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苏州上方山的庙不能随便去?
经常听本地人说苏州上方山的寺庙不能随便参观或祈福,是真的吗?有什么说法吗?
- 6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水木炼金 - 100 个点赞 👍
那里是借阴债的,在那里烧香许愿,不成还好,万一成了,那以后得年年去还。
查看全文>>
瘦马 - 91 个点赞 👍
简单来说 上方山是苏州的“第八号当铺”
查看全文>>
陆亚亚 - 9 个点赞 👍
自古说法,多水多财亦多淫。
上方山至少自春秋起就是吴国王公蒐狩淫祀之地(《周礼·天官·玉府》:「王斋,则共食玉。」,古代「辄沐之国」、「沐猴而冠」应该就是这个地域附近的典故)。上方山在石湖水吞吐出入京杭大运河处,石湖的尾巴又刚好与太湖相连,而京杭大运河北面又是寒山寺。
- 「苏(蘇)」,「艹角禾火」。
- 「州」,川流不息,宛在水中央。
查看全文>>
朥苦 - 6 个点赞 👍
以前都是墓地,阴气十足。
另外,越国攻吴,自越来溪而来,上方山吴军并未发现,导致灭国。之前吴国都城大致在木渎一带。此地杀伐很重,最好不要去。
别问我咋知道的,那边南北两块教育园规划,也是借纯阳之身去压压阴气。我当时背景调查知道这个山不好惹,原先还规划一个镇物,宝塔,光冲斗牛。
后来不晓得怎么弄了个弥勒。反正我没上过山,也不想去。
查看全文>>
查理嘉 - 5 个点赞 👍
我14年去玩过好几次,到现在我都还没死
查看全文>>
康康 - 1 个点赞 👍
明清祭拜邪神五通神的场所,后来被苏州知府砸了,神像沉在湖底。但是一直到民国,百姓仍然偷偷祭拜。
五通神,来源已经说不清楚。可考的,最早大概是婺源的五显庙,后来广布江南地区,比如现在比较有名的,杭州北高峰的天下第一财神庙,五显庙。甚至于年初五五路财神,也和此传说有关。
五通神,亦正亦邪,传说多次变化。但到清朝,基本演变成了纯粹的邪神。
淫祠,这个专有名词,很多人不理解,祠为什么个淫联系起来。如果了解五通神之传说,就会知道。
清朝的五通神,本性好淫,但能给人横财。五通神喜欢良家妇女,如果献上自己妻子女儿,就能给人横财。或者五通神看上了谁妻子,就会变成年轻男子,夜夜纠缠,然后让女子家里发财。
后来,人们就不再管淫不淫,只要能发财就好。于是苏杭一代,五通庙或叫五显庙大盛。苏州上方山的五通庙,成了最大的一个,日日人潮涌动。尤其是希望一夜暴富的赌鬼之类最多,由于赌鬼大多没老婆,又演变成为借阴债。
查看全文>>
陈超 - 1 个点赞 👍
你信,那地方是邪神,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了。
你不信,去去倒也无所谓,
但是入乡随俗得讲别人的规矩,还不如不去。
查看全文>>
知乎用户 - 0 个点赞 👍
所以我说多学学历史是有好处的,
我一个西安人都知道,楞伽山嘛,淫祀老出名了,供太姥的嘛,去那是嫌太健康了吗。
查看全文>>
猎风牧云 - 985 个点赞 👍
因为是古代民间邪教遗址,这是清朝官方的定性。[1]
苏州府城西四十里有楞伽山,俗名上方山,为五通所踞,几数百年。远近之人奔走如鹜,牲牢酒醴之飨,歌舞笙簧之声,昼夜喧阗,男女杂遝,经年无时间歇,岁费金钱何止数十百万。商贾市肆之人谓称贷于神,可以致富,借直还债,祈报必丰。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耗民财,荡民志,此为最甚。
上方山原来叫楞伽山,之所以后来叫上方山却是因为山上有始建于隋代的塔院和七级佛塔。隋朝的吴郡太守李显在楞伽山顶建塔七级。在建塔之时,山下已有楞伽寺,就是今天的治平寺,当时还叫楞伽寺。因为塔和塔院建于山巅,就被称为“上方寺”,自那之后楞伽山就因为寺名在民间被称为“上方山”。不过隋代的塔和寺庙在唐代会昌灭佛时期就没了,北宋和明代都有重建的记录,而佛教寺庙的影响力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到了明代中期山上的寺庙和塔是江南地区“五通神”信仰的祖庭之一。明末张世伟《重修上方塔碑记》说:
今之上方塔,盖即隋大业四年吴郡太守李显所建横山顶舍利灵塔……历唐宋迄我明,修废不一,可考者,易塔心木,木穷而刻砖见,并见珠宝舍利等物,则大明正统年间事焉。其再毁则崇祯壬申之六月,再修则丙子之五月……而塔铭中云此山为古之佛殿,则塔之附寺其来已久,独不见有所谓五显神者,不知始自何时。
明清时期上方山上的五显灵顺庙(也被民间称为“五通祠”)供奉的是“五通神”。这种民间信仰起源在唐朝,从宋元时期开始在江南流行,到明清时期已经蔚然成风。五显灵顺庙内供奉五显为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合称为“五显”,又叫“五圣”、“五通神”、“五路神”、“五路财神”。
本来信财神也没什么,苏州至今还有迎财神和送财神的习俗,但是古人想出了一种靠迷信变现的黑色产业链,也就是“借阴债”:
苏州人将“五显”附会成“五通神”,而又将“五通神”等同於财神,于是有了借阴债的习俗。借阴债的仪式是:黄昏时,一名巫婆焚香叩神毕,由两名巫婆挟持,疾驰下山,名叫“跑马”。至山下点燃灯烛处,她呵欠一伸,眼皮一翻,故作颠厥,五通老爷上身了。於是撒泼谩骂,吞吃燃炽的蜡烛,显示神威,以广为招徕。庙上借债人次第供奉香烛“钱粮”、“元宝”,或供品,上殿顶礼膜拜默祷,师娘(女巫男觋的统称)在旁装神弄鬼,开条件,要求接受,然后借户取下供桌上的四只纸制小元宝,带回家中放在家堂内,隔几天看,若不走样,则已蒙借得;若发现元宝已经瘪掉,说明没有借到。或者采用求签法,求得上、中签者,表示已借到;得下签者,则借而未得。 借了阴债之後,每月初一、月半都要在家烧香化纸,每年八月十七日还必须到上方山去烧香解钱粮,以此还本付息。倘本人死了,子孙还须继续“清偿”,所以苏州人有句俗话“上方山的阴债还不清”。
其实就是通过迷信表演骗取信众钱财,商业模式是“纸钱换真钱”+“利滚利子孙贷”。所以在当时“五通神”的民间形象既是财神也是邪神,它靠财神的那一面去招揽信众上供,靠邪神的那一面去强制信众维系香火。
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八集.毁淫祠》中记载:“苏俗酷尚五通神,供之家堂。楞伽山鼓乐演唱,日无虚刻,河南汤公抚吴,严为禁止。乙丑九月公往淮上,值神诞,画船箫鼓,祭赛更甚于昔。公归闻之,立拘僧至,将神像沉于河。茶筵款待,一概禁绝。”
康熙年间汤文正公(汤斌)任扬州道,下令火烧境内所有五通神祠。楞伽山上的五通祠香火最旺,一万多香客跪在庙外庙里护着,恳求留下这座庙。汤文正就在这庙院当众折香砸炉,要立碑永禁五通淫祠。对众人说,如果十八匹健骡拖不倒中间的神像,他就收回成命。结果真的套了骡子,偏就是拖不倒中间‘大通’神。汤文正公就在这株柏树下祈告上天,说允许淫神蛊惑百姓,是上苍不明;今邪神植立不倒,是汤某人非正人:非此即彼!今愿与邪神同归于尽,为上天祛邪框正,为后来者鉴!他老人家祈告罢,起身提刀大喊:‘我先砍大通神,再砍自己!’话没说完,原本纹丝不动的神像俯身仆地就倒了下来——碗口粗的定身柱儿是铁的,齐齐断了,和刀劈了似的齐整!五通神就此绝矣!从此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
而且古时上方山上祭祀的也不止是“五通神”,还有“五通神”之母——“太姥”,这是太湖流域民间神明的真正C位,甚至拥有专属的宝卷——《太姥宝卷》。这里就不展开了,相关信息可以参考:
现在的上方山就是一座普通的山,绿化做得不错,属于国家森林公园,旁边就是石湖。不迷信的人随便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本地人都没几个知道“借阴债”的这段往事了,有什么好怕的?
参考
- ^《汤子遗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1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69页
发布于 2024-12-29 10:06・IP 属地美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Simon Zhang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宝贝请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