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弃地派皇汉”哪里蹦出来的?

Myron子言
55个点赞 👍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更深层的问题意识就是我正在发明的“华夏保守主义”所要解决的,在年初我将这一问题描述为“如何用汉民族主义调和地域主义与国家主义”,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解答在今天看来已经迫在眉睫了,为了避免汉民族主义因此被左壬抓住尾巴(这条尾巴确实存在),也为了填我挖的这个史前巨坑。

先说弃地论,一些答主已经回答出一部分真相了,弃地论本质上是一种“既要也要”——既要内陆的劳动力和统一市场又要欧美海洋文明保证自己的生存与秩序,弃边疆还是弃东北都只是幌子,这种意识形态的本质目的是形成一个沿海-内陆的内殖民体系,并以全球化作为其担保。

这种意识形态显而易见与所谓“南派”皇汉存在联系,就像建制派皇汉显然与北派皇汉存在联系一样,在我看来,南北派皇汉的本质区别是经济自由主义和经济国家主义(保护主义)的区别,文化以及最典型的方言讨论是这一经济主义差异的附属品。

让我们谈一下更本质的问题,南派和北派的对立体现出目前的汉民族主义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桎梏颇深,简而言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函数是:(1)一个秦制国家以何种程度打通国内市场,(2)一个秦制国家在何种程度上驯服和调配劳动力,尤其是剩余劳动力(流民);回到南派皇汉和弃地论身上,他们掩盖了沿海地区发达的本质原因,即内陆地区的流民化为沿海地区(城市)提供大量剩余劳动力以压低工资率提升利润率或者说“竞争力”,同时沿海地区用这些劳动力生产的商品能够畅通无阻的售往内地,剩余部分则用于国际贸易交换,这种地区分工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并保证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经济循环,转移支付只是循环中的一个手段。

当然,这种循环也存在问题,在北派看来,它导致的内陆地区的空心化;在南派看来,它加大了沿海地区本地人(中产阶级和工薪阶级)的资源负担。而这种经济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又给了建制派和逆民-皇越假以皇汉名义追求自身利益的机会。

弃地论所谓“既要也要”——既要内陆的劳动力和统一市场又要欧美海洋文明保证自己的生存与秩序,一个典型就是新加坡,只不过外籍劳工变为了内地劳工,新加坡人变成了江浙沪人罢了。你可能发现了,在这种经济主义视角下“国家”和“地区”概念没有任何区别,每一个国家主义者都是一个“大-地区主义者”,每一个地区主义者都是“小-国家主义者”,试想一下,当沿海地区称呼你为“内地人”或“北方人”的时候,真的和称呼你为“外国人”由什么区别吗?这就是hk,tw,乌克兰和南斯拉夫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我对领土并没有什么特殊感情,我对领土上的人有很大热情,弃地论的最大问题不在于他们完全就不是民族主义者,而在于在他们那里领土是完全经济性的——从种群(人)附加绑定领土颠倒为了领土附加绑定种群(人)。我们可以得以管中窥豹整个皇汉意识形态的本质威胁——民族利益依然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经济利益,民族利益被等同于民族的经济利益,而许多不持这种观念的民族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因为对经济主义的蔑视而不正面批评这种错误。

国家主义和地区主义的经济矛盾是可以调和的,但这种调和只能发生在更上位的考虑中——即民族利益中,我们不是反对地区分工,追求利润,市场经济,企业家精神和经济发展,但所有这些经济利益只有在服务于本民族人民的利益才是可能的,为了我们社会的稳定与健康,经济在第二位,而民族才是第一位的。

为了使汉民族主义真正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全国各地的汉人经济和生活需求的意识形态,为了使汉族的身份主义认同能够“自下而上”的恢复,我们必须发明一种能够调和地方经济和乡土习俗认同的有机的泛-汉民族认同,以重建汉族的文化统一性,使其取代发展主义-经济主义-绩效主义成为汉民族主义的最上位内核。

编辑于 2024-08-11 19:50・IP 属地北京
该用户logout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