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多怪,以前入编的形式门槛多种多样,初中,高中,中专,大专肄业,都不影响入编。
现在高不可攀的政法专项编制,以前还有高中毕业入编的,中专毕业入编的。
那时候学信网都联网吗?
有教育部的各类电子注册还有学历证明吗?
我写这个学校,后期补一份学籍,有问题吗?
关键你能查出来吗?
年龄那都不是问题。
而且,有接班制度,就是老爹是本系统内公务员,孩子16岁接了班还是公务员,工人同理,至于某些近亲繁殖比较严重的系统,也是同理。
还有一些是中专毕业直接分配入公务员系统的。
当然,在以前,公务员,工人,事业编不像现在这么泾渭分明,以前矿工还有自来水厂工人,努努力也能干到地市的领导层。
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甚至在2000年前以及世纪初几年。
初中入编,高中入编,中专入编。
甚至是考入某些中专,大专学校时候,没有毕业直接入编的也大有人在。
还有花钱找关系的,直接就是带编制,那时候编制也不吃香,甚至有辞职下海的,编制管理不严,县区级党政主要干部,甚至大手一挥就能直接批编制。
所以。。。
目前,就目前,很多中老年干部的出身和入编流程。
不能深究,一旦深究,影响的不是一人两人的问题。
要不很多年轻人怎么颇有微词,时代红利,现在拍马都追不上。
除此之外,以前当兵转士官,一期回来就能安排事业编了。
赶不上,没办法。
现在很多年轻人宇宙的尽头所谓的编制,其实只是某些人吃时代红利的起点。
偏偏这些因为阴差阳错进入体制内的“老人”,往往还会反过来教育年轻人要吃苦,多锻炼。
我印象最深的在于,某所一个高中学历入政法编的人,在单位一次又一次教育单位新人要努力干活,不过这人在最后期限取得了中专学历达到了单位的最低要求,高枕无忧了。
我一个长辈所在的市重点小学,她当时怎么进去的心知肚明,现在招教考试基本接近二百比1,就是这么难进,纵然如此,还是经常教育代课老师,和爹教育儿子一样,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