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还是得饿肚子,才能倒逼合理化。花多少平的钱,拿多少平的房,别给我搞公摊盲盒,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
古早之前参加过一场官方直播,当时听到几个老专家说“公摊制度没什么问题、挺合理的”。我都震惊了好吗?
咱们暂且不说动辄七八成甚至六成的得房率让人像吃苍蝇一样,光是公摊的存在对商品房价格透明化、标准化的影响就已经违背正常商业逻辑了好吗?
如果公摊率一样,那还可以直接给一个折算系数,也算是折中之法。问题是现在给的居然是一个区间,而且区间上下波动还非常大。良心的老一点的房子,得房率能到80+%;坑爹、黑心的新房甚至也能干到60%多。
这个上下差异你觉得他们会按照统一折算系数给你吗?想都别想,问就是大家都有公摊。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也很难去辨别和精准计算,这不妥妥坑爹吗?
现在再看这玩意还需要讨论?天经地义,我就该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