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2025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 1070 个点赞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查看全文>>
手握风云 - 815 个点赞 👍
我一直认为,中国官方的通稿都是文言文,用字谨慎,字少意多,现在我把这七条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
1、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每一条,说明这条最重要)
白话文:“发展组团式的城市群”加上“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意味着撤县并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尤其后一句是官方首次提出,说明今后“县城”会迎来特殊的待遇,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县城(如上海边的嘉善县、杭州边的桐乡、桐庐县,苏州的常熟、太仓等),会加大建设和城市之前联络的城际轨道交通,鼓励人们居住在县城,工作在周边城市的生活方式,这类县城未来的交通、环境、房产会迎来一波利好。
在人口导入方面,从以前的优先导入城市到今后的优先导入县城(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大城市已经导不动了,现在还没有在大中城市买房的,大多是真买不起了,那就再降降标准,把这波人往县城里引引),这次首次提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说明高层看到了县城财政的危机,现在县城 人口在逐年流失,造成县城的房子卖不出去,那些原先在大城市打工而又又买不起房的,都选择返到农村自盖住宅(用行话说就是:返农),为了避免返农现象,扩大城镇化率,为了让这一波进不了大城市的人进入县城(主要还是为了卖地,缓解县城财政危机),我预测马上会推出诸多刺激政策,比如:加大县城的交通、环境等建设;鼓励县城建设平价养老院(把现在居住在农村的且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人引入县城养老);推出辖县内农民进城买房专项优惠和补贴;撤消或合并乡、镇 、村级单位(中国乡、村级政府以后会消失,最小的是镇级政府);加大农村危旧住宅拆迁,用房票的形式让农民进县买房;严控农村自建房等等。
2、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白话文:这条文言文就是白话文
3、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白话文:有的人看到这条像是打了鸡血一样,说这是又要开始2015年的棚户货币化拆迁2.0版了,有这想法的人,在经济和房产方面,应该都是小白,我认为,在“房住不炒”的紧箍咒下,在房市供大于求的行情下,在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下,是不可能、也不允许出现2015年的货币化拆迁2.0版的,一是政府没有那么多钱了,二是市场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了,现在连土地都卖不出去了 ,还费力劳神的去动迁?另外,2015年的官方说法是“加快棚户区改造”。。。,这次是“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一个是“加快”,一个是“稳步”,速度不一样,一个是要快,一个是要稳,这和“止跌回稳”是相呼应的;一个“棚户区”,一个是“城中村”,主体也不一样,为什么主体不一样?一是因为棚户区现在已经拆得差不多了,二是因为棚户区是危而旧,是刚改,所以要快,而城中村是旧而不危,所以不着急,也不需要大拆,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就改,不允许的情况下就不改,所以叫“”稳“。那些说这条是棚户拆迁2.0版的,不是小白就是炒房的,总之,“房住不炒”没有变,全国的房子还在降价的通道上(至少未来两年还是这个趋势),没有变。
另外,你要注意,前面还有“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为什么说要发展新模式?说明旧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市场了,以前以拆为主,因为政府有钱,人民也有钱,现在两个都没有钱了,但是日子还要过下去,GDP还要增长,怎么办呢,那就以改为主,好城市,好地段的老旧小区会进行外墙升级,小区绿化、节能改造和管道换新等,以来带动诸多相关行业发展(如建材、家电、设计、绿化行业),这就是“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这句话的含义。
友情提醒:那些位置好(如政府机关旁边、形象大道旁边、著名景点旁边,和学区无关)且房齢超过20年以上的小区,会迎来一波利好。
4、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白话文:这条文言文就是白话文
5、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白话文:“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注意,这里有个熟悉的“加快”二字,说明这条马上就会实施,同时也说明以前的老旧小区的改造没有带来预期,以前只是对住宅外墙升级,只是简单的粉刷一下,其它的基本不变,现在不仅仅是对小区外墙改造,而是系统性的升级(外墙保温、窗户、地面绿化,车库等);以前只是针对住宅小区,现在开始城市“老旧管线”改造了:如城市主干道的高压线入地、水电煤管的更换,狭窄下水道的加宽等等工程会快速出现在全国主要城市。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这已经不是新名词了,已经正在实行了,唯一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严格限制”,而是市场的“被动助推”,因为这样的高层产品就是造出来也没有多少人去买了。
6、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白话文:和第3条相呼应,但不是大拆大建,相反,是保护和传承,把具有历史遗迹或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建筑保护完善、升级起来,如名人住宅,具有悠久历史的旧工厂、旧学校等建筑,不再向以前那样,为了卖地,一拆了之(主要的原因还是拆不动了),而是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成具有观赏价值的美学建筑。着力建造千城千面的城市,而非千城一面。
7、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法治市,。。。
白话文:嗯,这条很好,但我不想过多解释。。。
查看全文>>
俺是装家 - 507 个点赞 👍
如果你对power决策步骤了解的话,就知道中央定调之后,下面就该central gov出细则了。
当然,这个会议也比较罕见,11.3改开后也就开了两次。其中第一次是2015年,那我们不如看看上一次中央定调到gov出细则的过程: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举行;
- 2016年2月21日对外公布2月6日成文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是这份文件的指导思想;
- 备注:春节是2月7日~2月13日。
比如,在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新闻稿中,提棚改的是这么几句:
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在2016年2月份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关于棚改的细则是:
(十四)大力推进棚改安居。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GOV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打好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战,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完善土地、财政和金融政策,落实税收政策。创新棚户区改造体制机制,推动GOV购买棚改服务,推广GOV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构建多元化棚改实施主体,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持作用。积极推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因地制宜确定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
是不是就详细很多了?这还没完,后面还会继续出台更多的细则文件,有部委的,有local gov的,细节就这样慢慢延展开来。
(只不过,棚改三年行动中,有人在之前买房,有人在之后买房,现在的处境完全不一样吧?)
说回到这一次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共7个方面重点任务。我把新闻稿中感觉对你不重要的去掉,剩下的摘录如下:
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一是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五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方向说的很清楚了吧,下面的细则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查看全文>>
Gemfield - 501 个点赞 👍
先来一张图,今年国泰和海通两家对政策的总结很及时到位,好评——
红色是其总结的政策重点,个人翻译下——
整体方向:承认城市化高速期已经结束,已经在城市化高速期内,出现了很多盲目扩张城市规模,从而留下不少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遗留问题是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即“提质增效”。
遗留问题:
一是大城市房价太高,超过了打工人的承受极限,而且与因土地财政绑定又没法大降价。
解决办法:建设卫星城市,即建设高房价城市,到周边县城或县级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尽量做到直达市区半小时),用这些新的卫星城安置中等收入打工人与还要进城但银子不够的农村人口。并且可以把城市的一些产业搬过去,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尤其是预制菜和净菜加工等)。
二是城市扩大后,排水等设施没跟上
三是城市新建小区,存在房屋质量不达标的情况,长期看有风险
以上两项解决方法:找钱补课擦屁股
四是老旧小区,供电系统不足都开空调就跳闸,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解决办法:拆不起了,重新修电路,补充上公共服务设施(购物,娱乐,适老化等)
五是光顾着建住宅,缺少遛弯休闲的地方
解决办法:修新的文旅街区、修新的博物馆、修新的绿地。租不出去的商业楼宇可以拿出1-2层改造成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公益教育场所、老年活动中心啥的,这样既可以带来人气,又能给越来越多的退休老年人找地方折腾,别去抢目前那不多的空间了。
最后总结下——
未来的城市,会更广(用公共交通把周边人口密集区拉进来)、更矮(高层减少)、更安全(防火和防内涝都会加强)、更合理(产业与住宅分布随着广度延伸,会进行优化,但一些城市底子太乱那就没办法了)、更有文化(街区改造和新建博物馆)、更智能(新基建)。
查看全文>>
飞跃本屯 - 191 个点赞 👍
直接干货不绕圈:
1、 土地财政的告别式+续命计划,续命的方式是掏空农民集体土地最后的利润,拿来支撑破产边缘的土地财政。
会议提到:“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过去很多年,地方政府的钱主要靠土地财政来养着
但现在出了两个问题:
1)开发商穷了,没钱买地;
2)房子不好卖了,也不敢再投地。所以打起了农村集体土地和棚户区的主意,比如“城中村改造”。
2015年那次涨价去库存,棚改1.0大家都知道。那么棚改2.0会来吗?
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因为:
地方政府没钱了,无法再发那么多补偿款;银行也不想再贷款给房地产公司,风险太高;市场上房子太多了,你改好了也没人愿意接盘。
——并不是不想搞“棚改2.0”,而是钱不够,玩法也得换。
这轮可能的“棚改2.0”,比如:
政府出个壳,引导银行放贷款,用未来的预期房价或出租收益来做抵押,慢慢把旧城区“盘活”成新资产。
总之,恐怕是搞不起那种“拆一片发一堆钱”的模式了。
2、 所谓“组团式城市群”“县城载体新城镇化”,实际是债务转移。假装更新城市体系,实则在分散爆雷点。这不是城市规划,而是债务拆弹。
官方原话“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听起来这是在搞什么“大城市群”“都市圈”“县域发展”,但真实情况是:
换个壳继续借钱、搞项目、加杠杆。
这叫“债务转移”——通过“规划新城市”,广泛分散风险,让风险暂时别爆。
3、 金融系统才是这次会议最核心的隐线目标,房地产+城投双杀之后,银行的资产端面临现实危机。“危旧房改造”“超高层限制”“基础设施生命线”,实际上是变相启动城市类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基建融资,向银行输血。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全面提升房屋安全”。
你以为是在关心老百姓住房安全吗?
其实真正着急的,是银行。
为什么?
银行的钱很多都放在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上,但这两个领域都出大问题了:
房子卖不动,开发商没钱还贷款;
地方政府也陷入债务泥潭。
于是怎么办?要让银行“安全着陆”,就必须想办法给它找个“新投资出口”,让银行的钱可以继续借出去,还不会马上爆。
于是搞“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工程”这种看起来改善民生,实际拉动基建投资的项目,让银行继续放贷款给这些地方项目单位。
这样一来:
银行看起来还是“健康”的;
地方政府继续有“GDP”;
建筑公司还有活干;
这样那样的现实危机,还能再缓缓
4、 这是一次用“城市愿景”包装的“财政与金融危机应急会议”,城市这个那个描绘的只是表面,真正的目的是债务处理和金融维稳。
整场会议用城市建设的语气讲了七件事,看起来都是民生规划、发展愿景。
其实这场会议的核心,是面对中国经济当前的三大现实危机:
1)卖地卖不动了,地方政府财政要崩;
2)开发商爆雷、房子不好卖,金融系统资产在缩水;
3)地方政府欠的钱太多,必须找个方法“拖一拖、缓一缓”。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青山布衣 - 10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kv152 - 6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历史的年轮 - 6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momo - 4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张马甲 - 3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沃则发 - 1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麦辣鸡翅无敌 - 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泉水叮咚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江津梅子花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文学初养成 - 1 个点赞 👍
继续搞城市更新,翻新一下管网,绿化和外墙面。装不装电梯大家可以再扯一下皮,尽量减少流程上的事。这几十年来开发过程中的边边角角剩下一些地。看怎么利用起来。能不能在用地性质,确权,税收上给点便利。让这些沉睡的土地利用起来,符合当地居民的需求。
建设就这些能做的了。其实管网绿化外墙面这些是给老小区焕发第二春的好契机。还是要找一些好的景观单位来做。别找些关系户,再找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搞。
再就是怎么运营的事了。这个跟社区,物业的关系更大。就不属于建设的范畴。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新建项目了。改善住房肯定还是有。更大面积,更高科技感,更多指标上的改善,等等。就是不知道各大城市发展了这么久。还有几个好地块可以做这种高端改善项目。又或者说,哪里有这种高端项目,哪里就是好地块呢?
最后,钱的事。之前开发项目好收钱。而且一收就是一大笔。现在不开发了。大家都猜是不是要收房产税。反正我的城市最近忙着给各种还建房做办理房产证的准备。是广开税源也好,是摸底排查也罢。地方政府能够再吃到一口的也就这个了。预估的我市总住宅数量在400万套以上的数据,每户每年两千元左右的房产税,补上一个百亿左右的缺口,才值得兴师动众,得罪大家吧。
查看全文>>
把海弄干的鱼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心悦小脆筒 - 0 个点赞 👍
现在的问题是返程投资流出境外利润太多了。
互联网关键企业都不是以中国境内实体在境内上市实际導导致分配出问题。
这可影响前境展望生育信心,城市建设的问题。地方财政要有足够的稅费收益才能支持日常服务提升。
例如AB 轮以境外投资几百万要了20%股权,涨到几十亿Ipo但要么动当境外投资汇出去,要么境外上市直接分,上市后佈局下一家,境内基本只有有限得益。
编辑于 2025-07-17 01:35・中国香港查看全文>>
abbie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