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就不是格瓦拉说的。
这话的最早出处实际是一本由苏联当局编写的《切.格瓦拉传》。
实际1968~1970年,格瓦拉死后在西方掀起一股格瓦拉崇拜。在这个阶段一共出现了26本所谓的格瓦拉传记,但大部分因为意识形态问题我国没有引进。我国以前批评过格瓦拉,对他在刚果和玻利维亚的行动进行过分析,并定性为游击过度中心主义。只是狂热的搞游击武装袭击,没有建立稳固根据地的意识。
甚至苏联和格瓦拉关系也不咋样,格瓦拉多次批评过苏联。但人死为大,而且利用这股热度进行意识形态宣传,何乐而不为。于是1974年苏联出版了由约.罗.拉夫列茨基编写的切.格瓦拉传。这本书实际最早是连载在《近代史与现代史》杂志上的。与其说是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以格瓦拉为原型的二次创作小说。里面大量内容并没有原始档案或资料的支持,很多压根就是据那里那里见过格瓦拉的老乡说,这一句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翻译苏联版《切格瓦拉》里,这一段实际挺长的,翻看其他回答时看到有人截了图,更看到有人还贴出了苏联版翻译本的图。这玩意实际属于绝版了,现在正经切格瓦拉传只有三种,美国人乔恩.李.安德森,以及一位墨西哥老哥,和另一位阿根廷老哥写的,反正南美老哥名字打起来非常麻烦,你也不会去记。这三本都是参考了大量文档,也有访谈记录,相对更加客观,但均没有这段所谓的“名言”。
现在这句,实际是在改开后。被一些人不断再次引用时,提炼了主旨,浓缩了语言后形成的。至于为啥不断引用这句,实际就是在辩解为啥他们没修,而别人修了。但你现在真正去看那本苏联版的《切格瓦拉传》,会觉得很有意思。打从编者按开始,那种空洞的口号味就很重。而文革时期的译者按,更是让人有些上头。超级让人受不了的是,作者在最后还把接见他的那些领导,对于这本书的意见看法原封不动的写了一遍,那种马屁味道,简直能与郭老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