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常务副县长吴谦谦 16 岁参加工作,具体情况如何?其任职是否符合制度要求?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7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常务副县长吴谦谦16岁参加工作”一事,在网络上引发讨论。30日下午,吴谦谦独家回应极目新闻记者称,已经关注到网...
- 77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刚开始看一大堆说什么历史原因,我还以为年纪很大了,想想那个年代情有可原,结果一细看,80年出生,好家伙,一个80后,第一学历中专,然后在职期间函授本科,在职研究生,啥水平想必大家也清楚了。我没查现在万年的公务员录取要求,估计最低也是全日制本科以上,甚至可能还有学校限制。
反正就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呗。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内容,早生10年阿猫阿狗都能干,晚生10年那就要六边形全能战士了。
最后总结: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编辑于 2024-07-31 15:46・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华夏 - 47 个点赞 👍
这个可以是正常的,而且说明吴谦谦是个早慧、且成绩优异的学生。
以前小学不是7岁才可以上,而是4、5岁就可以上小学,很多人家里就是姐姐哥哥带着四五岁的弟弟妹妹一起就上了。孩子聪明的话完全也跟得上。小学有些地方是5年制,有些地方是6年制,所以10-11岁就可以上完初中。他1993年初中毕业,和我是同届。那时候有这么几个情况:
1)初中成绩非常优秀的,可以考初中专(3年制或4年制),能考上初中专的学生仅占同届初中毕业生的2-3%而已(每年全国共招收初中专生20-30万,比现在全国985大学每年招生的学生数还要少)。
2)那时统招中专生是公费的,毕业后是干部身份;
3)那时还没有公务员考试,中专和大学(含大专生)每年全国毕业总数不到100万,都包分配工作,同一年毕业的中专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月基本工资仅差几块钱(但是中专可以早出来至少3年到4年,工龄工资可以多出来3-4元/月,差距进一步缩小了);
彼时的农业类中专(包括农校、茶校、蚕校、农机校、牧校、林校、水利校),其实就是“基层干部储备学校”
查看全文>>
冰寒 - 2 个点赞 👍
他应该是读了中专后分配的工作,只是80后读中专的很少罢了。
我在乡镇工作时,碰到过一个14岁参加工作的,他是交管站的职工,14岁读完初中就去当兵了,工龄从当兵开始计算,退伍回来安置在乡镇的交管站。我和他同龄,都是24岁,我才参加工作,他已经有十年工龄了。
查看全文>>
鹏啸九天 - 152 个点赞 👍
少见多怪,以前入编的形式门槛多种多样,初中,高中,中专,大专肄业,都不影响入编。
现在高不可攀的政法专项编制,以前还有高中毕业入编的,中专毕业入编的。
那时候学信网都联网吗?
有教育部的各类电子注册还有学历证明吗?
我写这个学校,后期补一份学籍,有问题吗?
关键你能查出来吗?
年龄那都不是问题。
而且,有接班制度,就是老爹是本系统内公务员,孩子16岁接了班还是公务员,工人同理,至于某些近亲繁殖比较严重的系统,也是同理。
还有一些是中专毕业直接分配入公务员系统的。
当然,在以前,公务员,工人,事业编不像现在这么泾渭分明,以前矿工还有自来水厂工人,努努力也能干到地市的领导层。
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甚至在2000年前以及世纪初几年。
初中入编,高中入编,中专入编。
甚至是考入某些中专,大专学校时候,没有毕业直接入编的也大有人在。
还有花钱找关系的,直接就是带编制,那时候编制也不吃香,甚至有辞职下海的,编制管理不严,县区级党政主要干部,甚至大手一挥就能直接批编制。
所以。。。
目前,就目前,很多中老年干部的出身和入编流程。
不能深究,一旦深究,影响的不是一人两人的问题。
要不很多年轻人怎么颇有微词,时代红利,现在拍马都追不上。
除此之外,以前当兵转士官,一期回来就能安排事业编了。
赶不上,没办法。
现在很多年轻人宇宙的尽头所谓的编制,其实只是某些人吃时代红利的起点。
偏偏这些因为阴差阳错进入体制内的“老人”,往往还会反过来教育年轻人要吃苦,多锻炼。
我印象最深的在于,某所一个高中学历入政法编的人,在单位一次又一次教育单位新人要努力干活,不过这人在最后期限取得了中专学历达到了单位的最低要求,高枕无忧了。
我一个长辈所在的市重点小学,她当时怎么进去的心知肚明,现在招教考试基本接近二百比1,就是这么难进,纵然如此,还是经常教育代课老师,和爹教育儿子一样,名正言顺。
编辑于 2024-07-31 13:59・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big白菜 - 138 个点赞 👍
这几年,形势变化很大,但很多没有公开,这里简单说几个大部分网友都没发现的变化吧
第一,公示制度被玩坏了。
各地这几年已经不全面公示了,仅在变动单位公示。隔壁单位都不知道。
第二,干部简历开始择要公布。
这几年,几个引起热议,上了热搜的年轻栋梁,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问题。
比如待业青年当银行副行长,进而变成副县长的彪哥,回振彪;
从学校行政岗跳到国企大展身手,然后当现在的平头哥,李秋平,等等。
其他地方深刻吸取了他们的教训,就不犯这个错误了。
就算是关键岗位变动,也会只提供有利信息,不利的,全精简。显得这个人好像就是刚刚冒出来一样。
有些人干脆找人删了度娘词条。
第三,事业转行政难度大降。
以前县区一年也就屈指可数的事业编可以转成行政。口罩之后,名额增加了很多。
关于这点,省里原来是严防死守的。而且会定期要求下面清理。
当然,市县基本不听建议。
不过,这几年,名额多了,也就算了。也不必局限于教师医院两个系统了。
而且这几年国企大发展,地方上一般都有四五个大国企,比如城投、水投、交投、产投这些,然后还有子公司,都可以走绿通。
简直是门户大开。
还有,真正要走完全套程序,只能学侯卫东,其他的都有瑕疵。
江西这个16岁参加工作的,大概率是高人操刀,属于无暇产品。
另外,血站也属于绿通。
哈哈,想不到吧?
侯卫东《官场笔记》这本书已经问世好些年了,但一些操作极为经典,即便形势千变万化,只要人还是那种理念,这本书就不会过时,依然适用于实践。
编辑于 2024-08-01 11:51・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一步莲华 - 74 个点赞 👍
闲来无事,搜索了下吴副县长93~96年就读的母校,百科的链接是这个: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_360百科
复制学校简介第一段如下:办学70年来,已培养茶叶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近7000名,他们中有1200人成为我国茶业战线的技术骨干或管理干部,有4600多人成为市、县、乡政府干部,800多人成为私营企业、厂(店)老板。地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婺源县城北郊。校园茶林环抱,绿树成荫,清静幽雅,四季飘香,有着良好的育人环境。
这不比副县长刺激。。这成材率,我都想让我孩子以后去这个学校了。。。
发布于 2024-07-31 08:54・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赵欣 - 34 个点赞 👍
16岁参加工作算是起步比较晚的。
八十年代,某男13岁上初中,农村的中学都在乡镇政府驻地的集镇上,初中生都得住校。某男有亲戚是乡政府的武装部部长,他和几个同学就住在部长的宿舍里。有时候星期天也不回家,就在大院里玩,也去乡政府食堂吃饭,和几个书记乡长混的都很熟。
八十年代乡政府大院就那几个人,时间久了什么乡长书记有事找村支书都让这孩子跑腿去下通知。这孩子也机灵勤快,初中没毕业就被留在乡政府当了通讯员。工作年龄当然要从13岁算起,至于他的仕途就不说了,现在也该退休了。
发布于 2024-07-31 20:1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种梅老人 - 20 个点赞 👍
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再正常不过。
早年的中专和现在给差生兜底的技校职高不是一回事,往往录取分数比普高还高,读书时候就能领补贴,毕业后直接分配工作。加上那时候幼儿园极少,不少家庭会提前一年送孩子上一年级,成绩好就读上去成绩不好就留级,小学又是五年制的,16周岁参加工作是非常正常的。
从1996年包分配开始逐步取消,但并不是一夜之间全部取消,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甚至延续到本世纪初。坐标温州,以师范学校为例,原本除了一所高校温州师范学院外,还有有平阳师范学校、乐清师范学校这两所中专师范学校,并在各县市设有教学点,末班车最晚到04年还是05年左右还有最后一批包分配的中师,最后是平阳师范学校撤销,乐清师范学校改为3+2的乐清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现在是温州大学本科才有中小学师范专业。在取消包分配后,又是大扩招热潮,中专才最终彻底沦为现在被嫌弃的学渣乐园。
编辑于 2024-08-01 11:55・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呆蛙 - 3 个点赞 👍
这位吴县长绝对是被广大网友“误伤”了,他其实是一个超级学霸,而且他十六岁参加工作,进入编制都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我本人也是江西人,还负责过中考招生阅卷工作,也知道中招情况。江西和大部分内陆省份,“小中专包分配”的时间线是以1998年入学为最后一届(最后一届跨到了21世纪,多数毕业生未分工,但招的时候许诺分工,因此那一届毕业生的中考分数线依然高于重点高中),从80年代初到1998,这近二十年里,最顶尖的学霸都产在这个群体中。吴谦谦是1993级,是小中专最活跃的时候,无疑就是一个顶尖学霸。以我所在的地级市为例,当时中考600总分,城区重点高中大概500分左右,卫校大概520,师范大概540,婺源茶校放在“小中专”目录里(师范和和卫校也是小中专,但录取时独立成目录),这个目录里涵盖省城和省外小中专(诸如各省无线电学校、邮电学校之类),分数线要往550分跑了。所以,这个副县长本身是超级学霸,是特定的年代误入“中专”歧途的人。
关于年龄:江西长期实行五年小学制,农村学生基本不读幼儿园(吴所在时代,行政村也没有设置幼儿园),小学入学无年龄限制,5岁读一年级的虽不是多数,但也不属于稀奇事,故五岁入学十六岁毕业也不算稀奇。(注:电力、通讯类的小中专学制是四年,但婺源茶校学制是三年,五岁入学刚好十六岁工作。)
关于入编,可以负责任的说:100%无争议。因为大学扩招之前,大中专院校学生都是自带“国家干部”属性的皇粮族(包括村小公办教师,也是财政饭),进校之前就已经“跳龙门”了,100%分工,婺源茶校的最差配置就是乡镇镇府。
小结: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位是个超级学霸。婺源茶校最低分的学生都是当地重点高中的尖子生。而且这位大概率是贫寒家庭出身,因为家庭条件好的学霸一定不会去的读小中专而浪费自己985往上的学习天赋。小中专学生天赋秒杀多数985学生,这不是假的,而是有数据支持的,因为有不少放弃小中专进入高中参加高考的人,他们最后的归宿多数是清北+华五(且都是一次上岸),落入中后部的985的都很少很很少。
PS:中招里,小中专、师范、卫校分数线都高于重点高中线。其实师范、卫校也属于小中专,但这两个里都有地方院校,又好考一些,小中专目录里的学校竞争尤为激烈,一般的县只招几个人,所以中考能进小中专目录里的婺源茶校的人真可谓是凤毛麟角。
当然,师范招生基数大些,最拔尖(比如县中考状元)进师范学校的概率更大。所以,一个清北的毕业生有可能其中考分数是低于某位农村小学老师的。反过来,有人考上师范学校,放弃就读改读高中而入清华北大的也是见怪不怪。所以,你的小学老师很可能就是一个被家庭耽搁〔多数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弃读高中〕的潜在清北人。
发布于 2024-08-18 13:21・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付建华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忽悠