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简单就记忆里的内容写一下二十年前的,记忆里的南京。
二十年前记忆里的南京,大概留下的记忆碎片是这样的:
1.混沌繁荣的夫子庙:二十年前夫子庙正是一种“混沌繁荣”的时期,夫子庙当时是旅游景区,但是也是城南市民日常起居的地方,这两种完全不搭调的内容就这样在夫子庙结合起来,当时平江府路口进夫子庙,第一眼居然是运动品牌一条街,从一进门是李宁旗舰店,然后是安踏、361°、锐步、匹克等运动品牌,这就是夫子庙旅游景区当年销售额最高的店铺--你没有听错,在夫子庙卖安踏,而且还算是城南旗舰店。沿着夫子庙必须走到泮池码头才是旅游景点,出来转过文德桥,就进入了大石坝街--我小时候听说大石坝街曾经是南京的dark brothel集散地,但仅限于都市传说,而如果不走文德桥,泮池码头南边正对是大成殿,二十年前没有装修好,彼时彼刻对面人气最火的是麦当劳,现在已经被拆除,而江南贡院在当时还不是热门景区,因为年久失修,实际上贡院除了靠近景区的2排考棚和那个明远楼以外,其他都是后来修好的。
出来夫子庙就进入瞻园路,瞻园路旁边有一个“古董城”,里面全是卖假古董的,再出来就是中华路。
00年代中华路是南京“混沌邪恶一条街”,这倒不是说中华路有多乱,而是市民公认中华路沿街的饭馆的食品安全,总之就是不放心,到了晚上,中华路的饭馆会在沿街的非机动车道上面摆摊,当时人素质也低,吃完东西以后,许多时候老板为了翻台,就把垃圾(主要是一次性筷子)扔了一地,总之每天夜市结束以后,满地都是污水横流,由此产生了一个都市传说,据说是有黑心老板,曾经把游客吃完的一次性筷子收回去,用热水烫了以后,再重新使用,这个说法广为流传,导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华路上的食品很不干净”成为了一种共识。而彼时彼刻能印证的,除了筷子,就是中华路附近水果店销售的甘蔗水了,这些水的瓶子都是老板把喝完的可乐瓶收去,据说是用消毒水泡过以后,就洗干净了,再拿来接甘蔗水,甚至有的老板店后面都有麻袋,里面就是收垃圾收来的各种瓶子,可乐、雪碧为主,直到2010年以后,才是换成那种一次性塑料杯子+封膜包装,现在仔细想一想,如若那种场景今天被发到DY上面,估计对南京的城市形象是核弹级别的打击,哪家店铺敢这样做,当地各个有关部门第二天得倾巢出动了。但当年就是这样。
出了中华路,往东走,到白下路,还有一个环北市场,环北市场是一个4层的大商场,当年主要销售的是所谓“外贸尾单”的仿冒名牌和山寨波司登羽绒服,与奥莱不同,奥莱是部分无良商家掺着假货买,环北市场是直接告诉你,我买的就是假的,你穿上以后,一般人看不出来。环北市场是南京唯一一个卖假货还能做出4层楼的地方,这在今天也是独一份。
彼时彼刻的夫子庙地区就是这样,人气很足,素质很低,许多操作令人思考起来颇具有混沌邪恶的感觉,但是就是非常繁荣,许多当年生活的细节今天想起来简直触目惊心,但这么多年也就过来了。
2.狂挤的长江大桥:二十年前说句过江去江北,那对所有人都是“高难度挑战”,长江大桥曾经是南京唯一免费的过江方式,2005年长江二桥通车了,但是即使办了过江月票,仍然要一个月240元左右,所以还是有大量人选择长江大桥过桥。长江大桥过桥的早高峰对有车和没车的人都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灾难,没车的人挤公交车,那个公交车是可以实现把人“吊起来挤”的,就是说,个子矮一点的人,如果双手抓住两个吊环,他是有可能实现长时间脚离地的,因为他前后的人能把他相当于“夹”起来,而这种挤车又会伴随着早晚高峰长江大桥的拥挤而持续很长时间--在我的记忆里面,长江大桥过桥的堵塞,是从红太阳装饰城(不知道今天还在不在)就开始堵了,然后这一趟全程肠梗阻的堵塞,一直能蔓延到今天的盐仓桥--盐仓桥这一站当年是乘客下车最多的沿线公交车站点,最大的原因是许多人实在是挤到要窒息,即使不住在附近也要下车呼吸新鲜空气。
3. 中央门曾经是商业区--中央门一带今天几乎完全就是一个交通枢纽,但二十年前是一个接近环北市场的商业区,中央门和环北市场不一样,整个商业区是围绕那个奇特的三层高架路散点式环绕的,以各种专卖店为主,中央门附近还有一个先锋奥特莱斯,那个奥莱曾经是南京市区第一家奥莱。
4.迈皋桥一带一贯很乱:在小时候的记忆里面,南京市区其实除了中学生集体PK以外,已经很少有帮派直接PK了,但是这是有边界的,彼时彼刻迈皋桥那边被认为是有较高概率见到各大帮派PK的地域,外加上之后又出了个周克华的事情,两个事件合起来让迈皋桥成为南京市民认为的一个混沌邪恶的地区。当然,迈皋桥那边还只是‘步兵“,即帮派火并最多就和古惑仔里面一样,拿冷兵器互相打,但过了迈皋桥以后,骑兵就开始出现了,即帮派火并有人骑着摩托车抄钢管打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