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本不想回答,但在这个问题下,粮厂又一次释放诸多细节给到KML,官方直接参与类似的事情,实属对不起500强。还是得说说个人的观点。
有KML提出如下细节,其中该KML用了“不巧的是我手里刚好有证据证明友商在做什么”,我非常好奇该KML是如何获取这些证据的,个人写过多个专利且担任过某企业很长一段时间的专利主审人之一。对该KML描述的如下内容有几点非常好奇:

(1)松下和小米在2024年有专利纠纷,我作为业内人士,从未看到任何国内官方媒体的通稿,更谈不上松下的细节诉求:禁令而不是赔偿。 个人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偏向日本企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该KML所言属实,小米和松下没有达成交叉协议。或者说:小米没有给松下支付相应的专利费。
如果中兴和小米的专利纠纷中,涉及了“专利流氓”,那松下也是专利流氓?
(2)关于小米知识产权总监沈冲入选知识产权管理杂志Managing IP,作为科技爱好者,恕孤陋寡闻,我从没听说过“Managing IP”,更别谈该榜单及中国的入选者。
另外今天终于知道了小米知识产权的负责人姓名,在华为和小米专利纠纷的问题 “如何看待小米对华为专利发起无效宣告请求被驳回?” ,我明确给了这样的结论:
就个人看,这种无任何选择性的“无效申请”,就是法务部相关干部不作为的表现,一个公司法务和专利的资源是有限的,集中资源处理有一定把握的事,这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否则似乎公司层面是可以交差了:“雷总,看,我们尽力了,确实太难太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要我看,这样的干部撤了也罢。
对这位知识产权负责人的能力,我不敢苟同。
同时,该KML进一步透露了关于中兴和小米的专利纠纷细节,这么多有理有据的细节,一个KML是怎么获取的?其实就我看,就两个根本性问题: (1)小米和中兴是否就专利达成全球领域的交叉协议? (2)小米是否就使用中兴专利,支付了应有的专利费?

总之:专利这个事情,大企业间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谈判、诉讼、再谈判、。。。,最后在合理的范围内支付相应的专利费。而不是通过泄漏过程细节,给到KML,同时官方还在微博上刻意的引导,试图通过舆论占领道德至高点,进而获得谈判的筹码。
个人经验和认知的总结,欢迎点赞,收藏 ,关注@主任工程师。如有不同见解或疑问,可以评论区或者私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