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算不算是一位杰出政治家?
- 92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宋美龄其实还是有点想法的。比如在1974年批判“走后门”的问题上,固然有为自己争权夺利的想法掺进去,但总得来说其实是对的。蒋介石生前就把与自己有染的女学生送进各个大学甚至权力部门导致大量国民党官员都开始举贤不避亲。而且从身后来看,走后门严重损坏了蒋介石的威望,以至于国民党的支持者与人家辩论蒋介石路线正确时,人家就把这些事一说完全反驳不了。
尽管宋美龄本人就是蒋介石一手抬起来的,但好歹发挥了政治上的一条狗让咬谁就咬谁的作用,那群走后门的到最后能当一下花瓶就算厉害了。可见走后门的也要起码考验一下。
查看全文>>
自由肥蕉 - 2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巨山超力霸 - 194 个点赞 👍
世间哪有杰出政治家会像她宋美龄这般,以蒋夫人自居,自称蒋委员长鹰犬,自比则天武后。性格上生性多疑,阴晴不定;生活上骄奢淫逸,好吃懒做;对待身边近侍轻则打骂,重则流逐;简直就是一个古早版的小仙女。
你说这样的虫豸,她能搞好政治吗?还杰出,摊上这对夫妇,老百姓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哦。
引述蒋建丰对其的评价吧:
在中国,我们给人打分,如果您要我这样做的话,我不能给她分数,因为没有分数可以给宋美龄。宋美龄的分数是零分以下
查看全文>>
thatcherite - 111 个点赞 👍
毫无疑问是啊,她1927年底才和蒋介石结婚,错过了蒋介石关键创业时期,但却能在黄埔系将领有极高的威望,难道还不厉害?
日军是1938年10月25日攻占武汉,宋美龄一直坚守到10月24日深夜才撤离武汉的,宋美龄撤离仅仅4小时后,武汉沦陷。
因为抗战时期她积累的威望太高了,所以黄埔系将领才那么佩服她。
而且宋美龄一生几十次险死,每一次几乎都是因为手下舍命救她,她才能获救。而且宋美龄是敢多次顶着日本人的轰炸发表抗日演说的。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8月22日,宋美龄在外籍顾问端纳的陪同下,由南京乘车去上海前线慰劳抗战官兵,行至苏州郊外,突遭日本飞机扫射和炮击。
司机为了逃避日军炮火,把汽车速度提高,因路面大都被破坏,在一个急转弯处又恰遇一只轮胎损坏,汽车冲进了路边水沟中。宋美龄摔断了两根肋骨,被送往苏州医院。经抢救苏醒后,她坚持视察了前线救护情况,并慰问了伤员。
《文史月刊》详细记载了宋美龄在武汉会战期间的5次惊险遭遇:
1.1938年6月,日军进攻河南兰封县(今属兰考县)。在国民党第28军军长桂永清的阵地前沿,宋美龄突遭敌人火炮袭击。
因为桂永清战场上轻敌,认为日军数量不如自己,根本不放在眼里。然而实际上,日军攻势猛烈,兰封很快就失守了。
蒋介石当场大怒,让桂永清立下军令状,必须两天重新夺回兰封。
可是兰封城地势开阔,日军有飞机大炮,国军完全在日军火力范围内。战士们虽然浴血奋战,但是伤亡惨重。
当时宋美龄亲临战场一线慰问,看见了战场惨状后,竟然哭着质问军长桂永清:“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你是黄埔高才生,就这样打仗的?”
但是还没等宋美龄说完,日军一枚炮弹落下,宋美龄直接被气浪冲倒,好在身边的军官眼疾手快,将宋美龄推进了掩体,宋美龄才得以免于被炸死。
2.1938年7月,宋美龄到黄梅县前线慰问。返回途中,日军侦察机发现几辆卡车后面还跟着一部小汽车,认为上面肯定坐着重要人物,便跟着车队不停地扫射、投弹。
司机慌了,想停下车掩护宋美龄逃走,但车队在开阔的公路上,四周毫无遮掩。宋美龄让司机加速开车,以摆脱飞机。可汽车哪里能跑得过飞机呢?司机左闪右避,还是被炸弹掀翻在地。
司机迅速从车中爬出来,打开车门拖出宋美龄,架着她拼命跑。刚跑不远,就听到身后一声巨响,小汽车又中了一枚炸弹,完全被炸毁了。强烈的气浪将二人掀进一个土沟夹缝里。日机看不到二人,才盘旋而去。
3.1938年7月23日,蒋介石与宋美龄正在武昌城内临时指挥部里说话,突然传来尖利的空袭警报声,日机又开始了当天的新一轮轰炸。日机大概事先侦知了蒋介石的行踪,这一次直接飞到指挥部大楼上空,对着大楼一通狂轰滥炸,指挥部眨眼间就是一片硝烟火海。
警报拉响后,夫妇二人已经与几名卫士躲进楼下的防空壕,但日机既然是有目的地前来,就不会轻易停手。在将大楼几乎炸成废墟后,一枚炸弹准确地落在防空壕旁边,一声巨响过后,几人全部被震倒。
炸弹落地前,卫士们已经扑在蒋氏夫妇身上,宋美龄被震晕了过去,几名卫士当场牺牲。宋美龄醒来后发现卫士全部牺牲,痛哭不已。
4.1938年9月,71军军长宋希濂率部在河南抗守富重山,阻止日军西犯。宋美龄到其部下——旅长沈芝生、张绍勋的战壕慰问官兵时,突遭日军新一轮进攻,幸未受伤。
5.1938年9月下旬至10月初的武汉会战后期,在九江以南的万家岭,宋美龄又一次险些喋血战场,那一次,日军炸弹落点距她只有几米远。
参考资料:张素我《我在抗战中认识的宋美龄》、子云《宋美龄在武汉会战中的五次遇险》、曾静《论宋美龄对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为了避免有人不信,我连知网都放了从来。
查看全文>>
小明同学 - 48 个点赞 👍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谈起民主,谈起人权,言之凿凿,说起故事更是催人落泪。
但其实现实里,她根本不懂真正的民主、真正的民生。”
这句话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她跟宋美龄接触之后,留下的真实印象。
宋美龄的确很会说话,也很会演讲,能在美国国会滔滔不绝讲上几十分钟,底下掌声不断。
她的语言、她的仪态、她的背景,在当时中国那个年代里,确实算得上出类拔萃。
但她的问题就在于她从来不理解“人民”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
1943年,宋美龄为了给蒋介石争取援助去了美国。
她在台上讲得慷慨激昂,讲中国多苦、战争多难、百姓多惨。
可当罗斯福夫人私下问她怎么看待工人罢工,宋美龄只是冷冷一笑,抬手拿刀叉在脖子上轻轻一划,说:“像这种人,就该处理。”
这不是冷幽默,这是本性。
她不觉得底层人民有说话的资格,也不觉得工人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她讲民主,是讲给外国人听的;她要人权,是要给自己争空间的。
她讲的“国家”,说到底,是“宋家、孔家、蒋家”这三家。
其余的,只是道具。
她自己说,“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绝不苟且地活着。”
这话看起来有骨气,其实背后是强烈的自我中心。
她觉得她命不一样,她的使命不一样,所以她可以不考虑他人,也不必在意谁的牺牲。
国家动荡,她要的是出现在台前的光环;百姓流离,她关心的是下一场演讲的效果。
她是蒋介石的夫人,但更准确地说,是国民党的门面工程。
她不愿做家庭妇女,所以争权夺势,逼蒋介石休妻,踢走原配毛福梅,自己坐上了第一夫人的宝座。
她在蒋家说一不二,连空军都由她直接管。
她说得多做得少,爱表现胜过爱负责。
她的父亲宋嘉树,当年是虔诚的基督徒,主张婚姻忠诚、信仰清白。
但宋美龄为了嫁给蒋介石,不惜和父亲闹翻,甚至传出宋嘉树气病离世。
姐妹之间的关系也被她搅得支离破碎。
宋蔼龄嫌她不讲情分,宋庆龄更是和她断绝往来。
宋庆龄晚年曾说过一句话:“她早就不是我认识的妹妹了。”
她不是不懂家庭,也不是不懂情义,她只是觉得,那些东西不重要。
权力才重要,面子才重要,控制一切才重要。
她确实办过保育院、搞过慰问团、上过前线,也给抗战出过力。
但很多时候,那些事情更像是在做形象管理。
每次出行都要有摄影师、记者、翻译随行;每次慰问都得事先布置、安排拍摄角度。
她要的是让人看到“蒋夫人又为国家做了什么”,而不是把钱、粮、物真正送到一线。
她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太聪明。
她知道人民不会给她带来利益,也知道外国人的掌声更能换来资源,所以她从来不往底层去走,不去摸一摸工人的手,不去听一听农民的账。
她的眼里没有老百姓,只有“国格”“尊严”“体面”。
可真正的国家,是由一个个老百姓组成的,不是由一次次精美的演讲堆出来的。
晚年她去了美国,一直住在纽约的高档住宅里。
她没有回到台湾,也没有回大陆。
她选择了她最熟悉、最舒服、最听得懂她语言的地方落叶归根。
她的余生,没有了权势,也没有了亲人,只有一套房子,一口气,一堆回忆。
她一生都在做主角,却没人愿意给她真正掌声了。
回头看,她确实风光过,也确实被历史记住了。
但被记住,不等于被尊重。
她活了一百多岁,可她从没真正属于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
她不懂农民的辛苦,也不懂工人的痛苦,更不懂底层家庭那种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看不起病的无奈。
她太高了,也太远了。
所以无论她多有才华、多漂亮、多会说话、多么长寿,她都不配被称为“杰出的政治家”。
因为一个连“人民”都不在心里的人,不配。
一个政治家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是人民。
没有这个,你再聪明,也是花架子;你再风光,也是泡影。
政治家的标准不是站得多高,而是心里装了多少人。
宋美龄没装,她只装了她自己。
所以,她不算。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编辑于 2025-05-26 09:11・哈萨克斯坦查看全文>>
子任 - 24 个点赞 👍
算不上,宋美龄实际上是是非佩服蒋介石的,而且非常喜欢模仿蒋介石的手法。
比如通过生气发脾气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是蒋之所以能这样达到目的本质上是因为掌握着军队,可以让其他大佬们臣服,而宋则属于鹦鹉学舌,只惹得周边人对她极其反感。
查看全文>>
李哲蛋炒饭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Gri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