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2800 座古镇里近一半成空城,游客为什么不爱逛古镇了?除了旅游,古镇还有哪些「振兴」的机会?
- 54 个点赞 👍
2024年秋天,曾去过一次嘉兴,顺便游了一个“古镇”,很伤心。
说起这个古镇,占地3300亩,核心景区1200亩。据说起源宋南渡时期,到明清时期,人烟稠密,商业繁荣,号称丝绸之乡,江南五大名镇,之一。
果然,远看郁郁葱葱,星罗棋布;近看粉墙黛瓦,鳞次栉比,小桥流水,庭院深深;仔细一看,没有游人。
一个字,惨。
两个字,很惨。
三个字,惨透了。
没有人说得太绝对,我们一行也是人,前后乱逛了3、4个小时,见了零零落落7、8个游客,和20几人的一个外地团,吃了一餐古镇传菜,也有三两桌人。
但是,对于那么大的一个全封闭专业古镇,这些人,约等于零。
那天要不是风轻云淡,阳光灿烂,我愿称之为去了鬼城。
当时曾对同行的朋友说:
江南古镇最美的风景,不是小桥流水的清新温婉,不是青石老巷的逸致闲情,不是千砖万瓦的巧思堆叠,古镇最美的风景,是凡人扎根于此的日与夜,是旧情怀与新时代的碰撞和融合,是更生和迭代,是活生生的属于活生生的人的生活。
没有原住民生活的古镇,与其说是没有灵魂的古镇,不如说是死掉的幽灵。
这番话,其实不够深刻。
只说到了第一层。
我知道多半老街古镇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变体的房地产操作。
首先征收征迁,最好把原住民清理出来,重新规划+模版配套,改建重建,上大工程,上大政绩,招商开业,收税收门票。
一条产业链,链上每个人都有光明的钱途。
前后过程,既是对经济环境的双重毁坏,也是对人文环境的双重毁坏。
有趣的是,从善意光明的方向观察,老街古镇操盘者,似乎笃定了基础建设一定能带来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你不能说这是一种浅薄和傲慢。
这大概是一种原生态的唯物教。
只信物华天宝,不信人杰地灵。
物华天宝:物产丰富,多有宝物珍奇美好。
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方能成为名胜地区。充了唯物,忘了人本。
更有趣的是,这些现象分明透着一股中国式的诙谐和滑稽。
一个东西一旦开始有成功的案例,就会很快形成模版,也就形成了顽强的路径依赖,千军万马,一哄而上,猪突猛进,野蛮生长,互卷内卷以及残酷卷,一直卷成一堆烂白菜,刹不住车,一头撞到南墙。
老街古镇展示的是传统的建筑风貌和古旧的生活方式,斥巨资打造成精致的标本,本已是资源配置错位。而排除原住民,从此斩断人文景观进化的原生力量,再无生命体征,必死无疑。
长三角的水土,向来寸土寸金,一边是耕地缺乏,一边是动辄成百亩数千亩的废城,两相对比,很难不让人产生疑问。
[20250808更]
当时口占过一首打油诗,没有带笔墨,可惜大好的几块空白粉墙不曾涂鸦。
游嘉兴XX古镇寻隐者不遇吟得诗一首
清风慵懒巡荒巷,秋云沉默顾空城。
大笔一挥七十亿,多少人间造孽钱。
二零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长三角这边的老街古镇,我这两年去了不下30处,多数是改造后商业化运营,现状非常萧条,以我观察,三成十室九空,三成大约能开张三分之一门面,两成大约能维持一半的规模,真正热闹红火的不足两成,或许不足一成。前年去黎里的时候,只开了几个老屋人文景点,和一家河边茶馆,触目惊心,去年去的时候,开了几家农家菜、面馆,门可罗雀。
这些年古镇的商业化改造,几乎是模板化操作,以新建做旧为主,修缮为辅,同质化严重,作为旅游景点,没有深度吸引力。且耗资巨大,维护费用未知,按目前状态,无疑是长期财政负担。
评论区发现不少钟意无人古镇的朋友,这大概也不错,设身处地的为好老街古镇这一口的朋友想,仅论参观体验,的确别有一番风味。
我的建议有三条:
1、趁早找机会体验一番。目前有大量萧条至极的老街古镇,冒昧揣测一下,无非只有三种未来。
一是苟延残喘,熬到你去的那一天,天下怕的就是带病煎熬,搞不好各种并发症,各种坑都有。
二是偶遇奇人奇迹,居然红红火火恍恍惚惚起来,各位错失看空城计良机,岂不可惜?当然这是小概率,十不有一。
三是破败荒芜,不堪长年失血,关门大吉,吃个闭门羹,岂不更加可惜?
2、餐馆点餐只点可监控的现杀活物,一边点一边念阿弥陀佛。餐馆最怕客流不足,囤下无数陈旧食材,昨天前天大前天,这周上周上个月,这也无可奈何。而且据我观察,古镇餐馆的卫生观念,也比较古旧一点,您多担待。
3、别一个人去,瘆得慌。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继续追问
由知乎直答提供查看全文>>
一万光年 - 45 个点赞 👍
一半成空城,那还有一半有游客去呢,主要还是古镇太多了,游客们只能选择有兴趣的去。
这在商业上讲,就是供给严重超越了需求,导致了销量的下滑。
去古镇玩,就是冲着那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有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有引人入胜的自然美景。
如果这几个要素都没有,那肯定是没有竞争力的。
或者是太雷同,那游客肯定是选最方便、最有味道的古镇去游玩。
大庸古城这种是典型的硬蹭型人造古镇,历史遗迹完全没有,湘西文化在凤凰古城更有原味(虽然凤凰古城也经常被诟病),自然风景倒是有张家界,但张家界附近类似的这种文旅项目太多了。
冷清的大庸古城 正面一点的例子,比如成都周边,那古镇是真多,还各有特色,吸引了不少游客。
黄龙溪古镇夏天玩水,洛带古镇有客家文化,元通古镇原汁原味,街子古镇靠近青城山,安仁古镇有刘文彩庄园。
再远一点的李庄古镇,更是民国文人墨客南渡的胜地。
游客想去的,是真正有看头的古镇,是有那么一点特色的古镇,是要有故事的,有独特风光的古镇。
比如皖南这条线为什么受自驾游客欢迎,就是因为这里不仅仅有古徽州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天青色等烟雨等梦幻景色,还有黄山等顶流景点。
安徽黟县西递村 没有什么历史文化的地方,不能搞古镇,老老实实发展其他经济。
如果有古镇,那就考虑如何将地方特色利用起来,如何找寻历史存在感,挖掘更多故事,吸引游客前来。
比如贵州镇远,这里历史悠久,是5A级景区,除了青龙洞古建筑群等历史遗迹外,还有酸汤鱼等美食,还有赛龙舟等非遗文化传承。
现在镇远的端午龙舟赛,就办得有声有色,带动了其旅游及龙舟制作等产业的发展。
在这类稍有人气的古镇,其关键就是如何利用旅游实现利益最大化。
除了发掘地方特色搞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带动相关产业外,当地还可以学学荣昌。
依靠旅游热度,搞马拉松赛事之类的,然后再招商引资,把当地其他产业也带起来。
查看全文>>
Saka财经 - 20 个点赞 👍
记不得哪一年了,去某某水镇,自驾。到了地头,停车场就是一片推土机推出的农地,山地?立个牌子就收费,停车费比CBD一小时25肯定要便宜多了,只是,我好奇,收了这么多钱,看车的兄弟咋就不能把牙刷刷??咋就不能戒掉随地吐痰的毛病?咋就不学学把声音放低八度?
然后买票,反正买了一堆票平均下来是一张票百十块钱。
走了几公里才到古镇正门。说是古镇,完全是一水新的仿古建筑。有扎染作坊,有纺车,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转一圈儿想起了水,原来镇里有一条河道,再买票,票钱忘记了大概几十块一位?上到船上艄公跟爷一样,这不许,那不行,这要注意。饿了,艄公说,有卖猪蹄的,不过在岸上,50块一个,不论大小斤两,酱猪蹄。
大夏景天的,你让我们一人抱着个猪蹄啃?给我们逗乐 了。上岸,直接出古镇,开车,奔20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市镇,找了家干净的馆子,开始撸串,吃了两口孩子不吃了,咋地了?有味儿。
仔细一品还真是有味儿,老板娘先急了,拿着擀面杖敲着桌子,新鲜的肉谁说有味儿?
吓得我们狼狈逃窜,奔某县城,看到了肯德基的招牌,才把午饭吃了,吃完饭已经3点多了。
就这样的古镇,你还打算让我来第2次?
姥姥!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刑天唐伯志 - 18 个点赞 👍
我国的古镇分成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一开始就以文旅为目标规划设计的,比如古北水镇、乌镇等等(这两个实际设计与运营负责人都是陈向宏)。
第二大类是一开始就以地产为目标规划设计的,这类是以伟光汇通为祖师爷,全国各个地产企业都来挖人,最后形成的固定设计与固定商业模式。
既公司和地方政府谈妥,公司出钱政府出地建设个“古镇”,然后交给公司运营。政府除了提供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外,还要拿出“古镇”附近的一块地皮,给公司做商业开发。
对公司来说,挣钱的项目是地皮盖楼然后销售,古镇啥的就是个样子货。所以为了加快古镇建设速度,设计上就会使用“模板”,而非针对当地文化特色单独设计。这样古镇自然就千篇一律了。
这些年古镇“衰退”,不是因为文旅市场出问题,而是地产市场出问题,古镇附近的楼卖不出去,运营公司收不回本钱。盈利项目无法落地,这类古镇可不就完蛋了吗。
第三大类就是以“大庸古镇”为代表的另类,以文旅为目标,却去抄袭第二类古镇的设计与运营模式。即没有文旅特色价值,又没有配套地产来分散成本,于是成了全国知名的负面典型案例。
我国的这些“古镇”,只有第一类里面认认真真做的还算有前景。
第二类里有一些气候条件好的地方,以后可以作为养老地产项目继续卖楼。
其他的项目,都等着烂尾吧
查看全文>>
飞跃本屯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猎犬狐 - 0 个点赞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陆可水 - 0 个点赞 👍
古北水镇的秋天 我去的古镇不多,虽然旅游出去的次数很多。看一个古镇,如何决定去还是不去?其实看看背后的开发公司/主导方就知道了。
以乌镇为例,我没去过乌镇,但是我去过古北水镇。古北水镇我玩的还不错:需要住在古北水镇里,不要住在镇外的民宿,镇外民宿体验差的不是一点半点。那么古北水镇里房价多少?一晚上一千多吧。
后来我打算去乌镇玩,搜了一下攻略,发现攻略都是雷同的(以下两张图来源网络)。
后来我发现就连小镇的动线设计都是相似的。这个开过餐厅、商场、游乐场的小伙伴们都应该知道动线设计这个概念。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说一说雷同的地方,比如古北水镇和乌镇都有:邮局、染坊、酒坊、酱菜……等等。真正的古镇里,会有这些玩意么?都一个开发商,大方案是复制粘贴的,细节上小修改一下。
说一说不同的,古北水镇依托司马台长城修建,这也是我选择去的原因。但是只要这个古镇去过了,别的也大差不差的等于去过了。
古北水镇体验相对好的原因就是:贵,阻拦了很多人;远,又拦住了另外一批人(古北水镇在京郊,紧邻承德)。单人门票是180(现在旺季居然都在打折,140)。住在里面的话,免门票。当年我去的时候,司马台门票还挺贵,如今包含双程索道、古北水镇门票的联票才199,当年可是要340一人。
上几张我当年去古北水镇拍的照片。
夜爬司马台长城,拍向古北水镇。远处的是G45大广高速堵车的红色尾灯。那个年代,古北水镇特别火,镇内的酒店特别难订。我一直想订函谷山庄酒店,一直订不到。
每个古镇可能都会有的酒坊,其实这里滴酒不酿,就是情景式卖酒。
染坊。让我想起了帝都四大染缸。
司马台可是真的长城
当年住的这个酒店。
古北水镇以前是三个村子,后来打造成古镇了。总体游玩体验还是不错的,前提是舍得多花点钱。但是去过古北水镇了,别的也就都大同小异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Tot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