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坚决支持当事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
法权益的做法!
支持当事人上诉!
支持当事人与华为这种大公司坚定不移的进行法律交锋!
无论个人还是大企业乃至政府机关,谁都别钻法律漏洞,谁也凌驾于法律之上!
.
其次,对当事人的文章内容,还是有点不明白的地方。
1,“王员外”这个词的代表性,有没有当事人说的这么大?
反正,我做花粉这么多年,是第一次听说“王员外”这个词代表的意义。对“王员外”的“嘲讽与谩骂”,一次也没见到过。
所以,建议员外多搜集一些被谩骂攻击数据,以数据来证明这事的影响力,和对当事人的损害。
2,请进一步完善数据。
我个人支持的,仅限于支持当事人作用法律手段,但还谈不上去支持“王员外”。
因为,当事人微博数据里,并未罗列相关数据。比如,当事人只说了“3条微博,1个话题”,没有说当下法律机构对“影响力”的认定,比如,微博阅读量有多大?转发量有多少?这个话题下有多少发言?
阅读量200和阅读量200万,肯定不是一个级别的量刑。1个话题下3个发言和3千个发言,肯定也不是一个量刑。
没有对应数据,只靠“1”和“3”,很难激起当下越发冷静的,更愿意“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网友的义愤。
3,另一个关键点,就是“王员外”这就3条微博和1个话题,到底是说的真话被冤枉,还是说的假话但量刑过分?
在相关描述中,只看到感性的“涉世未深”这类词,没有对自己所发表言论是否真实的定性说法。
模糊的说法和选择性的数据,已经越来越难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毕竟,新闻专业的回旋镖伤害太深了。
当然,如果员外发的微博为臆测的虚构之词,只是对造成损失有异议,我同样支持上诉。
如果员外只是对被羁押的流程有异议,我照样支持上诉!
4,虽然我被定义为“海军”“higo”,但我深知人无完人,进步无上限。同样希望华为在大家的监督下,能更加完善。
小心思是,万一我个人也被别的大公司整了!我也能提前获得点斗争经验!
再次表示,支持当事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