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相关人士。
讲一个业内常见的故事,我们省内某重点高速项目原定第二年6月份交工,省领导来现场检查指导后作出指示要求年内交工,要提前完成年度重点任务。指示传下去之后,市领导表态既然年内能完成,那干脆再加把劲,大干快上抢在国庆前交工,为国庆献礼。公司领导内部部署,要想方设法8月底必须具备通车条件,千方百计保证工期节点目标必须完成。一个原定工期4年半的项目几句话就缩短了八九个月工期。某个特长隧道原本是两侧对打双洞4个作业面,后来为了抢工期,加了两个横洞,变成双洞8个作业面。
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都有要求“不得随意压缩工期”,现在连长江桥项目都恨不得3年建完。当然压缩工期并不代表工程质量一定有问题,但是反映出的最大的问题是不尊重科学。
去年开始,此类山体滑坡灾害导致公路(桥)垮塌事件层出不穷,有几方面原因,选址和设计安全绝对是个重要因素。设计单位有没有用够勘察费用、勘察深度是否足够、是否避开了地灾风险点。不要一出事就怪天灾,桥梁等工程设计时都应该考虑50(100)年一遇洪水、地质情况等因素。如果地质条件真那么恶劣,多下几场雨就会垮,那这样的地方就不该建高速公路。也不要说什么那当地老百姓就不出行了吗?地球这么大,有些地方就是不适合人类居住。
以前,基建项目容易拉动经济增长,也容易出政绩,所以必须抢在任期内做完,至于后续怎么维护、出什么灾害,那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现在一些山区高速每年收的过路费连收费站工作人员工资都覆盖不了,海量的基建维护费用如何填补?
我心里有预感,像这样的事以后会越来越常见。毕竟你讲人定胜天,大自然就让你看看到底谁厉害。
发布于 2024-08-04 11:14・IP 属地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