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个,住建部说这钱政府出,可政府花钱,不就是老百姓花钱吗?问题只是“哪些老百姓”花这个钱。住建部这么解释就是装糊涂了,越解释越假,当务之急还是制定个更公平的老百姓花钱分配计划实在。
老房子改造这事也不新鲜,一直都在弄。过去的办法,是由购房的“新市民”花钱,为有老房子的“老市民”买单。既买房人-房地产商-土地转让金-地方政府-老房子改造基金,这么个线路传导过来的。
当然现在这个线路执行不下去,因为能买得起房子的新市民,数量已经不够了。所以得调整,大众对此反应激烈,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来出钱的原因。
其实怎么出钱,无非三种方案:
一是城镇化受益者出钱,也就是有多套房子的主,别管他是炒房客还是啥,办法就是房产税。可很明显,在地方财政彻底摆脱地产市场前,房产税收不上来的。
二是穷人们一起出钱,办法是央妈放水给各地专项资金池,有这个资金池负责出钱。根据国内外这些年的经验,这种自上而下的灌水,肯定会造成资产收益速度高于劳动收益速度。持有资产的人更有钱了,靠工资的劳动者则实际上是出钱人,于是更穷了。
三是“老市民”和“新市民”一起出,这办法之前马前卒说过,提高城市居住成本(直接向房主收维修费),付不起的“老市民”可以卖房子给“新市民”,自己拿钱去房价低的地方买新房子住。而买房子的时候,“新市民”需要顺带就把维修钱交了。因为是“付不起”后才卖的,所以价格坚持不住,就算是老市民与新市民一起出钱吧。
至于到底用哪个路子,那就不是住建部说的算了。但说的算机构不给准信,那争论就肯定会持续存在,毕竟谁都想着别人出钱,自己不出。其他事情做不了,网上给对自己有益的方案叫几声好,给其他方案喊个衰,还是能做到的。
发布于 2024-08-26 16:28・IP 属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