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这么严重为何还有这么多家长在鸡娃?
本科、硕士毕业生找工作非常困难,即使有工作有难以避免35岁失业(体制除外)。反而部分中专大专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何还有这么多家长即使经济条件有限仍希望孩子们上大...
- 1 个点赞 👍
你只看到了学历在贬值,你没有看到普通人的一切都在贬值。
查看全文>>
LzhX - 1 个点赞 👍
一、观念更新的滞后性。
二、用补课费筛选未来亲家。
查看全文>>
假胖胖 - 0 个点赞 👍
学历都在贬值了,没学历还怎么活!
就是这个道理。
查看全文>>
儒丹雅 - 0 个点赞 👍
这些家长当初就是靠卷学历获得如今的成就的或者是他们是看着同龄人卷学历出来的混的还不错的。而中国的家长其实大多数还是比较专制的,他们当然希望小孩按照他们的经验去做事啊。
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除了鸡娃之外,也不知道其他路该怎么走了,或者他们觉得其他路风险太大了,想给孩子找个保底的吧。那未来这个保底有没有都很难说。
查看全文>>
zzzzz - 1748 个点赞 👍
因为他们还没有看清现在的形势。
最近我看到了四组数据,感慨万千。
先看第一组数据,根据教育部门的预测,2025年中国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222万人,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啊?我就这样说吧,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所有人口,大概也就这个水平,如今大学学历都已经不是严重贬值了,而是泛滥成灾了,你在上海的街头随便丢一块石头,都能砸倒一大片的大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里,农民工都比大学生稀有。
再来看第二组数据,大学生这么多,那就业率又如何呢?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大学生毕业之后能找到正规单位上班的人,只有55.5%,差不多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能找到工作。
更夸张的是第三组数据,根据《麦可思2024版就业蓝皮书》显示,中国本科生毕业半年之后平均月收入在6000以下的,占比高达57.8%,也就是有差不多6成的人一年也就赚不到6万块钱,而且我说句实话,这个数据还是有水分的,在武汉,应届毕业生的工资一个月只有3000多块钱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不过月薪3000也是低于6000嘛,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毛病。
最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的是第四组数据,根据调查统计,2023年,中国18岁以下群体得抑郁症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876万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按照总体学龄人口去算,差不多是每10个学生里面,就有一个得抑郁症,如果有在学校里面工作的朋友,可以为这个数据做一个证明。
看完这四组数据,我就在想一个问题,你说我们花几十万上百万去培养孩子,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牺牲了自己孩子的童年,把他变成了一个只会读书的机器人,最后寒窗苦读10余年,毕业之后月薪才三四千,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
我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家长,他发现他们都存在一个严重的思想误区,那就是对高考这件事,寄予了不切实际的期望,他们总以为,只要努力10几年,考上了一个大学,出去之后就能改变命运。
一开始我真的无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后来我认真思考了一下,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科举制度的惯性思维还在延续。
中国人几千年来就非常喜欢考试,把考试这件事看得非常重。
就拿大家都知道的科举来说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一场考试,他能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说中举就能获得一个处级干部的身份,享受国家编制。
还能享受到免税的特权,家里的土地种出来的东西全部归属于自己。
甚至某些人当了大官之后还能庇护族人,直接改变家族的命运。
因为几千年科举制度的延续,让现在很多人对于一考定终生这件事深信不疑。
除了科举思维还未完全根除之外,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千年一遇的机遇期。
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2025年的40多年时间里,中国有无数人因为高考而改变命运,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刘强东,当初宿迁的一个农村娃子,读了大学如今成了百亿富翁,还有中国的很多企业家,都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甚至就连我自己也是高考制度下的最大受益人,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有点不对劲了。
因为学历贬值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40年前的中专学历,在整个县城都属于文化人。
30年前的大专学历,出去之后就能做上管理层。
20年前的本科学历,毕业之后进银行、进外企、进国企都可以随便选。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前几天有个朋友和我聊天,他说他的孩子考了一个垃圾三本(原话),为了培养他成才,从小的补课费加起来花了好几十万,几乎掏空了他们的家底,结果现在孩子考上了三本,在学校里面无所事事,几乎学不到东西,现在马上要毕业了,出去实习问了几十家公司都没人要,所以最后想找我托点关系,看能不能安排进银行里面去实习几天。
听完这个朋友的话,我只能无奈的告诉他,我说大哥,现在银行系统的去面试的人,有很多都是985、211的硕士生,普通三本想要进银行系统,真的不太可能。
这不是我不愿意帮助别人,而是现在的就业形势大家也清楚,学历内卷的情况非常严重,本科生送外卖、研究生摆地摊,北大清华毕业之后家里蹲的情况已经不是少数了,现在人人都是大学生,你一个普通三本,如何去和别人竞争?
我话说得比较扎心,但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想通过读书去改变命运,难度真的越来越大了,投资回报率也越来越低了,不信你算一下成本,按照之前《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里面的统计,把一个孩子从0岁培养到17岁,在大城市,大概需要100万人民币,如果培养到大学毕业,可能还远远不止,按照中国大学生毕业之后的中位数工资五六千去算(可能还没有),想要收回成本,需要接近20年时间,你说这笔投资到底划不划算?
我知道有人会说了,虽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不卷教育,以后孩子可能就只能出去打螺丝了啊。
请注意,我不是叫大家不读书,而是叫大家千万不要盲目鸡娃。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正常的教育我们还是要完整的走一遍,该给孩子提供的学习环境,我们还是得提供,但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培训班就不要花钱去卷了。
什么叫没有意义的培训班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画画、围棋和钢琴这种,为什么这种兴趣班学了没有太大作用?因为在小学的时候你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学这些东西,可是到了初中阶段的时候,你压根就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而这些技能,都是需要十余年的持续投入才能看到效果的,你的钱是烧得慌才去学这种东西?
第二种是明显看出孩子没有学习方面的天赋的。
根据教育学家的研究,一个孩子在学习方面有没有天赋,最迟在初中的时候就能看出端倪,尤其是很多当老师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哪个孩子未来有没有出息,智商、学习专注力这些东西几乎就是注定的,有些孩子他天生就不是读书的这块料,他可能更擅长手工活,或者更擅长在户外活动,你得承认,人与人之间就是有差异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不要坚持给孩子砸钱报各种补习班了,否则你花钱看不到结果,自己痛苦,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因此走上抑郁的道路,真的有点得不偿失。
如果你家里的孩子是这种情况,我个人的建议是:
如果你家里的条件一般,那就赶紧让孩子学一门技能,以后蓝领的工资也不会差。
如果你家里的条件还可以,那就顺其自然的让孩子读高中,按照现在的大学升学率,只要不是差得离谱,多半也能混一个本科文凭,到时候有了这块敲门砖,你家里再找找关系,也能找一个不错的工作。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垃圾三本,我就这样跟你说吧,这就是给某些家里条件还可以的朋友留的一条后路,很多机关和部门,要进去,最起码就要本科学历,所以三本就是给这些人准备的一条出路。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孩子只能考一个普通三本,那你真的得想一想其他出路了。
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反对大家去报补习班。
有一种情况,大家是可以在教育领域加大投入的。
那就是你的孩子展现出了明显的天赋,且对这个领域又有浓郁的兴趣,比如说你的孩子初中就能在奥赛拿奖,或者在绘画方便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天分,再或者在语言学领域也有很强的悟性,那我建议你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这是老天爷在喂饭吃。
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其他的兴趣班,真的可以停止,不是我不重视教育,而是我太懂中年朋友们的辛酸了,现在的很多80后90后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是独生子女,一个人要照顾四个老人,一个孩子,甚至还要养活自己的老婆,再悲催点的,还要还房贷车贷,35岁之后还有失业的风险,就这种情况,大家是真的经受不起一点额外的打击了,所以没有必要盲目的跟风去卷教育。
就现在这种局面,想靠一场考试就决定人生的命运,可能性真的已经很低了,与其压上自己半辈子的财富去赌一场考试,倒还不如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让他以后走入社会也知道如何赚钱。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枫冷慕诗 - 1678 个点赞 👍
1、明清时候,科举录取率已经非常低了,但各个家庭都在卷。
原因是为什么,因为何炳棣的《明清社会史论》指出,对普通人而言,科举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要向上流动,必须要通过科举。
就算是高官家庭,也有四分之三的几率下降为庶民,因为子孙科举考得不好。
《红楼梦》中贾府的衰弱,本质就是贾宝玉没有考好科举,没有当上官员,结果护不住大观园。
如果贾宝玉考中科举,贾府再托举一下,至少混个中等级别的官员。俗话说,县令破家,知县灭门,中等级别官员虽小,但能护住大观园。
2、现代社会,上升的渠道和古代基本没有什么两样。
《剑桥中国史》最后一卷、最后一章指出,现代中国和秦、汉在结构上并无不同之处。
普通家庭要上升,比较合适的路径就是考编(科举),或者去企业从事前沿创新领域的工作。
这两条路径都需要学历。学历贬值与取得学历没有相关性,这是2个不相干的问题。因为学历本身是一个资格而已。就像你必须先成为童生,才能去参加科举考试。学历,就是这个童生资格证书。
对普通家庭来说,学历就是一个资格,就要拿到手,至于这个资格是否贬值,是不需要考虑的。
滑稽的是,有些人大谈可以依靠军功上升阶层,问题是这个军功就在打天下那个阶段,早就被人家分完了,你钻不进去的。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阅读李开元的《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以及何冠环的《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普通人根本没有路子进去。
这里唯一开放的路子,就是科举考编,或者去企业从事前沿工作。
3、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阅读一下周雪光的《国家与生活机遇》,里面很直白写了,父母对子女职业的影响。
该书提到,如果父亲是官员,那么子女成为官员的相关系数高达0.7。
想要搞清楚更深的门道的,去阅读冯军旗的《中县干部》,里面的案例很生动。
4、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开篇就提出,按照血缘关系分配资源是人类恒久的法则。
官员家庭害怕自己的地位跌落,拼命去托举自己的子女。
作为普通家庭的父母,鸡娃本身也是托举子女的一个办法。让他们能够升上中层,不至于跌落底层。
因为一旦成绩不好,去读了职业高中,跌落底层,结果就是如凤凰周刊一篇报道写得那样,会陷入无尽的深渊。
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查看全文>>
刑部郎中沈家本 - 90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丢了壶盖 - 60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向三体开炮 - 601 个点赞 👍
其实很多人鸡娃都都瞎搞。
报什么画画、音乐……各种兴趣班,纯属浪费钱。
最应该学的,我觉得:
英语!
这个最重要,实在不行,到时候去发达国家当个蓝领也好。
查看全文>>
星夜 - 404 个点赞 👍
你有没有发现一件特别操蛋的事。
大学生满大街都是,研究生也不值钱了。
可你家楼下的辅导班,依然灯火通明到半夜十一点。那些六七岁的小屁孩,背着比自己还大的书包。
眼神里没有光,只有疲惫。他们的童年被偷走了,换来的是什么?
一张可能连屁都不如的文凭。我楼下有个小女孩,才八岁。
钢琴、舞蹈、英语、数学,一个不落。她妈妈开着三十万的车,穿着几千块的衣服。
嘴里念叨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她不知道,这条起跑线,早就变成了绞刑架。
你以为家长们真的不知道学历贬值吗?
他们比谁都清楚,现在的本科生,就是以前的高中生。
硕士毕业送外卖,博士找不到工作的新闻,他们刷得比谁都勤。可他们还是要鸡娃,疯狂地鸡。
因为他们怕的不是孩子没学历。
怕的是孩子连被剥削的资格都没有。这就像一个恶心的游戏。
所有人都知道规则烂透了,但没人敢不玩。你不报班,别人报了。
你不鸡娃,别人鸡了。
你家孩子快乐成长,别人家孩子已经考上重点了。最后你发现,快乐个屁,你输了。
我认识一个朋友,985毕业,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螺丝钉。
工资八千,房租三千,每天地铁里被挤成狗。他父母为了他读书,卖了老家的房子。
现在他连老家都回不去了,城市里也买不起房。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
改变了个锤子。可你以为他后悔吗?
不,他还是会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读书,继续鸡。因为不读书的话,连做螺丝钉的机会都没有。
可笑的是,越是普通家庭,越要拼命鸡娃。
越是没有退路的人,越要在这条独木桥上拼个你死我活。我见过一个妈妈,为了给孩子报奥数班。
自己中午只吃五块钱的盒饭,晚上还要去兼职。孩子问她:"妈妈,我不想学数学了。"
她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还是说:"不行,你必须学。"她不是不爱孩子,她是太爱了。
爱到宁愿让孩子现在痛苦,也不愿意让他将来绝望。这个时代最大的谎言,就是告诉你"条条大路通罗马"。
放屁,路只有一条,就是读书。其他的路,要么被堵死了,要么根本就不存在。
可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呢?
他们的快乐,就是被剥夺的权利。这就是现在的教育,一个巨大的军备竞赛。
所有人都在疯狂加码,没人敢停下来。因为停下来的那一刻,就是被淘汰的时候。
家长们不是傻,他们只是没有选择。
在这个残酷的游戏里,不鸡娃就是等死。所以学历再怎么贬值,他们也要鸡下去。
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能给孩子的,哪怕是虚假的希望。这个社会欠每一个孩子一个解释。
为什么要把他们的童年,变成大人恐惧的祭品.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雪原 - 402 个点赞 👍
你反过来想:学历都贬值到这个地步了,是个人就是大学生了,结果你儿子还是个高中生,你想该多绝望啊。
高中生在当前的社会,已经是社会最底层了,几乎所有的好一点的工作岗位都和你无缘,只有最差的工作等着你。
你是父母,你不紧张吗?
查看全文>>
哈欠 - 335 个点赞 👍
这个问题来我们电子厂看看就懂了,电子厂是招聘不到研究生,985 211的。最高学历就是二本,还是垃圾二本。
按1000人的比例计算,百分之8的垃圾本二本科生,全部是办公室或者车间工程师哦,五天8小时+五险一金+高比例各类奖金,年终奖。百分之8为低学历的中专大专经过多年努力+运气(这个最主要的)+跟对后台,升上来的。
剩下的初中生,高中生,一辈子都在车间里当操作工,普工,有能力当个领班。人笨就是一辈子操作工,白夜倒班,一天13小时,上13休1。领班往死里加班的工资能超过五天8小时的办公室,就这样。
谁是家长也得拼命卷啊,卷不出本一,卷出个本二去电子厂也够当一辈子人上人了(相对环境)。虽然我的本科是当年全国学校排名五百-六百,那也是我妈努力鸡出来的。虽然学历贬值,也够我在电子厂里用的了,差不多年薪20个,足够了。没我妈鸡娃,我现在还在车间当加班加吐血的操作工呢。
本人为本二文科语言女,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做过前台,做过人事,最后入台企电子厂工作。现在是前端研发主任。我是文科女哦,不过问题不大,我有百度,deepseek和供应商人脉,不懂就张嘴问。
因为去台企电子厂,被各种认识的人嘲笑过。很多评论说大把本一985 211愿意去,我是真不相信。这个名声那么差,高学历的看的上眼?别口嗨。
哦,对了,台企电子厂对办公室孕妇们超级友好~我怀孕生孩子,躺平了2年。
本行业的招聘网站在这里,可以去看看。我不是说高学历的人一个都没有,但这就是对垃圾本科生友好的行业。也是学历风水岭的证明。你初中生出校门就是操作工,你本科生出校门就是工程师。

查看全文>>
小山心水 - 33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喵了个咪 - 329 个点赞 👍
因为普通人对形势的反馈是滞后的。
17年万达就开始断臂求生了,碧桂园等都开始出问题了。而18年还发生过一次房价高潮。按道理说大家都看到了地产行业出问题,为什么还会炒房热呢?
甚至20年了被学生们封神的考研大V还在鼓吹大学选专业要选土木。
另一方面,普通人会缺乏改变的勇气,甚至扭曲事实来维护自己的偏见。
举个例子,我在15年就认为未来会是AI的天下,当时我还没开始学编程,然后我自学编程,找全英文的课程,当年就开始花钱自学AI,无人车等东西转行,我也写过很多回答讲这些。当年很多人问我我也推荐过入行AI,无人车,web3相关的(现在推荐大模型应用,aiagent相关)。然而直到现在,我抨击一些鼓吹土木,材料,唱衰计算机的问题的时候,还有人会说我光会说干啥不行,也不说应该干啥。
应该做什么行业我一直在说,只不过这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偏见扭曲事实罢了。
就像这些家长鸡娃。你跟他讲花大钱去买学区房,请家教,做一堆题对小孩无用甚至有害,他们不会听,你跟他们讲要让小孩活用AI,帮助小孩玩Minecraft这类游戏自己打mod,让小孩玩joy of programming这些游戏他们会说游戏都是坏的,跟他们讲要让小孩开始用LLM辅助做一些事他们会觉得用了AI岂不是小孩自己连字都不会写了。用一堆偏见来扭曲事实。
大部分普通人就是这样,短视又固执。你只能尊重他们的命运。
查看全文>>
子楠 - 29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NaCN - 29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7070 - 24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朴素 - 236 个点赞 👍
五一前,我坐高铁去扬州,一路上很困却睡不着,因为隔壁阿姨一直在用富有穿透力的声音,教育和她同行的两位叔叔,教育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其中的“齐家”环节,就说到了如何教育子女
阿姨说:学历没太大用,学历只是敲门砖。一个人的能力,最重要的只有三样:
吃饭、喝酒、KTV
阿姨说自己吃饭和喝酒都很厉害,但是KTV唱歌不行,所以职位一直升不上去
“所以我给女儿从小锻炼唱歌,将来她肯定能掌握好这三项技能,以后平步青云”
我当时只觉得很恶心,内心生出一阵无名怒火,又觉得阿姨的女儿好可怜
哎,
救救孩子......
查看全文>>
毅种循环 - 20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zxr - 10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貂蝉 - 88 个点赞 👍
学历贬值和是否鸡娃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现在公务员也很难考了,但是你如果努力去考也比直接到体制外两眼一抹黑找工作要好,因为很可能体制外社畜工作几年后小作坊倒了老板跑了,同时期考几年没考中上岸的人在家低开销无收入浪费了几年,人家虽然没收入,但是体制外的人这几年除了房租开销也没赚到钱,还搭上了身体健康,最后两个都是家里蹲或者开滴滴,谁赚谁亏也不知道。
鸡娃和学历贬值也是一码事,你很难说清学历贬值以后是不是要争取一个更高的学历。有可能再过十几年,公务员明确分事务政务,今天正规编制的待遇可能需要博士才能去考,鸡娃的父母反而胜利了。也可能以后公务员直接不社招了,改全内推顶班了,那么鸡娃父母就输了。
谁也说不清,所以就按照既定思路走,这是人之常情。
查看全文>>
道朗马泰尔 - 87 个点赞 👍
上次董袭盈案件中,就曾经说过,董袭盈家族还算不上权贵家族。真正的权贵家族,是代代世袭的,而董袭盈属于八十年代由于高考上来的新贵。这种新贵类似于红楼梦中的贾氏家族,依然存在着代际之间的降低,所以贾宝玉不可能不通过科举,贾宝玉也会时常被指责不务正业。原因就在于,贾氏家族是会阶层跌落的。
这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赋予了阶层流动,与皇权自身的不可更迭性的存在。于是在这里,阶层流动,就赋予了新贵不断地打破旧有贵族势力,然后强化皇权。反过来,皇权自身世袭罔替,带来的就是每一个新生的阶层,都会感念皇权的好处,不愿意打破皇权秩序。
因此之所以存在着大量鸡娃的情况,本质上来说,就是因为阶层下落的危机使然。所以中国的中产阶级,属于假中产阶级,他们既无独立性,也没有改变性,而是由于八十年代暂时性地提供了土壤出现的。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林先生 - 84 个点赞 👍
那些信息能力差+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差+盲目跟随惯性的家长,终将会导致孩子为自己的低认知付出代价,终将吞下时代苦果,不值得任何同情
本质上所有的平台型工作,只要它不是研发/技术岗位的,都可以还原分解为基本的业务动作组合,它的报酬本质上对应这个平台结构在行业里所处的生态位
这种动作组合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初中文化绝对够了,需不需要高中文化都存疑,要是不理解这个只能说明对大企业一无所知:绝大部分所谓的工作就是做图表,台账,底稿,起草合同,修改协议之类的事
之所以学历要求变成今天这样,纯粹是因为大企业集团的崛起催生了大批收入更高+更稳定的平台型工作,同时又没有更低成本的简历筛选方案,那就只能用学历来筛
这就是为何有些学历高的,比如TP本+HYPSM硕/博这类在以前会被某些中厂拒,因为overqulity。人家用人毕竟是有成本的,觉得你可能待不长,就不用你了
所以你看:它既是学历导向,但也不完全是,实际上还是需要一个“合格稳定出活的无技能执行人”,高学历真正对应的是这个
你们看到的大多数混到一二三线城市中高产的高学历,90%以上都是平台*地域*时代这个路子,所讨论的读书应试有用也是基于这个前提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假如平台型工作所依赖的所有行业都接近饱和乃至衰退,平台型工作形态其寿命难以为继,特别是遇到了冲击性新范式的情况下,所谓的高学历还有几成胜算?
对上亿还没意识到这个事的家长来说,这是个可怕的问题,他们不敢深想这个问题
答案是:比以前低太多,甚至可能因为盲目追随惯性,混得还不如普通人,那些在16-19年去头肩部地产管培的名校博士现在大把落魄潦倒混日子的
有心人会发现社会真正的主旋律在趋向主权个人,而非受大机构的雇佣,具体表现形式:零工,个体户,超小型团队
特别是零工将会迎来巨大增长,随着各行业需求精细化,互联网/支付/便捷交通让深度细化的外包变得可以实现,零工组合可能会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存方式
以后一个211文法商毕业生的工作安排可能是这样的:周一给人剪视频,周二做短剧群演,周三兼职陪诊员,周四兼职保安,周五代驾,周六周末批发蜜雪冰城的柠檬水去球场运动场卖钱
而这些跟学历没有一分钱的关系
只有到了这一步,很多人才会发现在学历除了教别人做题(教培)有用,或者进入体制内/国企需要卡学历门槛之外,几乎毫无用处
而这些领域也会步地产的后尘,只是分批次衰退罢了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大剪子 - 68 个点赞 👍
我说简单点,
学历内卷的根本原因是全社会的债务太高,
而债务需要年轻人、后人去扛,
与此同时,社会劳动成果的分配,很核心的一点是看谁能拿到央行货币扩张的起点(具体看我以前的文章),
在2025年这个时间点,
1、进入体制内,政府、央企、国企,这样能够让别人替你扛杠杆,想想体制内的公积金、退休金
2、进入资本热门行业,比如人工智能、AI大模型、新能源汽车等等,这样能搭上资本的顺风车
那么问题来了,
想要进入1和2,要不要学历呢?
简单吧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查看全文>>
青山布衣 - 60 个点赞 👍
在中国,阶级掉落其实挺快的,比如你们家三代烟草,第四代突然不想去了,得,就从第四代开始掉。又比如说你们家三代从军,但是第一代是军长,第二代就成了团长,第三代在连级就爬不动了,到第四代可能都进不了军官界。
卷读书是一种保底,普通人的保底,保证你混到最差不至于差的离谱。在一些垄断行业或者机构里面,一个大佬生几个孩子,怎么可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坑坐,因为新晋的少壮派也要分蛋糕,这又没有推恩令,必然有人要让出位置,阶级滑落。
现在垄断企业和体制内对学历是刚性要求,比如必须本科,你哪怕搞个三本,找关系镀金,也必须本科,有的还要硕士。有的因为学历进不去就不得不外出经商。现在都是学信网,作假都做不了。
肥缺的岗位卡的很严,没有过硬的家伙不好进。就比如你是一个临退休的一把手,和一个年轻而又快速上升的二三把手,谁说话管用啊。我不是体制内的人,但也管中窥豹依稀可见这里面的竞争很激烈。有的从六十年代到现在传到第三代就从国企体制里T出去了。大佬们生的多了,关系就没有这么好用。你看那些大企业里面的后勤行政财务,全是亲戚,这些亲戚每个都可以干到退休,遇到企业扩张还有戏,平时哪这么多位置让给你。
咱就别说国企了,就平时你在一家稍微好一点的公司,只要放出岗位,突然就会凭空冒出一些七大姑八大姨来要求放熟人进来。
于是大佬们早早的都在给小孩想出路,国内高考进名校的路子不好运作,然后就去国外镀金,无论如何都要搞个本科先保底,就像阿联酋担心石油挖空了于是换赛道搞旅游,一个道理。能不能用上以后再说,先有个保底。
其实以往还有通过留学归国弯道超车的路子,现在这条路已经被家长卷死了,以前要国家重点高中才有的信息,如今信息渠道太通畅,你认为是捷径的路子一群人都发现了。
卷学历是穷人认知里面唯一一条路。起码能混个办公室坐坐,即使在婚姻里面,学历也是保证后代基因的一种证明。为什么他们不去做理发,不去做厨师学徒,不去学修电脑,不去卖煎饼?因为但凡父母做过都知道,这些行当即使挣钱也苦逼得要命,也没有社会地位,所以玩命让孩子上学,殊不知也是去了另一条苦逼路。
查看全文>>
写诗的摄影师 - 51 个点赞 👍
因为普通人或者说穷人的认知具有滞后性。精英阶层玩剩下的东西,穷人才刚刚开始玩。精英阶层都要离场了,穷人入场接盘。
之前的那十几年打破了阶级固化,虽然之后平饭了一批,但错过了年龄和时间,导致上面空出来很多位置。
之后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快速发展,无数的时代红利,填补了这些空位,还额外制造了一大批既得利益阶层。那个年代,你出身老百姓,凭借自己的胆量和聪明努力,是真的可以走上人生巅峰的。
现在,这些既得利益阶层的子女长大了。人都有私心,肯定会想尽办法给子女支持和帮助。这是人之常情,是你你也会这样做。
从十年前就开始了,一直到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也可能永远,就是啃老、拼爹、拼妈的时代。
除非你特别优秀,顶尖大学博士,掌握核心技术,没你不行。否则,普通人靠自己,就算你是华五985,也几乎不可能有机会了。你自己要行,还必须背后有很行的人挺你才行。
查看全文>>
小般般 - 48 个点赞 👍
基本盘对现实的理解能力普遍滞后,比如15年土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曹丰泽硬是赌土木phd读了10年,一口气读到2022年,然后又去非洲流放了3年。回来果然还是走了前辈们的老路,最后转行做自媒体去了,做的还是最卷的爱国赛道。
但凡你聪明点儿,15年开始做自媒体,做到现在流量都和今天跟全网内卷爱国不是一个数量级。
查看全文>>
Terminus - 3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简无缺 - 37 个点赞 👍
东亚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归根结底,东亚的传统文化相当有问题。
﹉﹉﹉﹉﹉﹉﹉﹉﹉﹉﹉﹉﹉﹉﹉﹉﹉﹉﹉﹉
东亚是一个成熟的,运营两千多年的权力文化。
这个文化深刻剖析了权力,对于人类群体最基础的运转,有着深刻的理解,卓然的见识。
这世界无论如何演变,终究是人类的世界,这世界无论如何发展,人类终究是群居动物。
群居动物终究需要头头,头头终究需要小头头。
如果在念经地方,成为小头头需要念经,那东亚文化就是家长鸡娃去念经。。。
具体什么路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条路径能靠近利维坦(行政/管理/分蛋糕)。
另一方面:
三权是非常不成熟的体系,行政权的力量无论如何演化,你会发现,在东亚,这玩意(行政的力量)真的是难以阻挡。
而东亚有一个传统,就是所有监管只会附庸行政,或者成为行政。
主动认爹,或者主动做爹。
所以,只要会考试,总能过得比大多数人舒服。。。
这也是无法阻挡的事实。
﹉﹉﹉…﹉﹉﹉﹉…﹉
很多人以为这些家长傻,其实背后就是文化之争。
考试是最稳妥的,最简单的,让孩子舒服的一条路径。能让孩子扒住利维坦(行政/小头头/管理者/切蛋糕者/劳心者/ 身上。。。)。
﹉﹉﹉﹉﹉﹉
即使毫无文化,单枪匹马,靠着自己创业的成功者,
也需要擅长考试的人做管理。。。
﹉﹉﹉﹉﹉﹉﹉﹉﹉﹉﹉﹉﹉﹉﹉﹉
以下是更重要的,更加扎心的事实。
劳心者困难的时候,劳力者只会毫无生路。
社会运行体系,三六九等,分的好好的。
扒住利维坦的人,如果算六等人。
当六等人生活困难,七八九只有死路一条。
一步僭越不得。
这是群居动物的规律。。。
如果听不懂,我更加直白:
分蛋糕的没好日子,蹭蛋糕的没好日子,
等着吃蛋糕的,谁踏马都别想过好日子。
查看全文>>
随缘众生 - 20 个点赞 👍
我有个亲戚,确切来说是她嫁给我亲戚,于是成了我的亲人,她这人非常聪明,心气很高,但相貌平平,找我这个亲戚是因为他帅,浓眉大眼棱角分明,但性格老实巴交,头脑也不聪明,于是轻易被这个聪明媳妇给征服,她后来说当年的想法是,我一定要给我的孩子找个好基因父亲,让孩子能兼具她的头脑和父亲的俊俏,那就完美了。
结果儿子生下来,果然成功继承了父亲的美貌,从小就被一群小姑娘追着跑,漂亮到我们这些亲戚见了都忍不住去抱去哄,她于是非常骄傲,觉得自己的选择无比英明,只是,这一切美好随着孩子开始上学,戛然而止。
因为她和孩子老师都惊讶的发现,这孩子是真不开窍,没有继承一点点母亲的聪慧,完全就是父亲的翻版,她不甘心,就开始拼命鸡娃,花大价钱找一对一辅导,报各种提高班,买一堆网课,从小学就开始给孩子搞“强化教育”,到孩子上初中,甚至把孩子带到上海亲戚家,给孩子看大城市的繁华,激励孩子只有努力学习考好大学,这些繁华才能尽情享受。
然而,现实的发展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她儿子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小时候靠填鸭好歹还能维持在中游,现在据说已经是中下游了,于是她整天心急如焚,到处寻找提高孩子成绩的办法,有一次我们家庭聚会,大家说的都是生活工作,就她时不时把话题转移到孩子学习,那种焦虑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孩子的表情。
那是一种漠然的,隔绝的姿态,他坐在那里一言不发,饭也没吃几口,曾经活泼到有点熊的男孩子,现在却像是比深宅中的闺秀还矜持,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有点好奇又有些同情,就聊起自己的旅行经历,说一些可能会吸引男孩子的冒险故事,他果然像是感兴趣,但刚跟我搭了几句话,他母亲的表情就沉了下去,他像是有所察觉,很快又缄口不言,整个人都黯淡下去。
我看着他们母子,不由生出一点无能为力之感。
从他们身上我意识到一件事情,就是鸡娃这件事,是得看人的,有的孩子本身有天赋,只是不努力或者没找对方法,这种孩子鸡他一下,他可能就能学到更多,有更好的前程,但还有一些像这样天生不是读书的料,他们很听话,很努力,但成绩就是没有起色,这种情况下还硬是要鸡孩子,还表现出明显的对于他成绩的不满,就不但会让孩子在学业上一无所成,连精神都会受到打击。
这样长大的孩子,人生中要面临的困难,不光有自己不够聪明的头脑,不够高的学历,还有千疮百孔的心和饱受摧残的精神,确实学历很重要,但学历也是要人来用的,也有很多人没什么学历,同样能依靠自己的其他能力获得成功,但如果心灵和精神被摧毁,那么什么能力都发挥不出来,等于父母给孩子本就艰难的人生,又增加了更多的阻碍。
希望这样的家长能尽快明白过来,别再折腾孩子了吧。
查看全文>>
烈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