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住建部将试点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上海等 22 个城市正在试点,资金从何而来?将带来哪些影响?

没头脑
584个点赞 👍

谢邀。

“建立公共账户”。



讲真,给房子设立“养老金”的逻辑其实没啥问题。

04年时就有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办房产证时得交(一般是建安成本的5%到8%)。

至少按眼下放出的消息,已经交了这钱的,暂时不用额外再出。

问题主要在两块:

一,时间上,04年前的老房没这笔钱;04年后几年房价低,那点钱也不够;

二,执行上,总有各种没收这钱的漏子。

华创曾调研过南京:

南京建成投入使用15年以上的房屋中,住宅的套数和面积,分别占总量的42.15%和36.52%;

但其中,有约30%的房屋由于种种原因未归集维修资金,即使已经归集维修资金且当前有结余的老旧小区,有28%的小区余额低于10万元。

管道旧了、人老了没电梯、真实质量太差别塌咯,总之得把窟窿补一补。

咱这过去四十年甚至七十年的城市管理核心原则之一,就是严防“贫民窟化”。

从这个角度看,修补历史问题没毛病。


毛病是:谁的钱?

04年就收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上海房产科研院估算这钱眼下全国结余过1万亿。

这钱是属于各小区的,严格来说是属于各业主的。

这钱按比例收,后来的房子贵,业主自然交得多。所以例如22年北京这钱的提取率不足10%、山东19年这钱提取率更是只有3.3%。

废话,人家交得多房子又还新,留存比例自然大。

但现在不是要补窟窿么?

所以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您这个“公共账户”,不会把我这个小区的结余,给“公”过去了吧?

咱的钱是留给自家房子将来修补用的,您给“公”了,我的房子将来怎么办?

万一真那样,那就是“苦一苦,骂名...无所鸟谓”。


吹风的人肯定能预判到公众情绪,稿子里反复说,“此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但大家也是接受了现实教育的:现收现付的真养老体系“珠玉在前”。

22年养老金全国统筹,广东一省贡献总上缴额的40.7%。

22年已经至少有12个省份的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人的养老已经是靠几头奶牛来平衡,房子的养老会不会步后尘?


另一边,人口现实很可能导致房子的养老最终向人的养老看齐,公共情绪的顾虑有现实基础。

咱现在城镇住房存量已经超过300亿平米,20年时理论人均居住面积已达41.8平米。

除了将来东京化的几个大城,绝大多数城市注定房产过剩且改善型需求极少,少婚少育又导致后续无人接盘。

在没有新增溢价和交易量的支撑下,哪怕是现在有较多维修资金结余的房子,它们能顺利熬到能覆盖三四十年后的支付就上上大吉了。

现在觉得04年前没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房子是窟窿,万一以后处处是窟窿呢?


说到底,顺风的时候不见你关心“公共账户”,逆风了不见你搞定向专项掏钱。

就算是当年没交那钱的房子,人家那时也是在你的交易条件下完成的。到买单时,也该是你为当年的交易条件不完善买单。

但从“一生献给厂”到买断工龄、从“政府来养老”到个人养老金,老是后面的人为你的当年来买单。

所以慌是对的。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发布于 2024-08-26 09:27・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王子君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