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镇分成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一开始就以文旅为目标规划设计的,比如古北水镇、乌镇等等(这两个实际设计与运营负责人都是陈向宏)。
第二大类是一开始就以地产为目标规划设计的,这类是以伟光汇通为祖师爷,全国各个地产企业都来挖人,最后形成的固定设计与固定商业模式。
既公司和地方政府谈妥,公司出钱政府出地建设个“古镇”,然后交给公司运营。政府除了提供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外,还要拿出“古镇”附近的一块地皮,给公司做商业开发。
对公司来说,挣钱的项目是地皮盖楼然后销售,古镇啥的就是个样子货。所以为了加快古镇建设速度,设计上就会使用“模板”,而非针对当地文化特色单独设计。这样古镇自然就千篇一律了。
这些年古镇“衰退”,不是因为文旅市场出问题,而是地产市场出问题,古镇附近的楼卖不出去,运营公司收不回本钱。盈利项目无法落地,这类古镇可不就完蛋了吗。

第三大类就是以“大庸古镇”为代表的另类,以文旅为目标,却去抄袭第二类古镇的设计与运营模式。即没有文旅特色价值,又没有配套地产来分散成本,于是成了全国知名的负面典型案例。
我国的这些“古镇”,只有第一类里面认认真真做的还算有前景。
第二类里有一些气候条件好的地方,以后可以作为养老地产项目继续卖楼。
其他的项目,都等着烂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