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要把世界让给你厌恶的人这一信念,我决定写下这篇不一定有人看的文章。
一句话版:成同学蠢不自知,玩举报的无耻且坏,受理举报的校方更是垃圾。总结,啥都不是。
成鸿宇的视频我两倍速几乎是捏着鼻子看完的,可以说通篇逻辑错误、概念混乱、一无是处,不过作为本科生的课设如此糟糕倒也不足为奇。这很符合我对这种自诩女权主义的泛男权群体的刻板印象。这么说的原因是一个人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我更愿称女性主义,Feminism直译),主要论点却是认为女性享有特权。“女权主义者”更像是他自我介绍时一个时髦的标签,是一种少爷下乡劳作的与民同乐,且对此表示自豪。女性主义不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时髦商品,成为女性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可以骄傲的成就。如果你认同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压迫,人和人不应该因为阶级、性别、身份、民族……而不平等,那你就必然是个女性主义者。

首先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成同学“女性凭什么拥有特权”这一题目背后荒谬的假设——即当代中国是一个女性拥有特权的社会。以下列举几个简单的数据,2022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女性就业率为43.2%;智联招聘《2024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女性平均月薪8958元,男性为10289元;致同发布的《通往平等之路:商业女性20年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2024年女性高管的比例达33%。事实上,中国的数据在整个亚太地区是表现的很好的,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这和特权毫无关系,仍然存在结构上的不平等。除了这些数据以外,我们生活经验也处处可以看到对于个体女性的性别骚扰,社交软件几乎所有女性账号都会收到骚扰私信和评论,只要她发出自己的照片并且长得还算不错(甚至不需要发)。一些女性博主对于某些油腻男性以及骚扰行为的模仿得以走红就足够说明这种现象,b站账号:我叫D三一,有一说一她的视频有时候让我感觉不适。而我们也仍然能听到对女性发展的打压话语,“女孩子读书太多年纪大了不好嫁人”、“女孩子”等等……

所以结论是在2024年的中国,我们仍是处于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但我需要说明且非常重要的两点是:第一,在当下并不存在一种性别群体对另一种性别群体的压迫。当下的男女不平等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体制结构中产生的。一些男性群体所臆想的现在男性被女性压迫,所谓轻易毁掉一个男大学生。这种幻想来源于对网络事件的自我代入,以及网络圈层化形成的群体认同。而事实上又有多少男生有类似张薇事件的经历呢?同样,反之对于某些女性群体所认为的男人都是潜在的家暴者,男人有原罪等同样是一种受害者妄想。第二,中国很大。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且如高中教材所言,我们仍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上海这些最发达的城市,女性主义书店,LGBTQ社团,甚至有身份政治的萌芽;但同时,有些地方女人还不能上桌吃饭。而显然从人口比例和土地面积上来说,相对不发达地区都是绝对的多数。
说起来无论是成同学还是大多数知友的举证方式,像极了某些网络建政的骂战,互相在对方阵营里找逆天,然后互开左籍。当他们以川大张薇,货拉拉,胖猫事件作为论据的时候,从没想到其对立面完全可以用小花梅,山东方洋洋案,包丽案等同样作为其对立观点的论据。知乎泛滥的“男权”群体和其他某些平台泛滥的“女权”群体,共享着一个硬币的两面。
此处回答评论区小可爱
。是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男拳,正如资本家也不会承认存在一个东西叫资本主义,当你本身就处于这个体系的收益者中的时候你当然不觉得。(当然,男性是受益者但不等于所有男性都是,不想多解释,纯防杠。)他复制粘贴的这46点,或许他觉得无懈可击,而在我看来幼稚的可笑,大多都是一种树稻草人逻辑。很多人真的是对他人的境遇无视得近乎盲人一样。他们确实真的看不见,也真的感受不到,缺乏基本的生活体验和反思。以下图为例,我觉得大家都有妈妈吧,拿这个问题问问自己的妈妈你猜她会说累不累。传统女主内男主外的家庭模式,男人工作的家庭补偿就是几乎完全脱离了家务劳动和子女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