - 3 个点赞 👍
外来的和尚并不好念经。
少林寺不是简单的寺庙,而是利益错综复杂的商业联合体。
穆教的宗教号召力大吧,新疆的乱党进入21世纪后照样暗杀爱国的毛拉/阿訇。
光靠官方背书和住持身份,挡别人财路,自然是非常危险。国内能捞钱的寺庙,里面哪个和尚是善茬。
一个空降的领导,管理一个不是党委决策的利益集团,太考验人啦,祝他好运。
查看全文>>
男团女团八卦多 - 1 个点赞 👍
这年头,繁殖欲旺盛的中国人中少有人想当和尚吧。或许这才导致某些年青些的住持不是长得脑满肠肥,就是看着凶神恶煞吧。
说不定后面也得像基督教新教允许教士结婚那样了。
查看全文>>
Dong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深具世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