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的像一个魏晋时代的门阀士族?
不是崇拜这个时期,只是好奇,感觉这段历史时期社会现象都很抽象跳脱,想知道具体什么情况。
- 30 个点赞 👍
穿个一眼能看见dio的开档衣服然后等朋友亲戚来拜访的时候对着他们跂踞而坐(叉开腿或者翘脚,让他们观鸟)。
看见劳动人民干活或者一些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时大哭大叫,歌唱它们,再写下来(写在衣服上更好)。
嗑药(这个有点难办,建议衣冠东渡到阿美利卡),磕完了拽着自己家保姆困觉,美其名曰发散。有朋友来就聚众一起嗑,然后给他们一人发个保姆。
时不时摆龙门阵举办吹比大会(清谈),看不上你的、你看不上的都不邀请,这叫养望。
等国家求你出来当个厅长或者地级市市长甚至省长的时候拒绝不去(也有点难,建议衣冠北渡到西兰公国,那地方爵位官职便宜),什么时候开心了什么时候去。
有后辈想做官来求你,你就在吹比大会上点评美言他一番,这样他就有做官的资格了。
和朋友聚在一起吹口哨(啸),《世说新语·任诞》载:“嵇康倨傲无礼,弹琴长啸。”仰天长啸就是对着老天吹口哨。
聚众而居,穷点(寒素门第)就弄个地主大院土围子,富点豪奢点就造个大坞堡,把你朋友亲戚啥的都弄来,再找点人当部曲。路过行人商贾人少你就抢,人多就假装看不见。
等敌人来
查看全文>>
張子維 - 20 个点赞 👍
门阀士族的活法其实不少,但决定你生活方式的一半因素其实在出生之前就已定型。
首先,得确定自己生来完整(不是残疾或者病秧子)同时智力相对正常,不然算不上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于门阀士族都实行门阀等级内婚制,因此这些士族弟子便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婚姻圈子里,以致近亲婚姻现象严重,生育的后代多弱不禁风或智力低下。如果不幸成为了这种后代,基本上不是早夭就是智力残疾,能活几年全看天命。坏在此类人在中晚期占的比例还不低,显然不能忽视,但拿他们做研究对于窥探门阀士族生活实并无意义。
因此,现在假设有一个智力和身体相对正常的士族出生了。那他有不低的概率被相当提前的规划了婚姻——“指腹婚”(就是娃娃亲),又或者是由于妻妾的立威、得势或遭恶意构陷,最终以各种死法(独自或者和母亲一起)草率结束了这一生。
当小孩有幸在自家家族“家礼”“家学”“家仪”的规训与不绝音的丝竹间度过了童年后,基本已经习得进行识字、操觚这类启蒙教育,此后就该分流了。家里愿意其以后为官的便送去国子学或州郡学,当然大部分还是去熟识的私学或
查看全文>>
逝佑 - 18 个点赞 👍
大家族:把控正厅以上职位、百亿以上企业,户下半奴隶人身依附超过百万户
小家族:参考红楼梦贾家
寒门:参考红楼梦薛家,县处级打转,甚至沦落到县局局长之类的
平民:自耕农、有股票的管理层等中产、有影响力的教授等,主要特点:自身过的或许还行,但无家族护持、无法律特权、无抗风险能力
贱民:打工仔、戏子、医、兵
查看全文>>
塬上六当家 - 7 个点赞 👍
来,兄弟,干了这包五石散,来生还做人上人!
查看全文>>
例不虚发探花郎 - 7 个点赞 👍
假设你家是门阀士族的话,你的情况大概会是这样的:
身体健全的你出生于书香门第,从你太爷、爷爷、你爹这三代都离国家的政治核心决策层很近,起码要担任过省部级以上的官职。
另外他们在哲学思想、政治观点、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对时代产生过重大影响,甚至百年后都为人津津乐道。比如:你爸曾任在部队任军级以上的高级将领,你哥做省直辖市市长或书记,你姑是某985高校校长,你叔任某央企一把手等。
幼年的你表现就异于常人,往往是天赋异禀、智力超群。五岁就能背诵诗三百和词三百,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八岁能写文章,文笔好到让你姑看了都大为叹服的地步。
而你却并未因此骄傲自满而就此止步,幼年勤学,少年更是好学不倦,儒道兼修的你在艺术、体育方面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钢琴、古筝、跆拳道、击剑等方面的成绩经常成为同龄人的榜样,志趣高远的你表现出不慕荣利富贵的气概也大受长辈贤者们称赞。
成年后,结婚对于仪容俊朗的你是最简单不过的,早早的就有人为你操心并安排这事,逃婚的故事也成了你必演曲目。
对于工作,你也从不发愁。二十岁你就被安排到
查看全文>>
塞上秋风 - 6 个点赞 👍
首先,你得是个旗人,还得是至少家里代代当御前侍卫的那种不能是一般的旗丁,汉族的话至少清朝出过三代状元,然后,你们家还得民国,新中国都有人当过官或者是做出重大贡献。你要说“我是红二红三,我老爸/爷爷当年光着脚板跟红军/八路/解放军闹革命”人家都不带正眼看你。
因为魏晋时代所谓“九品中正”中的“上品世家下品寒门”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老祖跟着汉高祖发家,历经两百年以上家里代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的,上品。家里祖先是跟着曹老板或者死蚂蚁干活的,就算你现在声名显赫也是下品。
其次,不讲卫生不洗澡不洗头,身体养虱子,还不换内衣裤,要穿乞丐装。魏晋时流行一个“放浪形骸”,就是下人要穿金戴银穿丝绸衣服,主人反而要外表邋遢,穿陈年旧衣,有客人来了就扪虱而谈。主打一个反差,居住地点要豪华奢靡,下人要如花似玉,因为在当年士人看来,下人穿的好就和杨广给树缠丝绸一样,意思是我有钱牛逼而不是对下人有多好,不学会不把人当人是玩不出魏晋范的。
查看全文>>
绿皮工业 - 4 个点赞 👍
魏晋早期:把七大姑八大姨的人都品评一遍,最好搞个月度琅琊榜,没事写诗作赋啥的。
魏晋中期:懂丹石,玄学搞起来,清谈那是必须的。
魏晋末期:眼光练起来,懂得站队,少掺乎政治。
补充:
南北朝前期:佛道信仰搞起来,低调低调再低调。家里有三百两也得说没有。
南北朝后期:活着就好,活着就是胜利。膝盖要软,认爹就磕头,基本能存活率高些。
查看全文>>
七里赖周 - 3 个点赞 👍
魏晋门阀垄断知识进而垄断政治
上品无寒门,庄园经济兼并大量土地
嗑药,清谈,把底层不当人
美国的上层老钱家族不就是了
哈佛耶鲁这些藤校看重蓝血,家族几代人都是校友
所谓的民主选总统就是在那些家族转来转去
参议员众议员这些更是树大根深地方豪强
最有钱的产业都把控在地方豪族手里
大麻合法化,滥用芬太尼
各种白左扯淡
萝莉岛把底层人民当玩物
逼底层人民卖血把底层不当人
综上所述:美国不就是现代版的魏晋门阀么
查看全文>>
鹿野苑的大迦叶 - 2 个点赞 👍
很简单,他们现在已经都埋进土里了,你也把自己埋进土里就一样了
查看全文>>
回老家结婚 - 2 个点赞 👍
先报坐标,魏晋时代门阀士族普遍吸毒,五石散,
我先举报你拿点奖励
查看全文>>
呆萌猎 - 2 个点赞 👍
穿着破衣服,走在马路上。
然后不顾车流躺下,低声喃喃自语:“药效发作了”
查看全文>>
一念永恒 - 1 个点赞 👍
魏晋时代
以东晋为例,在册人口200多万,门阀世家隐匿人口200多万
一个门阀能养几万私兵
在民国军阀混战年代,起码也是东北军或者晋绥军的水准。
人家已经无聊到天天磕五石散的地步了
查看全文>>
Cormartie - 1 个点赞 👍
魏晋南风度背后的五石散
——夫五石散者,魏晋南北朝时,制作之英华,群方之领袖,通仙之妙物,时代之风尚。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在上层社会风靡许久的中药散剂,名曰五石散。它的主要成分是五种名称都带石字的中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于是,时人便以五石散称之。
这种散剂据说是东汉末年张仲景发明的。道医张仲景发明这个药方时,是给伤寒病人吃的,因为这个散剂性子燥热,对伤寒病人有很好的补益。
西晋时的名医宋尚在他的医书中说:五石散能“包治百病”。南北朝时期的名医秦承祖也高度评价五石散,说它是“制作之英华,群方之领袖”,吃了能“延年益寿”。
魏晋时期,上流社会的士人们发现,五石散除了治疗伤寒,还存在其他一些功效,特别是,五石散有一种类似摇头丸的功用。服药后,人体忽而发冷,忽而发热,精神可以进入一种恍惚和忘我的境界之中,
所谓: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局牖,八荒为庭衢。那种恍若喝醉酒后的忘我状态,特别符合当时上流社会人士对通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