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促进消费最好的办法是让大家现金流充沛起来,口袋鼓起来了,消费力就起来了
1,存量房贷应该下调一波,让有房贷的兄弟姐妹减轻一点压力
2,就业一定要稳住,劳动法要落实,让大家有钱,有闲,消费才能提升
3,综合降低生活成本,住房,养老,医疗,生育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加强补贴
说白了就是减轻大家的生活负担,增加收入,保障工作,至于大家想买什么,自然会去买,消费这种东西,有钱有闲,生活压力小,自然会去消费,这样才是最好的促进消费的方法
如果大家生活压力大,你再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可能只能刺激到有钱人消费,因为有钱人他们现金流是溢出的,可以到处去寻找消费的机会
大部分人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可能还了房贷就完全没钱了,平时生活压力还大,这样人家很难消费,对于困难群众,真的要多帮助帮助,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其实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消费场景,而且互联网时代,消费渠道真的五花八门,在这个时代如果消费不行,内需不旺,唯一原因就是大部分人没有消费力,生活压力大
至于从总体数据来看,存款越来越多,那很可能是小部分人,1%的人,替大部分人存钱了,钱掌握在极少数群体,他们把很多人给被平均了
这个可能才是内需不振的真相,而不是大家有钱故意都不花,大家缺少消费场景
当然,体制内的人收入比较稳定,生活可能比较轻松一点,就容易忽视大部分人真实的生活感受
可能在制定促销费的计划时候,就会没有那么接地气,就会认为自己不缺钱,以为大家都一样不缺钱,就会出现偏差

就比如说上海最新的消费数据,其他一线城市的消费数据,其实压力都挺大的
然后就是看CPI情况,M1情况
这些都可以看出来消费力压力挺大
确实需要促进一下消费,关键是要从居民端真实的生活成本入手,从居民的口袋,就业入手
而不是人家已经很艰难了,还拼命叫人家花钱,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缺钱的人,应该给人家钱,让人家去消费,而不是把人家最后的一点钱还想拿走
这就本末倒置了


而且我们从最新的PMI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内需的问题

从企业规模看
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下降0.4和0.7个百分点
分化加大,大型企业最近一段时间表现都更好,中小型企业总是低于50,中小型企业关系到更多就业
从这个也可以看出来就业情况一般般

从分类指数看
生产指数高于临界点,为50.1%
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
最重要的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说明需求不足
在PMI的各项指标里面,订单是最重要的,因为订单代表需求,我们不缺生产力,缺的是需求
所以订单是每个月必须重视的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新订单指数二者分别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9.3%,以及1个百分点至45.7%
受就业情况和收入预期的限制,以及地产下行带来的财富效应减弱,消费者信心持续处于低位
这一点从通胀数据,各种价格战也可以看出来,现在的内需压力是挺大的

而且我们看每年的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些数据,都稳步在增长
收入在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按道理就业应该情况挺好的
但内需起不来,各行各业打价格战,CPI起不来,总是以价换量,大家消费非常保守
这个感觉又对不上,少数人赚了大部分钱,有很多人收入没有那么稳定的增长,分化很大
经济数据这间肯定有传导,可以互相印证的,就业,通胀,利率,GDP,社融,企业利润,消费等等
就业如果可以越来越好,那么肯定居民端现金流是会越来越好的,消费力也在提升的,其他经济数据应该有更多,更好的反应
这才是合理的一个情况,如果就业情况没有问题,收入情况也没有问题,那么未来消费和其他经济数据按道理来说都会慢慢复苏

而且工作时间还不断在增加
工作方面时间不断增加,收入又一般般,没钱没时间消费,这个对内需都是非常致命的影响
现在超多行业都在降价,在打价格战,说明内需确实不足+各行各业非常卷
这个和社消数据,社融数据,M1,CPI都是可以对得上的,应该和很多人就业体验,收入情况也对得上
消费的本质就是要大家口袋有钱,大家如果越来越有钱,消费肯定不会太难看的
过去有段时间流行“对自己好一点”“消费升级”“品质生活”
最近几年比较火爆的是国债,存钱,消费降级
从这个也可以看出来,整体的一个消费力肯定是在下滑的
消费力的下滑必然还是源头的问题,还是收入端的问题
赚钱变难了,大部分行业也没有很高的壁垒,就疯狂互相卷
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我们看GDP数据也可以看的很清楚,名义弱于实际这个点也很值得重视
二季度名义GDP增速4.0%,自去年二季度以来连续第5个季度低于实际GDP增速
说明需求偏弱、供给偏强、以价换量的局面还在延续
相应的,二季度季调后的工业产能利用率是74.9%,仍然处于近年低位
需求才是关键,现在就是需求跟不上

6月社零环比负增长,二季度边际消费倾向低于21年同期
6月社零同比2%,前值3.7%,社零季调环比-0.12%,是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产品来看,16种限额以上商品零售中,有一半商品同比负增长,主要是可选消费和地产后周期消费
反正综合来看,目前内需真的很想要刺激
但也真的需要找对门路,要对居民端多扶持
要从帮助大家生活更好,口袋更鼓,压力更小的方向去扶持
而不是继续掏空居民端的口袋,那是没办法继续榨干的,效果会比较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